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听到众人都在上奏各地反贼之事 , 琢磨了半天 , 想到一个安 抚的办法 , 便对众人说道:“予有一样你们没见过的宝贝 , 有了它 , 保 管各省各郡的草莽自动偃旗息鼓! ”说完一摆手 , 让司命将大新王朝的镇国之宝拿了出来。
宝贝一现身 , 王路堂里顿时一片欢腾:“ 嘿! 这东西好啊! 挺大个 的 , 总有二尺五六 , 这要是盛起粥来 , 可够咱们喝一阵的! ”
“ 这么贵重的东西您就让它盛粥啊? 您可真舍得! 告诉您吧 , 这宝 贝五光十色 , 里头指不定掺和着什么珍珠翡翠玛瑙猫眼儿祖母绿呢 ,您可真是三天不读书 , 赶不上卖炊饼的! ”
王盛一听便接上茬了:“你们瞎叨叨什么呢?不知道我王盛是卖炊 饼出身吗? 变着法挤对我是不是? 告诉你们 , 我这可是凭名正言顺的 符命当的官! ”
“ 别 … … 别生气啊崇新公 , 下官这不是夸赞您吗?有道是英雄不问 出身贱 , 赶上时运上青天 。我们刚打外地调来 , 朝廷的事还都一知半 解 , 您呢 , 就大人不记小人过了 。皇上这宝贝到底叫什么 , 干什么用 的 , 还请您不吝赐教 , 不吝赐教 … … ”
王盛听罢来了兴致 , 摇头晃脑地道:“提起这件宝贝啊 , 那可是大 有来头的 , 别看它形状像个大马勺 , 那可是皇上亲自从古书里考证出 来的 , 取的是北斗七星之形 , 用五色药石和上等的原钢一块铸的 , 叫 ‘威斗 , , 去年八月刚成形 , 铸‘ 威斗 , 那天 , 皇上亲临南郊 , 百官随行 " 天寒地冻 " 把我那匹宝马也给冻死了' '
哎 " 哎 " 崇新公 " 铸 威斗 可是在汗流浃背的时节 " 怎么会把马冻死了呢
王盛正在兴头上 " 一下被打断 " 心里很是不悦 你们想想 " 这么 稀罕的宝贝出世肯定要有天象昭示的 ! 你们知道 威斗 1 是干什么的 吗 那是 厌胜众兵 的好东西 ! 皇上为什么对四处饥民起兵那么不在乎 " 不就是因为有了这件宝贝吗
哎哟 " 敢情这大马勺有这么大本事呢 ! 崇新公 " 那 威斗 1 究 竟怎么使啊
简单得很' ' 哎 " 快看快看
龙椅之上 " 王莽正在煞有介事地介绍 威斗 之功 " 妙在施法 人足不出户 " 按天时转动斗柄 " 即可在千里之外不战而胜 " 予现在就 让你们看看 威斗 的厌胜奇功
王莽站起身 " 看了看王路堂外的阳光 " 说道 这会儿大概是辰 时 " 正好东南方向有乱兵 ! 你们看 " 把这斗柄转过来 " 冲着东南方 " 当然 " 还得有咒语 " 咒语是什么呢 天机不可泄露 " 予先心中默念一 下 " 你们看好了 " 看见没有 就是这样 " 如法炮制 " 四处乱兵全灭了 简单吧 好了 " 退朝 大家回去就寝吧
噢 原来如此 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暴动就这样轻而易举地给平 定了 " 还真神啊 难怪大新天子如此气定神闲 " 有了 威斗 还怕什么呢
王莽又一次犯了轻敌的错误 " 他以为这些由饥民演变成的盗贼根 本用不着大兵征剿 " 由各省各郡的捕快就完全可以解决 " 可是万万没 有想到 " 盗贼的队伍竟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 " 闹事的队伍也越来越 多 " 什么南郡的秦丰 平原的迟昭平 巨鹿的马适求 " 还有 河以北 的铜马 大彤 高湖 重连铁胫 大枪 尤来上江青犊 五校 五幡五楼 富平' ' 简直是遍地烽火
更让王莽心虚的是 " 汉室的不少宗亲居然也掺和到农民军当中去 了 这些人都当过大大小小的文官武将 " 既有官场的历练 " 又有治军
的经验 ;他们可不是什么“ 三老”、“ 祭酒”,直接就是将军 , 和农民 军不能同日而语 ,一旦加入 ,简直如虎添翼 。而刘氏子孙早对新朝存 有不满 ,无论如何 ,大新是从刘家手里来的 。王莽突然觉得刘邦那家 伙还真是有本事 ,二百年来 ,刘氏宗亲居然培养了十几万子孙 ,这不 是个小数目 ,再加上那些叛军 ,看来光讲怀柔是不行的 ,还得武力镇压!
