5人生需要苦难的洗礼
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一帆风顺,但是上帝并不喜欢太安逸的人,他要挑选出最杰出的人物,就一定会让这部分人经历磨难。有人说:苦难是一所学校,真理在里面总是变得强有力。人们只有经历过苦难,才会变得更加成熟,更加懂得珍惜。
一位屡遭失意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普济寺,慕名寻到悟升老禅师,沮丧地诉苦道:“人生总是不如意,活着也是苟且,又有何意义?”老禅师静听了年轻人的叹息,随后吩咐其弟子:“这位施主远道而来,烧一壶温水送过来。”不一会儿,小师父送来温水,老禅师抓起茶叶放进茶杯,后用温水沏,微笑着请年轻人喝茶。
茶叶静静地浮着,茶杯内散发出微微的水汽,年轻人不解地问:“怎么用温水沏茶?”老禅师却笑而不语。年轻人细品了一口,不由得摇头说道:“一点茶香味都没有。”老禅师却说:“这可是闽地名茶铁观音啦!”年轻人又拿起茶杯尝了尝,然后肯定地说:“真的没有一点茶香。”
老禅师又吩咐小师父说:“再去烧一壶沸水送过来。”不一会儿,小师父便提着一壶沸水进来。老禅师起身又取过一杯子,放茶叶,倒入沸水,再放在茶几上,年轻人俯首看去,茶叶则上下沉浮,丝丝清香不绝如缕,望而生津。年轻人欲去端杯,老禅师作势挡开,又提起水壶注入一线沸水,杯中茶叶则翻滚更甚,一缕更醇厚更醉人的茶香袅袅升腾,在禅房弥漫开来。老禅师如此注水五次,茶杯终于满了,那绿绿的一杯茶水,端在手上清香扑鼻,入口沁人心脾。
老禅师随即笑问:“施主可知,同是铁观音,为何茶味迥异?”年轻人思忖着说:“一杯用温水,一杯用沸水,冲沏的水不同。”禅师点头道:“用水不同,则茶叶的沉浮就各异。温水沏茶,茶叶轻浮水上,怎会散发清香?沸水沏茶,反复几次,茶叶沉沉浮浮,最终释放出四季的风韵:既有春的幽静、夏的炽热,又有秋的丰盈和冬的清冽。世间芸芸众生,又何尝不是沉浮的茶叶。那些不经风雨的人,犹如温水沏的茶叶,只在生活表面漂浮,根本浸泡不出生活的芳香;而那些栉风沐雨的人,恰似沸水冲沏的酽茶,在沧桑岁月里几度沉浮,才有那么沁人的清香啊!”
其实但凡有所成绩的人,没有一个人是没有经历过苦难的。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苦难会让我们伤痛,会让我们迷茫,同样也可以使我们坚强,只有在苦难的打磨之下,我们才会愈加坚强。当我们在苦难中穿梭的时候,必然有切肤之痛,但当我们度过苦难之后,就具备了应对苦难的能力。经历苦难,其实就是不断超越自我的一个过程。
生物学家发现,飞蛾在由蛹变成幼虫时,翅膀萎缩,十分柔软;在破茧而出时,必须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身体中的体液才能流到翅膀上去,翅膀才能坚韧有力,才能支持它在空中飞翔。
曾经有个小孩子凑巧看到一棵小树上有一只茧在蠕动,好像有飞蛾要从里面破茧而出。小孩子觉得很好奇,于是他饶有兴趣地停下来,准备见识一下由蛹变飞蛾的过程。
但随着时间的一点点过去,飞蛾在茧里奋力挣扎,却一直不能挣脱茧的束缚,似乎再也不可能破茧而出了。小孩子变得不耐烦了,心想:我干脆帮它个忙吧。于是他就用一把小剪刀,把茧上的丝剪了一个小洞,好让飞蛾摆脱束缚容易一些。果然,不一会儿,飞蛾就从茧里很容易的爬了出来,但是它的身体非常臃肿,翅膀也异常猥琐,耷拉在身体两侧伸展不起来。
小孩想看着飞蛾飞起来,但那只飞蛾却只是跌跌撞撞地爬着,怎么也飞不起来。又过了一会儿,它就死了。
没有经历痛苦洗礼的飞蛾,脆弱不堪。人生没有痛苦,就会不堪一击。正是因为有痛苦,所以成功才那么美丽动人;因为有灾患,所以欢乐才那么令人喜悦;因为有饥饿,所有佳肴才让人觉得那么甜美。正是因为有痛苦的存在,才能激发我们人生的力量,使我们的意志更加坚强。
瓜熟才能蒂落,水到才能渠成。和飞蛾一样,人的成长必须经历痛苦挣扎,直到双翅强壮后,才可以振翅高飞。
因此,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苦难并不可怕,受挫折也无须忧伤。只要心中的信念没有萎缩,你的人生旅途就不会中断。艰难险阻是人生对你的另一种形式的馈赠,坑坑洼洼也是对你的意志的磨炼与考验。
6尊重自己的工作
这里有一个古老的故事,也许你已经听过无数遍了,说的是3位砌砖工人的工作态度。
有人问:“你们在做什么?”
