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编 挣扎 第十八章
书名:李秀成大传 作者:盛巽昌 本章字数:6625字 发布时间:2024-06-27

第十八章 四十九天

第 一 节  大 主 帅

1864年6月6日,洪秀全死后的第五天。

天王上天见天父,留下儿子做天王。这天幼主洪天贵福正式登上金龙殿,在和亲 贵们起身向天父作了祷告后,接受众人朝贺。他是太平天国第二代天王,通称为“幼天 王”。之前,洪秀全还封他为“真王”,刻在玺印上。清人奏报误以为他的名字是“福瞋”。

洪秀全反对历史上的帝王将相,也反秦始皇,但却又学秦始皇,想洪家世世代代做 天王。他的亲贵,也是屡代世袭,如幼东王、幼西王和幼赞王。世代为王,世代相袭,世代相辅,子子孙孙主宰中华小天堂无穷尽。

这是传统农民的理念。

洪天贵福在幼主时代,牙牙学语时,天王就要拔苗助长,为使他早日进入政治大舞  台,就当儿子的文书秘书,代发诏旨,分封、奖励朝内外群臣。晚年洪秀全就为他安排  了一套四人辅政的班子:萧有和、洪仁发、洪仁达和沈桂,主持全国军政事务。其中洪  仁达权势极重,主管人事组织和粮食储藏和供求;沈桂是安徽歙县人,不是两广元老, 中途来奔,却受到信任,人称“沈真人”。李秀成仍是主持天京防务,成天成夜忠于职  守,在天京各门奔走巡察。两洪曾先后外出指挥过作战,但只打败仗,幼西王和沈桂从 未带兵出征,攻城略地、指挥军队全是外行,因而他们在全国全军中没有威信。天京能征惯战将士多是李秀成麾下,不会听从他们的瞎指挥。

两洪妒忌李秀成,摒除李秀成,不让他进入天国核心领导层,但也很难取而代之。

他们没有带兵守城的才干。主持天京城防,带领将士,指挥打仗,还得靠李秀成。

如何强化天京防务,发挥李秀成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他的才干为保卫天京,两 洪与萧有和束手无策。李秀成对洪天贵福向来不错,幼天王对忠王亦有好感,此时此 刻更得要仰仗李秀成。

沈桂真人头脑活络,他提出天京防务要设总司令部,设立六主帅制,由主帅们主持天京军事,包括城防和出击等事务。

沈桂提出的六主帅是:

大主帅:忠王李秀成,即总司令。

副主帅:纪王黄金爱,即副总司令。黄是苏福省水军主将,随李秀成进入天京。

东方主帅:顾王吴如孝,吴原驻守安徽庐江,庐江失陷,来到天京。

西方主帅:戴王黄呈忠;

南方主帅:刘逢亮。

北方主帅:养王吉庆元。吉是由常州调入天京助守的。

李秀成为大主帅,众孚所望,实至名归。他为天京防务,做了七七四十九天的大主帅。

大主帅会同六主帅,还有其他的各王各将,为天京城防作出种种有效措施,比如破 坏地道,守御高墙,调兵遣将主动出击,甚至可能还考量当城陷失守、聚合突围的应急措施。

洪天贵福同意了。他在后来供词中记述了这些事情。但李秀成供词中没有写这 些守城的事,也许他以为如实地写了会遭曾国藩之忌。他要竭力表明自己在主持天京 防务时只是例行职事、消极防御,没有什么作为,让曾氏兄弟不懂得,正是他的指挥得 方,调度有力,使天京危城仅以三千疲劳将士,抵御湘军水陆五万人众进犯,大大地推迟了失陷的时间。

第二节 地堡城

天京城久围不下,清廷非常着急,多次下诏严责曾国藩限期克复。湘军水陆围城 日久,已呈强弩之末,况且此时军营中传染病四起,战斗力日渐低下。皇帝诏旨命李鸿 章赶来助阵。1864年5月11日,淮军攻陷常州;5月13日,镇江冯子材攻陷丹阳,天京更为孤城悬立敌后,清廷又勒令李鸿章淮军助攻天京。

