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之后见荣光
——昆明桂美轩食品生产有限公司
需要怎样狂野奔放的豪迈,能令一个 80 年老品牌风浪无阻, 万里迁徙;要怎样势不可挡的激 情,令它如鲸鱼般一次次克服自 重,腾空完成翻跃;又是怎样一颗暗藏风雷的心脏,让它在风云际会的历史苍茫中,震动深沉的歌喉。
沧桑让你获得一种打磨之后的光芒,或许不及当初那么耀眼明亮,却更具广袤的内涵与无敌的魅力。桂美轩,仿佛璀璨星空下被钟声祝福的礼物,闪烁着坎坷之后耀眼的荣光。
饱经沧桑的桂美轩,懂得从更宽容的意义理解苦难,理解那些无声的告白。它低调而含蓄,很少有激昂夸张的炫耀,声调也从不高亢,像眼神温和微润的大象,有谜语一样轻颤的睫毛。历经磨难并未使它丧失创作的激 情,始终把理想寓于静寂的奋斗之中,像一只枕着翅膀在空中睡眠的鸟,既不被挫折所消磨,也不被荣誉所腐蚀。只有真正的天才,能够以命作赌,来终生捍卫自己过人的天赋。
叙述,有时靠记忆,有时靠想象,有的想象是在记忆 力的基础上形成的,而有的记忆,却在耳熟能详的传颂当 中得以延续。一位叫任明卿的书生,在看到昆明一些饼业作坊生意 兴隆人气鼎旺时,一颗年轻而勇敢的心,萌发出跃跃欲试的念头。他祖上为北方人,从小以麦面为主食,家中 聘用的一老厨是旗人,姓遏,会做几味小面点。任明 卿当即拜师学艺。天资聪慧又有文化的他,在很快掌 握了面点基本制作技术之后,明天、梦想、机会、理 想……什么也不多,什么也不少,一切如溯流之鱼, 重归冥冥之中应该抵达的远方。
1936 年春,任明卿投资百余大洋,在老昆明城 南玉带河畔复兴村创办了饼业作坊,字号“桂美 轩”。在 20 世纪三十年代的老昆明城,几家挂牌糕 饼业的名号大都带有浓厚的商业气息,而“桂美轩” 的横空出世,清新脱俗,秋风送爽,既将祈愿天下 人千里共婵娟的美满情怀寓意其中,又把桂花飘香 般的美名远扬作为期望与抱负。自此,桂美轩像一 架小小的地球仪,在任明卿指端的触碰下开始旋转, 旋转,它的赤道,它的南极,它的子午线,都成为饼 业天地中的大千世界,开启一轮隆重深远而又香溢扑 鼻的远征。
那个年代的老昆明,四季如春,祥和温馨,桂美 轩用心用情,而不仅仅是用技术,去抚触那些徜徉在 睡美人婀娜身姿下的人们,去融入那座映照在碧波荡 漾的滇池光影里的城池,将自己折叠进各式各样糕饼 的有色有香的世界里。任明卿从昆明六甲农村等地, 招了几个肯吃苦、肯钻研的伙计传授技艺,李良元、 李光祖、吴茂华、尹正发等学徒的出师,逐渐撑起饼 业的大梁。
云腿月饼的制作历史悠久,相传明末清初,退居 昆明的南明小朝廷永历皇帝终日忧愁,不思茶饭。一 位御膳厨师急中生智,别出心裁地选用云南的火腿精肉切成碎丁,混以蜂蜜、精糖包馅,蒸制点心奉上,称之为“云腿包子”。因其香 浓味醇,甜咸适宜,皇上吃了龙颜大悦,连声赞美,从此列为御膳厨中的应时点心。 后来,这种包子的做法传入民间,并逐渐由蒸制改为烘烤,由包子形状改为圆饼形 状。光绪年间,昆明“合香楼”点心铺首创酥皮“四两坨”,即每个月饼重 4 市两, 4 个重 16 两(旧时单位),恰合当时老秤 1 市斤,故而得名。
桂美轩将云腿四两坨的工艺发扬光大,它与苏式月饼、广式月饼相比各有千秋, 用云南特产的宣威火腿及其他本土优质原材料精制而成。外形饱满硕大,外有一层硬壳呈金黄色或棕红色,油润艳丽。千层酥皮裹着馅,火腿丁块大匀称,入口酥香, 甜而不腻,散发着独特的火腿香味。这种月饼既有香味扑鼻的火腿,又有甜中带咸 的诱人蜜汁,风靡而为独具风味的云南名点,亦称滇式月饼,分别有火腿、白糖、 洗沙、麻仁等四个品种,以其制作精细、工艺考究,色香味俱佳而备受市民追捧。 每逢中秋来到之时,昆明市民便争相购买“四两坨”,过去四枚为一斤,用纸包八枚 为二斤,再用小红纸标贴盖其表面,捆扎成四方形,拎在手上既起眼又高贵。每年 中秋节前,市民纷纷提前下单订货,是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中秋佳节的必选产品,也是馈赠亲朋好友的首选佳品。作为桂美轩的看家产品,“四两坨”久盛 不衰。
