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篇3
书名:办公室里的关系学 作者:田由申 本章字数:8952字 发布时间:2024-06-24

指南五:竞争的舞台公正吗


我不懂这是为什么?我总是早来晚走,即使有时必须在晚上和周末加班,以保证如期完成所有的工作。你也绝对不会看到我在走廊里与同事们聚在一起闲聊,或者在公司全体会议上哗众取宠。我做好本职工作,领取应得的报酬。我比与我同时进公司的大多数人聪明,工作更有效率。但是为什么他们都当了部门的领导,甚至公司的总裁,而我却被打入冷宫,几年来职位原地不动,一直做着同样的工作?”

  工作中,我们总会听到这样那样的抱怨。为什么,为什么?其实,没有那么多的为什么?惟一有的就是事实,或许你会说生活的不公,或许你会说竞争应该公平、公正。但是,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职场也不例外。比如,职场上,上下级之间最容易出现不公平的现象,两者地位的不同,看问题角度自然也有所不同,随之而来的就是结论的不同,同样的一件事,甚至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或许你觉得不公平,但我告诉你,职场上根本就没有真正的公平。更确切地说,上司与下属间没有真正的公平。

  入职第一天,我们就被告之,只要努力工作,有真实才干,我们就会获得升职加薪的机会。可是,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你会慢慢地发现,纵使你埋头苦干,立下了汗马功劳,机会也不一定就属于你。于是很多人的不平衡感产生了,这种不平衡感让我们处于一种极度不安的焦躁、矛盾、激愤的情绪之中,使我们满腹牢骚,不思进取,工作中得过且过,心思不专,陷于自我折磨的泥潭之中,最终毁了自己。

  所以,每个职场人士对职场的公平与否应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做好思想准备,让自己具有承受不公平压力的能力。面对现实,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行走于职场。

  其实,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不公平的,有时候我们自己也会做出许多不公平的事,或许你会为自己辩解。那么请你先看完下面这个故事,再为自己辩解吧!

  有这样一个故事:10个孩子在铁轨上玩耍,其中9个孩子都在一条崭新的铁轨上玩,只有一个孩子觉得这可能不安全,所以他选择了一条废弃的、铁锈斑斑的铁轨,并因此而遭到另外9个孩子的嘲笑。可正在孩子们玩得专心致志的时候,一辆火车从崭新的铁轨上飞速驶来,让孩子们马上撤离是来不及了,但是,如果你正在现场,就会看到新旧铁轨之间有个连接卡,如果你把连接卡扳到旧铁轨上,那么就只有一个孩子失去生命;如果不扳,你就只能眼睁睁看着9个孩子丧身在车轮下。现在,火车马上就要驶过来了,你该怎么办? 

  看到这个问题后,相信大多数的人都会选择扳。虽然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但是面对9个生命和1个生命,人们会近乎本能地选择9个而放弃1个。是的,那个孩子是无辜的,他不应该承担别人的错误,但是生活中人们很难做到公平、公正。所以,不管你承认还是不承认,生活本来就不公平,这是无可逃避的事实。所以,身在职场不要抱怨你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也不要抱怨一切的不公,因为这就是生活本来的面貌。


    面对职场上的不公平,你也许会愤怒、忧虑或者失望,从而产生心理不平衡,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可以完全做到公平的,而面对这种不公平,我们惟一能做的就是保持心态平衡,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指南六:墨守成规等于承认失败

在职场上,有许多条条框框约束着我们的思维,约束着我们的行动,但只要你有勇气和力量,这些条条框框是可以被打破的,并且会取得惊人的成绩,也会得到老板或上司的认可,觉得你很有前途。但如果你没有勇气去突破,总是墨守成规,泥古不化,那等待你的就只有失败。

  当然了,要想争取上司的器重,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有人认为“比其他人做更多的工作,超时工作”是最重要的,这只能是老观念而已。新一代的老板则认为:工作并不算繁重,却要超时工作才能完成,这是低智商的表现。