李鸿章因为与曾国藩有师生之谊,囿于情面,暂不发兵,可是部下刘铭传等贪婪天 京财富和获取功名等因,早已不耐烦了。湘军同时也调兵遣将,各路人马分工有责围 攻天京水陆各门。为使金柱关朱南桂部加入围城之战,又从江北调来韦志俊部代朱守关。

李秀成督促全军将士严守各门,不松懈,争取时间,等候南北两路大军赶来解围。

一支是来自汉中的扶王陈得才等各支人马几十万人众,得知天京围急,兵分三路,驰援前来,前锋还持有高脚木牌“急救天京”四字。此时已到鄂东。

一支是在江西就食的侍王李世贤十余万人马,将过两个月就会赶来解围。

天京将在度过艰难的两个月后,得到彻底解救。

双方都在和时间赛跑。

曾国荃焦灼之至。他和兄长曾国藩议定,决计以重兵攻陷地堡城。

地堡城在紫金山第三峰南麓龙脖子上,高仅六十米。地堡城是太平天国所筑的石 垒,离太平门城墙仅十余丈。它是自天堡城陷后,天京城外唯一的一个要塞了。地堡城得失关系天京安危。

李秀成深知地堡城有决定性的战略地位,他把仅有的兵力布防,并由东方主帅吴 如孝于第一线督战。湘军虽多次强攻,均无见效。地堡城岿然不动,湘军还不能顺利进攻天京。

曾国荃就把湘军的重兵放在东路,命提督萧孚泗、总兵李臣典等宿将主持。日夜环攻地堡城。

7月3日,湘军以优势兵力,打车轮战、疲劳战,守军应接不暇,终于失陷。湘军占 领龙脖子山阴的地堡城,逼近天京城根。在地堡城上,踞高临下,就能清楚地望见城内 天王府和忠王府,对城内太平军的调动行迹,历历在目。天京更加危急。

曾国荃设前敌指挥部于天堡城,并听从萧孚泗建议,在龙脖子山麓修筑先锋炮台 等数十座,架设百余尊大炮,自当日起,连日向城内日夜猛轰,让城头守军抬不起头来, 掩护本队人马贴近城墙,在龙脖子山麓与城墙间,填塞稻草、芦苇,上覆沙土,高与城齐。李臣典部在距城墙十余丈处日夜开挖地道,并将原已废除的地道继续开挖。

守军奋起反击,以寡敌众,击毙湘军总兵陈万胜、王绍义、郭鹏程等多名悍将,但仍阻止不了如潮涌来的湘军官兵。李秀成谋求一搏,决定采取以攻为守,主动出击。

7月18日深夜,李秀成分军两路, 一路亲自引军几百人,突出太平门,乘曾国荃与 李臣典正在地道口商议时不备,傍城根直攻地道大垒,力图破坏新挖地道,另路几百人 出朝阳门,伪装为湘军,持火弹延烧城外炮垒。两路出击,开始相当顺利,李秀成亲率 的一路,竟把湘军的几尊大炮都钉死了。只是出于兵力单薄,又无接应,在湘军李臣典、彭毓橘等路分头赶来后,功败垂成,撤退回城。

经过几个时辰折磨,此时已是7月19日黎明。

第三节  有计划地突围

7月19日中午, 一场雷雨过后,天气晴朗,太平门附近那条废除地道突然被打通 了,所埋的炸药霎时爆炸,城墙被炸塌二十余丈,湘军各路由缺口拥入,太平军用成箧  火药从高处掷下缺口,湘军先锋总兵朱洪章部当场就被炸死四百人。后来朱洪章回  忆,他所部三千人,就有一千五百人在缺口处被杀死。后继湘军邀功,第二路刘连捷、第三路武明良相继跟进。

东方主帅吴如孝率军前来阻挡,已为时过晚,再也难挡住。吴如孝后脱险,逃回顾  王府上吊自杀。李秀成见太平门已破,与视王黄亨乾率众赴至天王府,洪天贵福与天  王两个小子光王洪天光、明王洪天明聚在他马首。李秀成表示只能带洪天贵福一人突  围。天王两个小子下落不明,据说后来逃到江西,又据在江西被俘的瑞王李誉生说,两  人在天京没有能逃脱,都死了。天王府又正月宫赖娘娘和天王所有的大小月亮们, 一  个都没有带出来。洪天贵福的同父异母姐姐,二十六岁的老姑娘洪天姣也没有逃出。 她的未婚夫金王钟万信,却独自逃出天京,来到广德追随洪天贵福。金王后来跟着康  王汪海洋。1866年2月,南方太平军覆灭时,在广东丰顺白水寨被俘杀。

