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49年——庄王元年,在相国吕不韦的谏奏下,庄襄王下诏大赦罪 人,论列表彰先王的功臣,广施德惠,厚待宗亲族属,对民众施以恩泽。秦国上下一片祥和,安定无事。
可是,东周君对庄王不服,蠢蠢欲动,企图谋反。
这一消息很快传进了吕府。吕府有三千多门客,这是吕不韦任相国后仿学 战国四公子所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吕不韦耳聪目明,闻天下事,大多数消息来自他的宾客贤士。
吕不韦担负着辅佐庄王的重任,他在第二天上朝理政的时候,就赶到德政殿向庄王汇报了这一情况——
“大王,臣闻东周君派使者和六国诸侯密谈,妄图联合反秦。”
“噢!竟有这等非义之事?!”庄襄王听后大惊失色。
“此消息可靠!”吕不韦进一步阐述道,“听周地军民说,周和六国诸侯已经达成口头协议,准备西入函谷关,进攻咸阳城,灭掉强秦。”
“吕相国,面对如此严峻之形势,应以何计粉碎敌之阴谋?”庄襄王垂询道。
“大王,周之兴始、殷之衰败值得深思。殷王纣贪色废政,抛弃贤才而不重 用,却纠合四方罪恶多端的逃犯,信任他们,使用他们,让他们欺压百姓,在商 国为非作歹。周武王在周公的辅佐下,广召天下贤士,严格训练军队,派师尚父 率领百名勇士前去挑战,然后率领拥有战车三百五十辆、士兵两万六千二百五十 人,以及三千名勇士的军队,急驱冲进殷纣的军队之中。可惜纣的军队虽有七十余万,但都没有打仗的心思, 一心盼望武王赶快攻入商都,所以全军崩溃,逼得殷纣败逃,返回城中登上庶台,穿上他的宝玉衣,投火自焚而死。这说 明,殷纣的天下已经到了尽头,上天又将国运赐给周朝。当然,此时的周武王 尚未完全统一天下,还有一部分诸侯没能归顺。可喜的是,武王死后,其年幼 的儿子成王能够听从周公辅佐,终于一步步完成周室的一统大业。”吕不韦滔滔不绝。
“吕相国,孤王明白您的苦心,尽管直言!”庄襄王欠身离开御座,恭敬地倾听吕不韦谏述。
“蒙谢大王如此开明!”吕不韦屈身一拜,“众所周知,周自帝祚以来,已 有三十七代君主,享坐天下八百六十七年之久。周之目前如同殷纣当年,燃烧 后的木炭已化为灰烬。六国欲用周室之名合纵反秦,这将于吾大大不利。吾强 大秦国,必须树立统一天下的大志,趁其合纵未成现实,不如挥师灭之,使六 国诸侯不得再用周王之名义而乱秦!”
“好!就依相国所言。孤王任你为围剿东周君的大将军,率领十万大军,即刻出征!”庄襄王递过一个黄色缎布包裹的大印。
“谢大王!”吕不韦伏地叩拜,双手接过大印。
吕不韦用兵颇有建树。他挑选了十万精锐军队,八成以上的官兵参加过实 战,其中任命的左将军、右将军和押运粮草的将领,都富有作战经验且又立过 战功。他率领浩浩荡荡的大军,离开京师咸阳,越过函谷关口,向东直攻东周君所居惮狐聚。
那时,东周君所辖地盘并不怎么庞大,只有河南、洛阳、谷城、平阳、偃 师、巩县、缑氏等七县之地。其中,洛阳只是一个有名无实的东周君国都,东 周君臣慑于秦国强大,不敢在那里居住。而且,拥有十万户左右的洛阳等地乃是吕不韦享用的封邑之源,他岂能允许东周君这个心腹隐患潜藏下去?
