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仁术是一种高超的操纵策略
儒 家智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仁术,仁术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我们常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仁术的核心当然在于以仁治国治民,但如何才能实现治国治民呢?法家和兵家用强力来压服人心,通过改变社会来改变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儒家则主张用个人的人格修养来影响别人,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通过改变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来改变整个社会。二者的出发点和走向都恰恰相反。这样,儒家就把个人的修养看成是实现王道理想的基本出发点。所以,在修、齐、治、平四项当中,修是放在第一位的。以修身为中心,逐渐向更大的社会范围衍射,从理论上讲,衍射的幅度——也就是一个人所取得的现实功业的大小——完全是由个人的修养水平所决定的。在这里,儒家为人描绘了一幅无比诱人的蓝图:没有等级的差别,没有门第的限制,没有权力的干扰,总之,一切外在的束缚统统被取消了,只有人的内在世界才是真实的,只要肯加强自己的修养,世界上没有做不到的事情。的确,儒家学说为人的发展在理论上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和美好的发展前景。这就是儒家智谋作为一种无与伦比的大智谋为中华民族所钟爱的内在原因。
根据《唐史》记载:从刘武周那里投降过来的将领大多数叛逃回去,人们开始怀疑尉迟敬德,把他逮捕,囚禁在军中。
屈突通过殷开山对李世民说:“尉迟敬德骁勇无比,现在既然囚禁了他。必然会心生怨恨,留下他恐怕有后患,不如就地把他杀了。”
李世民说:“敬德如果想叛变而逃,早就走了,为什么还等到现在呢?”于是命令赶快释放尉迟敬德,并把他引进自己的室内,赏赐了许多黄金,说道:“请你用大丈夫的意气来对待事情,不要为这些小的嫌疑而介意,我永远都不相信诬陷你的话,你应该体谅。你定要离去的话,这些金银可以资助你,表示我们共事一时的情谊。”
有一次,李世民仅带500兵丁察看阵地,王世充带领l万多人,突然把他团团围住。单雄信引槊直挑李世民,尉迟敬德跃马大呼:“勿伤我主!”横鞭直打,单雄信落马而逃,屈突领大兵赶到,王世充大败,免遭死运。
李世民便对尉迟敬德说:“你怎么相报得这样快呢?”这是江湖上英雄惜英雄的大气度、大手腕。既释放他这个囚犯,又引进自己的房内,并且以金相赠,去任自由,不是唐太宗,其他人能做到吗?
古人云:厚德载物。但现在的很多人虽然很有谋略,但却薄德。他的德很薄,但身份却很尊贵,这就构成了一种反差,试看现在有些贪官被查出来了,他们的地位和官位都是很尊贵或者高高在上的,有的人做到了厅长、书记一级了,但他们却薄德,自然这样的人官位也很难稳坐下去。
中国的儒释道三家皆讲慈爱,孔子说“仁者爱人”;老子将慈爱列为三宝之首,还说“慈故能勇”;佛门所说的“慈悲”,也是一种大慈大爱——“慈”是给人欢喜快乐,“悲”是拔除烦恼痛苦,千处祈求千处应的观世音菩萨,则是最具有“慈悲心”的代表。
一个人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不能没有仁德,因为这种计谋对于谋略家来说是一种很高明的操纵人心的智慧。
君子在任何时候,哪怕是在吃完一顿饭的短暂时间里也不离开仁道,仓促匆忙的时候是这样,颠沛流离的时候也是这样。
9.攻心是最好的拉关系手段
谈 话中,没有人会对自己不感兴趣的话题投入过多的热情,而如果遇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人们常常会情绪激昂地参与进来。因此,在与对方谈话时,我们就可以抓住对方的这种心理,从而实现进一步的交流。如果你想别人喜欢你,让他人对你产生兴趣,你必须注意的一点就是:迎合他人的兴趣。否则,人际关系沟通就不那么顺利。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纽带。有人说:它是最有用却又最深奥的学问。其实,最深奥的也是最简单的。被西方人尊为人际关系的“黄金定律”就有这样一句话:“你希望别人怎样待你,你就怎样待别人”,即“将心比心”。而自称比“黄金定律”更技高一筹的所谓“白金法则”,也不过是说:“别人希望你怎样对他,你就怎样对他”,即“投其所好”而已。不管是“将心比心”,还是“投其所好”,人际交往的成功,最重要的是要把握交往的基本原则。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只顾自己的喜乐爱好,一味地热衷于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自己想怎么着就怎么着。一旦自己的兴趣与他人产生冲突时,就会给彼此的交往设置一种障碍,影响彼此协调与沟通的进行。人们通常所说的“感情”投资,从某种程度上就是指从对方感兴趣的事情入手,逐渐地取得对方的好感,进而达到双方之间的和睦相处。