  林恒是公司创业时招进来的员工,人缘好、和气,从不与任何人发生争执。工作多年,和林恒同时进公司的同事,跳槽的跳槽,升迁的升迁;新同事也一拨又一拨地涌进来,流动性极大。所以,林恒自然就成了“前辈”式的老员工。多年来待在一个岗位上,按部就班地工作。 

     公司正处于创业阶段时,林恒的忠诚与踏实被视为一种美德,所以,不论大会还是小会领导经常会拿林恒做例子。但随着公司的高速发展,林恒保持了忠诚与踏实的美德,业务上却没有什么长进,属于指派什么就干什么,不会举一反三,不提高、不反思、不进取型。好品德在一帮棱角分明的80后新人眼里,被视为没能力的同义词。 

     每次部门会议上,上司问到林恒有什么想法或建议时,他都说:“没有!”一次、两次……永远没有!一个头脑里没有任何想法的员工,是跟不上公司的发展进程,也不可能做出任何成绩来的。林恒浑然不觉自己已经落后了,而且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上。已经得到晋升的老同事,见到林恒,客气里保持着刻意的距离。更多的新同事人前称她“林大哥”,背后却叫他“老牛”,意思是不知进取,只懂得做一些陈年文件的整理工作。

后来,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公司被迫辞退一批员工和给一部分员工降薪。林恒的名字在这二者之间游移着。虽说人都念旧情,但是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愿意为一个不能为公司创造业绩的员工买单。所以,林恒失业了。

  还有一个80后女孩叫Sunny,大学毕业后面试到一家图书公司做编辑,可是不到两个月就被老板炒了鱿鱼。因为Sunny在双休日总是跑到公司去加班,而且下班后还“习惯性”地晚走,可是等到月底老板查看工作业绩时,办公室里那些下班走的比她早,而且双休日从不加班的同事也完成了和她一样多的工作,有的还比她多。如此一来,Sunny在老板眼中就成了智能低下者,自然也就失业了。

  常常有很多人,工作上敬职敬业、老老实实、安分守己、兢兢业业,可是一旦遇到革新和变化他们就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因为他们的创造力已经在那平实稳定的工作中失去或正在失去。

  其实,任何行动在发生之前都带有两种特点:一是带有创造性的,二是带有模仿性的。创造性的行动是别人所没有的,是一个人自己思维的结果,而模仿性的行动则不然。作为职场人士,每项创造性行动的效益何在?这是一个潜效益问题。有些创造性的行动可以产生效益,但不是一种最大化的效益,所以还需要选择新的创造性行动。这种潜效益的存在,应当是我们思考的一个重点。

  所以,要想使上司对你另眼相看,最重要的是在把工作尽责做好外还要学会思考,走不寻常的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所超越,永远走在别人的前面。否则你就等于把自己推向失败,更说不上做出好的成绩。道理很简单,你不变,别人变,等于你越来越落后;你落后了,那还有出路吗?


    人们常常被自己的固定思维所限制,而那些勇于突破思维定势、打破常规的人,往往能取得出人意料的成功。指南七:

机会不但会造出强者,也会造出弱者办公室里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抱着“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思想,等待着别人的发掘,要知道这年头伯乐也常面临自顾不暇的困境,或者也在苦等他们的伯乐。适度为自己制造“出风头”的机会,有助于开拓出个人事业的康庄大道。

  珍妮对自己的要求是做好事情再说话,因此她每天总是在办公室埋头苦干,既不会出现在茶水间的闲谈中,也不会出现在上司的午餐桌前。开会时,她几乎从不发言,因为担心自己的见解不够优秀。“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想法,使她总是没有机会开口。珍妮觉得自己像高贵的画眉,而坐在对面的丽丽则像聒噪的喜鹊。

  丽丽总是喜欢在午餐时凑到主管桌前,告诉他自己最近读了一本什么书,或者刚刚学过的管理学课程,而她所说的那些,珍妮在几年前就已经很熟悉。她还特别勇于在部门会议上发言,有时候甚至将珍妮私下跟她探讨过的那些不甚成熟的想法拿到会议上去讲。珍妮暗暗嘲笑丽丽的无知无畏。但意想不到的是,丽丽小姐很快得到了升职,而珍妮小姐还兀自清高着。珍妮实在看不出丽丽究竟有何过人的能力,可是主管却很欣赏她,认为她积极向上、富有魄力、敢说敢做,具备可贵的领导才能。