早在昭襄王五十二年,秦国就派兵攻打西周。西周君被逼跑到秦国来自首, 叩头认罪,请求惩处,并全部献出他的三十六座城邑和三万人口。秦王接受了 这些城池和人口,让西周君回西周去了。周地的民众向东方逃亡,周之传国宝器九鼎运入了秦国,周朝从这时起就走向灭亡了。
如今,周之末日即将来临,焉能允许东周君兴风作浪?吕不韦率领十万大 军,出不累月,便一举克敌制胜,收复了东周的河南等七县之地。
吕不韦率勇士们冲入惮狐聚。勇士们从卧室的屏风后面抓到了东周君,并把东周君押到阶下。吕不韦一见东周君,彰善瘴恶,气愤难抑,亲自擎剑割下东周君的头。
旗开得胜的吕不韦,立即整顿军队,班师回朝。
德政殿上,庄襄王坐在御座上,文武百官侍立于大殿两厢。吕不韦抱着征 讨东周君的金黄大印包裹,步入大殿,向庄襄王复命交旨。当他跪拜陈述杀死 东周君和收复其所辖七县之地的胜利消息后,卿臣们立即发出一阵赞叹声,心 想,这位阳翟大贾真是了不起,怎么还有带兵打仗的天赋呢?庄襄王听后心中 大喜,高度赞扬吕相国披肝沥胆、英勇杀敌之精神,肯定他初次任相,就为秦国立下不朽的战功,加薪三等,赏金三万两,并下诏,犒赏出征军队。
庄襄王下朝回到永生阁,把吕不韦杀敌立功的喜讯告诉了王后赵姬。赵姬闻 讯,顿感振奋,想不到吕不韦竟有非凡的军事才能,初到秦国任相,就立大功。
年仅十岁的嬴政,听了这个消息后也很高兴,他向父母提出,要见见吕伯父。
庄襄王考虑吕不韦征战刚刚回来,劳顿疲乏,需要休整,又有相国要职加 身,怎能随便请出,于是拉着嬴政的手说:“政儿,你伯父征战得胜,刚刚回朝,理应休息解顿,现在不请为好。”
“父王,儿臣想要办的事情,您最好能够答应。”身为太子的赢政,性情变得比从前更加固执了。
“政儿,你……”庄襄王不想放任儿子。
“大王。”赵姬向丈夫递了个恳请的眼神。她不反感儿子的个性,相反,她 认为这种主观愿望强烈的人,才能干一番大的事业。但更重要的是,她自从离 开赵国来到秦国后,还没有机会与吕不韦见面。她欠起玉体,笑容可掬地说, “大王,吕相国立下战功,凯旋归朝,政儿欲和他见上一面,也好向他请教啊!
再说,相国对咱们全家恩深如海,也应该为他庆功洗尘才是!”
“唉呀!夫人,真有你的。”庄襄王被赵姬的一番恳谈说动了,“行啊,你这 位王后讲情,就依政儿吧!”
“多谢母后!”赢政施一拜礼。“唉!政儿,应该谢你父王。”赵姬补充道。
“是。”赢政转向庄襄王,又施一拜礼,“儿臣多谢父王!”
“哈哈哈哈!……政儿, 一会儿你伯父来了, 一定要注意谦恭礼貌、虚心学习!”庄襄王抚摸着嬴政的头,嘱咐道。
“是!儿臣记下。”嬴政嘴上这么答应着,但他心里并不怎么喜欢吕不韦,因 为,他已经看出吕不韦不是一个诚实厚道的人。这次想见吕不韦,主要是想从吕不韦身上了解一些军事方面的信息。
庄襄王立即将小黄门赵高呼来,命其去相府传达大王口谕,请吕不韦午后来永生阁。
当天下午,骄阳酷热,宫内没有一丝凉风。
永生阁中堂内,设有御座,御座两旁各设有一张矮脚案几。御案、案几上摆着美酒佳肴。
阁门的竹帘已经全部卷起,灿烂的阳光折射进中堂光滑锃亮的红漆木质地 板上,刺得人睁不开眼睛。
庄襄王端坐御座上。左、右两侧案几前,分别坐着王后赵姬、相国吕不韦。赢政坐在母后下首。
身居丞相、封号为文信侯的吕不韦,受到秦王、王后的热情款待,可谓殊 荣。在王宫里,可不比邯郸,尽管他有恩于子楚和赵姬,但人家夫妇俩已今非昔比, 一个是国王, 一个是王后,他当然感到无限光荣了。
庄襄王不忘旧情,朴实忠义,对相国吕不韦既爱戴又尊重,尤其是对他此次出征得胜还朝,大加赞扬。
当了王后的赵姬,对吕不韦更是无比赏识。她知道吕不韦才华超群,但怎 么也没想到他治国有道、军政皆通。所以,在吕不韦讲述征伐东周君的经过时,她的一双秀眸一直盯着这位相国,还流露出爱慕和思念。
嬴政却是一种狡诈和傲慢的心态。当吕不韦讲完平息东周君叛乱的前后过 程时,赢政不以为然,脑壳儿一晃,说了一句:“东周君乃是惊弓之鸟、笼中之兽,不堪一击!”
