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2
书名:办公室里的关系学 作者:田由申 本章字数:7837字 发布时间:2024-06-18

定律六:

适当恭维,“捧”着领导帮助你办事人人都爱听恭维话,人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赏和好评。好听的话招人爱。有时候明知对方讲的是奉承话,心中还是免不了会沾沾自喜,这是人的天性,也是人的弱点。

  或许大家都认为恭维人乃是小人所为,大丈夫应光明磊落。事实上,我们都应该清楚一个道理,那就是枪炮或毒药可以杀害无辜百姓,是因为它们被坏人利用了,而不是它们本身有什么不好。正如鸦片会使人丧命,是因为贩毒者利用了它,而在药店里,鸦片则成为很好的麻醉剂和镇定剂,可以用它来解除病人的痛苦。 

  古希腊有位喜剧家曾说:“从前世界上只有七个智者,而如今要找七个自认为不是智者的人也不容易了。”可见,自我感觉良好是世人共有的弱点。所以,与其说戴了高帽是被人忽悠,倒不如说是别人的高帽正迎合了自己的心理。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应该承认,恭维人作为一种说话方式,我们有权使用,而且如果我们使用得恰当,还会起到给人面子、升迁自己的作用。

  纵观古今中外,有多少志士在人际关系上栽了跟头,他们怀才不遇,郁郁而终;有多少人刚踏入社会就开始变得无所适从,得不到赏识。悲剧的根源,不是拒绝“恭维”这门艺术,就是没有真正悟透“逢迎拍马,恭维人”的真正含义。

  人们不应该用“奉承拍马”去害人,但却可以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找个护身符。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恭维人,你都是要生活下去的。你在这个世界要想生活得很好,就得学会生存的技巧,而恭维人就是一门生活离不开的学问。可能说起恭维这个词好多人都不愿意听,但是,你可知道你在生活中因为不会恭维人而吃过多少次亏?在现实生活中,你不恭维,自然会有人去做,而且还会从恭维中得到不少实惠。

  据说乾隆特别喜欢游历。一天,他与和珅说起江南的风光,乾隆叹息说:“朕想去江南游历一次,但是又考虑南北路途遥远,还劳民伤财,所以迟迟未下决定。”和珅听了赶紧说:“圣祖皇帝南巡过六次,臣民也并没有怨言,反而都称颂圣祖功德甚高。”说完,还举出了古时君主尧舜等的例子,向乾隆阐述巡幸乃是古今盛典,“先圣后圣,道本同揆,难道当今万岁,反行不得吗?”    

  一番话说得乾隆心中痛快,和珅见此,又接着说:“更何况如今国库充盈,海内殷富,就算需要费些银钱,又有何妨呢?”要知道,乾隆生平最喜欢效仿圣祖,又喜欢学习尧舜,和珅的这番话,正说到了他的心坎上,于是他便高兴地说:“你真是朕的知己!”然后降旨预备南巡。

  和珅能深得乾隆皇帝的心,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工于心计,善于说些乾隆喜欢听的话,“捧”着乾隆给他升官加爵。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才能恰到好处地恭维对方呢?以下几点应加以注意。

  1恭维话要坦诚得体,必须说中对方的长处

  人总是喜欢奉承的。即使明知对方讲的是奉承话,心中还是免不了会沾沾自喜,这是人性的弱点。换句话说,一个人受到别人的夸赞,绝不会觉得厌恶,除非对方说得太离谱了。

  奉承别人首要的条件,是要有一份诚挚的心意及认真的态度。言词会反应一个人的心理,因而轻率的说话态度,很容易被对方识破,而产生不快的感觉。

  2背后称颂效果更好

  对一个人说别人的好话时,当面说和背后说是不同的,效果也不会一样。你当面说,人家会以为你不过是奉承他、讨好他。当你的好话在背后说时,人家认为你是出于真诚,是真心说他的好话,人家才会领你的情,并感谢你。在人背后颂扬人,是各种恭维方法中最使人高兴的,也是最有效果的。可以说这是一种恭维人的至高技巧。

  假如你当着上司和同事的面说你上司的好话,你的同事们会说你是在讨好上司,拍上司的马屁,而容易招致周围同事的轻蔑。另外,这种正面的歌功颂德,所产生的效果反而很小,甚至有反效果的危险。你的上司脸上可能也挂不住,会说你不真诚。与其如此,倒不如在公司其他部门或上司不在场时,大力地“吹捧一番”。相信这些好话终有一天会传到上司的耳中的。

