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话语操纵术 —洞察人性的心理弱点3
书名:玩的就是操纵术 作者:田由申 本章字数:6730字 发布时间:2024-06-22

7.赞美更容易让人产生好感

美  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类本性上最深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尊重。”赞美是一种高效沟通顺利进行的有效良方,是交流双方互动的润滑剂。你的一句赞美,立竿见影地消除了陌生感,一句赞美给人以力量,一句赞美给人以鼓励,一句赞美也许能帮助他人渡过难关,一句赞美能换来友谊、合作、财富。所以,聪明的人一定选择这种低成本而高回报的投资方式。但是令人痛心的是,在当今社会中,懂得赞美别人的人似乎越来越少,而孤芳自赏、自夸自赞者倒是大有人在,有些人对别人的优点视而不见,甚至把别人的良好品德当傻子,把善举当笑料或者司空见惯。这完全是一种不应该出现的社会现象。无论到什么时候,赞美都应该是一种社会的基本美德。

  生活中,没有一个人不愿听到赞美之声、溢美之辞。赞美,是对对方优良品质、能力和行为的一种语言肯定,它实质上是人们对待世界的一种健康心态,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种积极态度。古今中外,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赞美都是极具效率的人脉语言,我们身边的每个人,当然也包括我们自己,都希望受到周围人的赞美,希望自己的价值得到肯定。这绝不是虚荣心的表现,而是渴求上进,寻求理解、支持与鼓励的表现。所以,我们应当把别人渴望、自己也渴望的东西献给对方,这才是真正的慷慨大方,同时也是操纵人心的一种谋略。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在杭州有一个非常有钱的人,一天,他听说有一个手艺高超的人做出的饭十分美味可口,于是他就将这个厨师请到自己家里来为他做饭。

  这位厨师擅长做烤鸭,每次做出的烤鸭一定是美味可口,看起来让人垂涎三尺,富翁家里的每个人都对厨师的手艺赞不绝口。可是厨师如此精湛的手艺却从未得到过富人的赞美。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厨师感到十分不悦,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每次做烤鸭给富人吃的时候,烤鸭通通只有一条腿。一连几次都是这样,富翁很是奇怪,于是就问厨师:“为什么你你做的烤鸭只有一条腿?”厨师回答说:“主人,烤鸭本来也是只有一条腿的。”“不可能,每只鸭子都是两条腿,怎么到你这里就剩一条腿了呢?”富翁有些生气地说。厨师接着说:“那您看大人,现在池塘边的鸭子是不是只有一条腿呢?”富翁向外一看,鸭子的确此时只有一条腿,但这是因为它们现在只是用一只脚站立,并不能说鸭子只有一条腿。于是富翁为了驳倒厨师,伸出双手拍了几下,结果鸭子们都双脚落地,拽拽地向他走来。富翁见此情景,立刻说:“你看鸭子是不是都有两条腿?”听到了富翁的问话,厨师笑了笑说:“如果你品尝这美味烤鸭时,也能鼓掌一下,称赞几句,烤鸭不就也有两条腿了吗?”富翁会意地笑了。            

  从此,富翁每次品尝厨师做的烤鸭,都不忘说些赞美的话,自然,他再也没有吃过一条腿的烤鸭。

  

  捧人是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的一种重要操控术,可以为你说话办事提供便利。

  捧人的方法很多,其中最不得要领的是:对着某甲一个人捧某甲。因为这样做,大多数人不会领受这一套。正确的做法可以当着大家的面来捧某甲,把他的长处作一次义务宣传,这样某甲一定很高兴,而且只要捧得不过火,大家也不会觉得你在“拍马屁”。

  另一种奏效的办法,就是在某甲的背后,大力宣扬他的长处,使听到的人对某甲产生好印象,这样事后间接传到某甲的耳中,效果自然比当面捧他更有力,将来一遇上机会,某甲一定也会回报你,把你大捧一番。

  正所谓“我捧人一分,人捧我十分”。常言道:有钱难买背后好,可见一般人更重视背后捧,这也是人之常情。

  捧人对于你的家人、朋友同样重要。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则万事兴旺,作为父母,适当地捧捧自己的孩子,可以使孩子更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可以沟通家长与孩子的感情。而朋友之间相互赞美是朋友产生的前提之一,因为既然成为朋友,就一定有双方相互欣赏的一面。 

  可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总是喜欢别人赞美的。有时,即使明知对方讲的是赞美话,心中还是免不了会沾沾自喜,这是人性的弱点。

  换句话说,一个人受到别人的夸赞,绝不会觉得厌恶,除非对方说得太离谱了。

  正常的情况下,一个人听到别人的赞美话,心中定然是非常高兴,脸上也会堆满笑容,虽然也许他口中连说:“哪里,我没那么好”,“你真是很会讲话!”但其实心中是无论如何都抹不去那份喜悦的。因此,说赞美话是与每个人必备的说话技巧,赞美话说的得体,更堪称是操纵他人的基础工程!   

