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戡乱封赏多符命 立新代汉
书名:王莽 作者:宋福聚 本章字数:10071字 发布时间:2024-06-24

翟义大兵压境 , 王莽一面派兵抵抗一面抱着孺子东求西告 , 希望上苍保佑大汉剿灭逆贼 , 平安昌盛  可谁知偏偏事与愿违 , 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 , 东南方的火还未浇 灭 , 西北方又烧了起来—三辅之一右扶风槐里县的赵明 、霍鸿看见 京师的精锐部队全都调往东南方去抵抗翟义 , 这边有机可乘 ,  索性也 起了兵 , 搜罗了十万人直逼京师长安   从茂陵往西一直到县 , 席卷 二十三县 , 他们自称将军 , 攻烧官府衙门 , 一直烧到汉室大门口 , 夜 深人静的时候 , 那火光在未央宫的前殿都依稀可见  

王莽如坐针毡 ,  哪里还有心情睡觉   他怀抱孺子昼夜祈祷 ,  可怜 那刚满两岁的孺子也不得安生 ,  刚咿呀学语 ,  瞅见火光冲天觉得很好 玩 , 使劲从王莽怀里往外挣 ,  嘴里嘟囔着:“火 , 火 , 要 , 要   ”

王莽连哄带哭:“皇上 , 那可要不得 , 那是要咱爷儿俩的命哪!  咱俩现在就是一根绳上的蚂蚱 , 要生要死 , 可全捆一块儿啦! ”

何止孺子刘婴 , 就是朝廷内外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员们此刻也都把 自己的命运和王莽捆绑在一起了   实事求是地说 ,  王莽执政这些年推 行了不少维护中小地主阶级利益的重大措施 , 在他们心目中 ,  王莽就 是当之无愧的救世主 , 一旦王莽覆灭 , 他们就得跟着树倒猢狲散 ,  因 此 , 他们决不能眼睁睁看着翟义 、赵明等人将他们的救世主推倒  

在共同利益驱使下 ,  群臣挺身而出 ,  他们要帮助王莽渡过难关   此时的王莽正一筹莫展 , 太后也是火烧眉毛干着急没办法 , 这时突然进来一帮盔明甲亮的人 ,王莽定睛一看 ,为首的原来是驻守灞上的大 将军 ,太保后承甄邯  

“ 你们怎么回来了? 莫非翟义的叛军已攻破灞上?” 王莽吃惊不小 ,疑虑重重地问 , 以为这帮人马是临阵脱逃的败将  

“ 启奏摄皇帝 ,翟义众贼被围困在淮阳国境内的围县 ,就是杞人忧 天的地方 ,现在已成强弩之末   翟义谈不上忧国 ,怕是要忧他自己的脑袋了! ”

王莽一听稍微放下心来 , 又忙说道:“ 那你们也不能擅自撤回啊   ”

甄邯忙道:“启禀摄皇帝 , 臣等在第二防线闲了好几个月了 ,大家 伙憋足了劲儿想杀敌立功 ,可一点动静都没有 ,幸亏西边出了一伙小 草寇    这不跟您请战来了   ”

王莽顿时喜出望外:“ 天不灭予 ,天不灭予! 你们真是神勇无敌  啊! 好! 那予就让你们辛苦一趟 ,拜卫尉王级为虎贲将军 ,大鸿胪望  乡侯阎迁为折冲将军 ,跟大将军甄邯 、建威将军王晏一道 ,引兵西去, 平灭赵明 、霍鸿那帮逆贼! 你们看人数够吗?”

甄邯忙领命道:“够了够了 ,兵不在多而在精 ,将不在勇而在谋    我等同仇敌忾一举把逆贼拿下! ” 甄邯等人雄赳赳气昂昂地奔赴西北, 还没来得及凯旋 ,东边就先传来捷报  

捷报是随同孙建大军东征的监军使司威陈崇写的 ,意为在君主的  高明部署下 ,大军还没有来得及施展拳脚 ,翟义逆贼已经土崩瓦解,现在正被押往长安 ,十万大军全军覆没  

其实 ,王莽还有一点不知情 ,就是翟义的确等着在长安被斩首示 众 ,可被翟义拥立为天子的刘信却神秘失踪  

王莽阅罢大喜 ,既然七员大将余勇可嘉 ,那就趁热打铁去支援甄 邯 、王级他们吧   王莽一声令下 ,众人忙赶去与甄邯 、王级会合 ,赵 明 、霍鸿等人顿时灰飞烟灭   平叛胜利结束 ,两路大军还师凯旋  

