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首次攻打上海
第一节 会见外国传教士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就与来自上海的外国殖民者的官员、传教士有所往来。在 攻克苏州后,影响长江三角洲,逼近上海,上海和太平天国就更贴近了。它引起了外国 殖民者的注视,首先引起基督教传教士们的重视,他们接踵来到苏州,目的就是想以西方基督教的教义改造太平天国。
率先来苏州的是美国南浸会传教士高第丕(T.P.Crawford)、花兰芷(J.L.Holmes) 和赫威尔(J.B.Hartwell), 他们于1860年6月23日到达苏州,在苏州受到太平天国官员有礼貌地款待,但没有见到李秀成。
当时李秀成正忙于指挥南征和东征。
7月初,李秀成在忠王府接见了专程来苏州的英国伦敦布道会传教士艾约瑟 (Joseph Edkim)、杨笃信(Griffith John)等五人。
李秀成很高兴接见这些传教士。他的时间相当紧迫,在陈玉成与他会晤后,即于 当晚八时接见他们。为表示友善,同意接见时不须作拜跪仪式,而改为西方通行的脱 帽鞠躬。当艾约瑟等人来到大殿,有炮声九响,杂以音乐声、打锣声。大殿上站立两班 有百余官员,还有手提大灯笼,穿戴红黄绸袍帽的侍从。全殿只有李秀成一人端坐。 据艾约瑟回忆,李秀成“身材不高大而奕奕有神,戴上眼镜,身穿锦绣黄袍,头戴有各种装饰品的金冠”。
这是李秀成首次与来自西方的英国人谈话,也是首次与传教士交谈上帝基督和信仰。
艾约瑟等后来在上海《北华捷报》所发表的《访问苏州太平军》记录了这次的对话。
艾约瑟等问:
忠王千岁,我们是英国人,来自上海,听说你们的宗教和我们一样,也是基督教,我们敬礼天父,也正与你们相同,所以我们前来请教一番。
李秀成回答;
那么,显然贵国也像我们一样,信仰耶稣救世主。我们同一宗教,我们是弟 兄。现在清朝已到末日了,天朝已占有半壁江山的苏州这城市,最近才攻下,现在还没有建立教堂,否则,你们可以和我们一道去教堂,参加我们的礼拜。
艾约瑟等说:
大多数的人都拜泥塑木雕的偶像,惟有耶稣的信徒知道只有信奉上帝才是 对的。
李秀成回答:
我们在这里或别处常看见这些可厌的偶像,上帝曾遣送他的儿子耶稣来拯救世人于罪恶之中,我们的天王就是耶稣的弟弟。
艾约瑟等又说:
我们极愿把这些偶像从人类的信仰中连根拔掉。我们认识干王,他和我们在 上海同住过几个月,后来他去香港,在那里,也受到我们传教士的保护,直到他后来去南京。他对我们的宗教信仰知道得很清楚。
李秀成最后说:
我们应该感谢你们,因为你们曾照拂过天王的弟弟,谢谢你们。
他们还谈到通商。
艾约瑟等问:
英国对于在华经商是不够在意的,可是英国商人却极愿在嘉兴、南浔等地买 到即将上市的新丝。这些地方,现在是天朝的势力范围,如果在这带地方经商不 受阻挠,并在天朝的安排之下,能够继续,这对本地人和外国人都很有好处。我们将对天朝感到高度的满意。
李秀成回答:
天朝也极盼除去一切通商的障碍,如果通商能继续下去,天王将设立关卡,征收货物的进出口税。
李秀成关于上帝的叙述,使英国传教士认识了太平天国与基督教信仰,认为传闻 的太平天国宗教是一副假面具,“不值得正统的基督教的尊敬和同情”,不是事实。他们在7月14日上海《北华捷报》著文说:
他们的宗教,虽有不小的错误,然其中仍有几个最重要点是他们所清楚明了 及热诚信守的。这几点正是我们的宗教的根基,无此,则不能成为基督教了。他们关于上帝的观点是正确的。
各书中所包含的真理,至少都是各个领袖所熟悉的,这一点由我们与他们的谈话中可以得知。在这个国家的中心,竟然有这么一大群诚恳的人相信及宣扬这 些基本的真理,难道不值得感谢上帝吗?