李秀成当时最大的信念是要摆脱天京危城,护送洪天贵福脱险,至湖州重开基业。 他的雄才大略,早就在湖州同时做好了“让城别走”的伏笔。在天京陷落前,就为陷落  后出路作出了妥善的安排。湖州既是迎接江西就食军回归的中转点,也是在天京失陷  后,各部聚集、转向的中枢站。当时洪仁玕和杨辅清、黄文金、刘官芳等天国上层人物都在那儿。

李秀成见洪天贵福坐骑不佳,就将自己所骑白马与之交换, 一起逃到天王府南的  忠王府。在忠王府,他见了老母和家人一面,表示为了护幼天王出走,已无力救护家 人。他的兄弟、扬王李明成当即表示:兄护幼主,我护老母。李明成后来成功护送老母  和李秀成幼子李其祥逃至广德,也追随了汪海洋。1865年在赣南山区的一次战役不 利,他携带老母投降了江西巡抚刘坤一。刘坤一释放了他回乡,但他却没有回乡。 1867年他游荡到上海,在租界被捕,当即表示:现在江淮一带活动的捻首,不少是好朋 友,愿意前赴招降立功赎罪。但这回地方当局却没有放过他,把他处死了。李其祥仅 是四岁幼儿,1864年10月,洪天贵福等在江西石城军覆时被搜获,关押在南昌监狱,候成年处决,以后下落不明。李秀成有否长子(忠嗣君,为避讳称“忠嗣钧”),语焉不详。 但野史之作者因追慕李秀成,多曾编造李秀成的所谓儿子们。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顾明道《荒江女侠》还编出一个李秀成儿子李天豪落草为寇行侠仗义的故事。

据洪天贵福供词,李秀成是这样护洪天贵福出城的。李秀成带着洪天贵福原先打 算由太平门出去,见敌人太多,中途折回,走大南门(聚宝门),因思南门外雨花台是湘 军大营,于是又赴西门。这时在他们身畔已经聚合了一批亲贵大臣,如洪仁发、洪仁达 和兵部主官、尊王刘庆汉等,转入西门,但在城楼上见城外一片水。洪仁发见过不去,跳水自杀。这时,南门、东门城楼都出现了湘军,刘庆汉建议上清凉山暂避。

李秀成与洪天贵福等又来到城西的清凉山,这时在他们周围已经聚集了一千多 人,六七百匹马,其中有重要大臣林绍璋、沈桂,还有幼西王和洪氏子侄们。但没有一 个女眷。估计是彼此有约,突围不带女眷,因带着女眷,行走不便。洪天贵福突围时在天王府的四个幼娘娘,也都没有带上。

当时,蜂拥进城的各路湘军,上至提督总兵,下至贩夫走卒,都热衷于抄掠王府、官衙,抢夺财物和女人,根本没有想到清凉山上藏匿有李秀成、洪天贵福一行人众。

李秀成带领众人偃旗息鼓,望着山下大街小巷,湘军追杀太平军民、抢掠财物一片 乱哄哄状,命令众人换了湘军服色,俟头更后,天色昏暗,下山向东寻路,由尊王刘庆汉 在枪头上系了一块白带布引路,李秀成一马当先,洪天贵福等人紧跟着白带布行进,冲 出几乎已无人把守的太平门缺口。李秀成凭多年丰富的作战经验,深知敌人突破的缺口处往往是防守最松懈的地方。他的选择是对的。

湘军陷城时,曾国荃原有规定每营 兵员六成入城,四成留营,但众人为了发 旺财,几都进城抢掠去了。曾国荃也难 以阻止,但等到醒悟过来,李秀成、洪天 贵福等极多人马都过去了,只杀死了尾 随的几十个人。沈桂真人不识时务,到 处流窜,被流弹打死,洪仁达出城前在垅 口时,遇到湘军被诱擒。曾国藩奏报说, 洪仁达是因为见湘军人少,逞勇追去,被捉拿了的。