王莽火速派出几路大军 ,分头去各地围剿盗贼 ,可不知为什么, 这些 备精良的精兵强将硬是打不过被王莽视为乌合之众的一群草寇。
失利的战报一份接一份送到常安。
不光如此 ,天意也出现各种警示 ,先是有 龙摔死在 山宫中, 惹来好几万老百姓前去围观 ;后来是邯郸城发大水 ,地下水冲走淹死 好几百人 ,再往后就是长平馆西岸坍塌 ,把河道给堵了 ,河水自动改 道 ;紧接着又是霸城门失火 ,戊子日日食 ,连北军营垒的南门也给烧 了 ;更让人不可理解的是 ,前汉杜陵寝庙偏殿里废置不用的虎文衣在 箱子里锁得好好的 ,不知怎么就突然跑到了外堂上 ,像长了腿似的, 还竖在那里老半天! 还有前两天王莽做了个梦 ,梦见常乐室五个铜人 起立 ,晃晃悠悠冲着他就来了 ,胸口上刻的是“ 皇帝初兼天下 ”六个 大字 , 明晃晃地刺眼 … … 想当年我王莽开创大新盛世 ,那也是占尽了 天时地利人和的 ,所以才顺顺当当代汉而立 ,怎么才十来年工夫就全 变味儿了呢?地里没有收成就算了 ,连顺民也都揭竿而起!
王莽这次是真的慌了手脚 ,赶紧召集十一公议政:“列位 ,你们可 是大新的栋梁之材啊 , 当初要不是你们一个劲地抬举 ,予才不会接大 汉这个烂摊子呢 。这大新眼瞅着一天不如一天 ,你们也别光顾着加封 晋爵 ,再不赶紧出谋划策 ,大新怕是就砸在咱们手里了。”
十一公面面相觑 ,半天没敢说话 。其实他们心里明白得很 ,大新 王朝到了今天这一步在很大程度上和他们的起哄 、虚荣 、 自私有直接 的关系 。俗话说 ,“一朝天子一朝臣 ” 嘛 ,换了新天地 ,新皇肯定要 加封晋爵这是没说的 ,所以他们巴不得改朝换代大捞一把 ,现在 ,大新遭殃了 ,新政失败 ,盗贼蜂起 ,这十一公也哑巴了。
王莽一看急了:“你们倒是说话啊! 当初劝予登极的时候可是个顶 个的活络啊 , 怎么现在都不吭声了? 敢情你们就是白拿俸禄的啊? 再 这么下去全都给予告老还乡 , 解甲归田! ”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 , 十一公一 听再不言语怕是连头上这顶乌纱帽 都保不住了 , 这才不得不赶鸭子上架。
哀章率先发言 , 这人这几年长进不小 , 广汉口音换成了纯正的京 腔:“皇上 , 不是我们没主意 , 我们是没敢往外掏 。不就是几路毛贼 吗?不值得皇上您这么坐卧不安 , 臣身为国将 , 理应亲率大军前往征 讨 , 您放心 , 不费吹灰之力 , 臣定将毛贼平定! ”
哀章捶胸顿足 , 一副前赴后继大义凛然的慷慨激昂状 , 可王莽心 里明白 , 哀章此人一 向言过其实 , 不大靠谱 。前些日子王莽特地为他 设置了一名副官“ 和叔”, 表面上是属吏 , 暗中就是起个监视作用 , 以防万一有什么闪失不好收拾 。不光在公府里监视哀章本人 , 连他在 广汉老家的亲戚朋友七大姑八大姨也都一齐照料着 , 怕的就是此人浑水摸鱼捅娄子。