王莽又下令将留在长安的刘信的儿子刘章 、刘鲔 ,翟义的母亲练 氏和其兄翟宣等亲属二十四人全部杀掉 ,暴尸于长安市衢    当时围观者甚众 ,天气和清 ,王莽认为这是破殄反逆大恶的吉兆。

随后 ,王莽在未央宫白虎殿为大将们设宴庆功 ,并命令陈崇仔细  审核军功 ,一一封赏 。端起酒盅 ,王莽深有感触地道:“ 承蒙上天垂  佑 ,众将英勇 ,转瞬之间平定两起叛乱 ,否则予岂能在此跟列位痛饮  琼浆?列位功劳显赫 ,予准备按照周礼给列位加封 ,分别授予侯爵、 伯爵 、子爵 、男爵和附城的爵位 ,前四等相当于列侯 , 附城相当于早  先的关内侯 ,至于爵号也应突出战功 , 以往封侯多以封地命名 ,这次  予准备以功绩命名 ,为的是让后人永远记住你们的功劳 ,所以决定, 凡进击翟义的 ,一律用  虏,, 比如刘泳 ,就封为  伐虏侯,;凡进击  槐里的 ,一律用  武,, 比如窦融 ,就封为   建武男,;还有去年平定  西海郡羌人叛乱的 ,这次一并赐封 ,就用 羌,, 比如窦况 ,就封为

震羌侯,, 以此类推。”

封赏结束后 ,王莽又在濮阳 、无盐 、 圉城 、槐里 、周至五个地方  建筑各方六丈的土台 ,上竖高一丈六尺的“ 反虏逆贼鳞鲵 ” 的木牌, 以示惩罚警戒 ,教育众人 。翟义家族和赵明 、霍鸿党羽全部被诛灭, 再无死灰复燃可能。

王莽一下封了好几百人 。感恩之余 ,又有人出主意:“摄皇帝 , 臣 在戎马倥偬之中常常想 , 以您的崇高德行为何还有人胆敢冒天下之大 不韪兴兵谋反? 臣认为还是您的权力太小 ,名分不够高 ,不如干脆把那   假 , 呀   摄 , 的去掉算了 ,名正言顺地做皇帝多好啊! ”一言甫出 ,举座皆惊!

王莽又是一脑门子冷汗 ,忙唤道:“来人! 来人哪! 快把这位喝醉 了的拉下去 。列位 ,酒醉微醺 ,我们今天就喝到这儿吧 ,再喝下去指不定闹出什么乱子呢! ”

回到摄宫 ,王莽仍然余悸未消 ,擦擦脑门上的汗 ,战战兢兢地道: “ 酒这东西真是害人哪! 居然撺掇予去掉  6 假,、 6 摄,,那不真成谋朝篡位啦?”

接踵而来的王舜 、甄邯 、刘歆等人看王莽心神不宁 ,忙上前宽慰。 太傅左辅王舜道:“摄皇帝 ,我看你也不必太为此事忧虑 ,谁不知道您为大汉呕心沥血 " 忠心耿耿  身正不怕影子斜嘛 "  当成一句醉话就行了! 

太保后承大将军甄邯乃一员武将 " 喜好直言不讳     什么叫醉话  酒后才吐真言呢 摄皇帝这么多的功劳 " 他要不是打心里拥护 "  哪能说出这样的醉话  

这时 " 羲和红休侯刘歆见这两位先争执开了 " 觉得自己很有必要 表明态度 " 于是郑重其事地说道     按理说我也是刘氏宗亲 " 但治国单 凭血脉不行 " 得靠德行能耐 !  大汉现如今是江河日下 " 不是臣僚们不 尽心 " 为什么呢  气数已尽 你们想想 " 大汉传到今天都二百多年了 " 风烛残年 " 病入膏肓 ! 天下乃众人的天下 "  而非一家的天下 " 有德者 居之 " 无德者丧之 " 这是规律 " 所以说 " 居摄也罢 "  即真也罢 "  只要是为了江山社稷 " 姓什么无所谓 " 没什么不可以的 ! 

王舜和甄邯听刘歆这么一说便不再争辩 "  齐声赞道     红休侯精 论 不愧是学问大家 " 我们几位也私下琢磨过了 " 历朝历代的开国之 君为何能顺顺当当荣登至尊  无非两条 " 一是顺乎民心 " 二是顺乎天 意 ! 如今摄皇帝您下得民心 " 上应天意 "  中间有众人保驾 "  这不万事 俱备吗  

王莽深知 " 从居摄到即真 " 尽管只有一步之遥 " 但功成名就和身 败名裂往往就在一线之间 ! 尤其是这几起起兵谋反之事 " 更让王莽小 心谨慎 " 如履薄冰 !  因此 "  眼下 "  王莽还只是想做好当代周公 " 尽最 大努力把江山社稷治理好 " 单等孺子长大成人之后拱手交还 " 百年之 后若能在凌烟阁标上大忠臣王莽的姓名 " 他也就心满意足了 !