  每一片职场江湖中都存在一些“时运不济”的人,他们工作比别人努力,得到的却并不多,甚至有时候,明明事情是他做的,功劳却算到了别人头上。当我们抱怨老板不公平时,或许并没有意识到,职场成功与否是由三个要素组成的,即专业表现、个人形象、能见度。其中能见度所占比重为60%。从某种意义上说,职场考验的不是你是否做得好,而是是否懂得醒目却又不刺眼地亮出自己。

  所谓“人要衣装、佛要金装”,现代社会商品的销售多少都要靠包装,何况是竞争激烈的职场。当你做出某些成绩或经过努力而提前完成任务时,别忘了做做个人公关。会议场合是个不可多得的舞台,适时掌握发言机会,展现个人能力,发出声音,才能引起老板的注意。

  当然,风头太健,便可能招致嫉妒,适时把人情做给同事可以赢得好感,也算为自己的今后买张保单。跟老板邀功时,可先把功劳归诸团队和上司,再巧妙提到自己的贡献。不要害怕别人批评你好大喜功,如果努力没被同事、上司看到,那你才该担心自己的才华被埋没。以下10个机会如若加以注意,就能助我们成长为一名优秀职员,轻松处理好办公室里的关系。

1要做一个机动的救火队员,随时帮助同事解决各种疑难杂症。

2要时刻思考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不断提升自己的业绩。

3要多参与公司的变革计划,担任其中的角色,承担变革任务。

4凡事都要做正面的思考,将困难与问题都视为自己前进的垫脚石。

5工作中多倾听,用“听”来帮你获取信息与经验。

6争取当公司顾问的助手,与他保持最密切的接触。

7在工作中,主动排难解纷,让团队工作做得更好。

8要养成终生学习的好习惯,时刻关注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

9应当乐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并协助他人学习成长。

10如果你跟随领导做事,一方面可以受其亲炙,另一方面也要让学习有个方向。

  总之,身在职场,千万别抱怨别人没有给你展示自己的机会,也不要抱怨伯乐太少,有时候适时地亮出自己,不失为一种推销自己的手段。


    身处瞬息万变的竞争社会,个人犹如大海中的一粒沙。一个人要想有所发展,就应该树立自己的社会形象,让别人注意你、喜欢你、敬重你,成功地推销你自己,让自己与众不同。指南八:面子与面包,你选择哪个


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头可断,头发不能乱。血可流,皮鞋不能不打油。”折射出国人的面子心理,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人们对面子的重视。那么“面子”是什么?其实“面子”就是脸皮。我们说某某人爱“面子”,一半有褒奖的意思;如果说某人不要“面子”,那就是批评了;如果说某某人“不要脸”,那就是最毒辣的谩骂了。同时“面子”也是一种社会资本。面子本身包含了一些权力、财富、地位、声望等可用于交换的资源,资源的多少及丰富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个人面子的大小,也反映了个人在社会交往、社会交换中所处的地位。一个人掌握的权力愈大,财富越多,关系网络越庞大,就越有可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做事情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那么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就越有可能占据优势地位,即越有“面子”。

  因此就有人说:“要把一个中国人管好,惟一的办法就是让他有面子。你可不给他发工资,不给他福利,也可以不给他职位,但你只要让他觉得有面子,他就可以为你卖命。”的确,很多人都爱面子,不喜欢别人挑自己的毛病;不喜欢让别人在众人面前批评自己;不喜欢排在最后。不过,生活告诉我们,面子,真的不是那么重要,要知道,笑到最后的人才是真正的赢家。

