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节、痛歼追兵
书名:风云起蜀口 作者:道生昀武 本章字数:2657字 发布时间:2024-06-21

九十节、痛歼追兵
    汪世显的这支山地步兵真是不能小瞧,他们的攻击队形一到了树林边,中路便立停止了前进,全部进入紧急备战状态,两侧翼则继续往前突击。显然,蒙军已有防止被宋军杀回马枪的准备,他们利用兵力上的优势,决定对可能存在埋伏的区域先用一部分兵力围起来,围而不攻,跟宋军耗,如果他们赌对了,象剥甘蔗一样,剥一节吃一节,宋军哪里耗得起。
    远远地看到蒙军突击到蒋承宗他们埋伏的树林,可就是没听到期待中的蒙军的惨叫声,说明蒙军并没有中埋伏,杨遥知道要糟!
    他立即命令大家停止休息,兵分两路,各九十人左右,第一队由一位队长率领,目标是抢占树林北边的山麓,第二队由杨遥亲自率领,目标是树林南边的山麓,分别保护蒋承宗的两翼。必要时进行一次反突击,然后尽快撤退,杨年跟二哥一起行动。
    蒋承宗真是一个将才,在他率大家撤退的过程中,看到这个山谷中突出的缓坡后,心里就有了在此给蒙军摆一道的决定,他安排一个远房的堂叔率领一些战斗力较弱的人员撤退到离树林两里左右的山谷中,做好了接应杨遥的准备,特别是为伤者的救治作准备,另外一位外堡的头领则率领五十余年龄较小的去寻找并准备营地。他准备率领剩下的七百余人,在此依托这个山谷的地形和树林,对蒙军来一次伏击。
    他在小岗的树林中埋伏了四百多人,超出了和杨遥约定的一倍,在山谷的南北麓各埋伏了一百五十余人。
    此地的地形对他们十分有利,山谷中间的咽喉部位就是这个看似缓坡的小岗。
    小岗应该是很久很久以前山体滑坡下来的土堆,长期雨水浸渍,泥土随水流失,变得比较平缓了,在小岗的中间则留下流失不走的巨石,泥土厚的地方,树木生长得十分茂盛,而乱石为主的中间则树木较矮,差不多是一些灌木,所以远远看去却看不出是一个小岗,而小岗的南面则有一块高约五丈的巨石,与南面山麓之间的泥土已被雨水冲涮干净,留下了稀疏的几块丈余左右的石头,夏天雨水多时,这儿也会形成一条季节河。小岗的北面则是一条小溪,宽处约七八丈,窄处也就两三丈,往东南直通清河,远远看来差不多被树木给掩盖了。
    蒋承宗在安排好埋伏后,没打算给杨遥讲,他知道这几天的行动中,打主力的,以及一些危险较大的脏活累活,都是杨遥抢着干了,他希望杨遥撤下来后能够休息一下,如果真的遇上什么危险,杨遥也会把握时机给予救援。
    追击的蒙军也估计到会有宋军埋伏,因为杨遥他们是穿林而过,他们认为在树林中埋伏的也只有杨遥这小部分兵力,满打满算也不会超过二百人,为减少伤亡,他们正面突击的部队要等两翼包抄完成后才开始进攻。所以两翼突击得很快。
    蒋承宗跟协防两翼的首领们的指令是,等他们中路在树林中开战后,再突袭蒙军的侧翼。杨遥的两组人马离战场约两里地,赶到预定目的地最少也要两盏茶时,埋伏在半山坡上的两队人马已清楚地看到杨遥的回援,心中大定,大家都在等中路的战斗打响。
    约两盏茶时后,中路的蒙军一千多人依然采取先前的战术,刀牌手在前,弓箭后在后面掩护,向树林内搜索前进。杨遥的两组人员距目的地还有约一百五十步左右,两翼包抄的蒙军还没有完成合围,他们也没有发现树林中有人员逃出来。
    这里,蒙军已发现谷中的树林象是一座孤岛,要从树林中逃出,他们在两翼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两翼包抄的蒙军在作最后的冲刺,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对孤岛的合围。