有一个人和他的朋友在路上不期而遇。这个人是一个球迷,刚刚欣赏完一场足球赛,兴奋不已!他的朋友是一个歌迷,刚欣赏完一个演唱会,情绪激动!他们都迫不及待地想宣泄自己的兴奋与喜悦。这个人开口说:“你看世界杯了吗?真是太精彩啦!”朋友说:“我刚看完演唱会,简直太棒了!”这个人又说:“C罗的脚法真棒!”朋友却说:“真是很棒!王菲的嗓音真好!”这个人接着说道:“C罗有一脚球传得略高一些……”朋友说:“一点也不高,那种声音真是让人流连忘返。”他边说边唱起来,这个人生气地说:“演唱会一点儿意思也没有。”朋友反驳道:“足球赛才没意思呢,满场人围着一个球在跑,太没趣!”就这样,他们开始争吵起来。
起初,他们各自沉浸在自己的喜悦之中,急于向对方倾吐自己的爱好,却不顾对方的感受,结果,他们为了维护各自的兴趣发生了无谓的争执,从而破坏了彼此之间的关系。
在人性丛林中,每个人的性格都不一样,同样,每个人的兴趣也都不一样。要想让他人迎合你的兴趣,你必须要关注他人的兴趣,而让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暂时退避,你就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和被人所喜欢的人,同时也能维护好你和他人之间的关系。
要想赢得他人的喜欢,在交流之时就要把话说到对方的心里去,抓住对方最关心的问题。
10.虚实结合,让对方按自己的意图办事
虚 非弱也,实非强也,虚实是根据当时的环境或者事情的变化情况而言的,在不同的环境中,虚可变为实,实可化为虚。“实则虚之,虚则实之,虚则虚之,实则实之,虚虚实实,莫辨真伪”——这可能是操纵术中对虚实观的一个最恰当注脚了。
在兵战中,“实则虚之”是指己方在处于不利形势时,要故意伪装成实力雄厚的样子,威慑对手,使其不敢贸然进攻,这是一种以假隐真、迷惑敌人的策略。而在我们当今的生活中,“实则虚之”便可以延伸为不直截了当地去做一件事情,而是将这件事情用另外一种方法加以说明,进而达到目的。这也正是“虚实结合”的妙用,它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的一种特殊方式,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巧妙地向对方发出某种信息,并把自己真实的目的融入到对方的意识中,使其接受自己的意见,或按照自己的愿望改变他自己的行为。
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位能言善辩的天才大师叫优孟,他善于在谈笑之间劝说国君。楚庄王有匹爱马,楚庄王对此马的看重远远超过对人。比如他给马披上锦绣的衣服,养在华丽的屋里,马站的地方设有床垫,并用枣脯来喂它。马因吃得太好太多,患肥胖病死了。庄王竟然下令全体大臣给马戴孝,不仅准备给马做棺材,还要用大夫的礼仪安葬。
群臣一致反对,认为这样做不对,文武百官纷纷上书劝庄王别这样做。对此,楚庄王十分反感,他立即下令说:“有谁再敢对葬马这件事进谏,格杀勿论!”
由于庄王的淫威,群臣都不敢说话了,只有优孟一听到庄王的命令,立即来到殿门,刚步入门阶就仰天大哭。庄王见他哭得这么伤心,感到很惊奇,问他为什么大哭。
优孟说:“这匹死去的马,是大王最疼爱的,楚国是堂堂大国,用大夫的礼仪来安葬,礼太薄了,一定要用国君的礼仪来安葬它。”
楚庄王听到优孟不像群臣那样拼死劝谏,而是支持他的主张,不觉喜上心头,很高兴地问:“照你看来,应该怎样办才好呢?”
“依我看来,”优孟清了清嗓子,慢慢说,“以雕工做棺材,用耐朽的樟木做外椁,以上等木材围护棺椁,派士兵挖掘墓穴,命男女老少都参加挑土修墓,齐王、赵王陪祭在前面,韩王、魏王护卫在后面,用牛、羊、猪来隆重祭祀,给马建庙,封它万户城邑,将税收作为每年祭马的费用。”说到这里,优孟才将话锋一转,指出了庄王隆重葬马之害:“这样,诸侯听到大王对死马的葬礼如此隆重,都知道大王认为人卑贱而马尊贵了。”
这么一点,点到了庄王葬马的要害,一个统治者竟“贱人而贵马”,必然为世人所厌弃,问题如此严重,不能不使庄王大为震惊:“寡人要葬马的错误竟到了这么严重的地步吗?怎么办才好呢?”