  3恭维人应多谈及对方关心和得意的事情

  无论是和同事还是上司说话,都可以多谈谈对方关心和得意的事情,这样容易赢得对方的好感和认同。因为每个人都非常重视自己,喜欢谈论自己,同时也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和关心。如果你和他谈其得意的事情,实际上就是在恰到好处地赞美他,如此一来,他肯定就会对你大有好感。

  4恭维话可以说,但不能把高帽扔得到处都是

  对于不了解的人,最好先不要急着恭维、赞美,而要等你找出他喜欢的是哪一种赞扬,才可进一步交谈。如果随便恭维别人,也许会产生反效果,因为有的人根本就不吃这一套。

  总之,恭维是一种型号齐全的万能钥匙,用处多多,灵验无比。只要我们把恭维话说得恰到好处,那便能左右逢源,笑傲职场。


    人人都需要赞美,人人都喜欢被赞美。如果一个人经常听到真诚的赞美,有助于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吝啬赞美他人,能使你大大增加感情存折的数字。特别是当交际双方在认识、立场上有分歧时,适当的赞美不仅能化解矛盾,克服差异,还能促进理解,加速沟通。所以,善交际者大多善于赞美。

定律七:功高盖主时,将是繁华落幕始

不要以为自己立了功,就有了讨好上司,邀宠求荣的资本。事实上,立了功有时是很危险的事情。要不历史上怎么有那么多人功成身退呢?立了功,的确说明你有才华,有智慧。可是你绝对不能居功自傲,独享荣誉,而要恰到好处地把功劳让给上司。否则功高盖主,其结果往往就是毁掉前途。自古以来,功高震主的人就没有好下场。

     韩信是秦末汉初的军事奇才,年轻时忍受胯下之辱,终于得到机会,辅助刘邦击败项羽,建立了汉家四百年江山。但是权势通天、位极人臣的他,却失去了年轻时的睿智与警醒。他明知自己功高盖主,已是刘邦的眼中钉、肉中刺,对刘邦的统治造成了巨大威胁,但仍然不懂得急流勇退,甚至连低调一点的态度都没有。

     有一次,刘邦问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说:“陛下带兵最多也不能超过十万。”刘邦又问:“那么你呢?”韩信说:“我是多多益善。”这样的回答,刘邦怎能不耿耿于怀呢?

     而且韩信还幻想着刘邦把山东等地分封给他,建立一个世代存续的国中之国,永远不向朝廷纳税。到最后,甚至有了将刘邦取而代之的想法。那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在刘邦的默许、萧何的精心策划下,他被骗进京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被诛杀。

     反之,萧何身为相国,功劳第一,却懂得以广置田产、贱赊强贷,虽说导致百姓纷纷告发相国强行贱买民田,却成功地消除了刘邦对自己的疑虑和担忧,保全了自己和家人。

     所谓“伴君如伴虎”,这是古人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作为臣子,最忌讳的就是自表其功,这种人多半没有好下场。萧何之所以广置田产、贱赊强贷,就是因为他懂得功高不能盖主的道理,懂得将功劳留给皇帝,所以他的性命才得以保全。

     然而现实生活中总是有一些人自认为有功,就忘了上司,这特别容易引起嫉恨。对于许多聪明人来说,人生的最大危害不在别人,而在自己。有些人一旦做出一番事业,就难免会居功自傲,然而,功高盖主,居功自傲,必定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所以,不论做任何事,都要守住自己的本分,绝不可以功高盖主。虽然现今的职场不可能有性命之忧,但是招致他人怨恨,对前途不利。

     马骏从大学一毕业,就跟了现在这个老板,经过几年的拼搏,公司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而他也算是劳苦功高的重臣了。所以,当人事部晋升他为总经理特别助理时,公司其他同事都没有任何异议。自马骏出任特别助理以后,他凡事总是亲历亲为,对待员工,也是礼让有加。公司的各项工作也做得十分出色。这对于他的顶头上司来说,简直就是如虎添翼。在每次主管会议上,总经理都对他大加赞赏。一次总经理还特别提意,让马骏给公司做一份详细的计划书,好在国外开拓一个新的市场。