第一位工人回答:“砌砖。”
第二位工人回答:“我在做每天赚10美元的工作。”
第三位工人则回答:“你问我?我在建造世界上最伟大的教堂!”
这个故事虽然没有告诉我们这3位工人的结局,但我们能猜出在以后的岁月里,他们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很可能,头两位工人仍然是砌砖工,他们缺乏远见和想象力,他们缺乏对工作的尊重,没有什么能推动他们去获得更大的成功。
你能够跟任何人打赌,那位认为自己是在建造一座世界上最伟大教堂的工人,不会永远是一名砌砖工,他会成为一个工头或承包人,或是一位建筑师,他会不断地前进和得到升迁。
第三位砌砖工的话说明他对工作的看重与热爱,显示出他发展的巨大潜力。不可否认,工作态度会对人的思想产生极大影响。
高尔基曾说过:“工作如果是快乐的,那么人生就是乐园;工作如果是强制的,那么人生就是地狱。”
一位哲人说过:“如果工作是一种兴趣,那么人生就是天堂。”
是的!工作本身没有贵贱之分,不同的只是人们对于工作的态度。看一个人是否能做好事情,主要是看他对待工作的态度。而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又与他本人的性情、才能以及道德品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了解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了解了这个人。因为,一个人所做的工作,是他人生态度的表现,一生的职业,就是他志向的表示、理想的所在。
工作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我们吃的、穿的、住的,哪一样不是通过工作得来的呢?工作是我们幸福的保障,也是实现我们人生价值的载体。工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有规律而又充实。工作几乎伴随着我们一多半的人生,工作让我们心里安定,工作让人生踏实,工作让我们从容自豪。
工作不论地位高低,挣钱多少,它至少让人心安定。就像那些清洁工,他们虽然累点儿,但他们能得到一份收入,可以给家里换得衣食贴补生活。为了得到一份好工作,它也激励着人们追求、拼搏,为理想而努力学习,以便最大可能地实现自己的工作目标。
谁都喜欢被说自己是有价值的,那就请尊重热爱自己的工作吧。对工作的尊重和热爱应该表现为对工作的极大热忱,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对工作的全身心的投入。不以领导表扬与否而对工作忽冷忽热,不以大家的认可与否而停止钻研,不以上级的奖赏与否而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它应是我们的自觉行动与付出,它应成为我们生命中最有意义的组成部分。工作也像回音壁,你对它尊重和热爱,它也会自然地给你丰厚的回报。
如果一个人轻视自己的工作,将它当成低贱的事情,那么他绝不会尊敬自己。因为看不起自己的工作,所以倍感工作艰辛、烦闷,自然也不会做好工作。
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人不把工作看成创造一番事业的必由之路和发展人格的助力,而视为衣食住行的供给工具,认为工作是生活的代价,是无可奈何、不可避免的劳碌。这是多么错误的观念!