   


  对别人的成就,说一句简单的赞美话,实在不是一件难事,只要你愿意并留心观察,处处都能发现对方值得赞美的地方。你满足了别人的荣誉感,别人自然会把你当成知己好友来对待,从此就再也不怕缺少人脉了!

8.暗示说服,让人心悦诚服


呻吟语》中说:“指责他人之过,需要稍作保留。不要直接地攻讦,最好采用委婉暗示的譬喻,使对方自然地领悟,切忌露骨直言。”又说:“即使是父子关系,有时挨了父亲的骂,也会无法忍受而顶嘴,更何况是别人呢!”父子有血缘关系,无论如何不能割舍,但无血缘的就不这样了,过激的言辞很可能会断送你们的关系。

  其实生活中并不是每句话都必须直说,有时候以暗示代替直言,既不会破坏彼此间的关系,又能表达出对对方的不满。

  因为在批评、指责别人的错误时,当头一棒往往伤害别人的自尊心,也会造成对方的顽强反抗;而运用巧妙的暗示,不仅指出了别人的错误,也给别人保留了面子,如此一来,他会真诚地改正错误。这样不仅达到了批评他人的目的,而且也达到了操纵他人的目的。

  

  某公司的待遇很差,职工苦不堪言。公司领导之所以不愿改善员工待遇,是由于他们认为员工都是庸才,工作不努力,对公司贡献不大,而且多数人还都是兼职。一旦有人拿其他公司与自己公司作比较时,老板就说,他们公司的职员是正途出身,而自己的下属是杂牌军。 

  一天,公司的一位高级职员针对公司近来迟到人数逐渐增多的现象向领导反映说:“新职员简直都没办法到公司上班了!” 

  “为什么?”领导奇怪地问。

  “坐人力车吧,觉得车费太贵;坐电车吧,又挤不上去,而且每月出的电车费也不够,他们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以步当车,一文不费,而且还能锻炼身体,这多好的事啊!”领导说。 

  “不行啊,鞋袜走破了,他们又买不起新的了。不过我有个办法,希望您出个布告,提倡赤足运动,号召大家赤脚走路来上班,这样问题不就解决了吗?谁让他们命不好,生在这个时候呢!谁让他们不去想发财的路子,非要当苦命的职员呢!他们坐不起电车、人力车,也不能穿鞋袜整齐地来上班,都是活该啊!”职员摇摇头说。 

  他一面说一面笑,说得领导也不好意思起来,也意识到自己应该改善一下员工待遇。

  

  建议和批评有时是一对孪生兄弟,当建议不成时人们往往会升级到批评,但聪明的人在建议之中加入暗示语,以达到看似建议实则批评的效果,并让当事人心悦诚服地接受操纵目的。

  

  有一位父亲喜欢赌博,几乎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进出赌场几次以后自然是输得家徒四壁。面对父亲的堕落,两个儿子终于忍无可忍了。一天,当父亲又在赌博时,大儿子当着父亲的面掀翻了赌桌,将赌具全部毁掉。但是这并没有阻止父亲继续赌博,父亲依然进出于赌场。 

  次子看到这种情形,并没有像哥哥那样做,而是走到父亲面前,低声说道:“我在学校里,老师教导我们,在学校我们要尊师重道,回到家里要听父母的话。尊师训我可以功成名就,可是,听父亲的话我又能获得什么呢?”次子的话还未说完,父亲已经泪流满面。父亲痛心疾首地说:“孩子,你的话言轻意重,爸爸知道错了。”从此戒赌。

  

  同样是希望父亲戒赌,但是收到的效果却不同,次子之所以能让父亲戒赌是因为巧用了暗示之语。暗示,最显著的特点是不直接说出真正的意思,但听者明理,判断性的结论说者不言,但听者都可做出。所以,若要达到不惹怒人而改变他的操纵目的,只要换一种方式,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当面指责别人的错误,往往只会招来对方顽强的抵抗情绪,而巧妙地暗示对方注意自己的错误,则会让对方心悦诚服地接受,并加以改正。

9.识对人,说对话

俗话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说话也一样,你要在了解对方的情况下,说出恰当的话,这样不仅不伤害对方的面子,而且还可以很好地操纵他人。

  

  《世说新语》中有一则这样的故事:

  有个叫许允的人在吏部做官,提拔了很多同乡人。明帝察觉之后,便派虎贲卫士去抓他。

  他的妻子赶出来告诫他说:“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让他向皇帝申明道理,而不要寄希望于哀情求饶。