庄襄王一听,心里很不高兴,瞪了一眼嬴政,继而警诫:“政儿,治国治军非同小可,带兵打仗更不寻常。你小小年纪,怎能轻视此事呢?”
嬴政也意识到自己说话唐突无理,觉得父王批评得正确,只是由于讨厌吕不韦,
认为他与父王不是一路人。因此,赢政朝父王点点头,没有道歉。
“大王,依微臣愚见,太子年龄虽小,但敢想敢说、敢作敢为,将来必能驾驭国家大事!”吕不韦懂得臣子的位置,不敢越雷池半步,赶紧推崇嬴政。
“大王,我看相国说得对,政儿已是太子,应该允许他有个人的主见,相国不是外人,咱们应该请相国在大的方面,诸如治国治军的韬略和智慧方面,给政儿以教诲和训导。”
庄襄王点了点头,说:“对!政儿,你母后讲的话,你听到了吗?”
“儿臣记下了!”嬴政欠起身来,向父亲打躬道。
“大王,你我应该陪同相国喝庆功酒啦!”赵姬提醒道。
“相国,请端樽,孤王为您庆功洗尘!”庄襄王端起酒樽。
“谢大王!谢王后!”吕不韦亦双手捧樽。
“干!”庄襄王和王后、吕不韦三人一同饮下。
按照庄襄王事先的安排,乐舞开始了。乐师们各自操作手中的乐器:
钟鼓架上,编钟鸣响,节鼓激昂,如惊雷般地响彻中堂大厅。随之,钟鼓 渐弱,铜铃悦耳,玉磬击拍。琵琶弹来胜似潺潺流水,箜篌拨去宛如瓢泼大雨,箫管鸣鸣伴随诗人赏月,笙笛娓娓引来牧童骑奔……
伴随动人心弦的乐曲声,六十四个美女飘飘入堂,翩翩起舞,挥袖翻腰,五彩云集。
庄襄王、吕不韦自从来到咸阳后,还是头一次欣赏宫中舞蹈。此时他们将烦恼抛在九霄云外,享受宫廷快乐。
赵姬当上王后后,还从没有机会观赏宫廷乐舞。因为公爹为王不足一年就 去世了,丈夫即位后心情不太好,所以也就没有心思安排娱乐活动。今天,她 陪着丈夫、儿子,特别是一直钟爱的前夫——吕不韦,同席观赏乐舞,心中有 说不出的愉快。但是,乐舞又让她想起锦香院唱歌跳舞的那段日子,生活寒苦,受人欺凌,看着看着,潸然泪下。
在舞女们表演即将结束时,赵姬命令贴身宫女孟雪、孟梅去永生阁的寝宫内,取来五百钱,当场分赠给乐师和舞女们。他们感激不尽,伏首叩拜。
舞姿,还是赵姬的舞姿美;歌声,还是赵姬的歌声甜。赵姬的舞蹈与歌曲, 对于庄襄王子楚来说,实在是久违了。回到秦国京师后,庄襄王依然怀旧,尤 其今天看了宫女们的舞蹈,不禁忆起当年赵姬所表演的动人歌舞,给自己的一 生注入了新的血液和力量。夫妻俩的结合除了她的姿色外,与她的歌舞也是分 不开的。庄襄王将目光落在赵姬身上,心中似有千言万语,过了好大工夫才说:
“夫人,孤王观舞兴致正浓,早在赵国就有如此爱好,不知您能否赏脸?”
