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会说话者拥有天下
有个故事讲,在酒足饭饱后,国王问大臣:“你们说,世界上什么最难?”大臣回答:“世界上说话最难。”大臣没有说出来的隐含的意思是:说话最难,尤其是和国王说话最难。在一次培训中,培训师也问在场的学员:“你们认为自己很会说话的,请举手。”35个培训学员中只有两三个人举了手,还是犹犹豫豫的。而一个人说话,如果总是喋喋不休,没完没了就会让人不耐烦。关于这个问题,墨子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一天,墨子的弟子问他:“老师,人是说话多好还是说话少好呢?”墨子沉吟片刻后说:“话不在多少,而在于恰当。田间的青蛙每天都叫个不停,但是人们都不予理睬,而雄鸡每天只是啼鸣两三声,人们就应声而起。”
语言作用的大小,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平时生活中,与人交流或是做演讲的时候,要掌握好“火候”,否则过犹不及。比如,在演讲的时候,有的人长篇大论,滔滔不绝,自我感觉良好,在浪费听众宝贵时间的同时,却提供给听众们有限的信息,让人厌烦;而有的人把自己的意思浓缩成一句话,犹如一粒沉甸甸的石子,在听众平静的心湖里激起层层波浪,让人敬佩。
会说话,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艺术,一个人的说话能力可以代表一个人做事的能力和本事,会说话,可以成就一生的财富。有位作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是人才不一定会说话,但是,会说话的人必定是人才。”在如今竞争激烈的职场中,如果一个人拥有“会说话”的能力,通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如何才能做一个会说话的人呢?
说话要注意场合。人总是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一定条件下生活;在不同的场合,面对着的不同人,不同的事,从不同目的出发,就应该说不同的话,用不同的方式说话,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言谈效果。因此,不看场合,随心所欲,信口开河,想到什么说什么,这是“不会说话”的人的一种拙劣的表现。
凡是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都知道,说话容易,但是要把话说到位,非常困难。有的人说看一人能力的高低,就看他说话的水平的高低。一个人会说话要博学多才并不是说在每个知识领域占据优势,而只在你占绝对优势的知识领域说话,你一定会自信自如。
要想有好的口才,首先就要丰富自己的内涵,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够口吐莲花,妙语连珠,倾倒众人。具体来讲,大家要想有好的口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工夫:
1好学上进,加强知识积累。
渊博的知识是睿智的体现,而渊博的知识、睿智的头脑则来源于平时一点一滴的学习和积累。“万丈高楼平地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等俗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要想真正提高自己的演讲与口才能力,就必须尽可能做到读万卷书,识万般理,平时养成多读书看报的习惯。没有人天生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而博闻强记的背后是艰辛的汗水。
2关注生活,加强生活积累。
有些人在和人谈话时,为什么别人都不大爱听呢?关键就是缺乏生活的积累,净说些不着边际的话,这样是很难打动人心的。所以,要想有好口才,多加强生活积累显然也很重要。加强生活积累关键是要走出去,积极面对生活,感受生活,尝试生活中的甜酸苦辣,用眼睛欣赏生活的色彩,用耳朵聆听生活的声音,用心灵感受生活的脉搏。因为,毕竟“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3紧跟时尚,把握时代脉搏。
现在的社会进步很快,只有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说出的话才能够吸引别人。如果你用上个世纪的口气和词语与现代的人来交流,那就只能够被人称为“土老冒”了,谁还愿意听你讲话呢?所以,一定要多注意一些时尚的语言,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
4崇尚真情,加强情感积累。
“言为心声”,口才最重要的是要以情感人,没有感情就等于人没有生命。从表面上看,口才不过是用嘴巴去叙述,而实际上,是用心、用感情去和听众进行交流。当然,感情不可能凭空产生,感情要来源于平时的经历和积累。没有丰富人生情感经历的演员不可能成为出色的演员,同样,没有丰富情感经历的人不可能有丰富的情感语言,所以,一定要注意加强个人的感情积累。
写文章讲究“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话其实和写文章是同一个道理,只有自己看的东西多了,才能够说出有水平、有见解、有说服力的话,才能够打动人心。