  于是,当魏明帝审讯许允的时候,许允直率地回答说:“陛下规定的用人原则是‘举尔所知’,我的同乡我最了解,请陛下考察他们是否合格,如果不称职,臣愿接受处罚。”

  魏明帝派人考察许允提拔的同乡,他们倒都很称职,于是将许允释放了,还赏了一套新衣服。

  

  许允提拔同乡,是根据封建王朝制订的个人荐举制的任官制度。不管此举妥不妥当,都合乎皇帝认可的“理”。许允的妻子深知跟皇帝打交道,难于求情,却可以“理”相争,于是叮嘱许允以“举尔所知”和用人称职之“理”,来抵消提拔同乡、结党营私之嫌。这可以说是善于根据说话对象的身份来选择说话,将对方很好地掌控在自己范围内的绝好例子。

  与人说话,除了要考虑对方的身份以外,还要注意观察对方的性格。一般说来,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往往通过自身的言谈举止、表情等流露出来,如:那些快言快语、举止敏捷、眼神锋利、情绪易冲动的人,往往是性格急躁的人;那些直率热情、活泼好动、反应迅速、喜欢交往的人,往往是性格开朗的人;那些表情细腻、眼神稳定、说话慢条斯理、举止注意分寸的人,往往是性格稳重的人;那些安静、抑郁、不苟言笑、喜欢独处、不善交往的人,往往是性格孤僻的人;那些口出大言、自吹自擂、好为人师的人,往往是性格自负的人;那些懂礼貌、讲信义、实事求是、心平气和、尊重别人的人,往往是谦虚谨慎的人。对于这些不同性格的说话对象,如果你想让你的说话达到操纵他人的目的,就一定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针对张飞脾气暴躁的性格,常常采用“激将法”来说服他。每当遇到重要战事,先说他担当不了此任,或说怕他贪杯酒后误事,激他立下军令状,增强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激发他的斗志和勇气,扫除轻敌思想。

  诸葛亮对关羽,则采取“推崇法”,如马超归顺刘备之后,关羽提出要与马超比武。为了避免“二虎相斗,必有一伤”,诸葛亮给关羽写了一封信:

  “我听说关将军想与马超比武以示高下。依我看来,马超虽然英勇过人,但只能与翼德并驱争先,怎么能与你‘美髯公’相提并论呢?再说将军担当镇守荆州的重任,如果你离开了造成损失,罪过有多大啊!”    

  关羽看了信以后,笑着说:“还是孔明知道我的心啊!”他将书信给宾客们传看,打消了入川比武的念头。

  

  虽然被求者的情况有种种不同,如对方的兴趣、爱好、长处、弱点、情绪、思想观点等,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内容。但身份与性格无论如何都是很重要的“情况”,不得不优先考虑。

  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鬼谷子曾经精辟地总结出与各种各样的人交谈的办法:“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辩,与辩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豪,与贫者言依于利,与卑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愚者言依于锐。”“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

  上面的话意思是说,和聪明的人说话,须凭见闻广博;与见闻广博的人说话,凭辩论的能力;与地位高的人说话,态度要轩昂;与有钱的人说话,言辞要豪爽;与穷人说话,要动之以利;与地位低下的人说话,要谦逊有礼;与勇敢的人说话,不能稍显怯懦;与愚笨的人说话,可以锋芒毕露。与上司说话,须用奇事打动他;与下属说话,须用切身的利益说服他。

   总之,说话前,一定要懂点操纵术,首先要识人,等看清后再决定你说话的内容,这样你才不会吃亏。

   


  识对人是谋略、是智慧、是韬晦。做对事是学问、是水平、是关键。

10.明话暗说巧补圆

在  人们交际的过程中,一定有各种各样的人交往者。比如,文化层次的不同:有人是目不识丁的文盲,有人是博学多才的教授。知识水平不同的人,表达同样的意思,说出的话却大不相同。而且,他们理解同样的一句话的意思也大不相同。我们常常听到“三句话不离本行”这样的话,如果能针对各种人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而采取相应的交流方式与他们对话,势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古往今来,以口齿伶俐、铜嘴铁舌化险为夷的例子不少。针锋相对需要敏捷的口才,如果处理得当,就可以抓住机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不但保了自己的人格尊严,还能使对方狼狈不堪且再也不敢轻侮于你。这也是一种操纵他人的计谋。

  生活中,总会出现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因为交际双方是一种积极的参与,而非刻板、机械的迎合,所以交际情景也会不断地发生变化。面对变化着的情势,尤其是不期而至的窘境,需要我们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语言表达手段,以达到自己想要达到的交际目的,明话暗说就是很有效的一种。

  明话暗说有以下几种方式:

  (1)自嘲式的明话暗说

  在交际中,有时会碰上因为自身的缺点或其他原因而出现的尴尬事,要是你懂得“自嘲”,巧妙地“揭己之短”,反而会使自己败中求胜,树立良好的交际形象。

  

  麦克阿瑟一贯以傲慢著称。有一次,杜鲁门会见他,他不慌不忙地取出烟斗,装好烟丝,取出火柴准备点燃的时候,才问杜鲁门:“我抽烟你不介意吧?”

