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2
书名:办公室里的关系学 作者:田由申 本章字数:8569字 发布时间:2024-06-19

窍门四:

收起你的锋芒,把炫耀的机会让给别人英国知名政治家查士德菲尔爵士曾经教育自己的儿子:要比别人聪明,但是不要告诉他你比他更聪明。哲学家苏格拉底也告诫自己的弟子:“你最需要知道的一点就是,你一无所知。”两位智者的共通之处就在于:藏起自己的聪明,给予别人优越感,你将获得更多。

  那么作为职场中人的你也应铭记:我们所遇到或者暂时没有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聪明与智慧。因此,我们应该韬光养晦,养成不张扬的良好习惯,同时给他人提供显露他们才智的机会,如此这般,我们的朋友将更多,敌人会更少。

  明代大政治家吕坤以他自己丰富的阅历和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洞察,提出了“古今得祸,精明的人十居其九”的结论。他在《呻吟语》中说了一段十分精辟的话:“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今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今之人惟恐精明不至,乃所以为愚也。”译成今天的话就是:精明还是非常重要的,但要在浑厚中悄悄地运用。古往今来得祸的人绝大多数都是精明的人,没有因浑厚而得祸的。现在的人惟恐不能精明到极点,这就是之所以愚蠢的原因啊!

  有些人可能喜欢平淡从容,有些人可能喜欢锋芒毕露。而我们发现踏踏实实的人很容易与人共处,而锋芒毕露的人则没有什么太好的人缘。人缘可不是小问题,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个人能否成就大事。

  所以很多时候,如果我们面对的不是什么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就没必要针锋相对。退一步别人过去了,自己也可以顺利通过。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又避免了许多麻烦。假如人胸怀鸿鹄之志,可以一心一意去积蓄力量;假如你只想做普通人,可以活得从从容容,逍遥自在。可进可退,两头是路,何乐而不为呢?

  或许你会说这样是过于世故,过于圆滑。你也许要说这不是压抑人的个性自由发展吗?其实不然,这里所说的收敛实际上是保护个性健康发展,成就大事的一条捷径。

  有多少人由于年轻气盛,爱出风头而处处碰壁,为了适应社会,不得不磨平棱角,令锐气殆尽,最终还是一事无成。有句话不是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吗?一个人的锋芒也应该在关键时候、必要的时候展露给众人,那时人们自然会承认你确实是一把锋利的宝刀。而不是时不时地拿出来挥舞一番,直杀得别人片甲不留方甘心。刀刃需要长期的磨砺,只图一时之愉,不懂保养,只会令其钝化。

  王芳在一周刊杂志社工作,敏锐的洞察力和良好的口才以及犀利的文笔,常常使她的报道很突出。她策划的选题常常是周刊的头条,发表后常常会引起轰动。

  由于她的工作十分优秀,所以社里一有重大的选题都交给她来做,而王芳也总是认为自己的能力强,所以就毫不推辞的接受。最初这样,其他的同事都没有什么意见,但是次数多了,这样的机会总是给她,其他同事就认为王芳太霸道,好的选题总是占为己有,一点机会也不给别人。渐渐地,同事都疏远了她。但直到这个时候,王芳依然觉得别人是对自己的嫉妒,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将给自己带来的后果。

  有一天,杂志社的主任办理了离休,于是,杂志社需要挑选一位有能力的人来接替主任的工作。高层领导决定采取投票选举的方法,尊重员工的发言权。王芳听到有这样一个升职的机会,她信心高涨,因为她认为除了自己,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担任此职务。然而,出乎意料之外的是,没有一个人选她。

  更让人感到可悲的是,新上任的主任一次也没有把周刊的重点选题交给她来做。

  对于许多聪明的人来说,人生的最大害处不在外部,而在自己。一旦做出一番事业,就难免居功自傲,喜欢展露锋芒,这样便要得罪旁人,被得罪了的人便成为他的阻力,成为他的破坏者。四周都是阻力或破坏者,在这种情形下,自己的立足点都没有了,哪里还能实现扬名立身的目的?作为一个人,尤其是作为一个有才华的人要做到不露锋芒,既有效地保护自我,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所以,一个深谙人情世故的人,应该知道居功的危害。