看不起自己工作的人,往往是一些被动适应生活的人,他们不愿意奋力崛起,努力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对于他们来说,在政府部门工作更体面,更有权威性;他们不喜欢服务业,不喜欢体力劳动,自认为应该活得更加轻松,应该有一个更好的职位,工作时间更自由。他们总是固执地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更有优势,会有更广泛的前途,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莱伯特对这种人曾提出过警告:“如果人们只追求高薪与社会地位,是非常危险的。它说明这个民族的独立精神已经枯竭;说得更严重些,一个国家的国民如果只是苦心孤诣地追求这些职位,会使整个民族像奴隶一般地生活。”
自尊、自信是成就大事业的必备条件,对工作不能尽心尽力,只想敷衍塞责的人,是不会具备这种品质的。一个人若不能在工作上尽心竭力,那他就不能很好地锻炼自己。工作,是一个训练品格的大学校。
无论什么工作,只要聚精会神,工作上厌恶、痛苦的感觉,就会消失。不明白这个秘诀的人,也不会懂得获得成功与幸福的方法。
不管做什么事,都要竭尽全力。这种精神的有无,可以左右一个人日后事业上的成功或失败。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在心中确立这样的信念和决心:从事工作,要不顾一切,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若对工作不忠实、不尽力,那将贬损自己、糟蹋自己。
7不抱怨的人生
有一句谚语这样说:“如果说不出别人的好话,不如什么都别说。”那是在告诫世人为人处世时要学会尊重和赞美他人,至少也应做到慎言慎行。可惜的是,这句话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抱怨不能解决问题,不能影响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抱怨最终还是落到我们自己身上,它影响的只是我们自己的心情。
今年刚满30岁的苏拉是美国一家化妆品公司的创办人。小时候,她和奶奶一起生活在乡下。奶奶开了一个小杂货店,为人慈祥又和气,邻居们都喜欢和她聊天。每当那些喜欢抱怨、爱发牢骚的邻居到商店买东西时,苏拉总会站在一边好奇地听着。
有一次,邻居爱普生前来买香烟。奶奶问他:“今天怎么样啊,爱普生老兄?”
爱普生长叹一声说道:“唉,今天不怎么样啊,哈德森大姐。你看看,这天气这么热,气死人了。这种鬼天气,真要命啊!”
奶奶一边拿香烟,一边附和着说:“是啊,是啊!”一直抱怨了十多分钟,爱普生才离开了小店。
又有一次,邻居汤姆一进店门就向奶奶抱怨道:“哈德森大姐,真是气死我了!我再也不想干犁地这活儿了!尘土飞扬不说,驴子还不听使唤。我真是干够了!你看看我的腿、脚,还有手、眼睛、鼻子,到处都是尘土,我真是干够了!”
奶奶仍然是那副老样子,一边给他拿东西,一边附和着说:“是啊,是啊!”
时间久了,苏拉越来越觉得好奇。一天,她终于忍不住问奶奶,为什么这些人总是说这不好那不好。奶奶听了,笑着对苏拉说:“孩子,他们对生活不满意,所以总是抱怨,但我们千万不要这样。孩子,在每个夜晚都会有一些人——不管是白人还是黑人,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酣然入睡但是再也不会醒来。那些与世长辞的人,睡觉时不会感到暖和的被窝已变成冰冷的灵柩,身上的羊毛毯已变成裹尸布,他们再也不能为天气热或驴子不听话而唠叨一分钟。要记住:不要抱怨,因为抱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如果你对现状不满意,那你就设法去改变它。如果改变不了,那就改变你的心态去面对这些问题,但你一定不要去抱怨什么。”
一个爱抱怨的人,因为常存抱怨的心态,久而久之,“抱怨”便成为他日常生活中惯用的语言,日积月累终成为他的专长,而此专长无形中决定了哀声叹气、怨天尤人的个性,以致他的遭遇充满乖戾与颓丧。