时光不急不躁,舒缓的节奏里自有雍容,桂美轩的大爱在四季轮回中慢慢展开, 一如阳光下绽放的笑容。“诚信为本,让利于民”是他们秉承的经营宗旨。短短数年 间,昆明四河六坝,八街十六巷就广为流传:桂美轩最实惠,点心好吃价不贵,一 两二的饼子只当一两卖。作为店里的伙计,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昆明市桂美轩糕点厂 的几位资深老师傅平日喜欢夸耀:桂美轩老东家,不仅待客好,对伙计也不错,从 不拖欠月薪,逢年过节,做完活后回家每人都能满载而归,很是风光。
任明卿创业伊始的糕饼业作坊场地只有 200 平方米,经过几年发展至 300 多平 方米,近 30 人规模,日产量也由 100 余千克升至 400 余千克,奇迹般实现了跳轨和 翻转。每至中秋,月饼日产量可达 2000 千克以上。诚信经营极大增强了桂美轩的信 誉口碑,让它的品牌魅力在坊间广为传扬,每一款产品不仅散发着迷人的气息,还 通过口碑把品牌故事印刻在市民脑海里。桂美轩糕饼业作坊一天天渐成规模,终于 成为昆明家喻户晓的老字号,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品牌递进,还完成了化学意义的 溶解,市民的口味自觉自愿都在追随着桂美轩的一糕一饼。老昆明人说起桂美轩独 特的口味,往往赞不绝口,而其推出的点心“沙琪玛”,实为满族点心,松软可口、 甜而不腻、型整不散是其最大特点,备受市民欢迎。
那个年代,桂美轩在当时众多的糕点行业中,首家将云南食用鲜花作为原料加 工成美味可口的鲜花饼系列产品,开创了云南鲜花饼制作之先河。桂美轩鲜花饼白 嫩洁净,香甜酥软,花瓣可辨,深受消费者喜爱。桂美轩还创造了 20 几款点心、蛋 糕,成为当时市场的主打品种。还有一独特品种“南糖”,是任明卿将北方杂糖、芝 麻糖等加以研制而推出的一款深受南方人喜爱,于春节前品尝的佳品。这项技艺工 艺复杂,做工精细,技术难以掌握,不易被一般小作坊掌握,当时桂美轩此技术的 传承也仅限于一两人。
看家品牌的畅销,使桂美轩拥有了自己的脉搏,自己的心跳,1936 年至 1956 年 间,桂美轩的糕点技艺主要体现在中点方面,糕饼铺不再是简单的作坊概念,而是 具有精神特质的载体。桂美轩有了充实而饱满的生命力,每一分每一秒都能感受到 不息的律动。
桂美轩苦心经营十二载之后,恰逢“七七事变”,昆明成了抗战的大后方,学校 南迁,商人南下,援华美军飞虎队入驻,使昆明客流量剧增。任明卿当即看见了其 中蕴含的无限商机,置地购房,增添机器设备,短期内使桂美轩的规模上了一个台 阶,经营规模达到创业十二年来的高峰。
1947 至 1949 年,桂美轩的命运进入低谷期。时局动荡,旧政府灭亡之前的白 色恐怖,致使素有民 主之城的昆明经济、政 治处于风暴的中心,极大地影响了糕 点业的发展。在最艰难时期,每日仅能做几十千克点心,店内仅留五六人。人人怕 战,金圆劵贬值,人心惶惶不可终日,民族工商业遭遇重大挫伤,倒闭破产者比比 皆是。