  是的,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表现自己,使自己获得一份好的工作和回报是无可厚非的。如果你不露锋芒,你就可能永远不会得到别人的器重,更难得到重用。这就要我们把握好一定的度,如果你锋芒太露,就很容易招人嫉妒,虽然这样会取得暂时性的成功,但却在不知不觉中为自己掘取了坟墓。所以,当你施展才华时,要分场合、分方式,要懂得适可而止,要学会适当的低调一点,这虽然是个小细节,却也关系到你的未来发展,也会给你的人生埋下危机的种子。


    在与人打交道时,一定要记住,保护自己的最好方法就是,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不要让你的光芒抢了别人的风头。这是做人应有的“心机”,否则你会得罪他人,使人颜面扫地,自然也就堵住了自己的路。

窍门五:工作同分担,成功共分享

一个人要想职场成功,必须学会合作,一方面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形成一股合力。所以,合作能力常常比个人的能力重要得多。

  合作已成为人类生存的一种手段。因为随着科学知识向纵深方向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人不可能再成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每个人都要借助他人的智慧完成自己人生的超越,于是这个世界充满了竞争与挑战,也充满了合作与快乐。

  可是在职场中,仍有那么一些人,信仰个人英雄主义,自认为凭借一己之力就可以打拼天下,就可以为自己撑起一片天空。尤其是一些职场新人,往往会忽略应有的合作精神,而专心致力于开拓自己的成功之道。但是,现实却往往令他们失望,他们非但没有得到令人钦羡的成绩,相反却总是被公司炒鱿鱼。

  所以,在办公室里,仅仅努力工作是不够的,我们还要主动加强与同事间的合作,用集体的力量完成任务。其实,凝聚团队精神的重要因素除了要合作外,还要学会分享。其要义就是大家在一起要能够同甘共苦,所谓的同甘共苦,其深层意义就是团队成员之间要学会分享,分享快乐,也分享痛苦,因为我们是一个有共同利益的团体。

  如果一个人不懂得与他人分享,必定不能获得大成就,尤其作为创业者,更要懂得与他人分享,这样才能将自己的事业做大。

  有人在中关村采访过一位创业者,这位创业者当时做的是产品供求信息。那时,中关村做这一行的人还很少,因此这位创业者收入很可观,在很短的时间内,他就买了车,买了房。但是对于自己的员工,他却非常抠门,能少给一分,绝不会多给一分,他认为这是低成本运作。

  过了五六年后,这位创业者的公司虽然搬了好几次家,但总是一副小门面的寒酸模样,员工也总是那么寥寥几人,而且还不断地更换。然而与和他差不多时间起步,同样也是做产品供求信息,而且还是白手起家的另一个创业者,就大不相同了。那位创业者的产值早已过亿,在漂亮豪华的写字楼里,拥有了自己上千平方米的办公室,在全国各地还开了数十家分公司。

  那位小门面的创业者,就是人们口中的“小气老板”,而资产过亿的成功创业者,则是人们口中的“大方老板”。为什么两者的区别会这么大呢?区别就在于一个不懂得与人分享,而另一个则懂得与众人分享。

  分享是一种成功的境界,是一种智慧的升华。职场中我们取得一些成绩经常会给我们带来荣耀,而当荣耀到来之时,不同的人会以不同的态度面对它。聪明的人能够借荣耀之手,拉近与同事之间的距离,赢得尊重,获得好的口碑;愚蠢的人则当成功到来之时,沾沾自喜,自以为是自己的功劳,独享荣誉,结果给自己带来一系列的麻烦。

