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许是工作的压力,许是家庭的事务,自己最近总是觉得心力交瘁。常常觉得世事艰辛,人情纷杂,到处一片嘈杂,心里也如同长满了荒草,找不到一丝安静。就连就喜欢的书籍也难以给我真正的安静。
从来不愿意造成情绪污染的我,只得打电话向朋友诉说。说完我满腹的牢骚和种种糟糕的感觉之后,她笑着的说跟我说了一句:“给你一句诗意一点的建议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我知道她为什么笑,因为:“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是我最喜欢的句子,也是我劝慰别人的时候最常引用的句子。
虽然是半开玩笑,不过倒也让我觉得是个不错的建议,那么不仿就这样去做吧。好在赶上了“十一”小长假,索性回了老家。傍晚自己一个人去了离家比较近的田地里,秋收已过,播种尚未开始,田里少有忙碌的身影。
静静地走在田间的小路上,仍有不知名的小花在昭示着生命的魅力。看她们,静静的发芽,静静的生长,然后静静花开花落。很少有人在意她们,也少有人欣赏她们,同样做为花跟那些高贵的花朵比起,她们的存在似乎是一种悲哀。但这并不妨碍她们绽放生命的美丽。
也许过不了几天她们的一生就要完结,可是看着现在夕阳下的她们,那么美丽,那么骄傲;就算明天她们就会枯萎那又怎么样?她们已经如此努力如此执著的活过。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如果我像这些不名的花儿一样,不记世间烦扰,做一个恬静淡然有点诗意之人,想必一定会快乐许多。
想起《中华好诗词》中的特邀大学士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杨雨老师说过:“我们不必成为诗人,但我们要为生活保有一份诗意。”诗意很多时候都来自己的内心,想起刘禹锡“三次搬家”故事。
刘禹锡因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为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于是他就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丝毫没有不情愿,反而高兴的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了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他仍在此处读书作文。策知县气得肺都要炸了,又和书丞商量,为刘禹锡在城中寻了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这里的青草和苔藓竟然也能让刘禹锡诗兴大发,于是有了“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相信我们都知道这就他那篇名传千古的《陋诗铭》。
想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有些自嘲的笑了,我自然是不能和刘禹锡相提并论。那么努力做一个诗意生活的人总是可能的吧。那么好吧: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