于是 " 他摇摇头道     此事说笑已然欠妥 " 万万当不得真 !  民心虽 说归顺 " 但有小人作祟 " 难免会有反复-  至于天意 " 单凭一块丹书白 石说明不了什么 "  何况那道符命上面明明白白写的是  0 安汉公为皇 帝 1 "  0 为 1  即代理-  0 安汉 1  更是令予安定汉室 "  予怎么能违抗天意 " 代汉自立呢  

即真之事就此作罢 ! 可紧接着王莽就遇到一个棘手的大麻烦 !

这年九月 " 王莽的母亲功显君去世 " 一个严肃的事体摆在了众人面前:摄皇帝的丧服怎么穿?

如果按照孝道 , 王莽当尽人子之仪 ,  为生身母亲穿上五服中最重 的丧服“ 斩衰”, 上衣下裳均用最粗的麻布制成 , 缝制的时候侧面都 不包边 , 故意让毛边露出来 , 表示孝子已经悲伤到了不修边幅的程度 , 这叫“ 斩”  还须用一块六寸长四寸宽的麻布连缀在外襟的当心之处 , 这叫“ 衰”, 意为一则孝子伤心欲绝 ,  心都快碎了 ,  只好用麻布来包 裹那颗破碎的心 ;二则痛哭的时候可充当手帕之用 ,  以示安慰和节哀   斩衰服丧期最长 ,  以三年为限 , 并且在三年之中不仅要谢绝应酬事务 , 还要解除官职 , 专门在家守丧 , 居家期间不可剃头刮脸行房事 , 不可 参加任何礼乐活动    如果王莽不照办 ,  那意味着王莽 “ 意不在哀”, 反成了沽权贪位的不肖之人   这对身份贵为摄皇帝的王莽和一应大臣 ,的确是个不小的麻烦  

群臣们一致认为 , 摄皇帝既然已经登上刘家的皇位 , 从理论上讲 , 也算是继承了大汉嫡系长房的香火 , 就算要服“ 斩衰 ”也只能是为孝 元皇帝或太皇太后王政君而服 , 功显君虽是摄皇帝的生母 , 但显然君 臣之纲大于母子之纲 , 所以王莽是不用为其母服“ 斩衰 ” 的  

那么到底该怎么穿呢? 这可难坏了饱学之士少阿 、羲和刘歆   刘 歆心想:这不是有意给我出难题吗? 早点听我的即了真 ,  功显君不就 是名正言顺的皇太后了吗 ,  哪会有这么多麻烦?

牢骚归牢骚 , 可麻烦还得解决 ,  于是刘歆找来了七十八位专攻礼 仪的博士 、儒生 , 把石渠阁的藏书翻了个底朝天 , 终于写出了著名的 《功显君丧服议》  在这篇大手笔中 , 刘歆发挥其引经据典 、善于考订 的特长 , 对儒家宗法礼制作了独创性的阐述 , 将王莽纳入秦汉大室的 宗法体系之内 , 使王莽“ 丧母夺情 ”合乎忠孝伦理 , 并让王莽不为其 生母服丧三年有了充足理由   他的理由是 ,  国家需要新君 ,  太后需要 侄子 ,  国不可一 日无主 ,  王莽的作用不可替代 ,  否则汉室将像大厦失去擎天柱 , 并特别指出了王莽独承汉家母统 ,  以姑为母的宗法孝道  因此 , 王莽可以“ 缌麻 ”代之 , 这事终于圆满解决  

事实上 , 这篇《功显君丧服议》 不仅为王莽解了燃眉之急 , 更成了他日后代汉自立的理论依据   另外 , 这些年来王莽所做的一 系列安 抚封赏之类的努力也已初见成效 , 天下太平 ,  民心所向 , 更奇怪的是 , 从居摄三年  (8)  十一月开始 ,  各种符命陆续出现  

先是宗室广饶侯刘京报告 , 齐郡临淄县昌兴亭长辛当一夜之间连 做数梦 , 梦见上天通知他摄皇帝王莽应当即真 ,  如若不信 ,  昌兴亭将 平地长出一 口井来   辛当起床一看 , 果然有一 口井凸现院中 , 数百尺深 , 非人力所为  