王莽自诩为圣主明君 , 在御下治属方面应该说还是有点儿本事的 , 所以 , 任凭哀章如何请缨 , 王莽就是不发虎符 , 让一腔热血的哀章很是扫兴 , 只好退下了。
太师王匡看出了王莽的犹豫 , 上前奏事:“叔皇 , 侄臣王匡愿领兵剿贼! ”
“ 你愿为叔皇分忧?”王莽不由得大喜 。王匡是王舜的儿子 , 前几 年安新公王舜犯病去世 , 留下两个儿子 , 一个是老大王延 , 一个是老 二王匡 。老大王延比较平庸 , 王莽没敢重用 , 让他袭了父爵 , 当个安 新公享享清福也就罢了 。老二王匡文武双全 , 很受王莽赏识 , 就任命 他接替父亲王舜的职位 , 做了太师。
“ 打虎亲兄弟 , 上阵父子兵 ” 啊 , 王莽心想 , 大新王朝还是得靠 王家的骨血! 王莽对王匡一百个放心:“ 臣侄 , 有你出马那是再好不过 了 , 你是太师 , 按照古礼 , 太师的职责是在东方 , 予正好命你去讨伐东边的反贼 , 只是 … … 叔皇担心你缺少实战经验 , 会不会 … … ”
“ 叔皇放心 , 好歹侄臣在您身边多年 , 如何处理军机大事早已心中 有数 , 臣就不信 , 一群小小的毛贼究竟能有多大能耐 。据说绿林反贼 里也有个叫王匡的 , 还是个头 , 臣早就想见识一下了 , 看究竟谁雄谁 雌 。臣请求发三万精兵 , 扫平东方易如反掌! ”
王莽沉吟一下道:“侄臣英勇豪气 , 令叔皇动容 , 不过 , 领军打仗
非同儿戏 , 为稳妥起见 , 叔皇再给你配个附属 , 遇事也好一 同决策。”
王匡一下明白了王莽的用心 , 说道:“也好 , 叔皇只管派 , 只是臣 有个小小请求 , 要派就派个管用的 , 别派那些偷鸡不成蚀把米的主 ,帮倒忙还得分散精力。”
王莽早已成竹在胸:“这个自然不在话下 , 叔皇就派更始将军廉丹与你同行 , 另将精兵加至十万 , 你看如何?”
王匡立马诺诺应承。
廉丹现在也在十一公之列 , 原来的更始将军甄丰谋反被诛后 , 先 后由姚恂 、孔永 、侯辅 、戴参接任 , 廉丹已是第六任了 。此人行伍出 身 , 领兵打仗颇有能耐 , 前几年跟庸部牧史熊一道出征句町 , 斩了不 少首级 。王莽一来是想早日平定东方 , 二来是想让侄子王匡有个立功 的机会 , 便决定让廉丹协助太师王匡领兵东征。
这个决定一出 , 剩下的那十公就有点眼热 , 纷纷进谏:“皇上 , 派 兵征剿固然重要 , 可咱们大新现在不光是反贼作乱 , 还有什么天示异 象 , 这恐怕不是武力能解决的吧?”
王莽想了想 , 说:“这倒也是 , 那该如何是好呢?予总不能发十万 大兵跟老天爷开仗吧?你们出个主意吧。”
新近接替去世的平晏职位的太傅唐尊终于开了尊口:“皇上 , 老臣 以为 , 大新朝虽然出了些毛病 , 但大局还是好的 , 当然 , 乱状也不能 小觑 , 但要找到病因才能对症下药 。刚才您决定出兵征讨反贼 , 这算 是一剂良药 , 只是 … … 这是一服外药 , 要治内里的病 , 怕还不够 , 还需要一服内药才管用呢。”
王莽听得饶有兴味:“好! 太傅说得很好! 你说说 , 咱这药方怎么开?”