  麦克阿瑟显然并不是真心征求杜鲁门的意见,这使杜鲁门十分难堪。因为如果现在表示很介意的话会显得有点霸道。

  此时,杜鲁门看了看麦克阿瑟,说:“抽吧!将军,别人喷到我脸上的烟雾,要比喷在任何美国人脸上的烟雾都多。”

  杜鲁门的这番自嘲,不但自尊心得到保护,而且还向美国人民显示出他的大度与宽容。还有,他把自己摆在“受害者”的地位上,可博得美国大众的同情与支持。

  

  (2)借物说事式的明话暗说

  在交际中,常可以利用身边的实物来说明某种道理或者摆脱困境,或以某件能与话题搭上关系的物品来进行对比,达到一种形象化的效果。

  

  在民间,有一则关于蒲松龄的传说:

  有一次,蒲松龄到王大官人家去做客,被众人推到了上座,但独眼的管家却从下席开始斟酒,有意把他冷落在一旁不管。王大官人也想故意捉弄他,端起酒杯朝他说:“蒲先生,喝呀!”

  蒲松龄端坐不动,他笑着说:“大家先别急着喝酒,我说个笑话给大家助助兴。我刚出门那会儿,碰到内人正用针在缝衣服,就以针为题即兴作诗一首,现在念给大家听听:‘一头尖尖一头扁,扁间只有一只眼。独眼只把衣裳认,听凭主人来使唤。’”

  大家听了,一齐朝独眼管家看去,极力强忍笑意,大声叫好。这样一来,反而使王大官人及其管家狼狈不堪。

  蒲松龄借用了针的形象,尖锐地讽刺了想为难自己的王大官人及管家,不但保全了自己的尊严,也让捉弄自己的人“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在生活与工作中,你也可以假身旁之物摆脱困境,让左右为难的自己找到台阶下。

  如果某人在你的办公桌前滔滔不绝,而你却不能耽搁太多的时间;如果喋喋不休的人是下属或是朋友那还好办,偏偏又是得罪不起的人物,你怎么办呢?

  你可以写个纸条给同事:“到隔壁的办公室打个电话给我。”

  用不了几分钟,电话响了。你可以大声说:“什么,马上去!这儿有位很重要的客人,什么?不去不行!那……好吧。”

  一般来说,那牢骚不已的来客会示意你赶快去。如果他没这么说,你也可以假装满心歉意,送走来客且不会伤了他那可怜的自尊。

  如果把这事看成电影中的某片段,那么,电话则是最理想的道具。这么做,既不损人又利己,实为最佳解决办法。

  (3)借物脱困式的明话暗说

  作为女性,经常有男士邀请,如果想拒绝又不想伤对方的心,办法有许多种,借物脱困无疑是其中的妙招之一。

  例如,有位男士走到你面前,说了一句:“欢迎你参加!”然后就把一张入场券递给你。这时你想拒绝他,又要让他下得了台阶。你可以从皮包里拿出笔记本,打开一看,不论看到什么,都可说:“哎呀?我和小王小张约好今天去购物,你只有和别人同去了,不过还是很谢谢你。”

  使用笔记本,让人产生上面记着你的时间安排的错觉,婉言拒绝了对方,达到了自己的交际目的。

  (4)拆词换字式的明话暗说

  在说话时,如果把一些完整的词拆开来讲,可以表达出另外一种意义。

  

  一次,一位大学教师在课堂上讲课时对现实中的某些社会现象进行评论。突然,一位学生发问道:“现在人们对‘官倒’与‘私倒’恨之入骨。但如何区别‘官倒’与‘私倒’?”

  那位教师稍加思索,答曰:“‘官倒’与‘私倒’的区别在于:对于前者,国家国家,国即是家;对于后者,国家国家,家即是国。”

  如此作答,妙不可言,赢得了满堂喝彩。


  这位教师把“国家”二字拆开,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很好地阐释了那一组概念。

  拆词换字常是对某词进行拆解然后重新组合,或者对对方的话稍加改造,获得与原意迥然相反的意思,从而掌握了对话中的主动权,立于不败之地。

   


  面对变化着的情势,尤其是不期而至的窘境,需要我们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语言表达手段,以达到自己想要达到的交际目的,明话暗说就是很有效的一种。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玩的就是操纵术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