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商场哲学:借他人之力,为自己图谋
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可见,路是人走出来的。那么,与其打着灯笼去寻找黑夜中的路,不如踩着成功者的脚印前行。贵人的经验,不一定就完全适用于你,但只要领悟其中的一点,就能成为你一生的财富。
1.借助别人的力量成事
记得在《红楼梦》中,薛宝钗填写的《柳絮词》中有这样一句话“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她用肯定的态度对柳絮做了赞美,改变了以往贬柳絮飘浮无根的写法。
由此,我们也得到一个启示:人在事业上要想取得成功,除了靠自己努力奋斗之外,有时还需要借助别人的力量,才能够平步青云或扶摇直上。
比尔·盖茨说:“一个善于借助他人力量的企业家,应该说是一个聪明的企业家。”在办事的过程中善于借助他人力量的人也是一个聪明的人。
《圣经》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当摩西率领以色列子民前往上帝那里要求赠予他们领地时,他的岳父杰罗塞发现,摩西的工作实在超过他所能负荷的了,如果他一直这样的话,不仅仅是他自己,大家都会有苦头吃。于是杰罗塞就想办法帮助摩西解决问题。他告诉摩西,将这群人分成几组,每组1000人,然后再将每组分成10个小组,每组100人,再将100人分成两组,每组50人。最后,再将50人分成5组,每组10人。然后杰罗塞告诫摩西,要他让每一组选出一位首领,而且这个首领必须负责解决本组成员所遇到的任何问题。摩西接受了建议,并吩咐负责1000人的首领,只有他才能将那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告诉自己。自从摩西听从了杰罗塞的建议后,他就有足够的时间来处理那些真正重要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大多数只有他自己才能够解决。简单一点儿说,杰罗塞教给摩西的,其实就是要善于利用别人的智慧,善于调动集体的智慧,用别人的力量帮助自己解决难题。
很多事情就是这样的,当我们无力去完成一件事时,不妨向身边可以信任的人求助,也许对我们来说费力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却可能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轻松“搞定”。与其自己苦苦追寻而不得,不如将视线转一转,呼唤那些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人。
世界潜能大师陈安之在《超级成功学》中阐述了167个超级成功的观点,其中第19条便是“成功靠别人而不是靠自己”。陈安之认为成功有三个因素:①帮成功者工作;②与成功者合作;③请成功者为你工作。假如你可以掌握这三个因素,一定会加快你成功的脚步。
这个观点乍听起来是有点不可思议,但是仔细琢磨后是很有道理的。很多人都认为,成功靠自己,事实上,靠一个人的力量能做多少事情呢?如今早已不是靠一个人单枪匹马闯天下的时代了,一个人再有能耐,其力量也是渺小的,如同一滴水之于大海。所以,只有善于借助别人的力量,才能最快到达目的地。
在借助他人的力量时,一般要遵循以下几点:
①要与有影响力的人做朋友。对于一般人来说,应该随时留心周围人的品格、能力及其影响力,要用真心去交朋友,看谁有能力帮助你。
②努力求得朋友的帮助。朋友能否帮你的忙,这就要求你与人交往时,目光要放远些,不因小利而不为,亦不因利大而为之。
③借助一些有权力的人,或一些知名度较高的人的力量。因为这些权威人物都有一定的威慑力量。对方看你有“后台”,也会很乐意与你合作。
2.巧借外力来经营
兵经百篇》中云:“艰于力则借敌之力,难于诛则借敌之刃,乏于财则借敌之财,缺于物则借敌之物。”借鸡下蛋,以蛋孵鸡;善借财势,巧妙经营,同样是企业成功的一把钥匙。
1978年6月,荣智健暂时把妻子儿女留在北京的父母家中,自己携带简单行装和一张入港通行证,独自南下香港。“那是我个人的决定。当时内地的政治比较开放,让人们出外探亲。我有两个堂兄荣智鑫和荣智谦在香港经营电子生意,就决定出来闯一闯。”他后来接受采访时说。
荣智鑫和荣智谦是荣德生的长子、荣智健的大伯荣伟仁的儿子。荣智鑫和荣智谦当时都生活在香港,共同经营电子业。
正是由于两位堂兄的盛情邀请,荣智健比较顺利地到了香港,开始了他的新事业。
刚到香港时,他的堂兄荣智谦曾经问他:“健弟,你在内地耽误那么多,要不要到国外深造深造?”