太傅唐尊躬身行礼 皇上 " 老臣也是信口开河 " 要说咱大新这病 啊 " 老臣以为是八个字 国库虚空 " 黎民困苦 ! 当然这只是症状 " 要 刨起病根儿来 " 就只有四个字 奢侈过度 当然老臣不是说您 " 是说 下面那些属僚 " 现在这风气真的没法说 " 腐败成风 " 农民为何闹事 还不就是官逼民反吗 官僚豪族花钱如流水 " 钱从哪里来 还不是羊 毛出在羊身上 什么赤眉 ) 绿林 " 都是给逼的 " 饭都吃不饱 " 不反等什么
王莽点点头 " 可依旧心存困惑 予真是不明白 " 予任命的这些大 小官吏为何如此贪得无厌 ! 因为他清楚地记得 " 大新开国之后 " 他曾 先后两次向诸侯授予了 象 征 封 国 的 茅 土 " 头 一 次 是 在 始 建 国 四 年 ." 他明确规定把大新爵位分为公侯伯 子 男五等 " 每一等 都有不同的封邑 ! 公爵的封地叫一 同 " 有居民一万户 " 土地纵横各一 百里- 侯爵 伯爵的封地叫一 国 " 有居民五千户 " 纵横各七十里- 子 爵 ) 男爵的封地叫一则 " 有居民二千五百户 " 纵横各五十里 ! 除了一 千八百个诸侯外还设了附城虚位以待 " 等待有功劳的人来接受附城的 爵位 ! 附城也有五个等级 " 最高一等的封地叫九成 " 有居民九百户 " 土地纵横各三十里 ! 从九成以下 " 每降低一等减少两成 " 最后减到一 成为止 ! 那次共接受茅土的人有公爵十四人 " 侯爵九十三人 " 伯爵二 十一人 " 子爵一百七十一人 " 男爵四百九十七人 " 共计七百九十六人 " 各级附城的总数一共是一千五百一十一人 !
唐尊是典型的儒生风格 " 一 听皇上还蒙在鼓里 " 忙掰着指头和他 叙说起来 封是封过 " 可是那回不是说 " 因为地图和户籍没有规划 好 " 暂不实授吗 每人除了那包用茅草包着的青 赤 白 黑 的 五色土之外 " 就只有由首都官署按月救济的几千钱 " 弄得他们生活困难 " 有的堂堂爵爷 " 居然以给人帮工度日
王莽顿时一惊 " 原来如此 这话可是第一次听说 " 看来大有隐情 " 连忙追问道 那次是有名无实 " 可不是还有第二次吗
对这次加封 " 王莽也是记忆犹新 " 那是在五年之后 " 天凤四年 " 还是在明堂上 " 王莽重新颁授茅土 " 那次非常隆重 " 王莽记得他站在
花石台阶上 " 一份一份地发放 " 虽说一小包土没多沉 " 可架不住人多 呀 " 从早上发到下午才算完 " 累得他胳膊都提不起来了 ! 那回可不是 光发象征性的一包土 " 户籍也核清了 " 地图也画全了 " 诸侯领完了土 " 按照指定的封国都回去享受封赏了 " 当然也有没走的 " 无非两种情况 " 一种是奉召在京师里担任要职的 " 另一种就是封国在边境和江南的 " 当时正在打仗 " 无法回去统领封地 ! 可是即使是这两种人我也是充分 考虑过的呀 " 让他们在纳言掌货大夫那里领年俸 " 公爵八十万钱 " 侯 爵 ) 伯爵四十万钱 " 子爵 ) 男爵二十万钱 ! 我对他们也算是仁至义尽 了吧 怎么还是贪心不足 " 非要从老百姓嘴里抠食 " 闹到天下不太平呢 王莽一百个不理解 !