“大王,看您说的!”赵姬领会丈夫的意图。进入秦国王宫本来不想重操旧业,可是当了秦王的丈夫提出要求,她怎能推卸呢?她站起身来,脱掉凤凰衫,肩搭一条曳地长绸,飘入大厅中间。
乐师们立即奏响乐器,伴随着王后的舞步,奏出八合之音。那美妙动听的乐曲声,缭绕于大厅四周。
赵姬以娴熟的舞步、优美的身姿和柔软的双臂,摆动那如龙似蛇的长绸,若曲若直,若奔若流,如同瑶池仙子飘临凡尘。
此时,瑟琴如雨,箜篌似雷,箫笛引凤。那种悠扬婉转的曲调,将人带向超凡仙境。
随着乐曲节拍的舒缓变化,赵姬的舞步放慢,长绸渐落,腰臂也渐渐趋于 松弛,但她款款碎步,略挥双臂,两只传神的秀眸顺着手势转来转去,开始演唱道:
远古三皇五帝王,
尤如日月照海疆;
仁德盖天贤为善,
文祖庙内美名扬
世事多端白云苍,
国号林立各称王;
夏殷周末战未止,
春秋诸侯唯秦王。
赵姬歌罢舞止,乐曲余音渐渐远去。
观赏赵姬歌舞的庄襄王、吕不韦已经如痴如醉,神往遐想。
他俩呆愣出神良久,忘记了感谢王后。
赢政心里虽然称赞母后的歌舞绝伦无比,但是出于自尊,不愿意母后在大 庭广众之下唱歌跳舞。赢政暗想:自己若是当了国王,绝不让母亲给他人表演歌舞。特别是吕不韦, 一双贼眼,死死地盯住母亲,失态的神情着实令人作呕。
这使嬴政极为生厌,不由得也斜着那双扁长的眼睛,眼角上挂着愤怒和鄙意。
忽然,只听赢政的鼻腔里哼出豺叫般的声音。
吕不韦、庄襄王顿即被惊醒,马上恢复常态。他俩这才向回到座位上的王后表示感激之情,赞不绝口。
夕阳斜下,欢迎吕不韦凯旋的宴会结束了。
秦国兼并了东周的土地后,并没有断绝周朝的祭祀,而是把阳人聚这块地 盘留下来,派专人祭祀周朝的祖先。秦王又派大将军蒙骜开始进攻韩国,韩国被迫献出成皋、巩县。秦国的国界伸展到大梁,从而设置三川郡。
这些都是庄襄王元年的事情。
二年,蒙骜奉秦王之命,又率兵攻打赵国。在这次攻赵大战中,平定了太原。
三年,蒙骜率军大举进攻魏国,攻克高都和汲县。继而又进攻赵国的榆 次、新城、狼孟,共计攻占了三十七座城。当时,庄襄王的身体患病虚弱,但 一看到这么多的辉煌战果,他立刻打起精神,马上命令左庶长王龁统率三军攻 打上党,并设置太原郡。出乎意料的是,魏将无忌,也即信陵君率五国的军队 反击秦军,秦军亦感到势单力薄,不得不退到黄河以南。赫赫威名的蒙骜打了败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突破重围,返回秦国。
在永生阁静养身体的庄襄王,闻得兵败之讯后,不禁大惊失色。他一时没 有主意,担心秦国大业丧失在自己的手中。身旁的王后赵姬马上提醒道:“大王,此等军机大事,尚需和吕相国磋商。”
“夫人,还是您想得周全。你快去向赵高传达寡人口谕,在永生阁中堂召见吕相国!”庄襄王命令道。
中堂的西侧室是一个非常隐秘的地方。庄襄王在这里秘密召见了文信侯、相国吕不韦。