  所以,当你在职场上因为特殊表现而受到肯定时,一定不能独享荣耀,否则这份荣耀会为你的职场关系带来危险。当你获得荣誉后,应该学会与其他同事分享、感谢他人、谦虚谨慎。

  以免因为你的荣耀让别人变得暗淡,产生一种不安全感。


  职场的黄金原则就是要与同事合作,有福同享,有难共当。当你在职场上小有成就时,当然值得庆幸。但是你要明白:如果这一成绩的取得是集体的功劳,离不开同事的帮助,那你就不能独占功劳,否则其他同事会觉得你掠夺了他们的成果。窍门六:表现过分反而令人生厌

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说:“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

  这句话真是没错,因为当我们的朋友表现得比我们优越时,他们就有了一种重要人物的感觉,但是当我们表现得比他们优越时,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导致羡慕或嫉妒。因此深谙人情世故的人总是把优越感让给别人,满足别人的虚荣心。

  初夏是某企业人事部门的顾问,让她自豪的是企业里她差不多是人缘最好的人,但是过去的情形并不是这样。初夏初到人事部门的头几个月,在同事中一个朋友也没有。为什么呢?因为每天她都使劲吹嘘她在学校时的优异成绩及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慢慢地,初夏发现,当她在和同事们不停地说她的这些引以为豪的事情时,同事们不但不分享她的成就,而且还很不高兴。

  初夏渴望同事们能够喜欢她,能够和他们成为朋友,但是却找不到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后来,当初夏把她遇到的问题告诉父亲时,初夏的父亲对她说:“你想让别人听你说,那么你就先去听听他们想说什么,这样也许他们就会慢慢地接纳你的。”

  初夏听了父亲的忠告,在与同事们闲聊的时候,开始少谈自己,而是花时间认真倾听同事们说话。她发现原来他们也有很多事情要吹嘘,他们在诉说自己成就的时候,比在倾听别人说话时表现得兴奋得多。慢慢地,大家有了什么话都喜欢告诉初夏,后来几乎所有的同事都成了她的朋友。

  在人际关系的沟通和处理上,我们往往都太急于表现自己,做好自己,有的甚至恨不得把所有人都踩在脚下,自己永远独占鳌头。但是你不得不承认,有时候表现得过于优秀,显示自己的优越,反而会遭受很多的挫折。毕竟,大多数人,从你的麻烦中得到的快乐,极可能比从你的胜利中得到的快乐大得多。所以,有时候隐藏起自己的锋芒,把表现的机会让给别人,才能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维持平衡。

  吴莉大学毕业后,干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某杂志社当编辑。这是家小杂志社,只有五六个人、三间办公室,还有一辆破汽车。不过杂志社上有财政拨款,下可以通过系统发行,日子还算过得去。大家整天都是嘻嘻哈哈地混日子,没有人主动干工作,更不愿意多干工作。吴莉那时心高气傲,不愿意这样混下去,再加上急于“立功”表现自己,于是整天琢磨来琢磨去,终于发现了突破口:杂志在社会上没有影响力,很长时间也难有一个广告。而吴莉爸爸有个朋友,是某国有企业的一把手。他单位效益不错,更重要的是这位老伯特别爱出名。于是,吴莉想在杂志上给他搞个专访,进而让他的企业做几次广告。吴莉跟主编一汇报,主编喜出望外,当即让吴莉坐着单位的破汽车上门采访。 

  由于吴莉对这位老伯很熟悉,所以没费什么劲就写出了一篇让他心花怒放的专访。然后又在封三上发表他的3幅书法作品,并配有短评。杂志出来后,吴莉去送清样。没想到本来希望能连做3期的广告,这次竟定下了一年的封底,先给6期的钱,余下的半年后一次到位。