几天之后 ,  巴郡的石牛也千里迢迢抵达未央宫前殿    这头石牛浑 然天成 , 无一丝刀刻斧凿的痕迹 ,  巴郡太守弄不清是何原因 ,  赶紧报呈摄皇帝明断  

王莽和太保安阳侯王舜来到石牛跟前刚准备细看端详 ,  突然天色 大变 , 骤然狂风四起 ,  飞沙走石 , 尘土飞扬    等风停了再看 ,  牛角上 出现一个小包袱   王舜取下打开一看 , 里面有一方铜符 , 还有一 幅帛 图 , 上写:“天告帝符 , 献者封侯    承天命 , 用神令   ”

既然王莽已亲眼所见 , 那就应该遵循天意 , 但他依然小心翼翼 , 想了半天 ,  向太皇太后请求了两件事 , 一是允许在朝见太皇太后和小 皇太后时不再称臣 , 而称“ 假皇帝”, 群臣向他奏事时去掉“ 摄”, 改 称“ 皇帝”;二是改国号为初始元年 ,  尊王政君为 “ 新室文母皇太 后”, 并表示尽管那么多符命令他即真 ,  即使他真的即了真 , 将来也还是要将汉朝的皇室交还孺子  

既然将来汉室还姓刘 ,  王太后很快批准了奏章    可没想到 ,  三天以后事情就起了根本性的变化  

就在王莽参观石牛的那天 昏 , 汉高祖刘邦的祠庙里出了一桩怪事  

负责看守祠庙的仆射一边独自斟酒一边观察着外面的动静    正喝得晕晕乎乎 , 突然听见外面有人声发问:“有人在不?”

仆射一听大为吃惊 ,  这 地 方 一 般 晚 上 是 没 人 来 的 ,  急 忙 应 道: “ 在 , 在   ”遂走出门去 , 却见一生人 ,  身穿 袍 , 怀抱一小铜匣子    那 衣人显然是久等了 ,  冲着仆射道:“天使来了都不出来迎接 , 真是要不得! ”

仆射战战兢兢 ,  吓得舌头发硬腿发软:“ 啊? 天使? 哪里来的天使 啊?”

天使道:“ 当然是打天宫里来的   这是上天的符命 , 赶紧交给你们 皇上! ”说完把小铜匣子朝他面前一扔 , 转身不见了  

仆射酒醒了一大半 ,  哪里还敢怠慢?拿起小铜匣子就往皇宫里跑   可怜他一个看守祠庙的小小仆射哪里进得了深宫大院? 愣是好说歹说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见到摄皇帝 , 忙不迭地将小铜匣子呈上 ,  赏钱也 没领着一个就被轰了出来   仆射心说 ,  真是倒了八辈子大霉了 , 愣是 让我碰上个“ 天使”, 不但好处没捞着 ,  还被侍卫们搜刮去了仅有的碎银子  

王莽将仆射支走 ,  刚要打开 , 转念一想 , 不妥 , 万一真是什么符 命 , 没个见证怎么行? 他赶紧将王舜 、平晏 、甄邯 、刘歆等人招来 , 当众亲手打开封条  

“ 啊! ” 大家全部目瞪口呆!

匣子里是一张图画 ,  画上一人穿龙袍戴皇冠 , 踩一片云朵 , 旁边 两位大臣 , 一位提着 石公的草鞋 , 一位夹着秦始皇的书简 ;提鞋的 是张良张子房 , 夹书的是萧何萧相国 ,  中间这位皇帝当然就是高阳酒 徒汉高祖刘邦了 , 他手持一方玉玺   地上跪着的一人也是龙袍皇冠 , 怀抱一孺子 , 不用问 , 这就是摄皇帝王莽了    画的上方有题款:“天帝 行玺金篑图   ” 除了图画 ,  还有一道策书 ,  名曰 《赤帝行玺某传予皇 帝金策书》, 为了避汉高祖讳 ,“ 邦 ”用了一个“ 某 ” 字替代   策书上 写着:“王莽为真天子 , 太皇太后应当遵照天意行事   ” 下面开列的是 一 串名单 , 共十一位开国大臣 , 官职爵位全都封好了 , 依次是:

王舜为太师   安新公 ;平晏为太傅    就新公 ;刘秀为国师    嘉新公 ;哀章为国将   美新公;

甄邯为大司马   承新公 ;王寻为大司徒    章新公 ;王邑为大司空 隆新公;甄丰为更始将军   广新公 ;王昌为卫将军    奉新公 ;孙建为立国将军   成新公;