秦军战事的失利给庄襄王造成很大压力。以前也是这五个国家——魏、楚、 韩、赵、燕,三次组成合纵联盟对抗秦国,但每次都被秦国军队击败,唯独这 次,秦军的锋利攻势受到意想不到的挫折。王宫里一部分人议论纷纷,认为庄襄王比起昭襄王,不论是武功,还是能力,都差得太远了。
对此,吕不韦向庄襄王做中肯的分析:秦军的失利,既不表明庄襄王治国能 力差,又不能说明秦军战斗力的减弱,而是由于魏、楚、韩、赵、燕五国联军的 空前团结,其关键在于魏王将栖居于赵国的魏将、信陵君无忌请出来。此人声望日隆,凝聚力强。只要想出办法,离间魏王与信陵君的关系,五国联盟抗秦即可破之。
惊惶不定的庄襄王,听罢吕不韦之言,心情轻松了许多,于是让他献出大计。吕不韦韬略在胸,把事先想好的妙计告诉了庄襄王。
庄襄王立即派人携带十万两黄金,秘密前往魏国,买通了前魏国大将晋鄙的一个门客,让这位门客替秦国说话。
恰巧,这位门客受过晋鄙的器重, 一直牢记着信陵君击杀主子的仇恨,也就理所当然地接受秦国的贿赂,实施其密谋。
这位门客进入王宫,向魏安鳌王离间说:“公子流亡到赵国十年了,现在您 让他回国担任上将军,并统率五国军队,诸侯们只知道魏国有个信陵君,不知道 还有个魏王。公子也要乘机称王。诸侯们害怕公子的权势声望,正打算共同出面,拥立他为王呢!”魏王听后不由得心起疑惑,难道无忌真的要篡谋王位吗?
接着,秦国又多次实行反间,利用在秦国的魏国间谍,假装不知地问,公子是否已经立为魏王了?魏国间谍们回国后,把这一情况告诉了魏王。
魏王天天听到这些毁谤公子的话,疑神疑鬼。后来,果然派人代替信陵君
担任上将军。信陵君明知这是又一次因毁谤而被废黜,于是推托有病,不再上朝。
信陵君、魏将无忌被魏王罢职后,五国联军立即失去指挥核心,土崩瓦解。
政治上、军事上的障碍除掉后,庄襄王准备发动三军,继续东征。
可是,天不如人愿。正当庄襄王踌躇满志、要干一番伟业的时候,突然力不从心,病魔扑身……
那是庄襄王三年五月的一天,庄襄王在大小黄门和侍卫们的扶持下,带病 临朝,坐在德政殿的御座上。卿臣们参拜起身后,发现庄襄王面容憔悴,不禁忧心忡忡。
手捧御诏的吕不韦,刚一宣布“秦国东征计划”,只听庄襄王一阵猛烈的咳嗽,他便停止宣读,走向御座前,担心地叫道:“大王,大王。”
庄襄王只觉得一种又稠又热的东西从胸膛升入喉咙,赶忙掏出手帕,不由得一吐……
鲜红的血迹沾在洁白的手帕上!
面色焦黄的庄襄王,看到这花朵般的鲜血,不禁心中一阵悲凉,往日的那种宏图大志泯灭了……赫赫威名的一代秦王,就像折断翅膀的雄鹰,心情一下子堕入万丈深渊。
“大王,请给我。”吕不韦从庄襄王手中接过沾染血迹的手帕,叠了几下,装入怀中。
大殿之内的卿臣们叹息不已。
“相国,你看我这身体……”庄襄王喘着粗气,遗憾地摇摇头,两眼淌下苍凉的泪滴。
“大王,请不必焦虑,回宫后让太医抓紧诊治,大王身体很快就会康复的。”吕不韦嘴上虽然这样安慰,但心里知道,庄襄王已经病入膏育。
庄襄王闭上双眼,摇了摇头。
“大王,回宫吧!”吕不韦的双目已是噙满泪珠。
庄襄王睁开眼睛,两眼冒着金星,实在无力坚持下去,只好点头同意。
吕不韦转身面向群臣,宣道:“散朝!”
