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路相逢“智”者胜。
8.朝秦暮楚,弃人顾己
国语·周语》:“天六地五,数之常也。经之以天,纬之以地。”厚黑学中所说的朝秦暮楚,弃人顾己,就是一些才能极大,能做非常伟大事业的人,扛着济世安邦的旗帜,为天下人谋利,同时也为自己取得了一定的利益。如果自己的利益受到打击,就转辗换帜,另外找到可以实现自己理想的平台,正所谓:“弃人顾己。”
运用厚黑学中的“利益相悖,弃人顾己”,要掌握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在诸多可能的领导中,及时摆脱手中的“垃圾股”,发现真正的“绩优股”,这样当“绩优股”的事业达到巅峰时,你的事业也同样随之达到巅峰。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谋略家姜子牙,既是一位善于出谋划策的谋略大师,又是一个“朝秦暮楚”之徒,在当时那种以当“忠臣”为荣的时代,姜子牙才不管什么“忠”与“不忠”,在他眼里根本就没有什么能不能“事二主”,而是巧用计策,果断地投入“二主”的怀抱,并且鼓动和帮着“二主”毫不手软地夺了“先主”的江山社稷。
姜子牙,本名吕尚,是我国上古时期最为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姜子牙生活在商朝末年,当时纣王无道,荒淫无度,社会矛盾急剧激化。与此同时,商王朝周围各诸侯国迅速崛起,特别是西伯姬昌(后为周文王)励精图治,大有代殷商之势。
姜子牙生逢乱世,虽有经天纬地之才,无奈报国无门,潦倒半生。他曾在商王宫中做过多年小吏,虽然职低位卑,但却处处留心。他看到商纣王整天沉湎酒色,荒废国政,几次想冒死进谏。一则想救民于水火,二则可以因此受到商纣王的赏识,求得高官厚禄。然而姜子牙后来见到大臣比干等人皆因直谏而送了命,商朝气数已尽,商纣王已不可救药,自己不愿糊里糊涂地陪无道的商纣王殉葬。于是,便决定另攀高枝,改换门庭。
当时,姬昌立志振兴周国,除掉纣王,求贤若渴,正是用人之时。姜子牙为了引起姬昌的注意,获得姬昌的器重,便采取欲擒故纵的策略,在渭水之滨的兹泉垂钩钓鱼。这个地方风景秀丽,人迹罕至,是个隐居的好地方。
当然,姜子牙并非要在这里老死林下,而是在此静观世变,待机而行。
这一天,姜子牙听说姬昌要来附近行围打猎,便假装在兹泉垂钓。这时候,姜子牙还是个无名之辈,身为西伯的姬昌当然不会认得他,但姜子牙却见过姬昌。为了引起姬昌的注意,他故意把鱼钩提离水面三尺以上,而且钩上也不放鱼饵。这种荒诞的举动,果然让姬昌觉得奇怪,便走上前充满好奇地问道:“别人垂钓均以诱饵,钩系水中。先生这般钓法,能使鱼上钩吗?”
姜子牙见姬昌对人态度谦和,对自己这个年迈的老者没有一点“伯爵”的架子,果然是个非凡人物,便进一步试探道:“体道钩离奇,白有负命者。世人皆知纣王无道,可是西伯长子就甘愿上钩。纣王自以为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却放跑了有取而代之之心的西伯姬昌。”
姬昌闻听此言,大吃一惊。心想:这位老人身居深山,何以能知天下大事?更为不解的是,他怎能把我姬昌的心迹看得如此透彻?肯定不是凡人!便赶紧躬身施礼,态度诚恳地说道:“愿闻贤士大名?”