王盛为前将军   崇新公 … …

众人看后面面相觑 , 连摄皇帝王莽也闭口无言。

沉默半晌 , 还是武人出身的甄邯直性子 , 终于憋不住了 ,  冒出一 句:“看来是天命所归 , 代汉自立的时候到了! ”

这一句算是捅破了窗户纸 , 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 ,  匣子里的图画  上说得再清楚不过了 ,  暗示王莽即改朝换代的真命天子 。这个符命是  以汉代开国君主刘邦的身份颁发的 , 更说明了它不容置疑的权威性。 因此 , 甄邯此言一出 , 众人纷纷附和:“既然屡屡有天命昭示 , 那摄皇帝就顺从天意吧。”

可王莽依然心存疑虑:“予刚向太皇太后上了奏章说将来一定要归 政于孺子 , 这不是出尔反尔 , 言而无信吗?不行 , 予不能这么做。”

“ 摄皇帝 , 您这不是 ‘ 篡位 , ,  而是 ‘ 受禅 , ,  您不能只做周公 , 也得做圣主 。周公当然是伟大的 , 但虞舜也很伟大呀 , 您想想 ,  如果 他不是受了唐尧的禅让而成为一代英主 , 那又怎么成就他的伟大呢?”

还是刘歆学问大 , 一番话说得众人频频颔首 ,  啧啧称是。

王莽终于下定决心:“既然天意民心把予推到这个位置上 , 那予也 只好以身许国了。”

一言既出 , 手下干将立即分头准备 , 议定国号 ,  草拟诏书 ,  改定正朔 , 变易服色 , 封拜辅国大臣。

负责起草受禅诏书的是大学士刘歆 ,  王莽有意选他来起草诏书 , 一是因为刘歆确系饱学之士 ,  素有天下第一才子的美称 , 舞文弄墨是 他的长项 ;二是刘歆乃刘氏宗亲 , 让他来草拟废刘兴王的诏书具有一定的寓意。

刘歆显然明白王莽的用意 , 三天以后 , 终于拿出一篇洋洋洒洒的 开国文告 。无非是说王莽血统高贵 , 德行高尚 ,  功绩显赫 ,  又符合民 心天意 , 须得领受天命 , 为国效忠云云。

刘歆拿着草拟的诏书兴冲冲地到了王舜的府第 , 想先和他分享一 下 , 万一不妥还可以修改 。结果一看 , 王舜正在向孙建诉苦:“都说太皇太后喜欢我 ,推举我去索要玉玺 ,此事事关重大 o 喜欢顶什么用啊? 还不是一顿臭骂把我给轰出来了?”

孙建和刘歆一听吃惊不小:“ 啊?太皇太后不是一直很赏识摄皇帝 的吗?一再要求给摄皇帝加封的 ,怎么这次倒 … … ”

王舜:“这还不明白啊?加封和即真那是两码事 ,加封再多 ,不也是个重臣吗? 现在这事 ,可是天下姓刘还是姓王的事! ”

刘歆想想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 ,可转念又一想 ,早知今日 ,那太 皇太后就不应该加封重赏嘛 ,难道她不知道功高震主吗? 何苦到了这 个节骨眼上又皱眉头呢?转而问王舜道:“那太皇太后都说什么了?”

王舜哭丧着脸道:“ 太皇太后勃然大怒 ,说什么‘ 父子宗族 ,蒙 汉家力 ,富贵累世 ,既无从报 ,受人孤寄 ,乘便利时 ,夺取其国 ,不 复顾恩义 ,  等等 ,还说我们兄弟‘ 如此恶贱 ,猪狗不食 , o  我 … … 我简直无地自容了 。 ”

刘歆 、孙建听罢感觉此事的确有些非同寻常 ,不由追问道:“那后来呢?”

王舜颓然道:“太皇太后痛哭流涕 ,说你们既然已经奉天命立新 朝 ,连正朔服色都改了 ,为啥不另刻一块玉玺 ,好千秋万代往下传? 为啥非要我们这块亡国的不祥之物呢? 我一个汉家的老寡妇 ,死了还指着这块玉玺陪葬呢! ”

刘歆 、孙建忍不住又问:“那后来呢? 玉玺拿到没有?”

王舜从怀里掏出一个包裹:“拿到了 ,不过 ,被太皇太后摔坏了,少了一个角 。 ”

刘歆 、孙建急忙围上来把包裹解开 ,惊叹不已:“ 啧啧! 这就是传 国玉玺啊! 真是名不虚传! 太傅左辅 ,还是你行啊! 屡建奇功! ”刘歆忍不住赞道 。

王舜闻言眉头一皱:“何来奇功? 王太后说让我们哥俩等着满门抄斩呢 。 ”

刘歆不服气地道:“新王朝马上就要举行大典了 ,我们都是开国元勋 ,什么满门抄斩? 纯属无稽之谈! ”

可王舜还是有点不放心:“这玉玺缺了一块儿角 ,摄皇帝 ,不 ,新 天子会不会生气啊?”