5幽默使人如沐春风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那些幽默风趣的人,他们遇事不慌不忙,靠自己的机智和风趣,把很棘手的难题轻易破解,把尴尬的场面变得轻松随意。他们处理问题驾轻就熟,自然而然也成为大家的中心。
世界上很多杰出人物几乎都有幽默风趣的一面。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有一次在全非洲领导人参加的重要会议上演讲,不小心把讲稿的页次弄乱了。曼德拉边整理讲稿边风趣地说:“你们要原谅一个老人把讲稿的页次弄乱,不过我知道在座的有一位总统,也曾经把讲稿弄乱,但是与我不同的是,他没有发现而是照样往下念。”会场顿时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因为演讲中断而带来的尴尬也烟消云散。到演讲结束时,曼德拉又说:“感谢大会授予我卡巴勋章,我现在退休在家,如果哪一天缺钱花了,我就拿到大街上去卖。我知道在座的有一个人一定会花大价钱买的,他就是我们的总统姆贝基。”姆贝基和在座的所有的人都被曼德拉的幽默而感动,他们起立为曼德拉鼓掌,目送这位风趣的老人退场。
曼德拉的幽默和风趣,来自他坎坷多难的人生历程。这个南非的民族斗士,28年被关押在荒凉的罗本岛上与人世隔绝。他正是在漫长的牢狱生活中锤炼培养了乐观豁达风趣的品格,从而使自己笑傲苦难。
1975年,被当局关押了12年的曼德拉被允许会见已经15岁的女儿。曼德拉入狱时女儿才3岁,显然她不记得父亲的任何形象。曼德拉为了给女儿一个全新的形象,特意穿了很整洁的衣服,理了发。当与女儿见面时,他指着寸步不离的看守对女儿说:“你看到爸爸的卫兵了吗?”已经读高中的女儿虽然知道这是爸爸的幽默,但是,她却从父亲的幽默中看到了坚强和乐观。
爱尔兰的萧伯纳也是世界上出名的幽默大师。有一次在大街上走路,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不小心撞倒了他。那个人连忙过来扶住萧伯纳正要道歉,萧伯纳说话了:“你真不幸,你要是再用些劲撞死了我,你就会因为撞死了萧伯纳而成为名垂青史的人物了。”一场应该发生的尴尬纷争瞬间被友好风趣的场景所代替。
有人说幽默是天生的,一般人学不来;不过我以为,幽默是可以培养的,只要方法得宜,功夫下的深,人人都可以成为高手!
幽默感是可以靠想象力配合各种不同的新知,将它们一起融会贯通,就可以很容易创造出许多可以幽默的点子来,但是最主要就必须要了解到什么是幽默。我们要懂得,真正的幽默,并不是拼命讲笑话而已,而是要抓住人与人之间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就像二十四孝里“彩衣娱亲”的故事,是说一个六十几岁的老头子为孝顺八十几岁的父母,每天打扮成小孩子,又唱又跳的设法讨父母欢心,这就是能放下身段;而上班族主管偶而轻松幽默一下,一定比天天板着脸教训部属的主管业绩高,这也是一种放下身段。
只要你愿意放下身段,不管是朋友之间、亲子之间还是夫妻之间,让人感觉到跟你相处很愉快,继而才会有“人悦、己悦”的良好互动,这就是为什么鼓励大家平常要多幽默一下,生活才不致那么枯燥无味,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比较轻松愉快。
比如朋友见面,在以前我们都会习惯问:“吃饱了吗?”但一个朋友告诉我这句话已经过时了,现代人见面应该要问“你在减肥吗?”因为现在比较流行瘦身话题。这就是“感觉”对了,才能找出彼此的共同点,进而说出对方喜欢听的话。
使人发笑是一种多么大的力量,可以从来没有人去测量过。不过,没有人能否认,在艰难的人生中,谁都喜欢亲近使人发笑的人。是他们帮我们卸下了肩上的担子与心头的挂虑,换来轻松片刻。
幽默是一种生活态度,它的先决条件是:一个人要能够全盘接受自己,也接受别人;能够了解人生的沉重与严肃,而后轻松看待它,最重要的,是心存善意,在聪明的冷眼之外,还有温情与热心。
如果只会常常用损人的方式,不留口德的让对方难堪,让大家发笑,这是一种不智的行为。那样自认为聪明,其实只是给对方下不了台阶,给自己形象降低罢了。所以真正懂得幽默的人,是自我嘲笑,而不是嘲笑他人。
换言之,先有“人悦”才会产生“己悦”,只要我们随时保持一颗幽默的心,不要一直钻牛角尖,自然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是有趣的灵感,幽默感自然源源不绝了。幽默不仅让生活充满情趣,也会在人际交往中充满魅力。
6说话,要让人听着舒服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会说话的人”和“不会说话的人”,一个会说话的人,能够轻松地打开自己的交际圈,而一个不会说话的人,总会让自己丧失很多好的机会。良好的说话能力是一个现代人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但人们对这种能力的掌握却又着天嚷之别:同样一件事一句话,有些人说起话来特别讨人喜欢,而有些人一开口,就惹人生厌。
戴尔·卡耐基说过:“好口才是社交的需要,是事业的需要,是生存的需要。它不仅是一门学问,还是你赢得事业成功常变新的资本。”但是“好口才”不等于能言善辩、口若悬河。沉默不言,可能让你的才能埋没一辈子,但逞一时之快,也有可能让你树敌无数。一句话说错了,你可能功败垂成,一句话对了,你则向着成功的方向又前进了一步。
说话讨人喜欢可以说是一个人做人做事、行走社会的通行证。只有说话讨人喜欢,才能得到上司的赏识、下属的拥戴、同事的认可、朋友的肯定、恋人的忠诚。那么,究竟如何讲话才能让自己更招人待见呢?