“在下并非贤士,乃老朽吕尚是也。”
“刚才偶听先生所言,真知灼见,字字珠玑,不瞒先生,足下就是你说的姬昌。”
姜子牙此时才装出一副吃惊的样子,诚惶诚恐地说:“老朽不知,痴言妄语,请西伯恕罪。”
姬昌连忙诚恳地说道:“先生何出此言!今纣王无道,天下纷乱,如先生不弃,请您随我出山,兴周灭商,拯救黎民百姓。”
姜子牙假意客套了一番,即随同姬昌一起乘车回宫,一路上纵论天下大势,口若悬河。姬昌如鱼得水,相见恨晚,回宫之后,立即拜姜子牙为太师,视为心腹。从此以后,姜子牙官运亨通,飞黄腾达,并且为灭商兴周出了大力。
俗话说,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姜子牙,在商纣王这棵大树即将倒下,无法再行依靠的时候,略施小计便攀上了姬昌这棵长势茂盛的大树,果断地弃暗投明,“事二主”做了周朝的太师。倘若他愚顽地抱定“忠臣不事二主”的陈腐观念,恐怕到老死也不过是商纣王宫中一个叫不上名字来的小官吏,永无出头之日,更别说以后的显贵了。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忠臣不事二主,好女不嫁二夫”。其实,从待人处世的角度来看,持这种观点的人未免太过迂腐。常言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倘若遇到一个丝毫也不赏识你的上司,整天度日如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尽管你使尽浑身的解数也永无出头之日。在这种情况下,弃暗投明改换门庭也并不是什么难堪的事。或者你所遇到的上司,根本就是那扶不起来的阿斗一个,那又何必跟着他活受罪呢?“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其实,“入错行”与“嫁错郎”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知错不改。天下之大,为什么非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呢?“入错行”跳槽重新选择就是了,“嫁错郎”赶紧离婚另寻如意郎君。
古人说:“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讲的就是时势,一个人要想充分发挥才干,就要选择或把握时势,或者趋生,找到一个上级环境容纳你;或者避克,适当避开对你克制太过的环境。总之,要强化自身,形成强大的势能,才是调整位势的上上之策。时势弄人,就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了。
如果一类事物处于旺势,它所生的一类便处于次旺盛的态势,即相生它的一类处于体态,克它的被囚,被它克的便处于死的态势。事情的成败,都有很多主观因素,只有把握住最有利的条件和机会,再加上恰当的方式,才能成功。把握时机因时的谋略实质还在于,事物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主客观条件也是不断变换着的,只有能够随着时间、地点和机会的变化而灵活地做出不同选择的人,才能很好地把握住成功的主线。
聪明的人选择代表新生和希望的“新主”,而只有那种脑袋一根筋且顽固不化的人才会依然追随没落的旧主,成为时代和历史的殉葬品。
9.厚而无形,黑而无色
曾 国藩,是近代中国最为显赫和最有争议的风云人物。誉之者赞其为“中兴第一名臣、洋务运动领袖、圣相、近代史之父”等,毁之者则骂其为“汉奸元凶,刽子手曾剃头、平生惟一‘伪’字、历史罪人……”不一而足。无论褒贬如何,曾国藩作为一代雄杰,在中国近代史上无人能及的地位是人人公认的。在内忧外患,“数千年未有”的时局中,曾国藩趁势而起,以“内圣外王”为修身原则,以中人之智,坚忍之心,成为传统中国最后一位道学大家;曾国藩一介书生,却首先提出思想建军,以儒教“主义”为号召,训练出当时中国最有战斗力的勇猛之师,他是中国近代化军队之鼻祖;曾国藩以忍让韬晦、以退为进的要诀为官,事业登峰造极且善始善终;曾国藩广纳人才,“网结天下”,从而领导群众且事业后继有人;曾国藩以身作则,对兄弟子侄谆谆教导,打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规律,后代中人才辈出,晚清任宦世家中别具一格。纵观曾国藩的一生,变化无穷的谋略智慧让人拍案叫绝,深沉博大的思想使人受益无穷,尤其是他在做人做事的过程中,将厚黑学应用到了“羚羊挂角,了无痕迹”的地步,真正达到了“厚而无形、黑而无色”的最高境界。他认为脸皮厚才可成大业,脸皮不厚不成功,厚得要让谁也看不清,要笑脸露上面,黑脸藏心里。他伪中有诚,笑里藏刀,笼络人心,灵活机变,人称“闭眼蛇”。他攻守有术,进退自如,睁大眼睛做事,闭目缄口,话到嘴边半句留。他目标专注,急流勇进,下得黑手,时时自责以求全。他假装糊涂,大智若愚,身在局内如局外。他识时务,顺潮流,因势利导鸡蛋机巧躲石头。他急流勇退,善始善终,花未全开月未满。他浮沉宦海,远权避谤,荫泽五世,晚场善收,亦忠亦奸收放自如!