这也是对李秀成拥有的基督教知识的评估。
李秀成对于基督教教义和上帝说自有一定的知识,当然也有肤浅、幼稚的认识,据 杨笃信等说:“关于他们的错误,仔细地观察一下,在许多方面并不如传闻之甚。”“其错 误多源于无知,而非由于故意作弊。”按,李秀成的基督教知识,启蒙于天王的言论和著 作。天王拥有的低浅、甚至曲解的基督教义知识,必然也影响李秀成。我们或可就此 发现李秀成和洪秀全与基督教的沟通,李秀成能接受洪秀全种种拜上帝说,能表意,能 叙述,足可为太平天国高级官员们的表率。我想,这也是后期天王能信赖他的一大因 素。李秀成在供词中指出天王“一味信天”,那是批评他不现实,并非说自己不遵从、信奉洪秀全那套天父上帝的空话、大话。
李秀成和艾约瑟等谈话,使传教士感到满意。传教士们回到上海后,又写信给李 秀成谈基督教教义,并希望见到洪仁玕,幻想洪仁玕能帮助洪秀全,真正、全面完成太平天国基督教化。
李秀成报告了在天京的洪仁玕。
洪仁玕听了,赶到苏州,在李秀成处看到传教士等的信。7月21日,他致信艾约瑟,请来苏州会晤。翌日,李秀成也给艾约瑟等复了一封长信,内称:
兹有开朝精忠军师干王本天王之介弟,为朝纲之首领,前曾于香港、厦门、尚 海等处,交游贵国教士,遍历各国,共证真理,想阁下均必熟识,现闻阁下有书贻 余,故特降驾来苏,欲与阁下会晤,讨论壹是。
艾约瑟、杨笃信应邀前来,但当他们8月2日到达苏州时,只能会晤在等候的洪仁玕,李秀成已离苏州东征上海了。
洪仁玕虽在香港住过几年,也与外国传教士、商人有往来,但他缺乏与外国政界往来,没有近代外交观念。李秀成更是封闭,在与来苏州的外国人交往时,根本分不清官方和民间人士,还认为艾约瑟等几个英国传教士与他们的友好谈话,就是代表本国政 府的意见,是同在一个蓝天下的兄弟,是前来谈判,并认同太平天国和平占领上海的。因而他充满幻想,以为此赴上海可以和平进军。
就在李秀成组织东征上海、松江,派出陆顺得等先行的同时,写出致上海英国大使 的国书。有趣的是,太平天国专使持此书至上海,不知所以,何所适从。他根本不懂得 如何投递,在来到虹口美国公使官署处,就从围墙外抛进,自己一走了之。美国人拾得传阅后,认为是说梦话,置之不理。英国官员和其他各国官员都没有看到。
这份书函,全文如下:
太平天国天朝九门御林忠义宿卫军忠王李致书
大英钦差全权大臣青览:盖闻通使讲和,自古国家常有,而修盟会好,从来中 外联情。缘念我主天王本奉天父上帝天兄耶稣之命,下凡复兴汉家旧业。自粤西 起义而建都金陵,于今十载。伏思贵国自古在昔开创之主,即是耶稣下凡,御食万 方。自我先主东西两汉以来,曾经执盟牛耳,结为兄弟之国。迨后虽经叠更国主, 究皆汉家苗裔,素未绝其盟谊。迄自明末,清朝入接大宝,二百余载。今我主恭奉 天命复汉,诚为中兴之主,非特媲美于前人,抑亦争光于贵国耳。自金陵定鼎以 来,其时清朝方当强盛,江北江南,持全军之刀,更有向荣猖獗万状。 一经我国天 戈所指,将其追败丹阳,自行陨灭。及后,复命张国棵、和春、张玉良等统带官兵无 数,筑造长濠,连营数十里,围我王城,两载有余。复经本藩提一旅之师,抄袭广 德、武康、杭州各省郡县,声东击西,四分兵势,而复回军克取建平、溧阳、东坝、句 容、高淳、溧水诸县,进扎淳化,立将张国棵等败死丹阳,和春自缢,苏郡张玉良偷生逃窜。
本藩复承简命统师进剿,即取丹阳、无锡、常州,而师克苏州。其时,忽有两 广、两湖、三江义士,在清朝为官者数百员,统带兵勇两三万,前来投诚,当即留营效用。此皆仰赖天恩主福,并贵国庇荫之所至也。
现在附近昆山、新阳、太仓、常熟、江阴、嘉兴等处,尽入我国,而松江为我军取 粮之处,不能不分兵往取。唯上海一县,为姑苏唇齿相依,通泽门户。其势又万不 能不往收复。但该处上海,虽止一县地方,为诸贵国通商之所,泽物堆贮之地,各国钦差大臣,均在于彼。 一旦兴师动众,我国原为打仗而去,并不与贵国为难。第恐我军多众,间有不守纪律者,迨至两下角胜之时,或有误犯贵国官民,或致骚扰 贵国货物,虽非出自我国本心,总属有乖今日邻邦之好,昔年兄弟之情,岂不大伤 和气,贻笑先人?