身处战火动荡之中的桂美轩,暂时闭合起自己的灵魂。它是国运当中相当弱小 的个体,没有能力来对命运进行反抗。外力强制给它的困境,它都只能作为自身的 部分来接纳,无论过程中有多么艰难和疼痛。这种内在其实也是被迫性的宗教情怀, 仿佛终生背负着袖珍的教堂。制作的是酥软的糕点,内核中却有着坚硬的信念,冰 冷的钟被狠 狠 撞 击,传来的却是清越悠扬之音。这信念鼓励桂美轩穿越命运中无情 的甲胄,去触及生命本真当中暖意的体温。桂美轩最终在民族危亡、家国颠沛中顽强存活了下来,就像通过霹雳金刚手段,体会到菩萨慈 悲心肠,不屈不挠的坚定,历经苦难之后依然璀璨绽放。 正因为坚守一份至深至纯的信念,日后的桂美轩才能一 枝独秀,独步江湖。它不断发育出硬壳来保护自己,不 断强化心中的信念。
新中国成立后,鉴于当时民族资本弱小,政府在政 策上对类似桂美轩这样的企业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桂美 轩迎来了转机。1955 年,随着国家对工商业改造的完 成,桂美轩当时的掌门人任治平(任明卿先生的孙子), 响应政府号召,拉开了公私合营的序幕。在政府的支持 帮助下,桂美轩与当时昆明其他八家糕点作坊:翠香 楼、顺兴号、品香斋、仁丰祥、宝庆祥、明顺斋、菊华 轩、天庆祥,重新选址在中外闻名的护国起义原址昆明 市护国路 40 号,共同组建了(国营)昆明市桂美轩糕点 厂,于 1956 年元月正式挂牌,组建后的(国营)昆明市 桂美轩糕点厂,建立了党支部、工会,隶属于当时政府 部门昆明市贸易公司,政府注资 17 万元,资方代表和工 人代表一同参加管理。从国有注资比例看,当时“桂美 轩”等九家私方资产,不足 5 万,面临诸多困难,政府、 企业上下同心,很快恢复了生产,并走向正轨。至 1966 年,企业资产已达 60 万元,产量已是原桂美轩的几十 倍,工人人数已达百余人。
“文化大革 命”十年间,昆明市桂美轩糕点厂曾改 名为带有时代政 治色彩的昆明市红星糕点厂,此期间对 资方赎卖政策历经 1956 年至 1966 年的时段而宣告结束。 后经昆明市贸易公司同意,1980 年企业名称恢复为昆明 市桂美轩糕点厂。
1985 年后,随着改 革开放进程的加快,昆明市桂美轩糕点厂进入发展快车道。1985 年初,年产量仅为 200 余吨,年产值 300 余万元, 利润十几万元,上缴税金几万元。到了 1999 年,企业资产已经由 1985 年的 500 余 万元上升至 2000 余万元,平均年产量 600 余吨,最高的 1991 年、1992 年、1996 年 达到 800 余吨,年产值曾创 1600 余万元记录,为国家上缴利税累计达到 400 余万元, 是企业对国家的主要贡献期。这期间,由于企业不断更新技术,引进国内外先进生 产设备(挤花机、饼干机等),并实行了全面质量管理,产品的工艺不断提高,产品 配料考究,工艺精湛,质量上乘,风味独特而享誉四方。其中,企业生产的云腿红 白饼、面筋沙琪玛、鲜花饼、重油蛋糕、芙蓉糕等十多个产品分别荣获部、省、市 优质产品称号,企业的 QC 小组全体成品还荣获部优秀小组成品奖。
桂美轩糕点厂在半个世纪中,不断更新技术,引进国内外先进生产设备,实行 全面质量管理。在昆明传统糕点行业中,桂美轩争春斗妍,一枝独秀。昆明市技术 监督局特意授予中秋月饼质量免检单位称号,并于 1992 年荣获云南省一级先进企业 称号。知名品牌的树立,企业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在云南省尤其是昆明地区, 桂美轩已做到家喻户晓,在四川、贵州等省份的主要城市,桂美轩这一有着 80 年历 史的老字号品牌,凭借产品上乘的质量及优质的服务,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在国 家计划经济时代,桂美轩谱写了辉煌的乐章,为保障供给、繁荣社会做出了应有的 巨大贡献,企业也得到长足的发展。
