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2
书名:办公室里的关系学 作者:田由申 本章字数:4767字 发布时间:2024-06-23

法则四:话有千万种,委婉最动听


直言直语”是人性中一种很可爱,很值得大家珍惜的特质,因为惟有这种直言直语的人,才能让是非得以分明,让正义邪恶得以分明,让美和丑得以分明,让人的优缺点得以分明。只是在职场里,“直言直语”却给这种性格的人以致命的伤害。

  喜欢“直言直语”的人说话时常只看到现象或问题,也时常只考虑到自己的“不吐不快”,而不去考虑旁人的立场、观念、性格。他的话有可能一派胡言,也有可能鞭辟入里;一派胡言的“直言直语”对方明知,却又不好发作,只好闷在心里;鞭辟入里的“直言直语”则直指核心,让当事人不得不启动自卫系统,若招架不住,恐怕就会怀恨在心。所以,直言直语不论是对人或对事都会让人受不了,于是人际关系就出现了阻碍。

  而且喜欢直言直语的人一般都具有“正义倾向”的性格,言语的爆发力杀伤力很强,所以有时候这种人会变成别人利用的对象,鼓动你去揭发某事的不法,去攻击某人的不公。不管成效如何,这种人总要成为牺牲品、成为别人的眼中钉、排名第一的报复对象。

  所以,要想在办公室里搞好关系,又不成为别人的牺牲品,那就要在说话方式上下点功夫。说话时,尽量委婉一些,不要太直,让自己的舌头打个弯。将那些直言、不中听的真话暂且搁住,以免对方生厌。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因直言而使自己获得好处,这是成功处世的经验之谈。

  林爽文在台湾兴兵起义之后,朝廷中的大小决策,很多就是在和珅的委婉话语中决定的。

  台湾起义之后,和珅举荐其前去镇压的常青部队,屡屡受挫,常青无奈,只得向朝廷如实汇报。乾隆读罢公文,心中不禁有些担忧起来,不知道何年何日才能平镇起义,让天下复归太平。和珅静静的站在一旁,看出乾隆忧心忡忡的表情,不等乾隆问话,就走上前说:“皇上,依奴才之见,林爽文之徒不过是一个寻常的贩夫走卒,能有多大的本领,一定是孤注一掷,想拼几个人与他陪葬,朝廷大兵一到,他岂有不败之理,皇上不必过于忧虑了。”乾隆虽然明白和珅所言只不过是宽慰自己的话,可听起来还是感觉舒畅了很多。和珅继续说道:“常青所为也有失体统,林爽文小小的叛匪,不值一提,他怎么能闹的邻近诸省都人心惶惶呢,怎么能派两路提督去惩治这伙小小的匪贼,都是奴才平日教导不够,他如此捕风捉影,草木皆兵,哪还有一点总督的气度?”官兵“剿匪”屡战屡败,常青即使派去了两路提督,仍然是毫无战果,这才闹得邻近诸省人心波动,惶惶不安,可这样的事实到了和珅口中,竟全都是因为常青个人气度不够,小题大作了,一句话就把前方的困境化于无形之中,乾隆听了,心也稍稍放松了一些,打消了要继续派兵增援的念头,命常青率现有军队,奋力杀敌。

  不久以后,前方的战报依然不容乐观,乾隆在早朝之上,向群臣询问良策,表示要御驾亲征。和珅一听惊出了一身冷汗,他何尝不知台湾战局的实情,林爽文之徒虽然人数不多,但多骁勇善战,拼死一搏,再加上占有地利的优势与大陆渡海前往的官兵巧妙周旋,几至于不败之地。乾隆亲征无异于表明朝廷竟奈何他们不得,全国人心必然更加不安,后果不堪设想,然而劝阻乾隆却不能把实情直说,的确让人有些为难。和珅要找出一些堂而皇之的理由,阻止乾隆亲征。于是,他走出朝臣的队列,上前几步说:“万岁爷,此事万不可出此下策,依奴才愚见,台湾战事不佳确有其深刻的原因,皇上治国,中正仁和,轻徭薄赋,爱民如子,料想台湾的百姓未曾被及圣恩,这才心思造反,责任在于地方官员没能将万岁爷的仁爱之心示之于民,一旦官员警醒,施以仁政,百姓必会人心思归,前方战事,除继续用兵外,奴才以为,还可颁布告示,攻心为上,分化贼匪与普通百姓,从内部攻破,这样一来,外有大兵压境,内有人心背离,贼匪不日可破。” 和珅在朝堂上侃侃而谈,一番话,既称颂了乾隆的仁政,又指出了破敌的方略,言明破敌的容易,杀鸡焉用牛刀!御驾亲征,自是不需要的了,乾隆被和珅说的飘飘然起来,也觉得自己有些过虑,遂打消了亲征的念头。委婉的言辞可以令人逞一时之快,但对于战事却没有多少增益,台湾的起义军依然声势不减,最后还是身经百战的福康安率军渡海,艰苦作战一年有余才平定下来。

