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炷的吟唱与祈福——宜良古城大香会2
书名:非遗绝唱 作者:闻冰轮 本章字数:2472字 发布时间:2024-06-20

传承弥久的大香会

宜良北古城镇土主寺至明初而香火鼎盛,名闻遐迩。
在这些巨大的大香面前,每个人心灵中会获得一种虔诚而博大的爱意。同天庭之香一般,几炷大香在古老的时间中不断完成它们灵魂的祷告之声,完成古城人民寄托的夙愿。它们环绕着宜良城的灵魂在不断地漫游,漫游在一代代人们生活的史券中。这是这冉冉的大香使古城拥有了永远不被时光磨损的品质,也拥有了不被现代浮躁所摧残的秘密。
古城镇虽近在宜良县城之东十五里,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却一直属路南县(今石林县)管辖,名为民和乡。因此康熙五十一年(1712)《路南州志》亦载:土主寺,在民和乡,祈嗣最灵”,民间也广有所谓“求子得子,求财得财”的传言。
此后,该寺屡废屡兴,由于该乡地名“古城”,乡民因此附会而兴起演出三国关老
爷之《古城会》等剧目之戏剧传统。乾隆五十一年,《宜良县志》风俗条载:“二月,北古城土主山演戏祈谷。”可见,其戏剧演出的历史十分悠久,也是宜良县境内传统戏剧演出话动活跃而稳定的最要场所。
至于庙会的祈愿习俗,则由旧时的“祈嗣”逐渐演变为“祈折谷”,即具有广泛社会意义的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至清代中后期,该庙会日期也由每年二月演变为固定不变的正月初八。其活动内容,也由上演关帝戏、踩高跷、耍龙灯、巅毛驴、旱船、铁滚等,更增加燃供大香一项,庙会名称也因此而得名,称为“正月初八大香会”。并以特异大香的制作与燃供为最大特色。
大香会自诞生之日起便深入人心,成为宜良人民生活中一场不可或缺的盛典,是人们心中一道神圣而靓丽的彩虹。面对生活的苦难与无奈,人们爱它甚于爱火焰。火焰燃出的光灿美丽但短促,无人从中将它辨认。但是大香会包容了全体:节日与火焰,诸神与自我,期盼与祈福,他人和自己。它聚敛了神与人,人与人,富与贫,权与平,它形成一股巨大的能量,活跃在每年的这一天,活跃在一年里的每一天,活跃在每个人心中。
建国前不仅宜良县燃供大香,包括宜良附近的陆良、阳宗,路南等地也时有燃供。大香制作都是来宜良请师傅。但由于资费筹措不易,所以时断时续,隔三差五,不能恒常。宜良古称“滇中粮仓”,经济相对富裕,不仅戏剧演出持线不断,每年的大香燃供也成了传统。即以北古城土主寺为例,从清末延续至1952年初被迫中断,直到“改革开放”以来,才得以迅速恢复,并传承至今,不曾断绝,其延续历史,已达百年之久。
更重要的是,此大香的制作者即为宜良古城人。皆因地能养人,人传其技,地技
相融,随时间而演进,才终于成为专统民俗,保留至今。而宜良古城大香会,则于2007年由宜良县申报而被批准为昆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民间素有”中华第一大香”的美誉。它就像一块心灵和精神所需要的磁铁,在一双双摊开的掌心中被触摸着,传承着,从远古一直延续至今。


大香会的组织与制作

每年大香会之举办,需先确定会首,负责大香会的筹款、制作、搬运、燃供等一切事务。北古城街市沿土主山东麓营建,街市绵长,达一公里多,因此以街头、街中、街尾三分为断,每段推举一人,轮流担任。
其次为经费来源。古城土主寺旧有香火田20亩许,每岁收租提用。其次则有古城集市屠售猪羊等肉案税收的提取、当地赌场的缴费等项。就传统而言,古城土主寺燃供的大香,每年至少为三对。惯例为古城街、安家桥、南北村三处,每村捐制一对。而古城街为东道主,每年大香会的会首,则都由古城街人士担任,其余各村,只称为“香客”。改革开放以来,则演变为当地各村、社的集体经费提供,当地镇政府给予资助。
大香的制作,共有十余道工序,需历时半年时间才能够完成。
第一,挑选香心树。古城东临南盘江,旧时源头有砍伐的木排顺江放来,制香者到江边挑选,选到谁,谁出,不花钱,树老板很乐意奉送。
第二,织篾笼。每柱大香一支篾笼,需织用竹子三百公斤。篾笼呈锥形,高5米至5.5米,下脚直径60公分,上口直径为150公分。
第三,裱篾笼。宫裱糊三层,一层为土纸,二为棉纸,三为白纸。篾笼中间穿入香心树,下部安装十字木架,绑扎固定后,可以悬空翻滚制作。
第四,用竹篾草绳编扎人马骨架,另外用山间灌木植物的树根加工成粉状,合水后具有粘性,涂敷于人马骨之上,塑而成形。所塑人马,以三国系列的关帝戏目(如古城会,单刀赴会,水淹七军)人物为主。
第五、将上项预编成形的人、马骨架,按设计位置插绑于篾笼四周。
第六、堆塑。古城大香制作当地称为“堆大香”或“堆塑大香”,主要即指这一项工艺,共四至五道。每堆塑成形一次,风干三五日不等,然后再堆下一次,使得人物立体、造型生动、栩栩如生。
第七、用棉纸再将各堆塑人、马骨架精心外糊一次。.
第八,给全部堆塑裱枷的人、马涂上白粉。
第九、彩画
第十、上清光漆
第十一、笼内填实香面。
第十二、为防雨淋,给大香加戴帽子(竹制)。
以上所制成的竹笼外壳,上下共分为六台:最下一台,称莲花脚,高30—40公分,彩绘莲花图形;第二台,彩绘四童子,称“童子守香”,高约1米;第三层,仍高1米,称’‘宝盆敬桃”,彩绘仙桃、寿桃图形;第四层,高2米,称“兵将迎战”,为大香主题,即三国古城会等人物战场城池图形,即是上述第四至第六道工序所预制成形者;第五层,高1米,按流年绘制十二生肖图像,如甲子岁属牛,图案以牛为主。乙丑岁属鼠,图案以鼠为主之类;第六层高120公分,名为火焰封顶,彩绘红色喜庆火焰图画等。各台之间,用草绳进行绕箍分割,草绳外敷塑泥,形成立体隔断,使得层次分明。
香心树与外编的竹篾笼之间,另用木架加以联络固定。顶端用十字木架穿插,使其固定;中间又穿插一个十字木架,使其更加牢固;下端放水脚木,共四根,从四个方向务对一方,也与香心树相连固定。整炷大香以香心树为纵轴,以三穿木架为横架,篾笼虽软,也得以稳固成形,混为一体。
大香燃供程式分为:
一、正月初四、称为“请大香”,燃放鞭炮,鼓乐吹打,将大香从做香处请送到立大香处;
二、正月初八,正会之日,名为“迎大香”,将大香迎至古城街老戏台之台前树立;
三、正月十二或十三日,名为“送大香”,将大香从戏台送到山顶土主寺主殿前立放,同时演戏,至正月十五为止;
四、正月十六晚子时点火,命为“烧大香”。大香会仪式至此结束。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非遗绝唱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