曾国藩的一生,虽然将“仁义礼智信”和“诚”时时挂在嘴边上,但常常言行不一,这也是他最受人非议之原因。“以礼自治,以礼治人”,实现“礼”的最高境界,是曾国藩的政治理想,而“仁”和“刑”则是他实现这一理想的两个手段。“仁”是怀柔,“刑”是镇压,两手交替使用,互为补充,构成了曾国藩操纵术的基本内容。
曾国藩常常把“仁”挂在口头,形于笔端。仁,就是要求人一切行为规范复于礼,合于礼。
曾国藩承袭这一思想,根据“仁者,爱人”的训条,声称“用兵之道,以保民为第一义,以爱民为第一义”。历年以来,纵未必行得到,而寸心总不敢忘爱民二字,尤侮颇寡。
可见,“仁”是曾国藩这类统治者的政治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确是一部分开明统治者的主观愿望(或称理想),也确是约束统治者的无穷奢求与专制言行的一种道德限制。
曾国藩一生中,总是两副面孔交替出现。有时候,“备陈民间疾苦”,满纸仁义道德,到处示恩示德,一腔脉脉温情;有时候,又磨牙吮血,狰狞狠毒,执刑惟恐不严,杀人惟恐不多。
曾国藩甚至把这种一手硬、一手软的操纵术提高到宇宙观的高度。曾国藩一生行事,从长达十二年的镇压太平天国的运动,到攻剿捻军,到滥杀天津的无辜,都说明他以刑杀为主,“德政”很少。他不过是想要获得扶持名教的美誉,争取江南士子的拥护,同时给尚处于“异端”的新思想加上几层桎梏。时势给曾国藩塑造出了一副狰狞的刽子手的脸孔,却没有使他给人们留下仁爱和善的形象。这是谁也抹煞不了的铁一般的历史事实。
再说,不管是曾国藩的“仁”或他的“刑”,都有鲜明的阶级性。他强调要“分别良莠”,把“民”分为“良民”、“莠民”(或“奸民”)两大类,认为“良民可爱,奸民不可爱”。他分别良莠的标准是什么?是礼。言行符合礼的,是良民;否则便是莠民。换句话说,遵循封建的道德标准,言行有利于巩固封建等级制度的人,是良民;否则便是莠民。
曾国藩被称为“中兴名臣”。何谓“中兴”?中兴便是复礼,便是恢复和巩固满清王朝兴亡衰败的政治、纲纪和等级制度。而他达到“复礼”、实行“礼治”这一目的的手段,主要是“刑”,即对准风起云涌的农民运动的参加者,举起白晃晃的大刀,堆起血淋淋的尸体。
黑脸藏心里,笑脸露面上,是曾国藩为官的又一玄机。人都有个脸面,无论是在什么情况下,每人都应当控制好这张面具。人生最高的境界不在于得意时有个笑脸,失意时剩个哭脸。人不能没有脸面,但时时都是一副脸面也无法活得滋润。山有阴阳两面之分,人也有阴阳两面。什么时候用哪张脸面,什么时候不该用哪张脸面,这是一门操纵绝学。
厚黑学的最高境界是厚得有理,黑得有据,已经看不到“厚黑”。
2.释放抑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快乐
抑 郁,是一种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当抑郁袭来时,人会感到生命因此而变得黯然失色,整个人生的天空再也找不到太阳的光芒。
抑郁症,是当前最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据有关数据显示,全世界有上亿人正蒙受抑郁症的折磨,中国有超过2600万人罹患此症。抑郁症就像一种瘟疫,大肆蔓延,却又无声无息。抑郁的人也常会认为自己就是“世界上最消极悲伤的人”,他们有着极端痛苦的内心体验,所以自杀率也高达12%~14%,被称为第一号的“隐性杀手”。
情绪抑郁的主要表现有情绪低落、兴趣丧失、注意力涣散、干什么都无精神、不爱言语、不喜欢社会交往、对生活缺乏热情和信心……长期的抑郁会使人的身心受到严重损害,使人学习、工作的效率下降,严重时甚至会使人产生自杀的念头。
抑郁是幸福生活的大敌,患有抑郁症的人可以无缘无故地伤悲不已、号啕大哭,就像小说《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一样,觉得人生没有希望,完全没有办法让自己好过一点。他们也知道,长期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也想让自己振作起来,但是采取什么措施都不行,与一般的情绪低落是完全不一样的。
有一位已婚的女孩内向而又抑郁,凡事总往坏处想,常常自找苦恼,自己给自己增加心理压力。在他们的朋友当中,有一个单身女孩常去他们家玩,与丈夫聊得挺投机,每次聊完后,如果晚了她还会主动让老公送这个女孩回家。
一年后,夫妇俩到这个单身女孩家里做客,吃完饭后她让老公提前先走了。当她与这个女孩单独面对面时,她却说出了一些令这个女孩一下子缓不过劲儿来的话:“你是不是爱上我老公了?每次你们都聊得那么投机,还开心地大笑,你知道我心里什么滋味?我为此流了一年的眼泪。我老公也知道我难过的原因,可他就是坚持自己没错,也不肯改变自己。我都快难过死了,所以今天要找你好好谈谈。”