荣智健思考了一会儿,回答说:“我已经是30多岁的人了,学问本来就不好,英文又蹩脚,还去读什么书?干脆做生意好了。”
另一位堂兄荣智鑫在旁边听了,插话说:“这样也好。健弟既然有意从商,那就和我们一块儿干好了。依我看,健弟也和四叔一样,有经商的天赋。我们几兄弟联合来干,再加上健弟和四叔在内地的关系,肯定会干出一番大事业的。”
转了一大圈后,荣智健接过他父亲的接力棒,开始了荣氏家族的再度创业,这对于荣智健来说,无疑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
要与人合作,仅有智慧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同时具备足够的经济实力,这一点荣智健比谁都明白。
这个经济实力就是父亲在香港留下的老底,即荣毅仁解放前在香港的一些资产,主要是一些纺织厂的股份,如九龙纱厂、南洋纱厂在荣毅仁名下的股份。因为有30多年没有动过股息和分红了,如今一算,居然有一大笔钱,以此来做投资,还是绰绰有余的。
1978年,荣智鑫和荣智谦在新界大埔开办了爱卡电子厂,荣智健应两位堂兄之邀,带着父亲留下的那笔资本,友情加盟。电子厂主要生产电容器、电子手表和玩具。后来随着电脑业的发达,开始转向以电脑随机存取存储器为主。起初合伙时,兄弟三人各占1/3的股份。后来工厂赚了钱,荣智健把他分到的利润再投资进去,逐年增加,最后他的股份占到60%。据估算,荣智健前前后后总共投资了100多万港元。
工厂开办时,荣智鑫担任总经理,荣智谦担任董事长,荣智健只不过是一个高级打工仔。随着荣智健股份的增多,他开始接替堂兄,出任总经理。荣智健上任以后,经常深入工厂车间第一线,仔细了解各个方面的生产和销售情况,真正做到心中有数。
经过一番详细的调查研究,加上他在内地的广泛联系,荣智健决定将内地市场作为主要推销市场。销售渠道一定,爱卡的业务直线上升,产品供不应求,效益成倍提高。同时,不断加大投资,积极开发新产品,其中2微米64K的随机存取存储器,以性能良好、价格低廉而受到用户的广泛好评,市场占有率极高。
荣智健正是这样巧借外力取得成功的。其实,你在发展企业、经营产品时也有许多借助的外在力量,这就需要你用慧眼来识别了。
3.借力使力不费力
做事情要懂得如何借助外力来扩张自己的实力。如果不壮大自己的实力,很可能就会被竞争对手吃掉。只有具备了雄厚的资金实力才可以维持稳定的、有步骤的发展计划。任何成就大事业或者白手起家的大富豪,都是善于借助外力的聪明人。当你没有本事之前要千方百计学习成功人士的方法,学习那些善于借力的成功者。
在赤壁大战中,不习水战的曹操大军,由于重用了熟悉水战的荆州降将蔡瑁、张允,使曹军的水战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在周瑜乘船观察的时候,发现曹军设置水寨,竟然“深得水军之妙”。所以,周瑜暗下决心,一定要除掉二人。正当周瑜绞尽脑汁想办法的时候,曹操手下的谋士、周瑜的故友蒋干来访,周瑜一眼就看出蒋干的来意。于是,他就想出了一条利用“朋友”来达到目的的妙计。
当晚,周瑜盛情款待蒋干。席间,周瑜大笑畅饮。夜间,周瑜佯作大醉之状,挽住蒋干的手说:“久不与子翼同榻,今宵抵足而眠。”当军中打过二更,蒋干起身,见残灯尚明,周瑜却鼻鼾如雷。蒋干就在桌上堆着的一叠来往书信的公文中发现了“蔡瑁张允谨封”等信,蒋干急忙取出偷看。其中写道:“某等降曹,非图仁禄,迫于势耳。今已赚北军困于寨中,但得其便,即将曹贼之首,献于麾下,早晚人到,便有关报。”蒋干心想原来蔡瑁、张允竟然暗结东吴,于是将书信藏在衣内,又回到床上装睡。在四更时分,有人走进帐内小声呼唤周瑜,周瑜故作“忽觉之状”。那人说:“江北有人到此。”周瑜喝道:“低声!”又转过头来冲着蒋干喊了两声,蒋干佯装熟睡没有做声。于是,周瑜偷偷走出营帐,蒋干赶紧爬起来偷听,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张、蔡二都督道,‘急切间不得下手’……”后面的话声音更低,听不见一点儿东西。过了一会儿,周瑜又回到帐内睡起觉来。在五更左右,蒋干趁着周瑜熟睡未醒,就悄悄回到江北,向曹操报告,并交上那封伪造的书信。曹操看后,勃然大怒,立即下令斩了蔡瑁和张允,当两颗血淋淋的人头献上之时,曹操方恍然大悟说:“我中计了!”