惊慌不安的吕不韦,又赶忙回到御座前,与黄门一起将庄襄王扶下御座,一步一步地走出德政殿,登上龙辇,返回永生阁。
赵姬一见丈夫病情恶化到这种程度,吓得面如土色。她赶紧铺上被褥,放 好枕头,把丈夫扶到床前,让丈夫平稳地躺在床上。她让孟雪端来一盆热水,浸过一条热气腾腾的手帕,亲自拧过手帕,热敷于丈夫的前额和头部。这时,宫中的几位太医都赶来了。
庄襄王呼呼地喘着粗气,呼吸极为困难。
几位太医轮流切脉诊断,深感庄襄王的病情严重,不易治愈,但又不敢直言。
吕不韦掏出沾有血迹的手帕,给太医们查看了。太医们闻到一股血腥味, 认为这是肺部溃烂所致。经商量,太医们决定以各种名贵珍奇的大补之药,进行挽救治疗。
一连数日,太医们每天来到庄襄王病榻前,但一直不见好转。
庄襄王病症每况愈下,已没有上朝理政的能力了。此时,他不得不把国家 的重要权力交于吕不韦。吕不韦焉敢懈怠,而是日理万机、尽职尽责,以他那 超凡的才识和惊人的胆略,代秦王处理各种朝务大事。他的丞相声望很快传遍秦国和其他诸侯国家。
从而,吕府的宾客贤士越来越多了。不管是秦国的贤人,还是外国的士者,
都晓知吕不韦的才干,离开自己的家乡,纷纷投奔他的门下。
李斯就是在这一期间离开楚国上蔡,两赴秦国,寻找吕不韦的。
吕不韦还称得上是一个有良心的人。庄襄王的病情越来越恶化,使他的心 情越来越沉重。他想起往日与子楚共同奋争的艰难历程,想起光芒四射的权力 殿堂,确实来之不易。然而,没有子楚的尊位,也就不可能有他吕不韦的现在。 每想到这里,吕不韦的眼圈就红了,泪水在眼眶里直晃动。只要下朝归来,吕不 韦暂不回府,而是先到永生阁寝宫,探望庄襄王的病体是否好转。这使庄襄王和赵姬深受感动。
然而,他怎么也没想到,庄襄王的权力宝塔之耀眼光辉竟会很快暗淡下来,主宰苍生的力量再也难以涌现,庄襄王病入膏肓,所剩日子不多了。
吕不韦替主子深深感到遗憾和悲凉。
鉴于庄襄王时日不多,吕不韦离开永生阁寝宫后,立即赶到长寿殿,将庄襄王的严重病情告诉了华阳太后。
华阳太后闻讯大惊,当即携带贴身宫女,乘坐凤辇,赶到永生阁。
在庄襄王的病榻前,华阳太后拉着庄襄王的手,失声痛哭:“子楚,我的 儿啊!呜呜呜!你怎么病成这个样子?儿啊,你为啥不及时让太医诊治啊!儿 啊,你咋不怜惜身体,还要带病上朝呢?你知道吗?为娘一生,就你这一个亲人哪!儿啊!你若是有个三长两短,为娘我……可怎么活呀?我的好儿啊…… ”
华阳太后这么一哭,赵姬、吕不韦都落泪了。
庄襄王亦淌下泪珠,想翻一下身体坐起来,但怎么也动不了。赵姬和宫女们急忙上前,把庄襄王扶起,并把枕头倚在他的身后。
这时,只见嬴政悄悄地走了进来。
嬴政立在病床前,搀扶父亲的臂膀, 一双细长的眼睛默默地流下泪滴。
庄襄王深知死神在向他招手。他心里有许多话,要向亲人们叙说,但是,实在没有力气,他,艰难地喘着粗气。
一位太医端着一碗温热的人参汤走来。
赵姬、华阳太后协助太医,让庄襄王慢慢地喝下人参汤。
庄襄王有了些精神,睁开泪眼,看了看华阳太后, 一股感激不尽的心情涌 入脑际,抖了抖没有血色的双唇,道:“母后,儿的一切……都是您和父王给 的,不仅儿要永远记在心间,您的孙儿政也要永远记挂心怀!儿本想给您竭尽孝心,养老送终,可我,病魔缠身,恐怕今生今世,难以报答您的宏恩。母亲,儿对不起您,儿是不孝之子啊!”