很多时候,我们就是文中的爱普生和汤姆,为了一点小事就会陷入烦恼而不能自拔。一句无关紧要的话甚至于天气都能让我们发牢骚,而天气不会因为抱怨而变凉,驴子不会听到你发牢骚就变听话些。抱怨最终还是落到我们自己身上,它影响的只是我们自己的心情。除此之外,它也给我们带来其他的不良后果。比如,它破坏了我们的人际关系,没有人会喜欢一个抱怨连天的人,人们自然而然地疏远你,你渐渐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抱怨能破坏我们头脑中积极的意识。比如,当我们一产生抱怨的意识,我们就会放下手中的活,开始拼命为自己找理由、鸣不平。我们给自己竖了一个靶,那就是抱怨的事物。为了击中这个靶,就不顾一切寻找理由,如果一旦结果与我们想要的相违背,就开始大骂世界不公平,抱怨老天无眼。长此以往,不但影响工作的完成,影响心情,还会形成一种惯性,一旦什么事情有违自己的心意,就不能冷静了,开始抱怨起来。
抱怨虽然是平息自己不良情绪的方式之一。但如果运用不好就会影响自己的情绪,影响到自己的成长,人在抱怨之后,非但不轻松,心情往往更糟。常言说,放下就是快乐,抱怨说明你心里放不下。常跟爱抱怨的人在一起,自己也会变得萎靡不振,对生活失去信心。所以人们都恐惧牢骚满腹、喜欢抱怨的人,怕自己也受到传染,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和向往从而失去勇气和朋友。
人们总是欣赏那些乐观的人,是欣赏他们面对逆境和困难时表现出的坦然和自信。乐观的人具备了生活所必需的信心、勇气和信仰。他们在自己获益的同时,又感染着身边所有的人。跟乐观的人在一起,也会觉得生活会美好起来,所有的困难和不幸,都会在你的勇气面前藏匿起它们的身影。因此,人不要总是在抱怨中生活。要学会正确地面对生活中的所有不顺心的事,面对生活中的所有困难和挫折。
其实并不是生活亏待了我们,而是我们期求太高,以至忽略了生活本身。
当你用微笑面对世界时,世界就回报给你微笑;你用微笑面对误解,误解随风而解;你用微笑面对挫折,挫折就会变成成长的财富;你用微笑面对敌人,敌人变成了挚友。世界因你的微笑而改变,生活因你的“毫无怨言”而变得更加美好。如果你每天担心发愁,脸上总是苦巴巴的,那么本来美好的世界也因为你的愁苦而黯然失色。
快乐地过是一天,不快乐地过也是一天,何不快乐地过呢?抱怨地过也是一天,不抱怨地过也是一天,何必要抱怨呢?
8包容是人生最大的智慧
包容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所传下来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品质。中国有句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句话的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心胸宽阔,能包容他人的过错。雨果曾说过:“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由此可见,包容之心力量之博大,包容之心是如此宽广。
只要怀着一颗包容之心,凡事设身处地多为他人考虑,许多问题便会迎刃而解。包容即宽容。孔子曰:“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学会包容,不仅可以让你的心胸边的宽阔,也同样可以让你得到别人的信任与尊重。”
人生怀有包容之心,就学会了包容别人,就学会了生活;懂得了包容的人,就懂得了快乐;拥有了包容的人,就拥有了幸福。朋友之间多些包容,就少了猜疑攀比,友情更加牢固;同事之间多些包容,就少了嫉妒排挤,会更加团结;夫妻之间多些包容,就少了相互抱怨,会更加和谐幸福。有了包容,才有了平和,让一切是非恩怨烟消云散;有了包容,才有了忘却,让所有伤疤旧痛随风而去。给人以包容的微笑,你将赢得友善的笑脸;给人以包容的真诚,你将收获幸福的回馈。
“心胸有多大,事业有多大;包容有多少,拥有就有多少。”。“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包容是春天,是百花齐放,包容是力量,是不可战胜的力量。不能包容,就是孤家寡人,就是单枪匹马,没有包容心,那是办不成事的。
包容需要交流,通过交流、交锋,实现交融,进入新境界。包容需要宽容,需要宽宏大度。气量有多大,包容度就有多大。
三国时的曹操是有作为的政 治家,这也与其大度豁达、善于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有关。官渡之战,曹操将袁绍打败。这时一位将领送来一大捆信件向曹操报告说,从袁绍的信件中发现曹营里曾有人写信给袁绍,表示要投靠他。曹操的亲信们主张立刻惩处这些人。对摆在面前的这些信,曹操看也不看,笑着说:“把这些信件统统烧掉。”众人惊异,曹操道:“当时袁绍的力量那么强大,连我都感到不能自保,何况大家呢?”面对这样的领导者,谁人不乐于为之效力呢?