这个女孩一头雾水,等缓过劲儿来后只说了一句:“你真觉着我和你老公有说不清的关系?在你认识他的3年前我们就是很要好的朋友了,就是因为没有你所认为的那种可能性,我们才保持友谊到了今天的。”
虽然话是如此说,但这个女孩从此再也不敢轻易地去她家了。后来,听说在他们夫妇的生活中又出现了其他女性,这个问题也始终困扰着她,让她不能自拔。
抑郁是一种令人恐怖的心理状态,就像有一只生活在我们身边的“狼”,时时刻刻都在威胁着每一个人的健康。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把一胎所生的两只羊羔置于不同的外界环境中生活:一只小羊羔随羊群在草地上快乐地生活,而另一只羊羔旁却拴了一只狼,时刻让它感受到自己正面临着野兽的威胁。结果,第一只小羊羔成长的非常完好,而在极度惊恐状态下的那只羊羔却根本吃不下东西。不久,就因恐慌死去了。
抑郁就是一个病魔,精神长期抑郁可促使人们过早地衰老,并且是导致种种疾病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在《红楼中》中林黛玉有才华,而且纯洁真诚,但由于自幼羸弱多病,多愁善感。在“风霜刀剑严相逼”的贾府,她又不会像薛宝钗那样曲意逢迎、八面玲珑,而是经常郁郁寡欢,茶饭不思,夜不能寝,泪水涟涟。当她听说心上人贾宝玉与薛宝钗结婚时,一气而厥,悲愤而逝。从情绪心理角度来看,正是因为她内心的抑郁情绪造就了她的悲剧人生。
抑郁影响着我们对自己、对未来乃至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几乎没有什么人在抑郁的时候会自我感觉良好。通常他们都会将自己视为没有长处,满身缺点、毫无价值。如果你问及一位抑郁者对前途的看法,他们通常会这样回答:“有什么前途?”对他们而言,未来就是一片黑暗、充满失败。
就是这样,当他紧锁眉头用敏感的眼神和心灵去揣摩别人的一言一行时,自然伤害到的首先是他们自己,反过来“伤害”他们的人却常常是一头雾水地不知自己做错了什么。
在成功的路途中,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抑郁。如果说别的消极情绪是成功路上的障碍,使成功之路变得漫长和艰辛,那么,抑郁却会使你在成功路上南辕北辙。
3.自我意象,有助于开拓全新世界
一 个人有了目标就会在自己心中树立一个全新的意象,这个意象就是他的灵魂,主导他的生命。“自我意象”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发现之一。
所谓“自我意象”就是我们自己对“我是什么样的人”的看法,它是以自我看法为基础的。这些自我看法大都是根据我们过去所有的一点一滴的经历无意识地积累形成的,它从心理层面上构造了一个“自我”。我们从不质疑它的正确性,而是头也不回地按照它去行动,就像它的确是真的一样。它告诉我们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哪些事无法完成,哪些事轻而易举唾手可得。它决定了我们对自己能力的估计,忽视了对自己潜在能力的开发。因此,我们应该给自己的意象浇筑一层“未知就要尝试”的勇气,一种“相信就能完成”的信念。因为,在你的意象中,还有很多你不为人知的能量。
心理学中有这么一个著名的实验:一个教育界的权威人士曾经把一个学习优秀的学生当做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来对待,而将一个成绩很差的学生当做一个优秀的学生来教导。在期末考试的时候,两个原本成绩相差甚远的学生,在考试的下半场成绩上竟然相差无几。
正是这位权威人士的交换对待,使两个学生的心理意象发生了变化,而这一意象的改变直接影响了他们的行为,最终产生了两个学生的成绩反向变化的结果。也许你现在只是一位“成绩较差的学生”,但是只要你给自己“优秀”的意象肯定自己,它就会促使你付诸相应的行动,使你并成为一位真正“优秀的学生”。也许你已经是一位“优秀的学生”,那就保持好你“优秀”的心理,否则,你也有可能变成一位“差学生”。
自我意象的确立是十分重要的,是我们的生命走向成功或失败的方向盘、指南针。人的所有行为、感情、举止,甚至才能始终与自我意象一致。每个人把自己想像成什么人,就会按那种人的方式行事;而且,即使他做了一切有意识的努力,即使他有意志力,也很难扭转这种行为。
其实,只要改变一个人的自我意象,他们都会发生奇迹性的变化。
自我意象是可以改变的。一个人难于改变某种习惯、个性或者生活方式,似乎有这样一个原因:几乎所有试图改变的努力,都集中在所谓自我的行为模式上,而不是意识结构上。
发展新的自我意象,改变郁郁寡欢的失败型个性不能依靠纯粹的意志力,必须要有充足理由、足够证据确认旧的自我意象是错误的,因而要发展相应的新的自我意象,不能仅仅凭空想像出一个新的自我意象,除非你觉得它是有事实为依据的。