优孟说:“请让我为大王用葬六畜的办法来葬马:用土灶作外椁,用大锅作棺材,用姜枣作调味,用木兰除腥味,用禾秆作祭品,用火光作衣服,把它葬在人的肚肠里。”于是,庄王听从优孟的劝谏,派人把马交给掌管厨房之人去处理,不让此事传扬出去。
优孟在进谏的过程中所采用的策略就是虚虚实实,话里有话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待人处事中有效说服对方的技巧之一,其特点就是字面意思暗含说话的本意,让听者自己去领悟,从而接受你的劝说。优孟侍从庄王多年,熟知庄王的性情,知道对此时的庄王,忠言直谏、强行硬谏都不可能起到效果。所以,优孟从称赞、礼颂庄王“贵马”精神以此烘托出另一种劝谏的真意——讽刺庄王的昏庸,从而把庄王逼入死胡同,不得不回头,改变自己的决定。在特定的情况下,采用实则虚之的方法,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
人们常说向前一步就可能变成谬误,同理,实则虚之的话稍加引申就可以成为真正所要表达的意图,它所起到的作用往往比一本正经的规劝和说教效果要好得多。也正如人们登陡峭的险峰一样,如果直接登上去,可能会很危险,但在这时,你不妨采取一些其他的策略,比如绕着山路盘旋而上,最后也可达到山顶。
善于直言,不如委婉巧妙地向对方进行暗示,这样可以巧妙地把自己的目的融入到对方的意识中,并以此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对方的判断,使其不自觉地接受你的意见。
11.“反客为主”,变被动为主动
反客为主”原意是指在日常生活里,客人与主人位置倒置,客人的行为、举止俨然是主人,而主人反而成了客人。此计在军事战略方面,往往反映在同盟军中,起主导地位的主盟者,反被颇费心思的从盟方所支配、戏弄,从而进入从盟者所设计的圈套之中。
因此“反客为主”的策略具有一定的意义。不过要完成此策略需要花时间依序进行,也正像《三十六计·反客为主》的原文中所说的那样:第一步须争客位;第二步须乘隙;第三步须插足;第四步须握机;第五乃为主,做了主人就可以兼并他人的军队了,这就是循序渐进的谋略。
“反客为主”的计谋也与一个人的人生有很大的联系。一个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难办的事,难完成的任务,难以见到的人,然而遇到这些困难时,每个人的解决方式也都不同。但如果在这时,你能以变制变,并利用好这次变化,那么,你就能实现由客位变主位、由被动变主动的目的。
浙江省某知县同本省巡抚有师生之谊,关系十分密切,但与驻防将军却彼此不和。将军见小小的知县竟敢不买自己的账,心中恼恨异常,总想找机会陷害知县。
这年元旦,浙江省文武官员集中在省城,遥对京城皇阙行朝贺礼后,将军秘密地向清朝皇帝上奏折,弹劾知县在元旦行朝贺礼时行动随便,态度不严肃端庄。
不久,清帝下旨,谕令巡抚查办知县朝贺失仪的大不敬之罪,并斥责巡抚对属员的错误不闻不问,犯有失察之罪。巡抚明知这是将军有意诬陷,但面对至高无上的清帝谕旨也无可奈何。
一位经常帮助别人打官司的讼师托人告诉巡抚,说他有一计,不仅可以保全巡抚与知县,而且可以打掉将军的乌纱帽,条件是巡抚要出3000两白银。巡抚听后将信将疑,为出胸中的恶气,遂答应事成之后送给讼师3000两白银酬谢。讼师见到巡抚同意后,轻声说道:“巡抚大人,您只要在向皇上报告行朝贺礼情况的奏折中写上‘参列前班,不遑后顾’八个字,不但可使大人无失察之过,反使将军转得失仪之咎。”
巡抚听后恍然大悟,连连称妙,按讼师的说法给清帝上了奏折。原来,各省元旦行朝贺礼之时,巡抚与将军品级最高,班列最前,而知县品级低微,班列在后。各级官员不许左顾右盼,更不许向后观望。如果知县有失仪之处,巡抚与将军都不应看到,巡抚未见知县失仪,非但无失察之过,反而说明巡抚专注行礼、严肃庄重。而将军亲见位于后列的知县有失仪之处,那么将军必犯有后顾失仪之罪。事情的发展果然不出讼师所言,不久圣旨又下,严厉申斥将军身为一品大员,朝贺失仪,将其免职,而巡抚与知县反而平安无事。
讼师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不是在别人划定的范围打转转,而是抓住将军位列前班不能后顾这一点,以攻为守,结果变被动为主动,使巡抚和知县赢得这场政治斗争的胜利。