刘歆安慰道:“不碍事 ,不就缺了一块角吗?拿 金一包 ,这叫金镶玉 ,更美观! ”

王舜叹一声:“红休侯文思泉涌 ,诏书早拟好了 ,可我们这差事到  现在还没个眉目 。说是按符命加封 ,那八个倒是全认识 ,可这哀章、王昌 、王盛怎么找啊?”

刘歆道:“看来你们并没有看仔细 ,符命开列的辅臣名单不光有姓 名官爵 ,还有小字写的籍贯 。哀章是广汉郡梓潼县人 ,王昌 、王盛都是京兆尹人。”

王舜一听高兴极了:“还是您老有学问 ,高人哪 ,这下可解了燃眉 之急 。那我们赶紧去广汉吧。”

刘歆又道:“去什么广汉啊? 据我所知 ,这个哀章就在太学读书。

至于王昌 、王盛那老夫就不得而知了 ,反正是京师人 ,应该好找。”

一行人到了太学 ,很容易就把哀章找出来了 ,可这“ 王昌”、“ 王 盛 ” 同名的太多了 ,忙活了大半天 ,光在京师居然找出十三个 “ 王 昌”,十六个“ 王盛”。这下众人又犯了难 ,到底谁是符命里说的呢?

倒是哀章给想了个办法:“你们都是辅国的重臣 ,那是含糊不得 的 ,至于王昌 、王盛 ,根本不是什么要职 ,其实就是图个吉利 ,祈求 王家朝政昌盛的意思 ,我看就不用费这么大劲了 ,既然是天命嘛 ,就交给卜相吧 ,看看谁的面相好就是了。”

哀章这么一说 ,众人也觉得不错 , 于是问题很快解决 ,最后筛选 出一个王昌 、一个王盛: 王昌是看守城门的一个小吏 ,王盛是个卖炊饼的。

众人把这些呈报给王莽 ,王莽倒是没太计较 ,既然是符命里说的,那照办就是 ,还能有错?

其实 ,他们有所不知 ,这所谓的符命制造者便是太学生哀章 ,此 人平时虽说品行不合儒家规范 ,却是个深谙今文谶纬的儒生 , 眼看入 仕参政困难重重 ,只好另辟蹊径 。他看到王莽笃信符命 ,且屡屡有天象出现 , 就制作了一 只铜匣子和两道封书题笺 ,  除了八个重臣以外 , 哀章把自己的名字也夹杂其中 ,  为了不被人看出破绽 ,  随便又加上了 “ 王昌”、“王盛 ” 两个名字—他就是那天 昏出现在高祖祠庙中的  衣天使。

戊辰日这天 , 王莽亲临未央宫前殿 ,  向太皇太后王政君宣布了开 国第一号文告 , 王政君纵然不乐意 , 可毕竟再无回天之力 ,  只得勉强答应。

始建国元年  (9)  正月朔日 ,  王莽在未央宫前殿正式举行开国大 典 。国号“ 新”。大新天子王莽在五鼓时分穿戴整齐 , 乘着御辇驾临前殿。

望着金碧辉煌的大殿 , 王莽感慨万千 。这个地方他最熟悉不过了。 为汉成帝做伴读的时候他就在这里 , 那时只觉得这里无比雄伟壮观; 做 门郎的时候他也在这里 , 那时只顾得值勤守更 ;成为大司马的时  候他还是在这里慷慨陈词 ,  帮皇帝出谋献策 ;居摄三年以来 , 他更是  在这里发号施令 ,  大殿的柱子下站着五位“ 柱下史”,  记录着摄皇帝的每一句指示 … …

可现在不同了 , 这攀龙附凤的大殿已经不属于汉家王朝 , 从今往 后 , 整座江山都是大新王朝的了 ,  而他王莽 , 则是这个新王朝的最高统治者!

今后 , 将要坐在这座宏伟的大殿里 ,  王莽究竟能给人们带来些什 么呢?代汉自立 ,  到底能否将千疮百孔 、病入膏肓的政权转危为安 , 起死回生?其实王莽自己也不知道 , 但有一件事是非常明确的 , 那就 是他从此以后将和这个江山同生死共患难 , 他已经没有任何退路了 ,这是他自己的选择。

此时 , 文武百官早已恭立在殿下 ,  大殿中央 , 那闪着诱人光辉的 盘龙金座上正坐着五岁的孺子刘婴 。这刘婴被早早唤醒 , 小脸蛋上洋 溢着笑容 。王莽想 , 这小家伙昨晚究竟做了什么美梦这么高兴? 难道他不知道这是自己最后一次坐在这把宝座上了吗?