在时光的轴线下,方与圆、前与后甚至对与错之间,秘密进行着交换移位,在 迈入 21 世纪的门槛时,作为老国有企业的昆明市桂美轩糕点厂,与其他老字号企业 一样,因为技法高度重复,经营理念跟不上时代步伐,开始显现出疲惫和颓势,它 们在市场的铺张中逐渐失去优势,失去欣喜和耐心,却又无力挣脱沉积脚下的泥泞。 负担沉重,设备老化,资金短缺,人才流失,观念和技术滞后……企业发展陷于被 动,就像满月之下身陷沼泽的梅花鹿,带着它沉重、奢华却分外碍事的角叉,前程 渺茫。他们一时间判断不出,桂美轩是在进取还是在退缩,就像面对一条改道之河, 溯流而上的鱼犹豫了,不知道在新旧河道之间如何选择,才算作对故乡的忠诚。随 着糕点市场竞争的加剧,不断遭受外来产品的冲击,昆明原有的四大糕点厂所占的 市场份额,由原来的一统天下变为半壁江山,桂美轩的存亡面临严峻的挑战。
曾经的喧嚣辉煌像个布景那样霎时安静了下来,自然之美,本身就包含必要的花开花谢,月圆月缺,如同夏日艳阳之后会有料峭寒冬,如同古老建筑比新建筑更 让人震撼,因为它具有后者尚还缺乏的时间参与感。桂美轩想要做的,是探求自我 的可能和极限,让自己的产品能散发与众不同的魅力。它们鼓励自己:快跑,快跑, 你是 12 点钟的表,只要稍稍调整,就会有新的方向和角度。2004 年,桂美轩开始了 第二次创业。他们决定从过去的辉煌中超越,不纠结或遗憾自己是否是一枚变旧的 果实。到处是商机,到处是炸溅的斑斓色彩,他们要将自我安放在市场经济的万花 筒之中,既体验创新之奇,又享受成熟之妙。
2005 年 11 月,昆明市桂美轩糕点厂国企改制完成,重组成立了昆明桂美轩食品 有限公司。从国营企业到有限责任公司的转化过程,让桂美轩从步履沉重的旧体制 破茧为品格独立的鲜活企业。传统美学的概念并不因此遭到颠覆,而是视野变得更 为宽广。尽管他们浓重的怀旧情结徜徉在某种边缘地带,迷恋古老却不失优雅的传统方式受到过某些质疑,但他们坚信自己从未背叛过对传统美的信仰,正是压力与 挑战,使传统之美传神而生动。
世界又像翻卷的潮汐,重新裹挟着轰隆的声响,涌上眼前,涌入心头。桂美轩 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在一种复杂而汹涌的情感之下华丽转身。新桂美轩的发展目 标,是在继承老品牌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优势,把桂美轩的云腿 月饼、鲜花饼、沙琪玛、芙蓉糕等产品发扬光大,走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糕饼之路。 同时,还要不遗余力开发新的饼式和糕品。他们明白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它小心翼 翼地迈出一步,再迈出一步,就像一个探索者在小心敲击,直到外壳上出现细小的 裂隙。那些精美的因敲击而破裂的纹路,是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特创造,属于在糕饼 业再次书写的奇迹。
依靠孜孜不倦,锐意进取,不屈不挠,才可以创造并拥有美妙的产品,才得以 携带伟大而非凡的过往,再次缔造辉煌。2006 年国家实施“振兴老字号工程”,桂 美轩迎来了发展的契机,荣获商务部认定的首批“中华老字号”企业称号。2007 年 荣获“云南省著名商标”。2012 年,以占地 30 余亩,建筑面积两万两千多平方米 的规模,在昆明市七甸产业园区建成昆明桂美轩食品生产有限公司,投资 6000 余万 元,按食品安全相关要求建成两万两千多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引进自动化生产设 备,在保持独特技艺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先进生产工艺,大大提升产品才能和质量, 同时以食品生产、加工、销售为主导,整合资源积极推动食用鲜花、野山菌、核桃、 五仁、云腿系列等地方特色资源产业的发展,就像弗拉明戈乐曲中自由翻转的舞裙。 为满足广大消费者要求提供了有利地保障。秉承桂美轩一脉相承的企业精神,酝酿 新一轮的智慧与力量。