包容又是化解和升华人生一切痛苦的力量。对蚌来说,一粒沙子嵌入体内,那是一种苦难。起初,蚌与苦难也作坚决的斗争:它拼命地驱赶着沙子,但无法撵走它;它努力地挤压着沙子,想把沙子压得粉碎,但无济于事。最后,蚌无计可施。怎么办呢?蚌想:我无法战胜苦难,无法改变命运,那就改变自己吧,改变自己对苦难的态度,与苦难讲和,用一颗宽容而博大的心去包容苦难。正是这种想法,改变了蚌的命运,也提升了蚌生命的价值。在包容的过程中,蚌渐渐减轻了沙子给自己带来的痛苦;在包容的过程中,那一粒粒给蚌制造苦难的沙子,竟升华成了一颗颗璀璨的珍珠。
其实每个生命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每种人的生活都免不了苦难,包容你所遭受的伤害、折磨、痛苦,你就会感到生活道路两旁,困难固然有,更多的是花香;荆棘固然在,而更多的是山风猎猎、海浪沧沧。在不断的磨砺中成长,在风吹雨打的荷塘里守望着盛夏,这就是对包容最好的诠释。
包容更是成就事业的基石。唐朝名臣狄仁杰待人宽厚,深得他的部下和民众的爱戴。有一次,武则天皇帝派宰相张光辅到汝南去讨伐造 反的李贞。由于老百姓起义反李贞,李贞很快就被打败,全家自 杀。而李贞的两千多名党羽,全部被张光辅判了死刑。
狄仁杰那时在豫州做刺史,听到了这件事,便打抱不平,连忙写了一封奏章给武则天,说那两千多个李贞的党羽,不过是被李贞威胁,根本就不是存心造 反,如果把他们统统杀死,实在是冤枉,也未免太残忍了,因此请求宽免。武则天听了狄仁杰的话,便把这两千多人免去死罪,改罚到边境去服役。
张光辅消灭了李贞后,自恃有功,便纵容手下士兵到处抢劫,闹得民间鸡犬不宁!狄仁杰看不过眼,就向张光辅提出抗 议。张光辅心里很恨狄仁杰,一到京城就马上向武则天进谗言,说狄仁杰的坏话。武则天误信了张光辅的话,就把狄仁杰贬到复州去做刺史。但狄仁杰毕竟是个有才能的好人,不久武则天醒悟了过来,又让狄仁杰回到京城来做了大官。
有一天,武则天对狄仁杰说:“你在外面做官,成绩很好;因为有人讲你的坏话,我一时未察,才把你贬到复州去,你要知道讲你坏话的那个人吗?”
狄仁杰答到:“如果我有过失,就应该把它改掉;要是没有过失,我的心已经很安乐了,何必要知道说我坏话的人呢?”
为人处世,无论你多么小心谨慎,都难免会得罪别人。得罪了人,难免会被别人报复。面对别人的报复,有些人会奋起反击,结果双方之间的仇怨积得越来越深,越来越难以化解。其实,对待报复自己的人,宽容或许是最好的回应。宽容,是一种深厚的涵养,是一种善待生活的境界。历代圣贤都把宽恕容人作为理想人格的重要标准而大加倡导,如荀子主张“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对人的宽容,建立在对他人的体谅和理解之上,一个宽容别人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
包容是一门精深的艺术,只有领略到了其中滋味,包容他人之举,真正地拥有那份广阔的心胸,那份坦然,那份自然,才是活出了真正的人生。试着用包容的心去对待他人,用感恩的心去对待生活,或许某一天,你就会猛然发现:生活,原来可以如此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