李秀成护洪天贵福等人顺利地穿过 了孝陵卫,取道南下,这时突围队伍仍有 一千余人,很多是天朝的亲贵和高级官 员,洪天贵福后来供词说,有李秀成、刘 庆汉、吉庆元和萧有和等十四个有名号 的王。还有很多天王新封的列王。列王 如过江之鲫,据洪天贵福说,还有一千多

个列王千岁未出天京城。走出孝陵卫,队伍人众过于显眼,李秀成把全队分为两队,前 队由刘庆汉、吉庆元和许茂才、陈赞明、萧三发等十几个能征惯战的王爷,卫护洪天贵 福、幼西王以及洪仁发子洪和元等三百余人先行,他和林绍璋等七百余人殿后。曾国 荃得知有突围,调动马队追赶。李秀成未到淳化镇因所骑系劣马,缺乏脚力,中途没有赶上大队,就走散了。

7月21日,湘军马队在淳化镇捉住了掉队的列王李万材,经他指点,赶上后队。后 队且走且战,且战且走,在湖熟大桥几乎全军覆没,林绍璋战死。湘军以为是歼灭了突 围全部人马,就回去了。尔后曾国藩向皇帝奏报,捏造了巨王洪和元、幼西王萧有和等人被全行杀毙。

洪天贵福和洪和元、萧有和等因李秀成、林绍璋等后队掩护,摆脱了追兵,已到句 容郭庄,过后经溧水、东坝,已无追军,再走了三四天,来到了太平天国在安徽尚存的一块干净地广德。

在突围途中,李秀成非常注意护卫洪天贵福的安全。据时人记录,当洪天贵福在 郭庄夜宿时,有与他一样打扮的十一个少年环坐一圈,不分彼此,令局外人难以分辨真伪,而护卫他的还有几个彪形大汉,持刀紧跟,寸步不离。

李秀成成功地组织了洪天贵福冲出天京重围,可是他自己却掉进了不可归的陷阱。

第四节  方  山

李秀成在走散后,向西行走转向方山。

方山在天京东南,原本是太平天国和清军时有战争的交错地区。当地民众视双方战争变化,有时悬挂清国龙旗,有时也换作太平天国黄旗。

7月22日,李秀成在方山被捕。

李秀成的失落和被捕带有很大偶然性,却为曾氏兄弟进占天京后的严重失职做了 一个很大的弥补。

湘军主力经过两次围攻天京,战死九千人,得传染病死二万五千人,耗费钱粮达银  一百万两,得到的却是一个全被洗劫过的空城。因为入城湘军将士个个都忙于抢掠, 抢掠后烧焚,连天王府和六部中的文书档案都不须接管、掠取,遑论搜索人员,遂使城  内太平天国亲贵,包括像李秀成、萧有和、蒙时雍和李春发等重臣, 一个都没有搜获。 其他太平天国的官员也多有溜过了,比如一个管宫门、相当于今传达室主任的望王黄 文安,也因藏匿在机匠营被轻易混过去。湘军在天京王府,也未捉到过一个洪家新贵, 包括洪仁发、洪仁达的几个少年王爷,如牙牙学语的侗王洪同元也都逃脱。以至如曾 国荃身畔幕僚赵烈文所说:“而破城之日,全军掠夺,无一人顾全大局,使槛中之兽,大股脱逃。”而李秀成被捕,总算也是一个弥补。

因此曾国藩要偷天之功,他把后来李秀成供词所写的“是以被两国(个)奸民获拿, 解送前来”,用朱笔改为“遂被曾帅官兵拿获,解送前来”,到最后抄送北京军机处备案  和刻板印刷时,又改为“遂被曾帅追兵拿获,解送前来”。他之所以一改再改,就是要突出攻破天京,湘军所立的大大功劳是拿获了李秀成。