改革创新往往冲突于传统文化,变得不那么美好,甚至看起来像是传统文化的 敌人。企业最重要的魂魄,只有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企业之魂才能得以 存活延续。即使传统的外壳受到威胁甚至改变,最终依然能够重建起延续文化内核 的信心。市场再多变,竞争再残酷,桂美轩也没有放弃对传统的养护,哪怕他们所 实施的,是火之于草原那种严厉意义的养护。成熟的老字号企业让自己经历了最严 酷的历练,哪怕是被驱使着,也要走出对传统美的浪漫化狭窄理解。
桂美轩制作鲜花饼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在新时代到来之际,他们将这一品牌继续发扬光大,进一步改进技术,增加产能,将之作为桂美轩以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鲜花饼的工艺十分考究,采摘含苞欲放或刚刚开放的玫瑰鲜花,筛选后去掉花托, 分开花瓣,加工处理为糕点的馅心,然后包上酥皮成型,烘烤冷却后即为成品,白 嫩洁净,香甜酥软,花瓣可辨,香气缥缈有如神灵的慰藉。鲜花饼制作过程要求迅 速,必须在一天之内完成,并及时将产品上市出售,才能充分显示玫瑰鲜花饼的幽 香和鲜美,最大的特点就在一个“鲜”字。融合了创新的元素成分,鲜花饼拥有了 崭新的灵魂,犹如搭建起一座透明而璀璨的花园,飘逸空灵,美幻无敌。
创建于 1936 年的昆明老字号糕点作坊桂美轩,在度过 80 余载风雨的旅程后, 依然作为本土老品牌屹立在食品行业中。它见证了历史名城的演变历程,经历了新 旧中国翻天覆地的巨变。在岁月砂纸的打磨下,多少铭心刻骨的过往辉煌变得粗糙 而模糊,但 80 年的历史传承,是上苍给予的一份特殊礼物,它的甜美记忆铭刻在几 代人的味蕾之上。如果时光不被磨损,这些甜美将如影随形,烙印终生。毕竟幸福 在人生中所占的比例微小,更多时候人们被失意、疾病和灾难主宰,舌尖记忆上一 款糕饼的甜美滋味,不动声色将人生快乐渗透进去,为人们提供了确凿真实的快乐 保障。
桂美轩有一个宏大目标:在国际上打响这个老字号品牌。通过挖蕴深藏在品 牌之中的文化底蕴,使其内涵得以不断延伸。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优势,做强做大 云腿月饼和食用鲜花开发项目,走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糕饼之路。在制作的形状 上和包装式样上,既保留传统文化的优点,又加以大胆创新,将内容和形式完美 统一,兼顾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让消费者在享受产品的同时,精神层面的诉求得到 极大满足。
需要怎样狂野而奔放的豪迈,能令一个 80 年老品牌风浪无阻,万里迁徙;要怎 样势不可挡的激 情,令它如鲸鱼般一次又一次克服自重,高高跃离水面,悬空完成 翻跃;又是怎样一颗暗藏风雷与柔情的心脏,让他们在风云际会的历史苍茫中,震 动深沉的歌喉。
那就是沿着历史长河传承绵延下来的,桂美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