周瑜巧妙地利用蒋干这个老朋友,借曹操之手,一举除掉了两个最大的隐患。这样,赤壁大战火烧曹营的壮举才会流传至今。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阿基米德的“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说的不也是这个道理吗?
4.借贵人之光,照亮自己的路
社会在进步,词语也在不断翻新。于是乎,“借光”一词,就闪亮登场了。借他人之光,照亮自己的路,这就是新解。
“借光”成了一门新兴的学问,不但有正借,还有反借,而且还要讲策略。正借,就是去鼓吹,去巴结同行老大,将自己与同行巨头联系起来,互相借助对方的资源优势,实现双赢。反借,就是打击竞争对手,通过与对手叫板,与对手挑战,来塑造自己的光辉形象。
借别人的智慧,用以扩充自己的头脑,延伸自己的手脚,提高自己的能力,这就是现代版的借光计。
香港珠宝大王郑裕彤,由于生意发展的需要,准备兴建一个规模齐全、现代化水平一流的会议及展览场所,总面积达40.9万平方米,包括一座高55米的会议展览中心、一幢豪华住宅楼和两幢酒店。从1984年年底论证、筹划、达成协议以来,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
这样的一个大手笔自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可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郑裕彤迟迟不肯下令动工呢?以郑裕彤的珠宝生意和新世界中心等地产生意来说,可谓资金雄厚,资金自然不是问题,且与香港政府方面的协议也早已签订。万事俱备,现在还欠哪股“东风”呢?
就在外人纷纷为此而猜测不定的时候,郑裕彤的“司令部”内已经开始了似乎是临战前的紧张状态。手下人四处奔走,连郑裕彤也经常往返于公司与香港机场。
谜底终于揭晓,然而却是大出人们的意料——郑裕彤宣布的开工日期恰恰是英国女王来访的同一天。
郑裕彤竟敢拿自己的开工奠基仪式与英国女王的来访争锋?这老头儿被胜利冲昏头脑了吗?
大家知道,英国女王来访在香港可不是一件寻常的小事。因为香港当时仍属于英国的殖民地,女王是英国的最高元首,访问香港虽说不是百年不遇,但也是难得一次。更何况这次来访的时间,是在中国和英国已经就香港1997年7月回归中国达成协议之后。虽不敢说这是英国女王对其殖民地的最后一次访问,但也必定会对香港的未来产生重要影响。所以,这次出访,肯定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新闻热点,届时,英国的电视、电台、报纸等机构的大批记者将会蜂拥而至,其他国家像美国、日本以及中国大陆等地的记者也会跟踪采访报道,新闻热点肯定会被吸引到这边来。单单挑选这么一个时间来开工,与女王唱对台戏可没人敢操胜券。
当有好心的朋友担心地问起郑裕彤开工的事时,他只是笑而不答。
郑裕彤对外界的种种传言与猜测置若罔闻,镇定地指挥手下加紧做开工奠基的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就绪后,香港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奠基的日子到来了。这一天,天气格外晴朗,郑裕彤的职工们个个身穿礼服、精神振奋,奠基现场的大幅标语早已张挂起来,各种彩色气球飘荡在蔚蓝的天空,现场洋溢着隆重、热烈、气派的气氛。
可是,英国女王这时已经莅临香港,香港政府的官员们全都迎接女王去了,新闻界记者们也都去了,全港所有人士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女王的身上,有谁会来注意这块尚未开发的地方呢?除了郑裕彤,有谁会对这儿更感兴趣呢?