     在了解各个部门的情况之后,马骏把一份厚厚的计划书,交给了总经理。“你的计划书做得很好,而且内容也很详细,但是有一个问题,别的人对这个项目都不熟悉呀,对于人员问题,我考虑了一下,可能就只有你最合适了。所以公司决定在法国设立一个办事处,请你过去担任驻法代表。同时为了使你无后顾之忧,公司还为你准备了一套房子,你的出差费全都由公司承担。”多么优厚的待遇啊!公司所有同事都对马骏投来了羡慕的眼光。可只有马骏自己心里清楚,总经理是担心自己一不小心“功高盖主”,抢了他的风头,阻碍了他的仕途,找了个理由把身边最亲近的人外放了而已。

     对于许多能干的下属来说,断送自己前程的有时不是你的无能,而是你的才华。如果你被某上司视作真正的威胁,你会发现自己处于一种不利的处境。

     那么,在工作中如何才能避免“功高盖主”,做到自我保全呢?

     第一,态度上要端正。你要认清形势,无论你的上司多么无能,他就是上司,你就是下属,你不能改变就必须面对。

     第二,行动上要低调。将心比心,你也不希望下属的锋芒盖过你吧?所以,不论在公共场合或者私底下,你都要给足上司面子。比如写个报告,做好后可以给上司审阅,让他做些无伤大雅的修改;有上司在场,别人表扬你的工作不要忘了附带一句,谢谢上司的支持。在大家讨论工作问题时,不要和上司发生激烈的争执,有话可以私底下好好说。

     第三,千万不要越级汇报和邀功。这在很多公司都是非常忌讳的。杰克·韦尔奇在《赢》一书中说,你依旧呆在公司,越级汇报等于自杀。要知道即使你邀功成功了,最多也就是给你加薪,级别升高,要把你换到比原来老板还高的职位基本不可能。而你越级汇报和邀功却给上司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你以后的日子中穿小鞋会是常有的事。

     第四,不要把自己的私利参与到自己所执掌的权力中去加以实现。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是一种不道德的、可恶至极的行为,而牟私者将为此付出应有的代价,终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第五,遵守法令,严格约束自己。人不是孤立存在的,都生活在群体中,一个群体组织的行为由于自身或外界的作用而发生变化,尽管有许多相互关联的原因,但总存在一个最关键的因素, 那就是“约束”。“约束”和“约束感”虽仅一字之差,但有着根本的差别。一个人若清楚地认识到约束感的重要性,就能严格要求自己,去制约自己和束缚自己某些不能有的行为举止。

     总而言之,功可高,但不能“盖主”。只要你付出了,终会获得应有的回报,但绝不能以功劳自恃,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


          不管是在官场,还是在职场,都不要过于执著,不要过于贪婪,要懂得功成身退,省下三分智慧留给别人享用。把智慧用尽,事情做得过于完美,估计自己离受伤也就不远了。定律八:

上司不会适应你,只有你去适应上司丹佛斯的人力资源总监田开芳女士曾说:“一个幸运的职业人拥有三个必备条件:一份自己喜爱的工作,一个呵护自己的家庭,还有支持、赏识自己的上司。”以上三个必备条件中,职业与爱人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选定的,惟有你的老板无可选择——因为你一进入公司,你的上司就已经确定了。 

 如果遇到个赏识你的老板,算你幸运;可如果你很不走运,遇到的上司要么对你的行动计划迟迟不表明态度,要么不停地对你的工作指手画脚,要么所下指令前后矛盾、含混不清,万一工作没做好,说不准他还要迁怒于你…… 

  面对如此“不合作”的上级,你该怎么办呢?是在沉默中“变态”,还是在爆发后离开?一些不怎么幸运的职业人说:当你的老板无可选择时,可以选择的还有做事的方式。

  其实生活就是如此,为了有一口饭吃,有时我们不得不试着去改变自己,适应别人的做事风格。

  可职场中总有那么一些人,把自己失败的原因归咎于环境,归咎于上司和同事,觉得全世界都不配合自己。然而在职场中,你权力有多大,就有多重要。一个毫无权力的人充其量只不过是大海中的一条鱼,只有鱼去适应海洋,而没有海洋适应鱼的。再说了,没有哪个上司,会一辈子带着你。进入职场后,你总会遇到上司更迭的事情。而这种事情,往往发生在你刚习惯了某个上司之后,于是当新上司出现,重新进入磨合期,令你苦不堪言。