人生的可贵之处在于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去操纵自己想操纵的事情。在这个故事中,知县是“客”,但他却通过讼师的指点,抓住将军位列前班不能后顾这一点,略施小计而使得皇上将身为一品大员的将军免职,自己反而平安无事,从而将“客”的地位上升到了“主”的地位,掌握了主动权,并很好地将“反客为主”且循序渐进的谋略发展到了精妙之地。
主动, 是一种态度,它反映着一个人对待问题、对待工作的行为趋向和价值取向;主动,是一种品质,它是成功人士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品质。“反客为主”就是由“被”动地位向“主”动地位的转变,一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奔波,能掌握“反客为主”之计谋,适时而动,不断地改变自己,主动权便能抓在自己的手里,那么操纵他人对你来说也是轻而易举的。
被动意味着挨打,居于客位意味着受人支配。只有摆脱被动局面,处于主人的地位,才能控制对方,稳操胜券。
12.该用计时就用计
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人的内心世界最为复杂多变,难以揣测,可是,我们只要懂得了心理操纵术,就可以在瞬息之间,识破一个人的真伪,读出一个人的内心潜藏的玄机,就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将别人的一举一动操纵在股掌之中,使自己在人生的旅途中左右逢源。
在某大城市的一户人家,有一位乡下来的小保姆,由于性情实在,干活利索,给女主人的印象颇佳。但是,生性多疑的女主人还是担心这位乡下姑娘手脚不干净,于是在试用期的最后几天想出个办法来试一试她。
一天早晨,小保姆起床要去做饭,在房门口捡到1元钱,她想肯定是女主人掉下的,就随手放在了客厅的茶几上。谁知第二天早晨,小保姆又在房门口捡到了一张5元的钞票,这让她感到很奇怪。“莫非是在试探我吗?”小保姆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但她又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女主人是位刚从科长位子上退休的体面人,怎么会做出这样侮辱人的事情呢?这样想着,她就把钱放进了茶几底下,但心里面还是留了个心眼儿。
到了晚上,小保姆假装睡下,从卧室的窗户窥看客厅中的动静。正当她困意袭来、准备放弃这一念头时,女主人竟真的悄悄走到茶几前取钱来了。小保姆彻底惊呆了,怒火冲上了她的心头:怎么可以这样小看人!她咬了咬嘴唇,下定了一个决心。
第二天早晨,小保姆又在房门口发现了一张钞票,这一次是10元钱。她笑了笑,把钱装进了自己的口袋。到了傍晚,她在女主人下楼去练气功之前把这10元钱悄悄地放在了楼梯上,准备也测试女主人一番。果然不出小保姆所料,女主人之所以怀疑别人手脚不干净,正是因为她自己是一个自私而贪心的人,她在下楼时看见了那10元钱,当时就眼睛一亮,然后趁着左右没人把钱塞在了口袋里。这一幕,全都被暗中偷窥的小保姆看到了。
当晚,女主人就像科长找科员谈话一样找到了小保姆,严肃而又婉转地批评她为人还不够诚实,如果能痛改前非,还是可以留用的。
小保姆故作懵懂地问:“你是不是说我捡了10元钱?”“是呀!难道你不觉得自己有错吗?”小保姆摇了摇头:“不,我不认为我做错了什么,因为我已经将那10元钱还给您了。”女主人一脸诧异:“咦,你啥时啥地还我钱了?”小保姆大声回答:“今天傍晚,公共楼梯……”
女主人一听到“楼梯”两个字,顿时像触了电一样浑身一颤,狼狈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聪明的小保姆来了个“以毒攻毒”的方法,既为自己保留了尊严和面子,也揭穿了女主人虚伪的外表和“小人”的本性,可谓是“一石双鸟”、“一举两得”。
生活在内蒙古草原的狼,在千百万年的进化中练就了这样一种本事:它能“单枪匹马”的擒获比它跑得快的动物,是因为它摸清了这些食草动物的生活规律,在它们最为松懈的时候下手;它们也能组成强大的狼军团,运用集群作战的方法将猎物圈入“口袋”一网打尽,狼的这些狡诈的伎俩来源于自然斗争的残酷。而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来说,社会的复杂程度要远远高于狼社会,这就要求人们在保留善良之心的同时,必要的时候也得学会“兵不厌诈”之术。
数中有术,术中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