唐尊这天不知怎么了 " 非要和皇上理论清楚不可 皇上 " 咱且不 说封了爵是否能就此满足 " 咱就先计算一下人头 " 您封了多少爵位 公侯伯子男加上五等附城 " 也不会超过两千人吧 就算所有虚位以待 的都用上 " 也才三千八百人不是吗 可大新朝上上下下的官吏有多少 十多万人 十多万哪 这些人吃什么 花什么 还不都指着扒老百姓的皮吗
王莽 越 听 越 不 是 滋 味 " 咦 不 对 呀 我 明 明 记 得 " 天 凤 三 年 . 五月间 " 我不是亲自颁布了官吏俸禄制度吗 建国伊始 " 国家 财政是有点困难 " 入不敷出 " 从公卿往下 " 一个月的俸禄只有丈八绸 绢 " 官吏们当时的确很有怨言 ! 为了稳定大新的官僚队伍 " 防止贪污 受贿事件的发生 " 我不是从国库里挤出相当一部分资金 " 用于给他们 发放俸禄 " 总共分为十五等 " 最低的是幕僚 " 年薪六十六斛 " 最高的 是四辅 " 年薪一万斛 ! 至于我 " 根本就不拿俸禄 " 全靠吃贡 ! +周礼, 不是有规定吗 进贡给皇帝的山珍海味总共有一百二十种 " 不同的等 级职务进贡的数量品种也有所不同 ! 我考虑到大家的承受能力 " 也没 要求全部按标准进贡 " 年成好的话就尽量按礼制备足 " 遇到灾荒年就 有所减少 ! 所以我当初规定的是以年终决算的数目为依据 " 按一定的 百分比决定进献的贡品数量 ! 由我带头 " 大小官吏也都照此办理 " 依 据各自所在地区的年成情况按百分比支取薪俸 " 条条款款都很详细啊 "
怎么到如今 … …
想到此 , 王莽不免一声长叹 , 难道苦心经营的新政就这样日渐衰 败了吗?想当初面对大汉几代皇帝的萎靡我是如何的心急如焚 , 殚精 竭虑 正因为我当机立断 , 力挽狂澜 , 以天下为公才一步步走到了今 天 , 可为何一坐到这把龙椅上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呢? 我不是也还是像 以前一样的兢兢业业 , 克勤克俭吗? 怎么就是两重天了呢? 王莽百思 不得其解 , 很是郁闷
按照当时王莽的规定 , 东岳大事和立国将军跟东方三州五部二十 五郡挂钩 ;南岳太傅和前将军跟南方二州五部二十五郡挂钩 ;西岳国 师和更始将军 , 当时叫宁始将军 , 跟西方二州五部二十五郡挂钩 , 北 岳国将和卫将军跟北方二州五部二十五郡挂钩 ;大司马和纳卿 、言卿、 士卿 、作卿跟京尉 、扶尉 、兆队 、右队— 中部和右部共五郡挂钩; 大司空和予卿 、虞卿 、共卿 、工卿跟师尉 、列尉 、祈队 、后队— 中 部到后部共十郡挂钩 ;六司 、六卿都随他们所附属的大臣跟有关地区 的年成挂钩 , 全按百分比来领取俸禄 至于那些从首都仓库的储积粮 食里面支取俸禄的郎官 、侍从官和首都官吏 , 则根据太官进献贡品的 齐备或减少尺度领取 诸侯 、辟爵 、任爵 、附城和各自的办事人员也 都按他们所属封地的丰裕富庶程度领取俸禄 唐尊还在没完没了地说着:“皇上 , 臣明白 , 您这样做的本意是希 望君臣上下同心同德 , 安抚天下百姓 , 鼓励和促进农业生产 ”
王莽抬起头:“对呀! 你终于还算理解予的苦心! 大小官吏谁也不 敢玩忽职守 , 朝廷上下都来关心农业 , 你说这有什么不好?”
唐尊摇摇头:“皇上 , 您想啊 , 各州各郡的官吏们一听自己的俸禄 和收成挂钩 , 那就得想方设法将收成提高 , 这样才能保住或增加俸禄 , 这不是逼着他们兑水吗? 而虚报出来的那一 大块 , 赋税可是不虚啊 , 得照报的数收 , 这还不是让老百姓勒紧裤腰带过活? 年成好点还能瞎 对付 , 这要是年成不好 , 那不就沦为反贼了吗? 再者说了 , 这套制度 过于烦琐 , 说实话 , 自从颁布以来就没怎么执行过 , 倒是听说了好多 地方郡县长官借机大肆贪污 , 家里攒下了几千斤 金呢! ”
见王莽一脸的不悦 , 唐尊自觉说得有点过分 , 赶忙找台阶下:“ 当然了 , 皇上 , 您的初衷是好的 。可惜好好一本经让这些歪嘴和尚给念 歪了 。所以老臣认为 , 就眼下这情形 , 不搞些惩治贪污的举措怕是不 行 , 得让那些贪官污吏们明白咱这大新国来之不易 , 得上下齐心 , 向 您看齐 , 这才能维持新政。”
王莽终于有了点笑容:“ 嗯 , 难得你多年来如此忠心 , 说得有理。 予这就下一道诏书 , 从始建国二年匈奴扰乱中原开始 , 所有军官 , 边 境官吏大夫以上靠牟取非法利益发家的 , 全部彻底清查 , 没收家里所 有财产的百分之八十 , 用来充当边防开支 。这件事由你负责 , 要力惩 这帮投机取巧的家伙 , 可以动员军官告发他们的将领 , 奴婢告发他们 的主人 , 声势要大 , 处理要果断 , 要震慑他们的威风 , 让他们知道大 新法令的厉害! ”
“ 臣谨遵圣命! ”唐尊算是进谏有功 , 高高兴兴地领旨去了。
可剩下那几位就真没什么好主意可出了 , 先是呆若木鸡 , 后来憋 了一脑门子汗 , 想来想去 , 好主意没想出来 , 倒是想了些馊主意。
“ 皇上 , 臣看您这阵子操劳国事太辛苦 , 有点 … … 形容憔悴 , 看起 来 … … 没什么精神 , 臣斗胆进谏 , 要不您赶明儿临朝时用云母屏风挡住…… ”
王莽一听很是不悦 , 转脸问道:“你的意思是予长相丑陋羞于示人?”
