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云子被列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正当历史逐渐从视野深处一点一点消失的时候,一只纤纤玉手不经意间掀起一角幔帘,仿佛摁动某个机关,厚重的序幕忽然一点点荡开来。我看见了一片悠悠的旷野,旷野中绿草凄凄白雾茫茫,唯有一棵华盖弥漫的菩提树婆娑直立。树下,两位童子旁若无人在棋盘上厮杀着,尘世间一切都与他们毫无关系,眼里心里只有那局棋。黑白棋子色泽柔和,温玉圆润,晶莹透亮,落盘时铿锵脆亮,声不刺耳。
入山伐木的樵夫王质被这棋这声这景吸引,走近前来,将伐木的斧头插在土里,蹲一旁津津有味观战。
两童子边下棋边吃红枣,顺手递给王质一颗,他吃下后顿时不再觉得饥饿,继续饶有兴致观看二人博弈。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一盘棋依然胶着酣战难分输赢。人说仙家日月迟,仙家日月转堪悲。 谁将百岁人间事,只换山中一局棋。
童子扭头问王质:“呀!你怎么还不回家?快看看你的斧头……”
王质回头一看,大惊失色!斧头的木柄居然已烂尽!家人还等着他砍柴回去做饭呢!他急忙起身朝家赶,待气喘吁吁赶回村里,竟无一人认识他。原来他已是百岁老人!
错向山中立看棋,家人日蓦待薪炊。如何一局成千载? 应是仙翁下子迟。
这就是云子最早的传奇,纵横捭阖于一盘,世间沧桑融一身。一棋一子之间,演绎着棋子棋盘之外的万千世界。城墙、军队、厮杀、碎片……琴瑟、流水、书声琅琅、古乐飘飘……乌黑之厚,温润之韵,碧绿之谜,羊脂之玉,聚散源自心灵变幻,盘亘取决智慧之界。古来多少圣贤雅士痴迷于它,重扣不碎,着盘声铿,盘面纵横各十九条等距垂直交叉线构成361个交叉点,排列出一个天文数字,聚合出一场集趣味、战斗、数学、智慧于一身的游戏。
时间随着风月在呼啸声中平息下来,行走在漫长的隧道中,徜徉在寂静的长河里,用漫漫2500年的映照,边修行边编织出通往永恒的棋语。涧草山花一刹那,闲看数着烂樵柯,仙家岁月也无多,五百年来棋一局。
天造地设惟云子
“云子”是围棋专用的棋子。
小小的棋子,它非工艺品,非艺术品,也非民间手工技艺品,更非木、石、陶、泥、面、糖、草、滕、棕、金属、玻璃器具制品,却让人对它另眼相看,爱不释手,殊为珍贵珍奇。
“云子”细腻玉润,坚而不脆,沉而不滑,柔而不透,圆而不椭,其色泽柔和,光不刺目,正面正面微凸,底面扁平,弧线自然,造型别致。白子洁白似玉,润而发光,色如嫩牙、晶莹可爱;黑子乌黑透碧,照光而成墨绿色,且周围有一种神奇的碧绿光环,但着盘则呈黑色。“云子”看上就像天然玉石琢磨而成,重扣不碎,着盘声铿,手感舒适,由于导温性低,且有冬暖夏凉之感。
就算不谙棋局之人,不懂围棋之人,初识初摸这“云子”,也不得不对“云子”的造型、色泽、手感,感叹一番。它是一种工艺品、艺术品,包含着民间手工的技艺,包含着匠心独运的巧妙玄机。
从古至今都是对“云子”的赞誉,从来还没有过贬意之词。
当它落盘,会想到满天星斗,星落棋布,聚散无常,美妙不已。如星辰起落,变幻无穷,时而连珠,时而隐匿,犹如昨夜星辰,或今宵梦醒,窗外雾霭中启明星正闪闪灼灼,亮人眼目。
“云子”承担和复制着人间的沧桑故事。它模拟出水的细浪,风的呼啸,琴的悠扬,瑟的细密,帅的果敢,卒的英勇。一粒粒,一排排,一层层,一局局地排布递进,旋转闪烁,阵法奇妙,风云变幻,敌我交错,此消彼长,瞬息万变。它直抵人类故事的本质,演绎人间悲欢,重现历史烽烟。所有下棋者、观棋者都被牵引到或荣或枯的战局里,行进到或欢呼或哀歌的彼岸上。
纵横博弈论围棋
中国古代传统的“四大雅艺”——琴、棋、书、画,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这棋,就是围棋。