下面介绍几种能够让你充满魅力的说话技巧:
1自信畅谈,让人对你印象深刻。
初次与人相见,整齐的穿戴、精致的妆容会给人留下直观的好印象。在交谈中,自信的姿态与言语会给人深刻的印象。
某IT公司曾举行过一场大型的招聘会,在招聘现场云集了众多的行业精英,每个岗位前都排着长长的队伍。一个小伙子看着自己面试前面排着的众多应聘者,他深吸一口气,鼓足勇气来到队伍的最前面。他站在面试官的面前说:“请您在面试到我之前不要轻易地做决定,否则您会让公司失去一个难得的天才。”说完后,他又站会到自己在队伍中的位置。面试官先是一愣,随后绕有兴趣的等待着这个大胆的小伙子的表现。
漫长的等待过后,小伙子终于站在了面试官的面前,他面对面试官侃侃而谈,他的一言一行都充满了自信。最后的结果是这个小伙子在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正式成为这家IT公司的一员。他的勇气与自信征服了面试官,为自己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第一次与人相见难免会紧张,不管如何紧张都不要眼神游离、扭扭捏捏、细声细语地介绍自己,如果你连自己都无法肯定,那么对方是不会有兴趣与你继续交谈下去的。所以,在与初次见面的人交谈之前,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不管再怎么紧张都不要表现出来,要给对方淡定、从容的感觉,让对方觉得你很自信。只有充满信心的人才会赢得他人的尊重,只有自信畅谈才能让别人对你印象深刻。
2加法——遇物加钱。
买东西是再平常不过的一种日常生活行为。在我们的心中,能用“廉价”购得“美物”,那是善于购物者所具有的品格,那是精明人的一种象征,虽然我们不会,也不可能都是善于购物者,但我们还是希望我们的购物能力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因此,当我们买了一件物品之后,如果自己花了50元,别人认为只需30元时,我们就会有一种失落感,觉得自己不会买东西。但当我们花了30元,别人认为需要50元时,我们则有一种兴奋感,很会买东西。由于这种购物心态的存在,“遇物加钱”这种说话技巧也就有了用武之地。遇物加钱是指在品评别人所购物品时,对其价格故意高估,从而使对方高兴,求得更好的心理相容。
比如,甲买了一套样式挺不错的西服,乙知道市场行情,这种衣服两三百元完全可以买下。于是乙在品评时说:“这套西服不错,恐怕得四五百元吧?”甲一听笑了,高兴地说:“老兄说错了,我220元就买下啦!”这里乙的说法就很有技巧性,在他不知道甲花了多少钱买下这套衣服的情况下故意说高衣服的价格,使对方产生成就感,当然也就使得对方高兴。遇物加钱法很能讨得对方欢心,操作起来也很简单:对其价格高估就行了。当然“价格高估”也需注意,一要对物价心里有底,二不能过分高估,否则就收不到好的效果了。
3减法——逢人减岁。
芸芸众生,诸色人等,都不过是大千世界的匆匆过客。然而谁都希望自己永远年轻,不愿过早老去。因此成年人对自己的年龄非常敏感。如一位三十出头的小伙子被看作中年人,他能自在吗?
由于成年人普遍存在这种怕老心理,所以“逢人减岁”就成了讨人喜欢的说话技巧了。这种技巧特征在于把对方的年龄尽量往小处说,从而使对方觉得自己显得年轻,保养有方等,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比如一个三十多岁的人,你说他看上去只有二十多岁,一个六十多岁的人,你说他看上去只有四五十岁,这种“美丽的错误”,对方是不会认为你缺乏眼力,对你反感的,相反,他会对你产生好感,形成心理相容。
“逢人减岁”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成年人(特别是中老年人),相反,对于幼儿、少年,用“逢人添岁”(年龄往大处说)的方法效果较好,因为他们有一种渴望成年的心理。
上面我们所说的言语加减法:遇物加钱,逢人减岁,说穿了就是一种投其所好。但是只要我们的目的光明正大,这种投其所好,于自己、于对方、于社会都会无害,相反能给对方、给社会带来欢乐,至多只能说它们是“美丽的错误”“无害的阴谋”,我们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