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任泗水亭亭长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终于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国历 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秦朝,大权来之不 易, 为了巩固统治, 他下令颁布了一系列措施, 比如书同 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又北击匈奴,南征百越,还收缴 藏于民间的兵器将之铸造成为十二座铜人,更有焚书坑儒、
推行法家思想的举措。
尽管秦始皇统一六国、功勋卓著,但同时他又横征暴 敛、残酷至极,为了防止六国的残余势力对自己的新政权产 生威胁,秦始皇采取了残酷的连坐制度。(连坐,是指中国 古代或现代因他人犯罪而使与犯罪者有一定关系的人连带受刑的制度,又称相坐、随坐、从坐、缘坐。)
连坐制度,其实并不是秦始皇的首创,早在商鞅变法 时就被提出,连坐法是在户籍制度的基础上实行的。法家认 为,要使君主政权达到“至治”,必须使得夫妻交友不能相为弃恶盖非,而不害于亲, 民人不能相为隐。就是说,最亲密的夫妻和朋友,也不能互相包庇,而要向政府检举揭发, 使得任何“恶”与“非”都不能隐匿。只有这样,“其势难 匿者,虽跖不为非焉”(《商君书·禁使篇》) 。实行连坐 法的目的, 就是要使得人民互相保证, 互相监视, 互相揭 发,一人有罪,数人连坐。这种连坐法主要实行于乡里的居 民之中,五户人家或者十户人家被编成一个联保组织,告发有赏,包庇则重罚。
秦始皇使用这种方法果然立竿见影,政策一出,就有大 批被揭发出的“犯人”,人人自危,就连在路上看见了熟识之人也不敢打招呼,生怕遭到飞来横祸。
除此之外,为了便于管控,秦始皇还听取了李斯的建 议, 实行郡县制, 郡县制将地方行政级别由大至小分为是 郡、县、乡、里、亭,最小的行政单位是亭,十里为一亭,设置亭长,管理地方治安、文书等工作。
在秦朝的泗水郡(今天江苏省徐州、淮安、邳州以及安 徽省凤阳、苏州、泗州一带)沛县的一个小村——中阳里, 村中的村民正在为推荐一位合适的亭长而发愁, 因为亭长虽 然是地方基层官员,但是却手握“什伍连坐”的苛政裁判制 度,虽然官小但掌控了别人的身家性命,这也就是村里人犯 愁的原因——如果推选一个性子懦弱的人,上面安排的任务无法完成;性子强势的,难免会让村里人叫苦不迭。所以,综合看下来,此人必须人缘好、能服众,至于能力,只要能 说得过去就行,众人商议后发现,村中一户姓刘人家的三儿 子刘邦可以算得上不二人选,此人三十来岁,身体结实,为人豪爽,能力相当。
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日,刘邦出生于沛县的一户农 家,父母为刘太公和刘媪(野史记载名为:王含始) ,刘邦 有两位哥哥、一位姐姐和一个弟弟(《史记》记载:大哥刘 伯;二哥刘仲,汉朝建立后改名刘喜; 四弟刘交。) 刘邦为老三,故名字为季,人称刘季。
根据正史所载:刘邦未出生之前,刘媪曾经在大泽的岸 边休息,梦中与神交合。当时雷鸣电闪,天昏地暗,太公正 好前去看她,见到有蛟龙在她身上。不久,刘媪有了身孕,生下了刘邦。
刘邦外貌隆准,美须髯,面呈龙相,左腿上还有72颗黑 痣。年少时的刘邦性格豪爽,却不喜欢读书,为人豁达,不 喜农事,只贪恋饮酒。其父太公训斥其为“无赖”,并说他不如哥哥,但刘邦还是我行我素。
据说刘邦特别钟爱在一家酒店喝酒。每天下午就去那 喝酒,又没有钱,怎么办呢?赊。可是赊了也要还的,只不 过刘邦有天命。那家酒店的两个女掌柜发现,只要刘邦来喝酒,那天喝酒的人就特别多。一年算下来,还赚了不少,便一下子把白条撕了。
刘邦好结友,十里八乡的壮士豪杰都与他交情不错,其 中有读书人,也有市井小贩,他们都喜欢和待人宽厚、豪爽 大方的刘邦交往,又因刘邦已过三十, 比他们稍长几岁,故而称刘邦为大哥。
被村里人推荐当亭长,虽然只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官, 但相对于整日无所事事的他来说,也算是有个正经职业了, 再者,他还需要经常押送犯人去外地,又能让他见见世面, 于是,在得到大家的支持后,他很顺利地当上了泗水亭的亭 长,这为他以后的人生开启了新的机遇之门。刘邦在做了泗 水亭长后,和县府的官吏们混得很熟,在当地也小有名气。 萧何、樊哙、任敖、卢绾、周勃、灌婴、夏侯婴、周苛和周昌等知交好友后来全部成为汉朝的开国功臣。
村里出了个亭长后,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来道贺,但他 们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这个“小干部”刘邦日后居然大有作为——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开国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