    在树林中央巨石上的蒋承宗向树林中的民兵发出了开始射击的指令。蒋承宗在树林中的布置跟杨遥先前的阻击战的布置如出一辙,只是兵力比杨遥充足。得到射击指令后,第一组的两百支利箭几乎在两个数内突然射出。而突进树林的蒙军已突进一百步以上,他们只看到往树林纵深逃跑的脚印,逃跑时的步距比平常要大得多,且方向是向前的。
    雪地上的人迹是无法掩盖的。所以大部分蒙军认为敌人可能早就跑路了,在心理上已没有才进入树林那样高度紧张,前面的刀牌手已不再每前进几步就闪身在树后躲避了,后面二十步的弓箭手更是胆大,一个个亮开身形,搭箭张弓朝前突击,这也是他们的习惯战法。
    两百支由神臂弓射出的利箭,距离不足一百步,其威力可想而知,突然之间的箭雨给了蒙军一个下马威。韩世忠改进过的神臂弓在百步之内杀伤力是恐怖的,在箭啸声后,至少有一百名蒙军弓箭手倒在地上挣扎,这一波的攻击对象是有远程攻击能力的弓箭手。
    五个数之后,刚刚回过神来的刀牌手还来不及找大树作掩护,只有举起手中的盾牌护身,这时又两百支利箭已经光临了他们的盾牌,仓促之间举起的盾牌与身体贴得很近,利箭穿过盾牌再穿透蒙军身上的皮甲,这次又倒下了八九十人。
    这次倒下的人伤势比弓箭手严重得多。弓箭手因摆的是射箭的姿式,身体是侧着的,利箭穿透皮甲时已受阻力,再刺入身体时只能刺入侧面,上半身还有条手臂在前面,要刺穿手臂后再刺入身体侧面,就必须穿透三重皮甲的防护,进入体内还有肋骨阻挡一下,所以虽然倒了上百人,但真正送命的仅二十余人。而刀牌手的距离又近,正是弓箭杀伤力最强的距离,盾牌又重,已经举了近两个时辰了,本来就很累,所以反应也迟钝了些。

那时的盾牌多是皮加木的材质,没有那么多铁来制作,其防护能力比皮甲强不了多少,正面来的利箭,穿透盾牌后,只需穿透一层皮甲,就可以直接进入胸腔。更可怕的是,箭一旦是穿过盾牌而射入体内,人受伤后,盾牌自然是握不住了,第一时间肯定是丢掉,这一丢就要了老命了,原本就箭头大个伤口,盾牌一丢所带来的后果就是伤口扩大几倍,只要是射入胸腹部位的,其本上就没有活下来的可能了。第二波箭雨后,倒地的八十余名刀牌手,基本上都是在地上垂死挣扎。
    遭此沉重打击的蒙军可就不敢冒进了。而两翼的伏兵听到中路的箭啸声,就等于得到了射击的指令,两翼包抄的蒙军毫无遮拦地暴露在伏击的民兵的利箭之下,而杨遥和民兵小队长两组人刚好接住正准备合围的两侧的尖兵。蒙军的注意力完全在准备合围上,且关注的重点是小岗、树林。这一波下来至少又有三百人伤亡。
    突然的打击让蒙军惊慌失措,位于中路后方的主帅在听到箭啸声和自已兵士的惨叫声后,知道今天太轻敌了,对宋军的兵力和战力估计不足,现在士气严重受挫,再打下去很难讨得了好处,如果不及时撤出战斗,后果不堪设想。
    在先前的阻击战中,已有蒙古兵发现了对面的人中有杨遥,杨遥几个月前还代表曹友闻来与汪世显接洽过,他们更知道杨氏父子的利害,当初在朱家堡杨巨流的箭术那是神一样的存在,主帅只好下令撤退。
    民兵则用两波箭雨为其送行。由于与蒙军的实力差距,民兵也不敢追击。蒙军主动撤出脱离接触后,民兵也尽快集结,撤退。
    这次伏击战,民兵都是用弓箭远攻,受重伤的十余人,轻伤的四十余人,阵亡两人,而蒙军伤六百余人,亡五百多人,这次打击几乎动摇了蒙军的信心。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风云起蜀口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