  还有一些人,在自己的职场氛围里呆久了,自以为非常专业,换了新上司后,发觉上司与自己的职场习惯格格不入,便指责上司不够专业。如此种种的例子,在职场中屡见不鲜。所以,你想要生存,想要有口饭吃,就只有适应上司,对待不同的上司采用不同的策略,方可在职场中处于不败之地。以下几方面供大家借鉴:

  1面对“工作狂”上司

  这类上司往往认为自己是天下最能干的人,加上精力过剩,热衷于工作,而且希望下属也都和他(她)一样,变成“工作狂”。面对这样的上司,最佳对策就是甘拜下风,不断向他请教,令他永远感觉到你是在他的英明领导下努力工作,并取得成就的,这样反而还可以得到他的赏识。

  2面对霸道的上司

  这类上司通常认为要不断威胁下属,才能让他们服服帖帖地干好活。对这样的上司,你必须常常让他感觉到你的存在价值。尤其当你预见到他将会对你恶语相向时,你必须事先就想好回敬措辞。当然,更重要的是不要被吓倒。

  3面对疑神疑鬼的上司

  这类上司整天怀疑自己的下属偷懒不干活,所以在办公室中经常导演“警察抓小偷”的游戏。遇到这样的上司,最好的办法就是每天(至少是每周)给他一份报告,明白告诉他你今天都做了哪些工作,以打消他的疑心。

  4面对优柔寡断的上司

  这类上司大都多谋少断,往往是已经定好的决策,只要别人提出一点修改意见,就能让他一次次改变初衷,手下人就要不断地重新来过。其实,你只要让他不感到有失身份的前提下,大胆和他商讨一些决策,帮他痛下决心,再设法让他在各种文件、报告、报表上签了字,他就不能再随意更改了。

  5面对健忘型上司

  有的上司很健忘,常常颠三倒四,也常常丢三落四,有时明明在前一天讲过的事,两三天后,他却说根本没讲过。对于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是,当他在讲述某个事件或表明某种观点时,你多问他几遍,也可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以故意引起讨论来加深上司的印象。最后,还可以对上司的陈述进行概括,用简短的语言重复给他听,让他牢牢记住。也可做些会议备忘录让他签字。

  6面对模糊型上司

  有的上司布置工作时含糊笼统,没有明确具体的要求,既可理解成这样,又可理解成那样,前后互相抵触,下属根本无法操作和实施,一旦你去做了,他就会责怪说他的要求不是这样,你弄错了。对这样的上司,在接受任务时,一定要详细询问其具体要求,特别在完成时间、人员落实、质量标准、资金数量等方面尽可能明确些,并一一记录在案,让上司核准后再去动手。

  7面对无知型上司

  职场中总有一些明明自己对业务不懂、不擅长,但却装懂、装内行,处处想显示自己,不是横插一手,就是瞎指挥的上司。面对这样的上司,可分别对待。如是重要的、带有原则性的问题,下属可直接阐明观点,或据理力争,或坚决反对,不能迁就,即使正面建议无效,也要想方设法迂回前进,否则就等于是拿老板和自己的身家性命开玩笑;倘是无关大局的一般性问题,下属则可灵活对付,尽量避免正面冲突和矛盾的激化。

  8面对内向型上司

  有的上司是较为内向的人,相对于面谈或听电话来说,他可能更喜欢读Email,并以此方法与属下沟通。如果你想给看惯了普通黑白邮件的老板来点惊喜的话,那就多花些时间学习制作新意盎然的彩色动画Email吧。当你要与上司谈一件重要的事时,别用Email,而要通过面谈来表示你的诚意和决心,一起吃午餐是个很好的方式,既不会受到其他同事的干扰,又能和上司作最直接有效的沟通。

  9面对挑拨是非、爱给老板打小报告的上司

  有一类上司,专爱在下属之间挑拨是非,制造矛盾,还爱在老板面前打下属的小报告,搞得员工之间关系紧张,还动不动就挨老板骂。虽然这样的上司很不讨人喜欢,可他毕竟是决定你生杀大权的上司。所以,对待这样的上司,我们就要学会忍耐,处处提防。如果到了万不得已的情况,就要在同事之间先把话说开,确定是上司在搞鬼,然后找准时机,主动找老板说明情况,让老板了解事情的真相。要相信,当老板的都是会为自己的企业负责的,当他得知自己手下的主管是如此之人,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出发,一般是会考虑采取相应措施的。