  第一笔钱到账后,主编在全体人员会上表扬了吴莉一番,还说:“过去让大家去联系广告,有些同志说杂志知名度低,没有人愿意做,现在看来,还是工作没有做到家……”并宣布给吴莉提成1000元。吴莉本以为大家应该对她刮目相看,可是她却发现大家对她的态度微妙了起来。一天下午,吴莉从外面办事回来,大家正在热火朝天地聊着什么,见她进门,突然都不说话了。吴莉只听见同事小刘说了一句“这个小姑娘不简单”。吴莉看了看小刘,小刘有些尴尬。

  不久,吴莉去看望大学时的一位老师,跟她说起了这事。老师提醒她不要破坏单位的“生态平衡”,别让大家因为她而产生不安全感。只有这样,才能和大家相互配合,更好地完成工作。

  进入一个新的团体,不管以前的你是多么的优秀,也不管你有多大的野心,你都不能也不该去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如此你才能在这一新的环境中找到发展自己的舞台,否则你得到的将不是舞台,而是淘汰。


    人际关系上,最好不要企图永远保持“压倒性的胜利”,只有我最好,是不行的,还要考虑到身边人的立场和需求。请记得给别人表现的机会,无论你是如何的能干、如何的出色!

窍门七:失意人面前,莫谈得意事

人人都会经历人生的低谷,人人都会遇到不如意的时候。在失意的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得意之处,无异于把针插在别人心上,既伤害了别人,对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处。所以,与人相处一定要牢记“不要在失意者面前谈论你的得意”。

  如果你正得意,要你不说不太容易,哪一个意气风发的人不是如此?可是,谈论你的得意之处时要看场合和对象,你可以在演说的公开场合谈,对你的朋友谈,享受他们给你的钦羡眼光和祝福,更可以对路边的陌生人谈,最多让人把你当成神经病,就是不要对失意的人谈,因为失意的人最脆弱,也最多心,你的谈论在他听来都充满了讽刺与嘲弄的味道,让失意的人感受到你“瞧不起”他。

  汤姆与大卫都是射击运动员,而且是从小一起长大,并一起训练的好朋友,他们之间无话不谈,要是谁获得了好成绩也互相祝贺,共同庆祝。在一次大型运动会上,他们两人参加同一个项目,在平时训练中汤姆的成绩比大卫好,所以队领导、教练都对汤姆抱有很大的期望,并希望他能夺冠。比赛中,倒数第二枪时,汤姆还领先对手很多,冠军眼看着就要到手了,可是由于压力过大,最后一枪竟出现了失误,对此他感到非常失落。

  而大卫因为有汤姆在,所以没有什么大的压力,最后竟反败为胜夺得了冠军。得到冠军后大卫抱着汤姆就大肆地庆祝起来,高兴得忘了自己的伙伴正处于伤心难过之中。

  比赛结束回国后大卫受到领导、教练的嘉奖和国人的热烈欢迎,他简直受宠若惊,非常得意。于是,他经常在汤姆面前大谈领导、教练对他的赞美之语,以及报纸媒体的追捧之词。汤姆越听越反感,心想,不就是捡了一个冠军嘛!有什么好宣扬的,渐渐地汤姆越看他越不顺眼,彼此间的关系也疏远了。

  一般来说,失意人的攻击性较少,郁郁寡欢是他们表现的最为普通的一种形态,但别以为他们只是如此。听你谈论了你的得意后,他们普遍会产生一种心理——怀恨,这是一种转入到心底深处的对你不满的反击。你说得口沫横飞,不知不觉已在失意者心中埋下了一颗炸弹。想想看,这多不值啊。

  失意者对你的怀恨多半不会立即显现出来,因为他们此时无力显现,但他们会透过各种方式来泄恨,例如说你坏话、扯你后腿、处处为难你、故意与你为敌等,其主要目的就是要看一看你会得意到什么时候。而最明显的则是疏远你,避免和你碰面,以免再听到你的得意之事,于是,你不知不觉中就失去了一个朋友,多了一个敌人。