“ 皇上 , 您误会了 , 臣不是这个意思。” 左右顾盼一下 , 凑近了继 续说道:“趁现在没外人 , 臣就如实说吧 。有个在 门等候任用的小 子 , 据说懂点医术 , 捎带着识面相 。此人见过您几回 , 也就是那么远 远地仰慕过罢了 , 可他就出去吹牛 , 说他如何如何受您赏识 , 还被您 亲自接见云云 。听的人不信 , 就问他 , 你说你被皇上亲自接见过 , 那 他长什么样子你可知晓? 此人就说 … … 皇上 , 臣这可是斗胆了 , 他说的话是杀头之罪 , 要不臣 … … 还是不说为好。”
王莽大怒:“你成天跟予逗开心是不是? 哪有你这样进谏的?”
大臣一听忙道:“ 皇上息怒 , 我说我说 , 我是怕您 … … 听了不高 兴 , 不过皇上您一 向是宽宏大量的 , 再说 , 臣要是知情不报不就是对皇上您的不忠吗?”
王莽摆摆手 , 不耐烦地道:“少啰唆 , 尽管道来。”
大臣这才战战兢兢地道:“那小子说 , 您 … … 眼珠有点往外努 , 像 只猫头鹰 , 嘴巴太大 , 这叫虎吻 , 这阵子您不是因为操劳过度嗓子发 哑吗 , 他说您这叫豺狼之声 , 他还说 … … 您这是虎狼之相 , 能够吃人 ,将来也会 … … 被别人吃掉 … … ”
没等他说完 , 王莽就火了:“放肆! 那小子是个什么东西?你居然 也由着他信口开河 , 你这十一公难道连维护天子的威信都不懂吗?”
“ 皇上息怒! 息怒! 臣一听说这事 , 一点没敢耽搁 , 当时就把那小子抓了起来 … … ”
“ 处死! 立即处死! ”
“ 是是 , 臣这就去办! ” 大臣忙鸡啄米似的点头应承 。刚要退下 , 又被王莽叫住:“等等 , 你刚才说的那个云母屏风 , 我想想可能还是有 必要 , 倒不是羞于示人 , 是觉得这当皇上的 , 还真的得有点神秘感 ,才能让下面的人敬畏不是?”
“ 皇上圣明! 其实 … … 云母屏风 , 臣早就为您准备好了 , 有点像扇 子 , 是用俗称千层底的云母做的 。用上它 , 您看得见别人 , 别人看不见您 。要不臣这就给您取去?”
“ 嗯 , 好 , 忠心可嘉 。你这就出宫 , 先将那小子斩首 , 后取云母屏风。”
“ 好好好 , 从明天起 , 您就可以用它遮挡龙颜 , 这就叫不怒自威! ”
这位大臣终于算是蒙混过关了 。轮到下一位 , 这位的建议更是寒 酸:“皇上 , 您不是梦见常乐室铜人起立吗?其实铜人起立不要紧 , 要 紧的是它们胸口那几个字 , 什么‘ 皇帝初兼天下 , 。这铜人是废汉遗 物 , 皇帝 , 这说的是刘邦啊! 臣有个主意 , 您不如派几个铜匠 , 带上 锤子凿子 , 上常乐宫 , 一来把那几个字给凿去 , 省得您看着堵心 , 二 来捎带着把铜人的脚丫子都给它砸扁 。没脚你看它们还怎么走动?”