经验表明:一个人改变自我意象时,总觉得由于某种原因“看到”或者认识到了自己的本来面貌。
正如爱默生所说过的:“人无所谓伟大或者渺小。”科学已经证实了哲学家、神秘主义者和其他直觉主义者的一贯主张:任何一个人都会由自己主宰“指引着走向成功”,任何一个人都有大于自身的力量,这就是“你自己”。
如果你正被自我意象指引着走向成功和幸福,那么,你往日那幅不敢奢望幸福和“注定”要失败的自我肖像必然是错误的。你如果想改变自己心中的自我意象,你就要注意以下步骤:
第一,成功的自我意象必须有一个“目标”。你必须想像到,这个目标现在已经以实际的或潜在的形式存在着,你的工作只是把自我意象引向一个已经存在的目标,有了目标,自我意象就会逐渐清晰起来。例如,你给自己树立了一个发财致富的目标,你的心中就会产生一个拥有一切的自我意象,就会改变过去你自己认为自己是个穷光蛋的自我意象。
第二,目标确定以后,达到目标的方法或许不明确,但不要因此而丧失信心。自我意象的功能就是在你提出目标后为你提供方法的,因为自我意象明确以后,就会激活你的思想,就会使你的全部潜在能力为你的目标发挥作用。你就会以一个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现实问题,没有现成的方法,就会想出新的方法。
第三,突破现实的局限和束缚,不要怕犯错误,不要怕暂时的失败,始终保持一种乐观的态度。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去实现目标,就会遇到困难。在前进中一旦发生错误,应立即加以纠正,不是命运让你失败,而是你的方法不当或者条件不成熟。你需要重新开始,而不是自我否定。你现在身处困境,但是你如果想像未来是美好的,你就会突破自己的悲观绝望的情绪,你就会充满力量去改变现状。
第四,不断调整自己的目标,才能走向成功。我们每个人的命运一方面是我们自己决定的,另一方面,社会生活和客观环境会影响个人的命运。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在现在社会生活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实现自己的目标都要经历考验,都会犯错误,因此要用心修正目标,直到实现成功的目的。很多人因为失败而耿耿于怀,不敢再越雷池一步,于是命运就因此而定。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应更多地淡化过去的错误,记取成功的反应,使它能够得以“模仿”。这样便会学到更多的东西,继续取得成功。
第五,必须信任内心的自我意象。不要过于担心它是否能够启动,或者过分有意识地强迫它而使它受到干扰,你必须放手让它工作。这种信任是必要的,因为自我意象是在意识水平面以下工作的,你无法“了解”它的工作情况,而且,它的本性是根据目标的需要而自发地工作。因此,你事先得不到它的保证,它只是在你行动的时候或在你行为发布的指令时才开动。爱默生说过:“付诸行为,你就会得到力量。”
自古以来,许多成功者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自我意象”或“心理图式”来完善自我,获得成功。拿破仑在带兵横扫欧洲的时候,曾经在内心想像中“演习”了多年的军事。韦伯和摩尔根也告诉我们:“拿破仑在上学的时候所做的阅读笔记,在付印时竟达满满400页之多。他把秘书想像成一个司令,画出科西嘉岛的地图,经过精确的数学计算后,标出他可能布防的各种情况。”
世界旅馆业巨头康拉德·希尔顿在拥有一家旅馆之前,很早就想像自己在经营旅馆。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常常“扮演”旅馆经理的角色。难怪人们过去总是把“自我意象”与“魔术”联系起来,“自我意象”在成功学中,确实具有难以抗拒的魔力。由此可见想像对于我们事业的成功具有什么样的影响。
如果你充分相信自己有能力进行任何活动,那么,你实际上就能获得成功。一旦你敢于探索那些陌生的领域,便有可能体验到人世间的种种乐趣。想想那些被称为“天才”的人,那些在生活中颇有作为的成功者,他们并不仅仅是某方面的专家,也不是试图回避困难的人。
因此,一定程度上,你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只要你不放弃自己,你就会积极思考自己的命运。乐观看待自己的命运,就会为你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并且可以改变你的生活和命运。
人们可以用新的眼光重新看待自己,打开心灵的窗口,进行那些自己一向认为力所不能及的活动;否则,就只会以同样的方式重复进行同样的活动,直到生命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