  但不管失意者所采取的泄恨手段对你造成的损伤是大还是小,至少这是你人脉资源上的危机,对你绝不会有任何的好处。

  因此,当你有了得意之事,不管是升了官,发了财,或是工作顺利,切忌在失意的人面前谈论,如果不知道某人正在失意也就算了,如果知道,绝对不要开口。

  不过有一点你也要注意,很多人在一起的时候,其中就算没有失意的人,也总有境况不如你的人,你的得意还是有可能引起他们的反感。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谦虚做人,得意时少说话。


    人生得意须尽欢,这是人之常情,所以春风得意没什么好责怪的。但是在谈论你的得意事时一定要看准场合和对象,如果你在失意者面前大谈你的得意之事,很可能会失去一个朋友,反而树立一个敌人。窍门八:不要介入流言蜚语

在职场上,说人坏话,搬弄是非是一大忌。同事们聚在一起,最喜欢谈论的就是那些不在场同事的是非。一提到这些道人长短、论人隐私的话题,大家就显得兴致勃勃,现场的气氛也随之热烈起来。但是,这种无聊的话题却是一点也不值得声张。不论你提出的话题有没有恶意,到最后都会变成让人不舒服的坏话。而且,这种搬弄是非、道人长短的话很容易传到对方耳中。即使听到这些话的人并非故意地去传播,还是会直接或间接地传给当事人,而且往往已被加油添醋,不堪入耳,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所以,千万别让自己成为流言的策源地,要与那些道人是非的同事保持距离。

  洁是一个特单纯的女孩子,就像她最钟爱的白色一样。大大的眼睛,白净的小脸蛋上每天都挂着微笑。刚刚大学毕业,洁就顺利进入了某商贸公司,成了一名文员,谁知却不幸地被卷入了办公室的流言蜚语中。

  没有任何工作和社会经验的她,很希望尽快和大家打成一片。其实,公司的业务还是非常繁忙的,大家整天都忙忙碌碌。不过,洁很快发现,同事们有个坏习惯,那就是大家都喜欢聊些蜚短流长。

  洁知道这样做不对,也很讨厌这种行为,但是也不便当面制止他们。很多时候,同事们在不断地说,她只是安静地坐在一边。前不久,同事们在讨论老总是个吃软饭的家伙,要不是依赖着老婆娘家的支持说不定现在还不如他们呢!就在同事们口若悬河的时候,老总出现了,一脸怒气地来到办公室。从此,老总看到当时在场的几个人,都是一副冷峻的表情。

  这无疑让洁刚刚开始的职场之路布满冰霜,她心焦不已。不过,她并没有急于向老总解释,而是在同事们说是非时悄悄地走开。比如午休,洁吃完午餐宁可趴在办公桌上睡觉,也不再“旁听”。

  渐渐地,洁得到了老总的信任,并委以重任。而那些道人是非的同事却因再一次无中生有,超越了老总心理承受的极限,在付给他们遣散费后,提前解除了他们的合约。

  其实现代社会中的现代组织,人与事变得越来越错综复杂、微妙神秘,要想完全脱身,置身于一切流言之外是不可能的,几乎很少有人能一生都不曾被人造谣中伤过,但我们必须相信:别人的嘴巴长在别人的脸上,不可能管得了;但自己的耳朵却是长在我们自己身上,完全有可能让它去少听;更重要的是,手脚是在自己身上的,自己勤快些做事,以行动成果来对抗流言蜚语是最有效的。无论如何,请相信这样一条真理吧:“说闲话者,终被闲话所累!”