奠基仪式开始的时间马上就要到了。这时,最后的谜底才对世人打开——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也来参加奠基仪式了!她亲自用铁锹为中心铲下了第一锹土。
在场人士无不欢呼雀跃,以一睹女王仪容为快。各路记者纷纷用自己手中的摄像机、照相机或是笔,记录了这令人激动的时刻。全世界的电视观众、广播听众和报刊读者同时都知道了女王的举动,同时也都知道了香港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和郑裕彤。
现在,大家都清楚借光的意思了吧!借光就是利用辉煌的贵人之“光”,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扩大影响。这种策略在关键时刻能影响一个人的命运。
5.借“鸡”生“蛋”
借鸡生蛋是一种高境界的经营理念,一个不会借力的人往往很难走向大的成功,而那些善于借助他人力量的人,成功的系数往往就会很大。
王海琼决定在“宜家”旁边开一家经营家居装饰用品的小店。这是经过认真分析的,因为到“宜家”去的人大多数是为了买家具和家居用品,他们也正是小店所需要的顾客。把这样的店开在“宜家”旁边,就可以不用花大力气招徕顾客,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省宣传推广费用,又能很快地拥有自己的顾客,真是个两全其美的好方法。
王海琼在选择经营的商品种类上下了大工夫,如果要与“宜家”经营同类的商品,一定要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比如靠低价取胜,以独特性见长,或在一些小配件上多做文章。
由于人们对天然材料的商品比较偏爱,王海琼就选择清一色的草柳编织品,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后来她又增加了绢花、花瓶等,很快她的生意就火了起来。
聪明的王海琼不仅在产品的选择上精挑细选,而且在营业时间上,也根据“宜家”的时间调整:“宜家”的营业时间是从上午十点到晚上九点,而王海琼则从早上九点半开门,一直营业到晚上九点半。如此一来,就最大可能地保证了她的顾客群。
“借别人的鸡,下自己的蛋”,借助别人的优势,在它的“势力范围”开个与它相关的、内容有所差别的小店。这样,就能争取到大店的客户群,但又不和它直接竞争,生意自然就会好。
靠自己的实力来取得成功,固然可敬,但单靠一己之力就能做成大事的年代已经过去了,现在的社会需要合作才可以成就辉煌。真正的聪明人可以依靠别人的力量来扩大自己的势力,这甚至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不妨可以用“借鸡生蛋”的方法,借别人的钱,来加快自己成功的步伐。
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在他的剧本《金钱问题》中写过这样一句话:“商业,这是十分简单的事,它就是借用别人的资金。”
下面就教你几种方法,使你能借来“生蛋的鸡”:
①私人借贷。私人借贷是指你从你的家人、亲戚或朋友那里借来的资金。家庭和朋友一般都是创业者理想的贷款人。许多成功创业的人在创业初期都借用过家人或朋友的资金。从家人和朋友那里筹集资金,有时候甚至是你唯一可行的选择。
②银行贷款。银行是一些创业者获得贷款的重要来源。商业银行不提供股权资本,主要提供短期贷款,但也提供中长期贷款和抵押贷款。在贷款的时候,如果你无法提供抵押和担保人,商业银行往往对初创的企业不感兴趣,因为初创企业的风险较大。
③寻找合伙人。在创业的时候,如果你准备创业而资金又不足,寻找一个或几个合伙人是一种理想的方法,因为这种形式起码可以分散风险。需要注意的是,在合伙企业制度下,所有合伙人风险共担、利益均分(当然是在投资数额相同的情况下)。
④风险投资基金。你如果能说服风险投资者投资你的企业,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许多电视台创建了这方面的栏目,就是为了给创业者和风险投资者提供一个沟通和了解的渠道。