  和珅的巧言善辩,在乾隆退位之时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八十五岁的乾隆御宇六十年整,准备让出皇位,归政太子,先把消息告知了和珅,和珅本意极不愿乾隆退位。因为新帝即位,他的前途就不可预料了。万一新帝不信任自己,自己的万贯家资,权倾朝野岂不是要付诸东流,可是这样的话如何说得出口,和珅忙修书一本,奏道:“吾皇万岁,内禅大礼,合乎仁义,昭乎日月,前史之中虽有多所闻,然未见有多少荣誉,惟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方算日千古盛典,但考究尧传舜之时,几在位七十三载,帝舜三十征庸,三十在位,又三十余载方行禅位之礼,当今我主,精神矍铄,威风不减,定寿比尧舜,如此一二十载之后,再传位太子,也不为迟,况且四海之内,视万岁如父母,人心齐仰,如日昭昭,皇上御宇一日,四海即仁被一日,百性感恩一日,奴才等近沐恩慈,尤愿皇上永护。”

  这一番话说得甚是圆满,他先说做太上皇也并无多少荣耀,这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乾隆的弱点,乾隆准备禅位,一部分原因是为了让自己的一生功德圆满,以禅让结束统治完成仁君的形象。然而,和珅此话不能不让乾隆想起历史上的几位太上皇的经历:“玄武门”之变,唐太祖李渊不得不传位李世民;诛杀韦后之后,唐睿宗不得不传位至唐玄宗;唐肃宗在灵武即位后,远在蜀地的玄宗又不得不做太上皇,被剥夺了实权。到了宋朝,金兵南下,宋徽宗不得已才传位于太子。诸如此类,没有一人的禅位能够名扬青史,流传后世,和珅说这些,是希望乾隆以此为鉴,知难而退,但说得又毫不刺耳,让人听来,还觉得为自己想的周到。其次,和珅以尧舜为例,力劝乾隆,乾隆向来以仁君自居,最喜欢别人把他比做尧舜,和珅说尧舜在位的时间都远远超过了六十年,乾隆又何必拘据于六十年之限呢!最后,又重重地拍了一下马屁,说不仅是自己不希望皇上不要退位,继续执政,天下的百姓也都深感圣恩,拥戴皇上,乾隆继续在位是顺乎天意,合乎民心之举,定会四海升平,寰宇安定。

  和珅的话满足了乾隆的虚荣,委婉的道出了自己的目的,可谓是一篇滴水不漏的好文章。当然,言语委婉并不容易做到,它需要有高度的语言修养。如运用什么语气,采用哪一种句式,运用什么言辞,以及“讳饰”、暗喻等,既要有高度的思想修养,也要有丰富的汉语知识。用得好,同样的内容可以使对方乐意接受,而且在极大程度上,可以激起对方的兴趣和热情,其作用往往超过一般的直言快语。


    职场中,有些人以说话“心直口快”为美德。其实,“心直”固然可嘉,但“口快”却未必值得称道。如果能区别不同的情况,该直说的就直说,该委婉的就委婉,不但可以把工作中不必要的烦恼消除掉,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到直言所不能起到的作用,还能感受到很多由委婉带来的意想不到的妙趣。

法则五:倾听往往比说话更重要

俗话说:“雄辩是银,倾听是金。”如果你希望成为一个善于与人沟通的高手,那你就应当先做一个会倾听的人。要使别人对你感兴趣,那就应当先对别人感兴趣。倾听,不仅仅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讲话者的一种高度的赞美,更是对讲话者最好的恭维。我们知道,在社交过程中,最善于与人沟通的高手,往往是那些善于倾听的人。试想,如果你能倾下身子,很谦虚地倾尽全部注意力去听。这样,说的人也会倾其所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沟通的目的不是“说”,而是“听清楚,说明白”,要达到双方都完全了解的目的。

  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尊重,受到别人的重视。当我们专心致志地听对方讲,努力地听,甚至是全神贯注地听时,对方一定会有一种被尊重和被重视的感觉,双方之间的距离必然会拉近。