  几年前,李俊因为一件事和领导吵架了,因此丢掉了工作,自此以后,他决定不再给别人打工,要为自己打工,自己当老板。于是,他在街道旁边摆起了地摊儿,东西卖的不错,自己也觉得很充实。可是一天,他老婆下班后对他说:“你还是不要摆地摊儿了,我们单位的同事看到你在街上摆地摊儿都笑话你,在办公室里议论纷纷,让我觉得很没面子。”李俊安慰了妻子一番,但他并没有打算放弃摆地摊儿的工作,因为他认为摆地摊儿并不丢人,自己凭本事挣钱,没有什么丢面子的。于是,他接着干起来……几年过去了,当年那些嘲笑他的人,如今都已经下岗,而他却依靠自己的努力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富人。

  这样的事例,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因为,中国人在选择职业时,第一看体面,第二看收入,两者兼得,就足以在人前人后风光炫耀了。成败荣辱,全都摆在面子上,而面子是要人捧的,无人喝彩,就如同穿着锦衣夜行般无趣。

  世界上的人,不顾及自己“面子”的人恐怕不多。有的人因为别人让自己丢了“面子”,恼羞成怒者有之,大打出手者有之,甚至有人为维护“面子”闹出人命,为争“面子”而丢了卿卿性命。如果被丢了“面子”的人手中有点权力,而令其“丢面子”的人又恰恰是他的下属,那这人的“小鞋”就有得穿了。由此看来,人们将“面子”看得是何等重要。

  人们将面子问题,看得如此重要,是不是好事呢?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是对立统一的。那么,“要面子”与“丢面子”也是对立统一的,有些面子是非要不可的,但有些面子不要也不伤大雅,我们只需记住,笑到最后才是真正的赢家。

  现代的社会竞争,虽然比较的是一个人的能力和动机,但同时也是一个人面子问题的较量,谁能放下面子,笑到最后,谁就是真正的赢家。


    凭能力挽回的面子是一种荣耀,用机智装点的面子是一种修养,用武力争来的面子是一种无知,委屈自己撑出面子是一种悲哀,拿钱砸出面子来是一种庸俗。被人当众撕面子,是因为我们做的确实不够好。指南九:职场菜鸟修炼成“白骨精”的法门

在现代企业中,企业从业者之间的人际关系问题让广大职场人士和企业经理人“饱受折磨”。不管是分工合作,还是职位升迁,抑或利益分配。无论当初的出发点是如何的纯洁、公正,最后都会因为某些人的“主观因素”而变得扑朔迷离,纠缠不清。随着这些“主观因素”的渐渐蔓延,原本简单的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变得复杂起来:一个十几个人的办公室,可以有几个不同的派系,更可以有由这些派系滋生出来的上百个纠缠不清的话题。所以,很多人把这种复杂纷繁的“办公室问题”,戏称为“办公室政治”。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不管你累不累,愿不愿意,只要你置身“江湖”,就“身不由己”。因为“办公室问题”中大到派系问题、利益问题,小到职位变化、桃色绯闻等等,每一件都是直指“个人利益”、“经济利益”。

  古人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清楚制造办公室问题的人的初衷,和卷入办公室政治的人的苦处,那进入职场的菜鸟们就不必为喜欢搞办公室政治的人而恼火,为存在办公室政治的企业而绝望,惟有脱“菜”把自己修炼成职场“白骨精”才是我们最应该做的。

  那么如何脱“菜”变“精”呢?以下几个定律必须掌握:

  1活跃定律。领导在办公室的时候,气氛永远是“团结、紧张、严肃”不“活泼”;而领导不在的时候,气氛会变得异常活跃,可以海阔天空,说说笑笑、吹吹牛皮、聊聊足球、侃侃新闻……可以说是无所不及。

  2不公定律。能干的总有干不完的活,不能干的总是没有活干。干得多的人犯错误的几率就高,到头来往往吃力不讨好。少干或不干的人,往往不犯或少犯错误,给领导的印象却是个好同志。所以,在办公室里不可以不干,但是别让自己太能干。