  10面对平庸无能却喜揽功推过的上司

  如果你的上司平庸、没点子,一有为难的工作,就交给下属去干,这对下属来讲未必不是好事,至少多了磨炼的机会,多了显露才华的契机。“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最好不要和这种上司过不去。如果上司喜欢独揽别人的成绩,错了却要下属承担,这说明他自私自利、人格卑微。与这种上司相处,就须刚柔相济,既不可逆来顺受,也不可一味顶撞。在老板面前适当地维护一下自己的利益也是无可非议的,要让上司知道做人是有原则的,忍让也是有限度的。

  总之,职场中你会遇到许多不同类型的上司:有的性格温和,为人谨慎;有的脾气暴躁,做事草率,而且,每个人还都有与众不同的习惯。我们只有学会适应上司才能立足职场,求得进一步的发展。很多时候为了适应不同的上司的做事风格,我们就必须善于保存自己、掩护自己,能应付各方面人物,应付各种局面。所以说,聪明些、圆滑些,并不是毛病,恰恰是作为一个下属应具备的素质。


    适应,是一个与人的需要与满足相联系的心理过程,是个人不断地通过身心的调整,在现实生活环境中维持一种良好的、有效的生存状态的过程。积极的适应就是发展,消极的适应有时会导致心理冲突和疾病。学会适应是每个人健康生活,获取成功的前提与基础。定律九:工作到位但不越位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扮演着属于自己的角色,在一个团体之中,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位子。即便得意时也不可忘形,不小心把手伸到人家的地盘上,难免会受到上司的戒备、同僚的排挤。知道什么事情该帮,什么事情不该做,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气度。找准位置,把本职工作做好。对于超出自己工作范围的工作,即使能力足够,也不要插手,如此才能不越位、不越权,才能走出一条平稳的发展之路。

  赵斌是一家跨国集团所辖分公司的员工,经过几年的奋斗,他现在已成为这家公司的公关部经理。一次,总公司的几位高层领导在香港举行盛大的宴会。赵斌在商场中有着一定的声誉,正是因为自恃业绩卓越,他在一些宴会中,风头常常凌驾于香港分公司总经理之上。 

  宴会当晚,当总公司的高层和主管分公司的总经理致辞时,赵斌在旁一一介绍他们出场。轮到他的上司,即分公司的总经理时,他竟先说了一番感谢词,虽然只是三言两语,但已让总公司的主管皱眉,因为他当时只负责介绍上司出场,而无独立发言的权力。

  在宴会的过程中,总公司主管主动与他交谈了一番。发现他在提及公司的事务时,常以个人主见发表意见,全不提经理的旨意,给人一种他才是这个分公司的总经理的感觉。后来,赵斌因越位,被他的上司找个借口炒了鱿鱼。

  上司和下属之间的角色关系被确定,人们就会依照彼此间所认可的相互交往方式同对方“打交道”。作为下属,应依据法律或章程赋予的特定职责和权限进行工作。作为下属,应围绕上司去实现目标。上司和下属都各干各的事情,各守各的本分。既不应让上司领导去干下属的事,陷入事务主义,也不应让下级人员去做上级的事,出现“越位”,即越权或擅权。我们强调,要准确地认知自己的社会角色,摆正自己的社会位置,目的是为了防止和克服“越位”现象,找到一个稳妥的出力方式。

  身在职场,要想真正成为领导靠得住、信得过、离不开的得力助手,就必须把握好办公室工作的特点,找准自己的位置,不要让自己越位,也不要让别人占据了自己的位子,这样,才能够保证团体成员间的协调合作,推动共同的事业向前发展。如果大家都找不准自己的位置,团体工作便无法协作进行。

  当然,从为人处世的角度看,一个人要想达到升迁的目的,就必须脚踏实地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若非自己权限范围的事务,最好不要随便掺和或插手。这样,才不会给人一种不尊重上司,或者想霸占上司位置的感觉。否则,锋芒毕露,显现自己的野心,将会受到同僚的攻击、上司的防备和打击,从而严重影响个人工作的顺利开展和事业的发展。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办公室里的关系学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