  所以,如果在工作之余,有人神秘莫测地对你说:“有件事,我一直想告诉你……”

    此时你千万别把耳朵支起太高,一副趋之若鹜的样子。最好是装傻充愣:“噢,我也有一件事儿一直想告诉你,知道吗?你前段时间跟我提的那家美容店我昨天去过了,可是……”或者:“我也有件事要告诉你,前几天我在网上乱逛时不小心进入了一个论坛,没想到别人的生活理念跟你我的完全不一样……”总之,你的话越有吸引力越好,直到那个人忘记了“告诉你”为止。

    另外,在办公室里大谈人生理想不但会显得有点滑稽,也会一不留神让你成了流言的靶子。如果你时不时就要气贯长虹地发表一通宣言:“35岁时我必须干到部门经理”,“40岁时我一定要有一家自己的公司”。可能要不了多久,你的老板或部门经理就会对你“另眼相看”。

  尽管流言像“梳头发”一样自然,像“呼吸”一样必不可少,但是为了身家名誉和前途着想。适可而止的参与八卦无伤大雅,不会造成多大的危害。但是,参与八卦一定要把握好分寸,最怕的是口无遮拦,将自己变成“新闻联播”采编人员兼播音员,有事没事就在公司里竖起耳朵,四处打听,然后把听到的添油加醋转播出去。这种做法很危险!你要知道,纸是包不住火的!任何无厘头的花边新闻,迟早都会传到当事人的耳中,而受害者对传播“八卦新闻”的罪魁祸首的怨恨,迟早会发泄出来。祸从口出!不要忘记这条古训。


    流言蜚语可以杀死一个人,也可以成就一个人,娱乐圈如此,职场亦如此。虽说有“谣言止于智者”的忠告,但智者毕竟很少,谣言总是会被传来传去,最后变成了伤人的利剑。

窍门九:不搞画地为牢的“小圈子”

  办公室中总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小圈子,而办公室中的小圈子的确也有其迷人之处,它可以提供我们重要的社会支持。其中之一被学者们称为“工具性社会支持”。小圈子中的人彼此熟悉,沟通良好,能互相提供协助,完成工作任务。另一种则被称为“情感性社会支持”。工作上遇到挫折,小圈子中的伙伴会比家人更容易读懂你的委屈,往往也更能提供安慰,减轻工作及生活所带来的压力。而且加入小圈子,让自己有归属感,有安全感,想想办事有人托着,说话有人帮着,几个人同进同退,好不得意。

  可是,圈子里的你们此时已经使老板感到不舒服了。因为老板对小圈子总有不信任感,对小圈子里的人,会有很多顾虑。他会认为小圈子里的员工公私难分,如果提拔了圈内的某个人,而与之关系好的“哥们儿”可能会得到偏爱放纵,对公司的发展不利,对其他员工也不公平。而且,若老板批评其中的某个员工或某个员工与其他同事发生冲突,这几个人会联合起来对付老板,影响公司团结。同时搞小圈子也不利于你与其他同事发展关系。因为同一个部门的人,和这个明显投机,和那个淡漠相处,本身就容易引起矛盾,干扰工作;不同部门的就更让人多心,甚至还会让人怀疑,这个人总和别的部门的人来往,胳膊肘向外拐,没准把部门内部的事全抖落出去了。

  另外,搞“小圈子”除了让自己感到工作时间不那么紧张枯燥,上班像上剧场外,最主要的恐怕也不单是找人说心里话,发点过分的牢骚,而是为了形成一定的势力。即使不是将来有所作为,起码关键时刻有人帮一把。在事关切身利益的会议上,可以站起来为你说几句“公道话”;在你遭到别人攻击时,也可以为你解解围;甚至有的空缺,也能够给你提提名。但是,如果你们的“小圈子”平时煞是惹人注目的话,你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为你们其中的某一个人所说的话、所做的工作,都会被别人视为“不公正”、“小集团主义”,而不会引起大家的同情和共鸣,更不会被采纳。所以,跟每一位同事保持友好的关系,尽量不要被人标为你是属于哪个圈子的人,尽可能跟不同的人打交道,避免涉入办公室政治或斗争,不搬弄是非,自能获取别人的信任和好感。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于是人们相信只要在江湖里找到自己的“同志”,那么就一定在江湖中少挨刀,于是,人们开始在办公室里相互评价、猜疑,然后拉帮结派搞小圈子,尔虞我诈,却不知结果通常是两败俱伤。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办公室里的关系学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