“鸡”你是借来了,至于生不生“蛋”,生的“蛋”是多还是少、是大还是小,仍然取决于你自己。当然,最重要的是:从别人那里借来的“鸡”,一定要好好喂养,真正让它生出“金蛋”来,这样才对得起借“鸡”给你的人。
6.用尽所有力量助你成功
所谓借助外力,就是借鉴别人的智慧、经验和才能、资金为己所用。把别人的想法和建议纳入考量,这不但能提升自身能力,还能改进成果,成就自己的事业,达到自己的目的。
美国一出版商有一批滞销书不能脱手。有一天,他突然想出一个主意:给总统送去一本书,并三番五次地征求意见。忙于政务的总统不愿意与他多纠缠,便回了一句:“这本书不错。”出版商便借总统之名大做广告,“现有总统喜爱的书出售”。于是,这些书被抢购一空。不久,这位出版商又有书卖不出去了,又送一本给总统,总统上过一回当,想奚落他,就说:“这书糟透了。”出版商闻之,脑子一转,又做广告,“现有总统讨厌的书出售”。不少人出于好奇又争相抢购,就这样,书又被售完了。第三次,出版商将书送给总统,总统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便不做任何答复,出版商却也大做广告,“现有令总统难以下结论的书,预购从速”。居然又被抢购一空,总统哭笑不得,商人却借总统之名大发其财。
还有这样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有一个小男孩在他的玩具沙箱里玩耍。沙箱里有他的一些玩具小汽车、敞篷货车、塑料水桶和一把亮闪闪的塑料铲子。在松软的沙堆上修筑公路和隧道时,他在沙箱的中部发现一块巨大的岩石。小家伙开始挖掘岩石周围的沙子,企图把它从沙箱中弄出去。他是个很小的小男孩,岩石虽然很大。但他手脚并用,似乎没有费太大的力气,岩石便被他连推带滚地弄到了沙箱的边缘。不过,这时他才发现,他无法把岩石翻过沙箱边墙。
小男孩下定决心,手推、肩挤、左摇右晃,一次又一次地向岩石发起冲击,可是,每当他刚刚觉得取得了一些进展的时候,岩石便滑落了,重新掉进沙箱。最后,他伤心地哭了起来。这整个过程,男孩的父亲在起居室的窗户里看得一清二楚。当泪珠滚过孩子的脸庞时,父亲来到了他面前。
父亲的话温和而坚定:“儿子,你为什么不用上所有的力量呢?”垂头丧气的小男孩抽泣道:“但是我已经用尽全力了,爸爸,我已经尽力了!我用尽了我所有的力量!”“不对,儿子。”父亲温和地纠正道,“你并没有用尽你所有的力量,你还没有请求我的帮助。”父亲弯下腰,轻松地将岩石搬出了沙箱。
成功是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然而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轻而易举得到的。这是因为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想成功办事,就必须学会借助他人的力量,并把这种外力融入到自己的奋斗当中,使自己要办的事情顺利完成,使自己的梦想得以成为现实。
7.借别人的脑成就自己的事业
在实力决定势力的竞争社会中,一个成功者一定要具备识人、用人的精准眼光,放手让自己的下属尽情地发挥才华。这样也就达到了借别人的脑成就自己事业的目的。
王雪红就是这样一位借脑生财的成功者。她善于通过对别人的经验进行借鉴综合,从而找到一条更好的道路,将自己的企业引向一种全新的境界。
在男性为主导的高科技世界里,王雪红却开辟了一个自己的王国。这位罕见的女创业家、女投资家,在华人世界里几乎无人能出其右,即便在美国,也少见这样的女企业家。
她一手创立的台湾威盛集团,2003年的年收入已突破600亿元。从IC设计(威盛、威腾、威瀚)、半导体封装测试(立卫、威宇)、硬件制造(宏达、国威),一直到资讯网络(全达、建达、旭耀电通),在高科技产业上、中、下游,她均有重兵部署,她的事业版图延伸到世界各地,这几年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尤其明显。
庞大的企业王国,让才40多岁的王雪红多年蝉联台湾女企业家的首富。虽然是台湾著名商人的女儿,早期创业也得到父亲的支援,但是王雪红早已跳出父亲的光环,开创了新局面。
王雪红是怎样走向成功的呢?