  3加班定律。如果领导到了下班时间不走,下属就不能理直气壮地走。加班等于敬业,至于效率可以不闻不问。而领导不在的时候,加班等于白加。

  4新官定律。新上任的领导不管见到谁都是笑容可掬,亲切有加。如果你认为新来的头儿平易近人,没有架子,那就大错特错了。几天过后,如果你还发现他没有原形毕露,眼睛朝上,目无群众,那么他可称为是地球上的稀有物种。

  5趋同定律。领导的爱好,往往会成为办公室成员的共同爱好,即爱好着领导的爱好,幸福着领导的幸福,快乐着领导的快乐。所以,有时间,去试着学习领导的爱好对你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6矛盾定律。人人都明白一朝天子一朝臣,因此跟领导走得太近了不行,离得太远也不行。跟得太近了怕站错了队,一旦大树倒掉,大难就会临头;离得太远了,好处永远轮不到,坏事少不了。所以,身在职场千万别在一棵树上吊死,要在旁边的树上多试几次。

  7尴尬定律。苦干的不如巧干的,还有所谓干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捣蛋的。因而上去的不一定是能力强的,原地踏步的不一定是低能的。对此,你不服不行。而你的抱怨只会让你在原地呆得更久,更甚者还会把你踢得更远更惨。

  8变脸定律。见到上司唯唯诺诺,这是逼出来的;见到同级嘻嘻哈哈,这是装出来的;见到群众凶凶巴巴,这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学会随机应变,因人而异,见风使舵,是职场人士的立身之本、生存之道。

  9转移定律。领导的领导批了领导,作为被领导的你就得小心领导拿你当做“出气筒”。你要觉得窝火,可以再找被你领导的人发一通脾气,指责他“怎么搞的!”如果你没有可领导的人,那就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咽。但是有经验的下属,在发现领导脸上阴到多云,一般都会知趣地避开。

  10关系定律。有本事没关系的吃苦饭,没本事有关系的跟着吃,有本事又有关系的不愁吃,没本事又没关系的看别人吃。问题在于自认为有本事的人未必能得到领导的认可。因此,有本事和没本事的,都要拼命地找关系,有了关系的则不惜绞尽脑汁巩固好关系。

  11竞争定律。能写的往往不如跑腿的,能干的往往不如能吹的,能说的往往不如会送的。踏实本分的不如善于张扬的,遵守制度的不如听话的,坚持原则的不如会变通的。你看你选择做哪一类!

  12忌讳定律。在办公室通常听不到牢骚怪话,比如报纸上登出某地又揪出了一个贪官,你只能选择腹诽,恨在心里。如大放厥词、口无遮拦地进行猛烈抨击,有人会认为你是在含沙射影,指桑骂槐。所以,你在表明自己爱和恨的同时,实际上是在孤立自己,很有可能成为他人尤其是领导设防的对象。要议论就议论美国的奥巴马、股神沃伦·巴菲特等等。所以经过办公室的历练后,人人都要把握住“说古不说今,说外不说内,说远不说近”的原则。

  13归因定律。凡是职务上不去的,众口一词就是不会拉关系,朝中无人没后台,没有人认为自己的能力素质不够,这是最体面的理由。但在领导面前却从来不会说自己是怀才不遇。


    俗话说:“人在江湖混,岂能不挨刀?”这话虽是调侃,但如果把职场比做“江湖”,步入职场的菜鸟们要想混得好又“少挨刀”,知晓“江湖规矩”把自己修炼成“白骨精”是最为迫切的需要。

指南十:独善其身就能保护自己吗

在办公室的争斗游戏中,很多人都抱着“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心态去看待办公室政治,以为只要能独善其身就可以远离是非。

     别天真了,看看那些想要明哲保身、图个耳根清净的上班族,最后有几个真能逃脱办公室里的是非圈,有的甚至可能连工作都莫名其妙地丢了。

     其实,地球上并没有真正的“中立国”,办公室里也没有可以明哲保身的人,只要身在办公室,便是处在暴风圈中,没有所谓的“台风眼”可以容人藏身。也许,有些人天真地认为,只要自己专业过人,工作脚踏实地,又不惹是生非,总有一天老板会注意到自己这块璞玉,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因为专业不是升迁的惟一指标,躲在电脑后面,不与同事交流的人,很难有机会出人头地。 