看见王 莽 进 殿 ,  孺 子 冲 他 一 笑 ,  伸 出 小 手: “ 摄 祖 公 ,  抱 抱!坐! ”

王莽突然涌上一阵心酸 , 忙伸出手迎上去 。这时 , 忽听赞礼官高 声宣道:“禅位!  中傅扶大汉天子退位! ”

中傅忙迎上去把孺子刘婴从龙椅上抱了下来。

刘婴两脚刚着地 , 就扑向他的摄祖公王莽 ,  张着小手还等着让抱呢!

不知是没有睡醒 ,  还是礼服的袍摆太长 , 刘婴一下趴到了地上 , 西汉皇位的最后一位继承人就以这样的姿态向新朝天子实施了禅让。

赞礼官继续宣布:“恭请新朝天子就位! ”

王莽却没直接走上王位 , 而是低头扶起了孺子。

孺子许是摔疼了 ,  咧咧小嘴 , 想哭。

王莽蹲下来抱起孺子:“别哭 , 让摄祖公看看 , 摔着没有?”

孺子斜着身子 , 拉着王莽要往龙椅那里去:“摄祖公 , 抱抱 , 一起坐 ,  坐龙椅。”

一瞬间 , 王莽百感交集 , 感情几乎不能自已 , 他抱起孺子 ,  步履沉重地一步步走向龙椅。

满朝文武一齐低声沉喝道:“皇上 , 请放下孺子! ”

赞礼官再次高声宣道:“新皇就龙位! ”

王莽如大梦初醒 , 宝座上的九条盘龙正面目狰狞地看着他 ,  似乎 在向他暗示:龙位之争 , 容不得半点儿柔情和犹疑!

王莽这才缓缓放下孺子 , 拉着他的小手 , 语重心长地说道:“孺子 啊 , 摄祖公对不住你了! 从前承蒙上天保佑你的始祖推倒暴秦 , 创建 大汉 , 到今天已传了十二代 , 共二百一十年 , 算是气数已尽 ,  如今上 天把挽救黎民百姓的重任交给了你的摄祖公 , 我只得领受天命 ,  赴汤 蹈火 。天命轮回 ,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 当初秦灭时 ,  秦孺子也叫婴 , 已经降服 , 可项羽还是要将他杀死 。摄祖公不会的 ,  不会那么绝情 , 咱爷儿俩这也算是有缘 ,  我要封你为定安公 , 你永远是新朝的国宾 , 平原 、安德 、漯阴 、鬲 、重丘五县 , 纵横百里的土地 ,  我全给你 , 你 可以在那里修建汉朝列祖列宗的祠庙 , 逢年过节 , 你替我上香祭拜 ,就说摄祖公天命难违 ,只好不忠不义了 。你还可以在封国里保持汉朝  的历法 、舆服制度 ,世世代代服侍你的祖宗 ,让他们永远享受后代子  孙无穷无尽的祭祀 。你现在还小 ,先在宫里养几年 ,我会封你的婶娘,前汉的孝平皇后为定安太后 ,好好抚养你 ,聊慰我心! ”

王莽涕泪交流 ,哽咽着说完这番话 ,索性放声大哭。

孺子不明就里 ,看见摄祖公哭得如此伤心 ,心想一定是自己又惹 他生气了 ,忙伸出小手去替王莽擦眼泪 ,边擦边小心翼翼地说道:“摄 祖公不哭 ,不生气 ,孺子听话 ,听话 … … ”

王莽不能自已 ,抱起孺子冲向龙椅:“孺子 ,你坐 ,你坐 … … 摄祖 公这辈子保着你! ”

武士们立马横戟阻拦:“皇上请就龙位 ,废汉孺子 ,退! ”

中傅急忙上前抢过孺子 ,跌跌撞撞下了殿堂 ,把孺子放在地上, 教他道:“快说 , 臣定安公婴谢主隆恩! ”

刘婴懵里懵懂地跪下咿呀学语 。这声音与未央宫里的文武百官随之而起的哭声交织成一片 … …

大新朝 ,这就算正式开国了 , 随后 ,王莽去拜谒王政君 ,顺便提 到了新朝建立后太皇太后的名号问题 。这个其实是王莽的一个名叫王 谏的远亲出的主意 ,一看天下变成了王家的 ,想自己好歹也是王家宗 族 ,也想捞个一官半职 ,可又没什么门路 ,想来想去打起了王政君的 主意 ,反正是落井下石 ,于是上奏王莽说皇天废汉 ,命立新室 ,太皇 太后不宜再称尊号 ,应当废除。