善用人才的智慧,是她成就大事业的基础。
王雪红1981年毕业于柏克莱大学,拿到了经济硕士学位。现在她的手下是清一色的男性专业经理人,并且许多是能力非凡的工程师。这得益于她有识人之明,并且真正做到授权,充分发挥手下人的聪明才智。
威盛的陈文琦、林子牧都是加州理工学院电机专业的硕士,他们自创公司却与股东理念不合,失意时被王雪红发现,加入她购买的一家美国公司VIA。陈文琦规划策略,王雪红负责市场,林子牧在美国掌管研发,“铁三角”打造出今天的威盛。
随着一个接一个下属企业的创立,王雪红事业的版图清楚成型,王雪红靠的就是充分发挥下属的智慧、利用下属的智慧,成为今天台湾第一女首富。
8.借助贵人抬高自己
我们一直相信“爱拼才会赢”,但偏偏有些人是拼了也不见得赢,究其原因,是因为不懂得借贵人之力。在攀向事业高峰的过程中,贵人相助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除非你的运气特背,否则,在你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几个贵人。例如,你在工作中一直不是很顺利,表现也欠佳,心灰意冷之余,你开始想打退堂鼓、想放弃的时候,你的一位上司却在这个时候帮了你一把,设法帮助你跨过了门槛,重新点燃了你的斗志。
“贵人”可能是指某位身居高位的人,也可能是指令你心仪已久或模仿的对象,无论在经验、专长、知识、技能等各方面都比你略胜一筹。因此,他们也许是师傅,也许是教练,或者是引荐人。
有贵人相助的确对自己的事业很有益。有一份调查表明,凡是做到中、高级以上主管的,有90%都受过栽培,至于做到总经理的,有80%遇到过贵人,自己当老板创业的,竟然100%全部都曾被人提拔过。
话虽如此,但要想被贵人“相中”,首要条件还是在于被保送的人究竟有没有两下子。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如果你一无所长,却侥幸得到一个不错的位置,保证后面一堆人等着看你的笑话。毕竟,千里马的表现是好还是坏,代表伯乐的识人之力。找到一个扶不起来的人,对贵人的荐人能力,也是一大讽刺。
除了真正是基于爱才、惜才之外,一般而言,贵人出手,多少都带有一些私心,目的在于培养班子,巩固势力。但也有一些接班人羽翼丰满之后,立刻另筑他巢,导致与师傅失和、反目成仇,这类现象是屡见不鲜的。
良好的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最好是建立在彼此各取所需、各得其利的基础上。这绝不是鼓励唯利是图,而是强调彼此以诚相待的态度,既然你有恩于我,他日我必投桃报李。
寻找“贵人”以下是必须谨记的:
①选一个你真正景仰的人,而不是你嫉妒的人。绝不要因为别人的权势,而琵琶犹抱、另搭顺风车。
②摸清贵人提拔你的动机。有些人专门喜欢找徒弟为他做牛做马,以彰显自己的身份。万一出了事,这些徒弟不仅捞不着好处,还可能成为替罪羔羊。
③要知恩图报,饮水思源。有些人在受人提拔、功成名就之后,往往就想遮掩过去的踪迹,口口声声说“一切都是靠我自己”,毫不犹豫地一脚踢开照顾过他的人。如果你不想被别人指着鼻子大骂你“忘恩负义”,就千万别做这种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