     办公室作为一个团队,是人的结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先顺序和利害关系,你是其中的一员,如果不学会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懂得保护自己,也就别痴心妄想能平步青云。 

     再说了,办公室中还有诸多不成文、不言传而又约定俗成的处事潜规则,你不能对此熟练的运用自如,就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独善其身的最终结果可能是你跌得满身是伤。

     孙宁在销售部也算是位资深职员了,在公司任职的三年时间里,他每天都谨小慎微,认真做好自己的业务,明天的美好将指日可待。前段时间,公司还在传言说是销售部的经理要升职,而专管人事的张总也曾经对他有过暗示,一想到将要上涨30%的工资,还有房贴、车贴和通讯费,孙宁在家人面前忍不住得意起来。不过孙宁在公司可是一点也不敢懈怠,而且,为了将希望变成现实,他比以往更加努力地工作,从不在会上发言的他,偶尔也开始表达自己的建议,尤其是对公司现有的销售佣金制度,提出了新的方案。

     这个方案他先向张总进行了汇报,虽然这不是张总管辖的范围,但张总听完之后很是满意,还让孙宁将其整理成书面文件。于是,孙宁将文件精心整理,交给了张总,可是方案却没有通过。

     后来,张总暗示孙宁说是经营部门的李总对此方案不同意。不过值得高兴的是,孙宁最终被顺利的提拔成了销售部的经理。而且张总还特地给孙宁换了位助理,以助孙宁今后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据说这样方便孙宁大展拳脚开展工作,而且助理人选还是李总介绍过来的。

     但是工作开展中,孙宁却发现,新来的助理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可是销售部的一点风吹草动却完全在公司领导的掌握之中。因此,销售部的同仁对孙宁有不少的误会,孙宁认为张总是自己可以信任的人,所以在与张总闲聊时,孙宁说出了自己的疑惑,他觉得是新来的助理在打小报告。

     张总一副很感兴趣的样子:“哦?那他工作态度怎样?”

     孙宁自从被提拔以后,总觉得自己是张总的心腹,于是他立刻倒起了苦水:“这个年轻人,办事能力很差,交给他的事情十件有九件办不好。”

     张总笑了笑说:“他可是李总亲自面试进来的。”

     时间一长,孙宁心里对自己的直接领导李总越来越生疏,觉得他不支持自己的工作,尤其是孙宁提出的销售佣金方案对于提高销售员和客户的积极性很有用,李总却一直没有反应。

     领导对自己生疏,下属颇多抱怨,销售部的业绩不见起色,孙宁越来越苦闷,有时甚至觉得还是老老实实做个销售员好。

     可是有一天,他去外面办事,回来时经过公司旁的一家餐厅时却发现张总和自己的助理亲热地坐在一起,热络地低声交谈,那种氛围不像一般关系。

     第二天,孙宁抱着试一试的勇气带着销售佣金方案走进了李总的办公室,“李总,这份方案能不能请您看一看?”

     “不错嘛,早就应该想到这样的措施了。”李总一脸宽慰,和孙宁分析起了具体的条款。孙宁于是不再提这个方案已经交给过张总这样的话。临走的时候,李总问他:“最近工作进展的怎么样?有没有遇到什么麻烦?张总介绍来的助理还不错吧!”

     “正在适应。”这一次,孙宁不再多说什么,毕竟有一块暗伤已经够孙宁受的了。

     许多人一听到职场争斗,第一个反应就是避而远之,不愿卷入办公室的尔虞我诈里,遗憾的是,面对职场中的斗争,置身事外只能是无济于事,更是退缩的表现和招致祸端的根源。你只有认清人性,看清世事,深谙办公室潜规则,才能在职场中更好地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地球上并没有真正的“中立国”,办公室里也没有可以明哲保身的人,只要身在办公室,便是处在暴风圈中,没有所谓的“台风眼”可以容人藏身。惟有深谙办公室潜规则,才能在职场中更好地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上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办公室里的关系学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