“ 好好好 , 忠心可嘉。”
就这样 , 这位也算勉强过关了 。受这位的启发 , 其他人的高招一下子层出不穷:“皇上 , 废汉杜陵不是闹邪吗? 那是刘邦阴魂不散啊! 您可以派一虎贲勇士 , 到刘邦的高庙里去 , 二话甭说 , 拔剑就砍 , 让 他的阴魂没处安身 , 给门窗全部砍坏 , 冻也冻死他 , 再用桃木熬成汤 水 , 不管三七二十一 , 就往墙上泼 桃木是用来驱鬼辟邪的 , 很灵验 完了您再派轻车校尉住在高帝庙里 , 派北军中垒校尉住在高帝寝庙里 , 震慑他们一下 , 刘邦再厉害 , 也是个糟老头子了 , 哪里斗得过年轻力 壮的两员生猛大将? 就让这两人在庙里住三个月 , 保准成 还有 , 废 汉不是火德吗?火德服色崇尚红色 , 您下道诏命 , 让卑贱的下级官吏 一律穿红色制服 , 从今往后让火德 , 也就是废汉 , 给咱新朝当差 您看这招行吧?”
“ 好好好 , 忠心可嘉 ”
这几位一一献策 , 尽管有的实在是不靠谱 , 但他们无一例外地都 得到了王莽“ 忠心可嘉 ” 的褒扬 , 唯独嘉新公刘歆一言不发
王莽深知 , 这是大新的智囊 , 不能和那些酒囊饭袋相提并论 , 他 怎么会没有高招呢? 可看他那样子 , 根本没用脑子 , 冲着墙壁呆若木鸡
王莽突然明白似的:“颖叔 , 予也别为难你了 , 不管怎么说 , 你总 是汉高皇帝的血脉 , 血浓于水嘛 , 算了 , 你就不用出什么主意了 , 免得心里不痛快 , 对不起祖宗 … … ”
刘歆这才回过神来:“ 皇上 , 您误会了 , 臣并不是在为祖宗难过 , 虽说废汉高庙遭此劫难 , 做后代的总不能无动于衷 , 但是跟大新的江 山比起来 , 臣还是掂得出轻重的 臣之所以半天没出声 , 其实是在琢 磨一件关系大新江山千秋万代的头等大事 ”
王莽顿时喜出望外:“ 予早就料到了 , 颖叔肯定有妙计! 快说说 ”
刘歆不慌不忙:“皇上 , 老臣以为 , 咱大新要想长治久安 , 顺应天 命 , 就得重新制定历法! ”
另外那十公一听 , 堂堂国师 , 就出了这么个主意啊? 比我们的也 高明不到哪里去 , 其中一个率先质疑:“历法? 开国之初咱们不是就定好了吗 后来又多次修订 " 以十二月为岁首 " 以鸡鸣时分为一 日之初 " 以戊子日代替甲子日为六十天的开始 " 都改全了 " 怎么还要改啊
刘歆微微一笑道 那种改法目光短浅 ! 我说的是制定一部管它三 万六千年的大历法 " 有了这部大历法 " 盗贼自然平灭 " 国政自然长久 ! 这难道不是头等大事吗
那几位还是有点不大明白 历法有那么重要 这怎么能是头等大事呢
刘歆只好耐心解释 天运有常 ! 常者 " 时也- 时者 " 历也 ! 故古 圣帝明君 " 可无高阁琼宇 " 可无美姬妖娃 " 不可一 日无历法 " 以顺天 运也 ! 跟你们说不明白 " 不信你们问皇上去 !