下棋,古称博弈。《说文》谓弈是围棋。古时棋秤的大小与今可能不同,故有“五子棋”,相当于小范围的围棋。棋字古写是“其”字头,“其”下一个“木”字:“棊”(《敦煌棋经》);也有写成“其”下一个“石”字:“碁”( 宋朝《忘忧清乐集》)。
从棋字的写法,可推断,古时的棋,棋子是用木头或石块做的——换言之,那时没有专门的棋子,没有“云子”!只有用石块或木块代替了。
来看看博奕的“博”字。
这“博”就是赌博的“博”字。赌博一开始并不如今天这样谈虎色变,因为最初它只是一种正当的娱乐,一般是以掷骰子和下棋的游戏方式进行。古籍上曰“赌”或“博”。是后人将这两个字连在一起的,叫赌博。赌博的历史不可稽考,在《庄子. 骈拇》中记载的那掷骰子的仆童就还没赌钱。《史记.殷本记》也有记载:武帝乙“为偶人,谓之天神, 与之博”。传说,除骰子和棋子外,正式发明赌 具的,是被尊为太上老君的老子。他发明的赌 具叫“樗蒲五木”。这玩意儿是什么东西,谁也说不清了。不过我怀疑,它就是类似麻 将的前身。
从古至今,赌博的方式器具五花八门。我们知道的就有:奕棋、斗鸡、掷骰子、压宝、打牌、赛马、斗蟋蟀、斗鸭、斗鱼、斗牛、斗鹌鹑等,文雅一点的,还有“敲诗”、“围姓”之类。只是到了近代,才演变出什么吃角子机、轮盘赌、百家乐、老虎机等等之类的奇葩。
赌博都是要有赌具的。中国传统的最常见的就是麻将和纸牌。纸牌过去又叫牌九,后来引进了外国的“纸牌”──扑克。
最有气节的是围棋,纵观赌坛,有用围棋赌博的吗?没有。
因为围棋不是靠运气,也无法作假。博弈双方的机会是平等的,地位是对等的。它是用黑色与白色进行的精彩演奏,是集思辨与玩乐于一体的智力游戏。
浩如烟海棋史话
中国是围棋的故乡,是围棋的鼻祖。《博物志》中就载有“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的传说。从有史记载的确切年代考证看,春秋《左使鲁襄公二十五年》中有“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的话。尧传说是上古之帝,不可考了。鲁襄公二十五年是公元前548年,掐指算来,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继《左传》之后,《论语》曰:“不有博弈者乎?为之尤贤乎已”; 战国时《孟子》记曰:“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可见在春秋战国时代,围棋已经流行于中国了,而且出现了弈秋这样的善弈国手。证明中国历代围棋高手如林,他们论述围棋的著作、名家留下的棋谱,也浩如烟海,非他国可比。
围棋当初不叫围棋而叫“奕”。《说文解字》曰:“弈,围棋也”。
围棋一名在西汉初年已出现,据西汉扬雄《方言》说:“围棋谓之弈。自关而东,齐鲁之间,皆谓之弈。”可见弈和围棋是同义语,只是方言的区别而已。“围棋”之称早在西汉之前就已存在于口语中。至汉代,书面语中已普遍使用这一名称,如马融《围棋赋》和李元《围棋铭》等。自汉以后,“弈”和“围棋”在书而语中互为参用,但口头语中习惯称“围棋”。
这个时代为什么发明了围棋?
时势造棋艺罢。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连年争战,连横合纵,敌我纷呈,黑白交替,局势自然就反映到娱乐上来。发明围棋的人一定是个天才,将世事的纷纭纷乱搬到了棋盘上。
在那个时代,新兴的地主阶级中有不少是掌握文化的所谓书士,有孺、道、墨、法、阴阳、名、纵横、农、杂和小说等家。他们极为活跃地展开了所谓“百家争呜”。这是中国最为开放的时代,也是诸子百家大放异彩的时代。围棋因有较高的艺术性、战斗性和趣味性,引起了各家的注意。如名家的尹文子、道家的关尹子和儒家的孔子、孟子等,都论及围棋,尤以孟子最为重视。这是我国围棋初次为史学家所注意,并有了记载的信史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