“子楚你不能这样说呀!”华阳太后又是一阵哭泣。
庄襄王又举目看看吕不韦、赵姬和长子嬴政。他正要开口时,只见次子成蛟也哭哭啼啼走到他床前。
成蛟,是赢政的异母弟,今年十岁,小赢政三岁。
当年,赢子楚和吕不韦从赵国邯郸逃归咸阳后,子楚又纳了几个嫔妃,其 中一个妃子给他生下一子,取名成蛟,但其母不幸,生完孩子就去世了。成蛟是宫中奶妈将其抚养成人的。
亲人们基本都到齐了。庄襄王心事重重地说:“我,我有话跟你们说!”
太医、黄门、宫女们都自动退出去了。
华阳太后、赵姬王后、嬴政太子、吕不韦相国,还有次子成蛟等五人,围 拢在庄襄王子楚四周。每个人的心头都如同压了一块磐石,重负难释。庄襄王 的心内便有一种凄楚之感,面对亲人,似有千言万语要倾吐……往昔邯郸落难, 使他在偶然的一次机会中结识了吕不韦,并逐渐地有了其他亲人。可谓天赐良 机,方有今日。他和众人的亲密感情,是在患难与共、风雨同舟之中建立起来 的。无论是吕不韦,还是赵姬、赢政,都是在他处于人下人之时出现的,即使是 华阳太后,也是在他漂泊异国他乡之际情愿认他为世子的。在他短暂的一生中, 怎么能忘怀赵都邯郸的艰难岁月呢?而今他要永远地与他们分手、诀别,走向另一个世界。他的心简直都要碎了……
与吕不韦的交往和感情,庄襄王更是念念不忘。没有吕不韦,就没有他的 家庭,就没有他的江山。特别是在邯郸贫困潦倒之际,多亏了吕不韦的周济和 关怀,使他一步步爬出深谷,登上高峰。对于他这位秦王来说,像吕不韦这样 有恩于自己的卿臣,在朝中是屈指可数的,甚至是唯一的。今天,他仍然面临危难,还需要依靠和求助吕不韦,照顾赵姬,辅佐嬴政,继续完成秦国的大业。
此时,吕不韦对庄襄王子楚有着一种特殊的思念之情和难以解释的矛盾心 理。之所以思念和感怀这位君主,是因为吕不韦由一个珠宝巨商,实现了“奇 货可居”的夙愿,如愿以偿,终于当上了秦国的相国,得以封赐文信侯之爵位; 之所以存有难以解释的矛盾心理,是因为吕不韦欺骗了子楚一生一世,明明自 己是嬴政的亲生父亲,硬是以伯父自称,这哪里是子楚要拜托吕不韦照顾孤儿寡母,分明是吕不韦携妻带子向子楚告别,不只是为了安慰子楚而欺骗到底,更重要的是为了掩饰自己以保证将来的官位和荣誉,这种矛盾心理和不安心态,永远也不会得释……
赵姬的心中格外难受。她对于垂死的丈夫有着莫大的留恋,尽管她当初不 怎么爱恋子楚,甚至是违心转嫁于他,但最终是子楚给了她尊位,后宫之主的 身份使她改变了人生格局,踏上了辉煌仕途,并永远摆脱了受人欺凌的困境。 而且,丈夫对她的爱是专一的,虽然后宫嫔妃如云,可丈夫自始至终都把她作 为心上人,爱恋不舍,这在君主的历史上恐怕也是少有的。相比之下,她对于 他的爱,似乎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忠诚。除了第一个丈夫吕不韦,其他任何人都 不知道,她是怀着胎儿改嫁给子楚的,直到现在,丈夫还误认为政儿是他的亲 生子。在她的心灵深处,还一直装着吕不韦,这也是令她自责和愧疚的一件事 情。她越想,越觉得对不起丈夫,恨不得给丈夫生一个儿子,生一个顶天立地的 儿子。可是,他已经奄奄一息,再也没有这个能力了,这是无法挽回的终生憾事了。她拉着丈夫的手,什么话也说不出来,眸子里的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