为此特字奉布,务望贵大臣上体上帝耶稣一脉之传,前盟不远,世好相传,仍 祈结为兄弟之国。敢烦贵国各大臣劳步下降, 一同各国来苏面商国事。虽结今日 之新盟,实联昔日之旧谊。从此开疆拓土,我国收先人之业,而推心置腹,贵国无 意外之虞,岂不美哉?望切望切!藉此布达,书不尽言。幸即如约,即赐降临,是 所切祷,并问近佳不一。
太平天国庚申拾年五月 日
李秀成呕尽心血发出这封书信,有如石沉大海。他还是望穿秋水,不见回复。信 也不见于上海外国人书报,而是李圭《金陵兵事汇略》记载了,这才见到原来李秀成还有这样的举止行为。
第二节 陆顺得先遣队
李秀成在攻占苏州后一周,就分兵四出,他的直属部队分别南下和东进,南下的是 殿后军陈坤书、陈炳文,由苏州至吴江、平望,直取嘉兴;忠义宿卫军大佐将认天安陆顺得和麦冬良、周文嘉等主持东征。
东征的最终目的地是上海。
6月15日,陆顺得等一千五百人众东进,沿途没有清军拦阻,连占昆山、太仓、嘉 定、青浦和松江。当时上海城里清军守备薄弱,还有守备余义正等三千余广勇准备内应。
喜讯传来,李秀成大喜欲狂,对东征时局大为乐观,原定作为陆顺得的预备队佑天安黄金爱部水军,因行进失途,也就不加催促。
李秀成随即颁发了给上海百姓谆谕:
真天命太平天国九门御林忠义宿卫军忠王李,为再颁谆谕,割切申明,再勿迷 惊,以贻伊戚事:缘本藩恭承天命,统带雄师,诛剿残妖,历有年所。惟查京都附近地方,长城则一百里之遥,残妖数十万之众,敦知天兵既至,如汤沃雪,谅尔等久已共见共闻,不事备述矣。
乃京围既解,即由句容、丹阳、常州、无锡进取苏郡,数百里间,不用张皇,尽行 恢复。其江南一带残妖,以海隅为藏身之所,是伊等之惊心丧胆概可知矣。所有 上海地方,原拟统天兵长驱直入,谅不难灭此朝食。但以天京以及各处子女大半 移徙苏郡,又由苏移居上海,所谓“惊弓之鸟,天地自容”非与?以故仰作上帝好生 之德,暨真圣主救世之心,不即加兵境上,以示格外恩怜。该处子民自宜洗心革 面,作速投诚,以归真道。且苏州至上海不过百余里,计自本藩抵郡以来,业已两 月之久,或缮具册籍,列入版图,或薄具壶浆,迎于道左,亦见尔等归顺之忱。乃皆 不及此,反将本藩所遣投文之人胆敢侵害,实属罪大恶极,法不容宽!再投文之 人,系奉本藩之命者也。古人先礼后兵,不斩来使,何独上海子民竟能系絷听任妖官侵害耶!