王莽本来也觉得不妥 ,只是试探。

王政君一听 ,悲从中来:“你如今贵为天子 ,我们孤儿寡母 ,是废 是立都是你一声令下 。废得好 ,废得好啊! ”

王莽一听太后这番话 ,连忙说:“王谏乃悖德之臣 ,罪不容赦 ,您 别生气 。昨天冠军张永献上一道符命 ,是一块铜壁 ,上面有字 , 书法 待考 ,不是刻的 ,也不是画的 ,而是天生的 。上写‘ 新室文母太皇太后 ,  八个大字 ,可见是上天对您的安排了。”

王政君听罢 ,心想江山都保不住了 ,一个名号又能怎么样呢? 索性点点头 ,不再言语。

于是 ,王莽在未央宫前殿高声传旨:“ 予将率公 、侯 、卿 、士奉  6 新室文母太皇太后 , 御玺 ,进献太皇太后 ,愿太皇太后体察天星,协助新室 ,永为国母。”

遂立王夫人为皇后 ,立四子王临为皇太子 。王莽的长子 、次子已 死 ,三子王安属智障 , 因此皇太子非四子王临莫属。

三子王安被封为新嘉辟 ,“辟 ”相当于“ 王 ”或者“ 君”。

其余各人也都按照符命加封 ,刘姓皇族担任郡太守的 ,一律调回 京师任谏大夫 ,为的是削弱实权 ,赋予闲职 ,安全踏实。

一切稳妥之后 ,王莽疲惫地从龙椅上起身一看 ,孺子还在殿角下玩耍呢!

王莽走过去对孺子道:“定安公 ,你该回家了 ,定安公府就是原先大鸿胪的官署 ,就在未央宫西北角 ,挨着石渠阁 … … ”

孺子不理会他说什么 , 眼泪汪汪地伸出手:“ 摄祖公 ,抱抱 ,抱抱 … … ”扯着王莽又要向龙椅上去。

王莽抱起孺子 ,边走边喃喃道:“抱抱可以 ,可咱不能坐龙椅 ,不能坐龙椅 … … ”绕着前殿走了三圈 ,这才交给中傅 ,吩咐带孺子回府。

王莽心情沉重地踱回后宫 ,依旧闷闷不乐 。 回头想想代汉自立的 一系列悲喜剧 ,似乎觉得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

这时 ,十一公全都进来请安:“皇上 , 臣等恭贺吾皇登极! ”

王莽摆摆手:“爱卿同喜 。赐坐! ” 随后又呆若木鸡 ,一言不发。

众人一看这阵势有点尴尬 ,还是前将军崇新公王盛心眼灵活 ,不 愧为商贾出身 ,忙进言道:“皇上近来忙于立国大业 ,操劳过度 ,现大 功告成 ,是否也该将息龙体 ,好重整旗鼓 ,继续理政啊?”

王莽一听立即来气了 ,正色道:“大新立国伊始 ,百废待兴 ,我身 为一 国之君 , 岂能偷安避政?” 随后 ,王莽向众人宣布了自己的施政纲 领:“予在前朝从 门郎一直做到摄皇帝 ,兢兢业业 ,鞠躬尽瘁 ,可是 眼看着大汉一天不如一天 ,予私下一直寻思着大汉究竟症结何在 ,后来算是找到了 。土地兼并 ,奴婢日众 , 已成积重难返之势 ,这是前朝的两大弊端 ,新朝若不能遏制 , 只能徒有其名 ,等于换汤不换药 。因  此 ,予打算效法周朝 ,实现井田制 , 杜绝土地兼并 ,禁止买卖奴婢, 让百姓免遭骨肉分离之苦 ;另外 ,予还准备整顿官吏 ,规定百官职责, 重新设计官职 ,改动官职的名称 ,包括未央宫的公寓楼阁 , 总让人感  觉前朝的影子在晃动 ,还有货币贸易制度也需改革 。刘氏宗族现在有  的还当着诸侯王 ,也得想办法废掉 , 以防后患 。事无巨细 ,都在眼前, 怎么能刚登极就拈轻怕重图清闲呢?若是这样还不如让位。”

王莽一番话驳得众人再无话可说 ,连忙诺诺点头 ,纷纷表示要替新朝分忧解难。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王莽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