庄襄王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妻子。她的姿色、才识、聪慧,给他带来全身心 的愉快和幸福。他拥有了她,心满意足。 一个男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娶上一 位称心如意的妻子。他虽然即将离开人世,也觉得今生今世没有白活,君主之位、娇妻、爱子,他都有了,只是人生苦短使他感到遗憾罢了。
赢政是庄襄王子楚的未来和希望,也是他生命的延续和扩展。他用手抚摸 着嬴政的头颅,不禁鼻孔一阵酸楚……他的心中,太爱嫡长子,不仅是由于嬴 政身为太子的缘故,而且是因为嬴政从小受尽欺凌,在邯郸五个冬春失去父爱, 衣食饱暖都不能满足,经常有人骂他是小野杂种,且又冒着生命危险,度日上 学。为此,作为父亲的子楚,心里很不安宁,欠儿子的太多了。在那艰难的岁 月里,儿子在母亲的敦促训导下,主动投奔郭半仙膝下,学习帝王之术、治国 之道,为当好太子奠定了有力基础。回到咸阳后,儿子向吕相国学习治国治军 韬略,各方面均有较大长进。但是,年仅十三岁的儿子,马上就要继承王位, 其驾驭满朝文武和统治全国的能力,还是非常不够的。这些治国治军的谋略胆 识和决断能力,尚需吕相国对政治不够成熟的赢政加以垂训和教导。他本来想 亲眼看一看儿子的成长和提高,但这一切都已经不可能了。他惋惜自己的年寿 过短,未竟的事业将要留给嬴政去完成,辅佐嬴政的任务亦将要托付给吕不韦去执行。
亲人们泪珠滚滚,期待着子楚临终前的嘱托。
与子楚相交甚密的吕不韦,心中亦非常难受。这种难受并不亚于子楚身边 的各位亲人,其内心含有更深层次的思念和痛惜。他的两腮挂满了泪水,酸痛之感难以言表。
弥留之际,庄襄王内心里有许多话要对亲人们说,可是因心力衰竭,不能 多言。他万万没有想到,执政三年,就在病榻前托孤,孤儿、孤孀均需要托付 给吕不韦了。他十分艰难地欠了欠身,拉住吕不韦的双手,气喘吁吁地说道: “相国……孤家今生有此王位,多亏你鼎力相助;你对全家人所施宏恩大德,胜 似亲人体恤,吾将终生感激,永世不忘……然孤王恐难久留人世,先王遗传大 业尚未创就,但嬴政年幼力单,他们母子焉能独立主宰江山!……孤王现将辅佐赢政之重任,委托于相国,并请相国关照他们母子的政治和生活。”
“大王,您对愚臣的关怀和垂青,吾将世世代代传记下去。大王,您对愚臣 一向恩重如山,情似江水,吾尚未报答,实感愧疚,原本向您效犬马之劳,但 尽忠未果,铸成憾事,恨不得随您一同去往阴曹地府,给您牵马坠镫,侍奉左 右,以报王恩……”吕不韦哽咽多时,遂双膝跪地说,“大王重托之言,我吕不 韦一定领命。辅佐太子、关心王后、照顾太后,系我之责也!请大王勿再担忧,愚臣谨记遵旨。倘若违逆不忠,吾请苍天惩治,愿五雷轰顶、祸灭九族!”
“好,好!多谢爱卿……一片忠心。”庄襄王点了点头。
赢政的泪水一直流淌着。听完父王临终前的托孤,急忙下床,跪于尘埃,如 泣如诉地说:“父王,儿臣不孝,对不起父王!儿臣不才,让父王操心、担忧 了!父王,您一定……多多保重,大秦国不能没有您,母后不能没有您,儿臣 不能没有您!父王,您的嘱托,儿臣都听到了,大秦国一定要振兴,天下一定要一统…… ”
庄襄王放心地点点头,并拿出遗诏。
霎时,子楚合上双眸,头颅往后一仰,咽下了人生最后一口气,乘鹤西去……
身居永生阁的庄襄王,也没能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