今者再比干戈厉兵秣马,不日统师前进,因于万不得已之中,仍寓法外施仁之 意,为此再颁谆谕,仰尔四民人等知悉;谕到,如果自知悔过,传知各乡各镇子民前 来苏郡输忱悔罪,自当予以自新之路。且本藩自金田起义以来,十载于兹,何敌不 摧,何攻不克,又岂区区弹丸之地所能抗拒者乎!再如上海亦声明文物之邦,必有 识时达务之人,明孰得孰失之机,定何去何从之见。今再与尔等约,特颁谕告,如 知石卯难敌,则倾心向化,及早投降,兵到之日,自当秋毫无犯,鸡犬不惊。倘负固 不服,予智自雄,抑或度德量力,足可抗拒,亦惟尔等图之。本藩立法如山,令行似 水,无有阻挠大计者。此谕之后,兵行在即,决无久待,勿谓言之不先也。其各凛遵毋违,特谕。
太平天国庚申年六月 日示李秀成当时正头脑发热,自以为上海等地将早晚收取于囊中,在接到陆顺得等已 至松江,且又得到松江已收复传闻后,又于7月6日给了陆顺得、麦冬良谆谕。谆谕提 及了与陈玉成于7月5日在苏州面谈,陈意欲提兵赴浙江上游一带,又说了黄金爱不能 前来松江等情事,而更着意谈的是上海有两广兵勇三千人投诚,要他们确实访明真心与否。
陆顺得在松江接到了这份密函。
在松江期间,陆顺得强化了城防,他打算固守。
这时,在附近广富林潜伏着一支别动队。它就是洋枪队。
早在1860年1月,上海外国殖民者与中国官绅们就联手建立了中外会防局。在太 平天国占领苏州时,5月26日,法国公使蒲步龙、英国公使布鲁斯发出布告,共同出兵 守卫上海。此后不久,上海官绅杨坊等已出资武装了一支外国雇佣军,因为多用西式 热火器装备,被称为“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Ward,F.A.T.) 任领队,法尔思德(For- rester,E.) 、 白齐文(Burgevine,Henry Andrea)分任副领队,招募外国在华的流氓、无 赖、烂水手二百名。它的服饰也别具一帜,头扎绿巾,着淡绿色短衫,系多窄裤,在领襟两面各绣一块红布以为标记。为此又被称为“绿头军”。
7月初,洋枪队蠢蠢欲动,进犯松江,被太平军打了个落花流水。
7月15日清晨,陆顺得、麦冬良率主力离开松江城,向上海方向北进。因为所占地 域甚广,需留兵守卫甚多,在青浦就留下绫天豫周文嘉等数百人,此次撤离松江,留下 殿左四百四十三丞相樊玉田率领一百多名老弱牌尾。樊玉田原是无锡运河行船的船 老大,在无锡参加太平军,因充任向导有功,封为丞相。四百四十三丞相,叫起来很响亮,其实此时“丞相”职务,已是烂羊头,沦为一个职同尉级军衔的小军官了。
陆顺得等很大意,在他们离开松江城几十里至香花桥时,松江就失陷了。
华尔洋枪队在松江城白天开城门任人自由进出时,会同李恒嵩部清军,雇佣了几 条小火轮,埋伏在城墙附近小河边。当天晚间,华尔洋枪队在得悉陆顺得等离开而守城人员疏于防备,乘夜色矇胧袭取了松江城。
太平军仍发挥了战斗力,击毙洋枪队六十二人,击伤一百零一人。
上海当局当即奖励华尔军三万三千两银子。
松江失陷。江苏巡抚薛焕从松江缴获的太平天国遗留的文书档案,发现了李秀成 与陆顺得等书函提及的余义正等广勇三千内应事,立即清查,诛杀了余义正等人,断绝了进攻上海的内线。
这是太平天国进攻上海的大不幸。李秀成不注意,这种绝密情事绝不应该写在纸 上,即使写出,也得关照陆顺得阅后焚之于火;而陆顺得更是糊涂、无知,撤兵时竟然让它留存在松江城里,以致贻害众人,误了攻取上海的大事。