李秀成本来是可以跟上大队人马脱险了的。他因骑的马劣,力不足再行,又未得 食,于7月22日黎明之时落伍走散。他向西踽踽而行,不知不觉间走到方山顶上的破 庙海会寺。

他后来写的供词,极其详细写了所以被捕的全过程:

自出城与幼主分别,我骑不能前行。此马在城交战一日,此又不是战马,力又  不足,又未得食,人马未得饱食,走到天明,人人俱散,马不能行。那时无法,自己  无马,又不能行,是以逃上荒山暂避,又未得食,肚中又饿,万不能行。我战马幼主  骑去。现今生死未知,我若仍骑战马,我亦他逃矣。逃在荒山顶破庙内避,后被荒  山脚之民,悉京城失破,必有人在此山而避,贫民各欲发财之故,我命该绝,故未能  逃。身上带有宝物,用绉纱带捆带在身,那不知此日心如此之迷,到此破庙停息,  将此珍珠宝物吊在树下,我欲宽身乘凉。不意民家寻到,见其人众到来,我二三人  疑心惊乱而逃,忘记执拾此物。此百姓追我,问:“尔身有钱,交过与我,我不要尔  性命。”我那时忙逃,亦不能走,亦不能行,百姓追近身边见我,悉我是忠王,各大齐  落跪,俱各流涕,追我下山脚。斯时百姓又众,那时百姓将我改衣,随步而行,仍回  荒山顶上。我见百姓如此,有救我之心,自愿回破庙处所,将此珍珠宝物以酬其  情。不意此民追我上前而去,在后又有民家而来,将此庙中我之宝物拾去。我同  此民回来,不见此物,此也不提。众百姓劝我剃头,我心不愿。其云:“不肯剃头,  不能送尔。”百姓又是苦求。我回其曰:“我为大臣,我国破主亡,若不能出,被获   解送大清帅臣,我亦不能复语。若果有命,能逃出去,亦难对我官军。”不肯剃也。  民逼剃多言,后依其言,剃去些须者,因此之来由也。然后这帮百姓密藏于我。那  帮百姓得我宝物,民家见利而争,带我这帮百姓,去问那帮百姓,两欲分用。那帮  百姓云:“尔问我分此物,此物是天朝大头目方有,除外别无。尔必拾获此头目。” 云言该百姓带我,心有私忌,两家并争,因此我藏不住,是以被两个奸民获拿,解送前来。

据今人调查,告发李秀成的奸民,是正在方山砍柴的涧西村二流子王小二。他来 到山顶海会寺畔白龙池发现了李秀成,就下山告诉村董陶大来。他们带领人众上山捉拿了李秀成,将他押送到萧孚泗营。萧冒为己功,亲送李往曾国荃处。

还有一种版本,乃是曾国藩幕僚薛福成事后所调查的,说陶大来原本是要赴太平 门外李臣典营告密的,路过钟山,腹中饥渴,就在附近萧孚泗营的某相识伙夫处休息, 闲谈中漏嘴说及此事。伙夫对亲兵说了,亲兵报告了萧孚泗,于是故意宴请陶大来,让他不得脱身。萧自领亲兵一百余名飞奔涧西村,将李秀成押解而归。

也有说是李秀成被陶大来等捆送途中,为萧孚泗掠取。

诸说稍有不同,但李秀成终究是成了湘军的阶下囚。

萧孚泗是曾国荃湘军围攻天京的官爵最高的从一品大员,官拜福建陆路提督。此 人最为贪婪、卑鄙。天京失陷时,是第一个冲进天王府抢掠的强盗,“取出金银不赀,即 纵火烧屋以灭迹”。天王府就是他带头焚毁的,后来曾国藩为掩饰湘军抢掠,纪律败 坏,却说是李秀成下令将天王府和各王府烧毁,欲盖弥彰。萧孚泗冒功说是自己捉拿 李秀成,还派亲兵将陶大来等人及其家属“全数缚至营中,邻里亦被牵拽,逼讯存款,至 合村遗民空村窜匿”(《能静居士日记》)。当地民众非常痛恨,他们事后居然捉住了萧 孚泗的一个亲兵王三清,把他杀死以泄恨。这件事后来曾国藩也知道,使他不得不对李秀成有所顾忌,说是他“民心之未去”。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李秀成大传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