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八节、追击
近午时分,他才看到右面山谷中前进着的蒙军大队。他感觉到这次蒙军有些不正常,有些蹊跷,或者说有什么阴谋,但他想不出来。
蒙军似乎走得太早了点,应该是天不亮就已经开拔了,上万人,近万的牲口,上千辆大车的组织安排,加上护卫等,从宿营到开拔全部上路,至少也需半个时辰以上,蒙军的速度快得有点恐怖。但从现在的行军速度来看,似乎又不象是急行军,那时军队行军,一般步兵日行四十里左右,骑兵六十里,急行军一般也不会超过八十里,部队的扎营和起营要花很长时间。蒙军现在的行军速度一个时辰也就十里多点,不会超过十二里,但现在距昨晚的营地至少已走出了五十里,最少也需四个时辰,行军队列前后一二十里。道路并不宽,窄的地方仅能两骑并行,想快并不容易。
杨年想到这些,他就有些紧张了,他必须尽快赶上前面穿靴子的那大队人,也许是蒙军大队在追踪昨晚撤走的那帮人。
午餐也来不及吃了,他就着皮袋里的水,边走边吃了一些冷肉。胡乱地对付几口后,他用上了鼠蹿术,在山岭山脊间赶了一个时辰,他估计至少已走了三十里,但还没有超过蒙军的行军队列。他在行进中又留意到脚印似乎在不断地增加,现在已是未时中了,他依稀听到前面约四五里远的沟谷中有些响动,象是有人在打斗,偶尔还能听到吆喝声、怒吼声、兵器碰撞的声音,靴印也散开了。
不好,前面一定发生了什么事故,现在他不得不用轻功赶路了。约两盏茶时,他赶到了现场的山岭上,准备先作一些观察,顺便调息一下。
山沟很深,他所处的位置在山的向阳面,树木十分茂盛。几乎看不见沟里的情况,但他明显听到了呼叫声,是两帮人在游斗,确切地说是蒙古兵在追逐宋朝人或者是宋军。战场是朝着蒙军行进队列相左的方向发展,至少有四五里长,箭啸声、惨叫声、怒吼声、兵器碰撞声都清晰可闻。
杨年虽然没什么经验,他可不莽撞,他本来就想找到昨晚上那帮人,现在看来,他想找的那帮人被蒙军算计了,他必须尽量朝前赶,决不能贪小便宜在蒙军后面去偷袭,这可不是晚上,一旦被蒙军包围就麻烦了,不但找不到人,帮不了场子,反而会把自己给陷进去。他不敢下到山谷中,顺着山势隐蔽着朝前猛赶,又约莫赶了一盏茶时,他听到箭啸声已在身后了,这时他利用树木隐身往战场摸去。
汪世显是一个老于世故的军阀,这次降蒙,虽然出自自愿,阔端给他的待遇甚至超过了他的预期,但现在作为先锋出征,他也有自己的打算,如果把自己这五六万精锐部队给败光了,那么自己也就没有什么价值了,所以他也留了一手,他特意留了支后军在最后面,由他的大哥和他的长子汪忠臣率领,这一万多人中,虽然多半是步兵,却是他仗以成名的山地兵主力。他这支步兵上马就是骑兵,遇山则是步兵,比他的骑兵更精锐。
汪忠臣虽然年纪不大,只有十六岁,可是已经接受过大大小小无数次的战斗洗礼了。这家伙极有心计,不然怎么可以作后军主帅。
自从过了青野原后,部队一直受到袭扰,于是在昨天晚上,他设下了一个圈套,利用伏兵将袭击者歼灭。如果昨晚不是蒋承宗和杨遥这两位率领,加上在分兵前杨巨流的再三叮嘱,绝不能打无把握的仗,换着其他的将领肯定着了道了,必然会遭到大败。
昨晚上汪忠臣埋伏了五千精兵在山谷中,只等偷袭者闯进去,一旦被围要逃出来就难了。偷袭者机警地逃掉了,汪忠臣也不气馁,他在今天早上又派出了一千山地步兵,寅时出发,沿着昨晚偷袭者逃走的方向追踪,大军则在卯时开拔,先急行军,然后再派出各一千山地步兵沿行军队列两边的山地中搜索前进,既保证行军安全,又可以接应早先派出的追歼人员。
昨天已经得到中军的指令让他尽快赶上去,这两天就可能会有大战,战损的补充可都在他的后军这里,他是想在参与大兵团作战前,先将一路上给他制造麻烦的小股敌人解快掉,一可以提振士气,二可以出一口恶气。所有少年成名的人,多少有些自负。
蒋承宗和杨遥昨晚会合在一起,他们还是准备在前面找地方埋伏,等待蒙军晚上宿营后再袭击,他们很清楚自己的力量与蒙军比差距太大,不可能正面作战。
这些民兵是出于义愤和活不下去了而参军的乌合之众,战斗意志和纪律性肯定没办法和训练有素的军队相比。由于已经离阳平关不远了,今天他们没有分开行动,如果找不到袭扰的机会,他们也准备归队了。可今天得到斥候回来报告,发现有些异常,蒙军提前了差不多两个时辰上路,肯定有什么问题,是不是前方已经与宋军交战了?或是其它什么原因?如果是前方已经交战,那他们大白天也得想办法袭扰,以拖慢蒙军的行军速度。
巳时末,他们正在山谷中谋划准备,顺便吃点东西,由于食品紧缺,他们现在只能一天吃两餐了,可现在看来很有可能会有一场恶战,必须先让大家吃饱。放哨警戒的人员回来报告,发现了跟踪的蒙古步兵。于是决定由蒋承宗组织人员撤退,杨遥率领约两百人掩护,尽可能避免与蒙军正面作战。
可是蒙军早已发现了他们,由于双方兵力相差不大,蒙军没绝对优势,他们在等负责掩护大队行军的一千山地步兵跟上来。现在支援的人员到了,又发现蒋承宗他们开始撤退,便展开攻击阵形向他们包抄过来,二比一的兵力虽不可能全歼,打残敌人肯定是没问题的了。
他们也低估了蒋承宗和杨遥所带的这股民兵的实力,在与曹友闻会合后,他们已经鸟枪换炮了,原来的猎弓换成了神臂弓,战力提高了一倍不止,加上现在基本上不为吃饱发愁,士气也算旺盛。
蒙军包抄上来时,杨遥早有准备,他将人员分成两组,分前后两组散开,一百箭手散开后,可以警戒三四百步宽的战线,利用好地形地势,足可以防止蒙军抄后路。两组前后相隔四、五十步,全部隐藏在树后,只准用箭阻击包抄过来的蒙军,规定每人最多放两箭,就立即向后撤退到另一组的后面五十步的位置。这样交替掩护撤退,既可以给敌人巨大的杀伤,又避免了与蒙军的近距离面对面交战战,这样进攻一方很容易暴露在防守方的箭下,最大程度减少自己人的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