祸不单行,同是在7月16日这天,陆顺得等因孤军深入腹地,地理不熟,在上海西 南七宝镇竟被上海知县刘郇膏组织的地方团练伏击,打了败仗,因松江后路已失,无退路可走,只得改道退扎南翔、黄渡。
由于信息不畅,远在苏州的李秀成还不知松江已失,陆顺得等已兵败七宝,又在7 月19日致书与英、法、美上海殖民当局,重申前函约盟修好之意,并对松江有外国兵船和上海洋兵助阵事,提出抗议:
天朝九门御林忠义宿卫军忠王李致书大美大英 诸贵国钦差全权大臣青及:前已贵国派员来投芳版,曾肃逐陈联好,并 大法请复书订盟。时又以我国干王来书,据云与贵国诸大臣素有交情,奏请来苏,候驾面叙一切,已蒙真圣主恩准,着本藩速即修函敦请,当已一一投阅矣。
兹又飞启者:本藩前派宿卫军大佐将陆顺得攻取昆珊、新阳、松江一带郡县, 今已逐一收获。理宜速进上海,因本藩嘱候诸贵国回书,再作进攻之计,无非念我 朝与诸贵国皆奉天父上帝,天兄耶稣,以立国者既属一本,自当同心。所以连次修 书约盟, 一以昭我主柔远之情, 一以示我朝重本之谊。此等委曲周全,谅亦诸贵国 所心折而悦来者。
顷接陆顺得来禀:查照松江南门外大河中,有洋船三五只,炮不绝声。尚海城 内有贵国兵勇助妖坚守。虽不知所探确否,而事宜详密。为此又致书前来,或无其事,固可据实示明;若有其情,亦当即日撤退。
盖本藩得与诸贵国连和,所有兵勇到时,自当严谕,不准侵犯贵国丝毫,而贵 国又何必迟疑不信,致启嫌隙也。本藩直道待人,所以不讳军情,明以相告,而贵 国亦当推诚相与,实以自陈,不可阳奉阴违,至负耶稣之教,而伤中夏之和也。想 诸位贵国大臣,出身为国,良莠宜分,当不为是冒昧之举耳。倘分兵助妖,不是诸 贵国,而是未通音问之四贵国,亦烦将本藩来书劝其一体联和。将来以便一体通 商,不致绌此而优彼,岂不妙甚?请诸贵国熟筹之,勿徇一时乞救之妖情,而误终 身通商之大事。务祈即撤炮船,收回兵勇,作速发驾来苏,以与我干王聊叙阔惊也。
专渤布闻,顺便行祺不一太平天国庚申拾年五月三十一日
李秀成这份书信,送到上海,也因送信人不知如何投送,英法美殖民当局没有接到它,此信有如前次所发书信,石落大海,无形无踪。后来竟然落在上海道吴煦处。
7月27日,李秀成在苏州见到陆顺得由嘉定送来的军情报告,谈及松江、太仓情 况,方才知道当前情况。他对报告里的建议,即请李秀成由昆山进攻太仓之西,陆部由 嘉定北门出发,攻太仓之东,两路夹攻,重取太仓,然后合军攻宝山,宝山取收,由此再攻松江、上海,表示非常赞同。
李秀成当即部署大军,准备取道昆山前进。
8月5日,李秀成发信陆顺得,表示几日后可由昆山前来,并嘱陆顺得预择一空阔 地方,可容数万人伫瞻跪拜之处,并饰各队官兵预备鸡、猪、檀香等件,以便率众官兵大 齐欢呼,敬拜天父,并讲道理,开导愚蒙,以仰仗天威。这封信,途中为清军搜获,陆顺得没有收到。而此时李秀成正在青浦集中兵力打击华尔洋枪队。
第三节 不战不和
8月初,李秀成才连夜兼程赶往青浦前线。
他自攻取苏州后,并未遵洪秀全和天京会议既定方针,在攻取苏南一个月后,即进 援天京上游,反而拖住了陈玉成。陈玉成几次进出苏州忠王府,会见李秀成,同意自引兵走向浙西,继续声援李秀成。陈玉成亲自率军南下,并一度占领临安、余杭,大军直抵杭州卖鱼桥,后因患病撤回。李秀成却迟迟未肯出手西援天京上游。后世有史学家说他是怕与湘军打硬仗,损失实力,使自己集团受损。
李秀成在苏州度过了两个月,安逸于苏州的奢侈生活。苏州秀丽湖山,湖光水色, 引起他情思万分。相传在此期间,李秀成“常月夜泛舟虎丘,引杯寻句,借酒消愁,恸于内讧之烈,大业将灰,常欷歔泪下”,为之作有《感事》诗两首:
举觞对客且挥毫,逐鹿中原亦自豪。
湖上月明青箬笠,帐中霜冷赫连刀。
英雄自古披肝胆,志士何尝惜羽毛。
我欲乘风归去也,卿云横亘斗牛高。
辇鼓声声动未休,关心楚尾与吴头。
岂知剑气升腾后,犹是胡尘扰攘秋。
万里江山多筑垒,百年身世独登楼。
匹夫自有兴亡责,肯把功名付水流。
二首诗显然是伪托,李秀成作不出有平仄的格律诗,也不具备这样的心情。
他沉醉于苏州,对于戎马生涯虽未厌恶,无动于衷,但对进取上海,确亦有轻觑之 心,因而大军未动。出师东征亦仅是陆顺得等的一支偏师,又由于黄金爱水军误期,他也不再另派人马相援,致使偏师溃败。
8月1日,在接到了青浦告急文书,方才了解东征前线危急之状,军情已由进攻转向防守。而华尔洋枪队在夺得松江后,竟然又指向青浦。
青浦守将周文嘉与英人萨维治(Savage), 组织兵员,以寡敌众,两次击走犯敌。当华尔第三次进攻时,李秀成亲自率领的万余大军赶来了,两军摆下阵势。
李秀成亲自上阵,士气大振,打了一个大胜仗。
他后来在供词里写道:
该县守将周文嘉堵守,幸此将可嘉,不然,青浦失矣。该周文嘉告急甚紧,不 得已,六月中旬,由省带领人马,先救青浦。是日由省开舟,次日到步,当即开兵。
洋鬼出兵迎战,两阵交锋,自辰至午,鬼军大败,杀死鬼兵六七百人,得其洋枪贰千余条,得其大炮十余条,得洋庄百余口,得其舟只数百余条,当解青浦之困。
首次青浦之战,李秀成确是取得大胜利。是役,华尔身中五伤,洋枪队死伤三分之一。
8月9日,法尔思德、白齐文在增添上海所募英、法、德、意和希腊人九十八名后,又来侵犯青浦,仍为李秀成打得大败,洋枪队又被毙伤一百人。
李秀成这时军中也有新式热火器,他的卫队也有佩带来复枪者。
这是李秀成首次与外国雇佣军作战,旗开得胜。李秀成军乘胜追击,8月12日,再 占松江。李秀成此时仍认定,赴上海有外国朋友支持,还有余正义等三千广勇作响应 呢。8月16日,李秀成仅率军三千自松江北上,本日占泗泾镇。翌日,至七宝、虹桥、法华镇,并在吴杨浜击溃地方团练。
8月18日,李秀成致书上海英法美各国公使,声明兵到上海,不扰外人,请悬黄旗, 以便保护。本日,李秀成大军到达徐家汇,驻扎在此处的二十五名法国军士不战而退。 他即以天主教堂为司令部,并瞻仰教堂,做了祈祷。当时少年马相伯正在教堂读书,曾 见到他:“予等年少,争出往观,清早祈祷,惊为奇事。乡人有曰:我等信上帝,念耶稣 经。王爷何故也信上帝,念耶稣经?忠王闻之, 一笑。”(刘成禺《相老人九十八闻见口授录》)
李秀成心情愉快。因为本日他将不战而和平进入上海城,在那里有外国朋友在迎接,还有三千广勇在接受招降。
李秀成率蔡元隆、郜永宽等由徐家汇推进至上海西门外九里罗家湾,击走绿营防 军,逼西门、南门。眼见城上森严壁垒、刀枪林立的英法殖民军,还以为是在迎接呢,不 料,迎来的却是枪弹如雨。太平军没有戒备。据称当时李秀成还以为是误会,竟令将士不得回击,听凭杀伤。
此时风雨大作,李秀成率军返回徐家汇。
第二天清晨,李秀成率军由西、南、东三面围攻上海城,焚烧黄浦江畔江海关,逼近法租界,为英法炮兵阻拦。
第三天,李秀成率军再攻上海城,逼近英租界,全副装备来复枪的英国军队,远距离地杀伤太平将士。他只得撤回。黄浦江上的英国兵船用三角法测得李秀成所乘的五十六人抬的黄绫大轿所在位置,用大炮射击,准确的火炮射击,致使他的脸部中了弹片受了轻伤,以致有段时间连喉咙发音也受到影响。
有史学家说李秀成行事草率,只带了三千卫队来到上海。他在徐家汇北的真如镇确实还驻扎二万人马,但李秀成却没有再调兵遣将、组织反击,就撤出了战场。