  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听人谈话时很难做到虚心倾听。有些人觉得在某个方面自己知道得更多,就经常打断对方的讲话,中途接过话题,迫不及待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不顾对方的想法而自己发挥一通,这是一种不尊重对方的表现,而实际上你也未必在此时就真正把对方的意思听懂、听明白,甚至常常是没说上几句话就谈崩了,这就是由于没有虚心倾听对方的话而造成的。

  因此,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都要掌握听人讲话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即掌握听的规则,从而提高交往的效率,成为职场社交的大赢家。

1要搞清自己听的习惯

  首先要了解,你在听人讲话方面有哪些好的习惯,有哪些坏的习惯。你是否对别人的话匆忙作出判断;是否常常打断别人的谈话;你是否经常制造交往的障碍,等等。了解自己听的习惯是正确运用听的技巧的前提。

2不要逃避交往的责任

  交谈必须有说话者和听话者,双方缺一不可,而且每个人都应轮流扮演听话者的角色。作为一个听话者,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如果你不明白对方说出的话是什么意思,你就应该用各种方法使他知道这一点。在这里,你可以向他提出问题,或者积极地表达出你听到了什么,或者让对方纠正你的错误之处。如果你一言不发,或者一点表示也没有,那么,谁能知道你是否听懂了对方的话。 

3要全身心地注意

  要面向说话者,同他保持目光接触,就连你的姿势和手势都证明你在倾听。无论你是站着或是坐着,与对方保持对于双方都最适宜的距离。要记住,说话者都愿意与认真倾听、举止活泼的人交往,而不愿意与“木头人”交往。

  4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对方所说的话上

  每个人都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虽然这个时间不长,但我们在听对方谈话时一定要有意识地把注意力集中起来,努力把环境的干扰压缩到最小限度,避免走神分心。通常积极的姿势有助于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对方所说的话上。

4努力理解对方的言语和情感 

  倾听不仅要听对方传达的信息,而且要“听”对方表达的情感。例如,假设一个工作人员这样说:“我已经把这个Case完成了。”而另一个工作人员却这样说:“谢天谢地,我终于把这些该死的Case弄完了!”尽管这两个工作人员所发出的信息内容相同,但后者与前者的区别在于他还表达了情感。一个不仅倾听工作人员讲话的内容,而且理解他情感的细心的领导者,在下达新的任务以前,就已经取得了交往的高效率。

5要观察讲话者的非语言信号

  既然交往在很多时候是通过非语言方式进行的,那么,就不仅要听对方的语言,而且要注意对方的非语言表达方式,这就是要注意观察说话者的面部表情,如何同你保持目光接触,说话的语气及语调和语速等,同时还要注意对方站着或坐着时与你的距离,从中发现对方的言外之意。

6要对讲话者保持称赞态度   

  对讲话者要保持称赞态度能营造良好的交往气氛。听话者的称赞越多,讲话者也就越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相反,如果你对讲话者表现出极为消极的态度,可能会引起他的防御反应,产生对你的不信任感和警惕性。

7要努力表达出理解

  在与人交谈时,要努力弄明白对方想表达的情感及意思。如果你能全神贯注地听对方讲话,不仅表明你理解他的情感,同时也有助于你准确地理解对方的信息。

  9要倾听自己讲话

  倾听自己讲话对于培养倾听他人讲话的能力是特别重要的。倾听自己讲话可以让你了解自己,一个不了解自己的人,是很难真正地了解别人的。倾听自己对别人讲些什么,是了解自己、改变和改善自己听的习惯与态度的一种手段。如果你不倾听自己如何对别人讲话,你也就不会知道别人应如何对你讲话,你当然也就无法改变和改善自己听的习惯与态度。

  10要以相应的行动回答对方的要求

  对方与你交谈的目的往往是想得到某种可感觉到的信息,或者使你改变观点,或者迫使你做某件事情等。在这种情况下,采取适当的行动就是对对方最好的回答。

  总之,高效沟通有时候需要我们做一位诚恳的倾听者。俗话说:“善听者善交人。”如果要想做到高效沟通,就应该学会“倾听”。


    一个口齿伶俐、巧言令色的人不一定是一个会讲话的人。一个会讲话的人往往是能够热诚而专注地倾听他人说话,适时地回馈重要信息的人,因为人类并不是为了想说话而一直说话,而是为了别人聆听他的想法或意见才说话的。所以说,听是谈话的另一种方式。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办公室里的关系学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