王莽频频颔首道 国师说得有理 一部好的历法可以根据天象预 测出人间的吉凶祸福 " 哪天不宜动土 " 哪天不宜出行 " 哪天不宜嫁娶 " 都是 有 根 有 据 的 ! 想 当 初 " 首 造 历 法 " 命 南 正 重 司 天 " 火 正 黎 司地 ! 三苗作乱 " 废了这个管历法的职务 " 弄得闰年也找不对 了 " 正月也算不准了 " 老百姓过日子都没个依据了 ! 到了尧帝 " 重新 把 重 ) 黎 的后人找来 " 让他们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找出天时的 规律来 " 教给老百姓 ! 当时定的是一年三百六十六天 " 用闰月来决定 季和年的划分 " 据说当时朝政因此而蓬勃兴旺起来 " 百业繁盛 ! 尧帝 禅位给了舜帝 " 不只传了天下的统辖权 " 也传了这部宝贝历法 ! 舜帝 后来又传给大禹 " 一代代一直传到周武王 ! 到了春秋年间 " 史官把历 法弄丢了 " 于是有了天下的刀兵纷乱 ! 秦始皇兼并天下之后 " 无暇去 仔细推敲历法 " 就定了十月为正月 " 因为他是水德 " 结果怎么样 二 世而亡 可见历法这事马虎不得 予决定 " 让太史推算三万六千年的 大历 " 把哪年哪月 " 最好是哪天的祸福吉凶都一并写清 " 咱们按照天 意办事 " 甭说盗贼不在话下 " 就是匈奴什么的 " 也得乖乖交出牛羊土 地臣服大新 这事就这么定了 " 一定要抓紧 " 前线的军情可不等人 !
就这样 " 十一公也算是黔驴技穷了 ! 既然军情不等人 " 那就赶紧 分头行动吧 ! 其实 " 王莽还有一个想法没向大家公布 " 身为天子 " 如 果不能琢磨出点非同寻常的妙招 " 岂不是让臣子们笑话 于是 " 王莽咳嗽一声道 予有个想法 " 想征求列位的高见 !
十一公赶忙作洗耳恭听状 !
王莽说道 想当初 " 太初祖考皇帝平定天下 " 全靠了一支强大的 军队 当时他亲自担任上将军 " 竖起了华丽的车盖 " 立起了北斗形的 礼器 " 威风得很- 军队的规模更是空前 ! 据予考证 " 有一个大本营 " 里面聚集了许多高级将领 " 为 帝出谋划策 " 还有一支庞大的野战军 队 " 分为前 ) 后 ) 左 ) 右 ) 中 " 共设大司马五人 " 下面共有 大将 军 二十五人 " 偏将军 一百二十五人 " 种将军 一千二百五十五 人 " 校尉 一万二千五百人 " 司马 三万七千五百人 " 侯 十一 万二千五百人 " 当百 二十二万五千人 " 士吏 四十五万人 " 士 一千三百五十万人 " 符合 +易经, 所说的 弓箭锐利 " 用来威慑天 下 的说法 ! 这支军队在后来的战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 什么蚩尤 ) 炎帝 " 都叫这支 帝统帅的军队给打得落花流水 ! 列位 " 咱这大新是 受禅而立的 " 没动过一刀一枪 " 容易让大家误解 " 认为军队无足轻重 " 这十分危险 所以 " 予决定效法古人 " 按照古制建立 一 支强大的军 队
王莽被这个庞大的计划激励着 " 以为有了军队大新王朝便可以攻 无不克战无不胜 ! 但他却忘了核算一下 " 大新王朝总共才六百万人 " 这么一支庞大的军队 " 连兵带将要一千五百万人 " 去哪里招募这么多人呢 军饷 ) 粮草又从何而来
可王莽居于万人之上 " 说出去的话就是圣旨 " 稍有不慎就会砍头 " 有谁敢冒着掉脑袋的危险去捅这个马蜂窝 加之当时的情形已是一 团 糟 " 谁也没办法来收拾局面 " 只能破罐子破摔 " 所以只是一片诺诺之声 ! 于是 " 王莽的扩军计划获得一致赞成 " 组建军队开始了 !
这支庞大的军队 " 除了前 ) 后 ) 左 ) 右 ) 中五路大司马是由原来 的军队将领担任以外 " 其余将领基本上全部是由地方行政长官兼任 " 各州的州牧当上了大将军 " 各郡的卒正 ) 连帅 ) 大尹当上了偏将军 " 属令 ) 属长是稗将军 " 县官是校尉 ' ' 再往下可就困难了 " 一千三百五十万的 士 因为人手短缺只好先空着 !
所以 ,王莽这次筹建大军的任务始终没能完成 ,又一次流于空想 , 反倒给老百姓平添了许多麻烦 ,光是乘车去给各郡国的行政长官们授 衔的使者每天就有十几批 ,连驾车的马都不够用了 ,干脆就在路上截老百姓的马匹 , 弄得老百姓又是怨声载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