李秀成为什么不再反击,也许还是认为对在上海的外国当局不宜闹翻,不愿发生 武力冲突,要争取他们同站在一条战壕里,所以不放第一枪,也不放反击枪、回马枪,以 忍让感化、启导。也许此时此刻还认定彼此都是天父上帝的子女呢。他的乖常行为, 很使清地方当局和外国舆论非解。时在上海城头上的上海道吴煦目睹现景,给家人信 称:“贼仅初二近城,此后均只离城数里窥伺,亦从未开一枪炮。”《北华捷报》记者报道: “只隔着一道小壕沟,可是,令人感到奇怪,敌人竟未放一枪。”
但据内奸李文炳通报与上海清军当局,乃是他的功劳,是他劝告李秀成不要以武 力攻打上海,留下这块作为与洋人通商联络地。也有说是李文炳随征时,有意向清方 泄露此次李秀成进军上海的目的和手段,不诉诸于武力,力求与外人友好,要他们着意 抓住英法当局,联手对抗太平军。另说是李文炳建议李秀成不须把全力放置于进攻上 海,以小失大。当时李文炳因主动打开苏州阊门迎降,被李秀成引为同宗,非常信任,言听计从。
李秀成没有攻下上海,但烽烟滚滚,传得很远,甚至连在北京的王朝也知道了大 概。薛焕乘机冒功受奖,竟向北京皇帝扯了一个弥天大谎。说是太平军围攻上海四座 城门,连续长达七日七夜,炮火连天,弹片遍地;他在四门督战,七日七夜来回奔波,没 有合眼睡。他乖巧机灵,懂得年轻而刚愎的皇帝非常厌恶洋人。当时英法殖民军为鸦 片贸易扩大既得利益,逼着清王朝签订《北京条约》,所以他在奏折里不提及是英法殖 民当局充当主力和自己助阵事。后来同治《上海县志》编纂者不作考核,竟然还将薛焕 这份全是虚假、充满水分的奏折,作为信史,全文编录,以致此后一个世纪里,为史学界误识,以为李秀成初攻上海真是一场激烈的战斗。
五天过后,8月24日,李秀成虚插旗帜,扎草为人,撤出徐家汇、真如等地,回军苏 州。临行之时,致书上海英、美和葡萄牙等国领事(无法国),谴责他们不守中立,痛斥 法国失信,且说大军初到苏州时,有法国人来约,进军上海,今法人竟转帮清兵守上海, 如此不公不义,无以复加。“我军势如山岳之坚,若决心来取上海,犹如囊中取物。望勿悛心迷交清兵,仍保持友好为美。”
此时,李秀成对于外国帝国主义当局,还只能是个模糊的认识,他并没有从天父上 帝的兄弟姐妹圈里解脱,但他却通过青浦战斗和进军上海的实践中,逐步懂得西方近 代化兵器的杀伤力。此后,李秀成也不断更新部队的武器,建立自己的兵工厂,礼遇和 招聘洋兵洋将,要他们帮助训练将士,运用新式兵器。这就是近年史学家所说的太平天国也搞近代化的一个依据。
李秀成东进上海,功败垂成,但他的部队很有秩序,纪律严明。当时在他的司令部所在地徐家汇天主堂墙上,贴有由他颁布全军知晓的布告;
忠王谆谕各官兵周知:
恭奉天命,率军征战,现大军已抵上海,扎营于教堂之旁,兹特严申军令,凡外 人之财产,概不准有丝毫之侵扎,外人与我天国同拜上帝,同事耶稣,同为兄弟,谅 尔从军多年之军士,已明天教,必不致有违法行动,但恐投营未久之兵勇,尚不知此处为崇拜上帝之教堂,为此特颁谆谕:
其有毁坏外人财产什物房屋教堂者,立斩不贷,其宜凛遵。毋违。
英国人呤喇(A.F.Lindley) 将它抄录,全文转载于所著《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对他们称赞不已,就此投身于李秀成军中服役,鞠躬尽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