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的演奏 ——彝族大三弦舞3
书名:非遗绝唱 作者:闻冰轮 本章字数:2350字 发布时间:2024-06-15

 热烈的舞蹈,专属的名片

三弦舞已然成为成为撒尼族群的符号与名片,有撒尼族的地方必然有三弦舞,有三弦舞的地方一定有撒尼族。
大三弦粗犷的旋律,奔放的姿态,构成一幅其他舞蹈无法媲美的热烈、欢乐场面。
在广场上跳的舞蹈,是大三弦舞中最原始,最基本的跳法。
男青年在调准弦音后,一字排开,随笛声弹琴起舞。等女子跳上场,排好队形后,跳四下,蹬一次脚,左右脚分别轮换。由男队主导、调动队形分别变成左右移动和上下 移动。男子曲止,女子也随之停舞。
女青年在男队弹琴拉好队形后,亦一字排开,相互牵着手,迎上去与男子对舞。脚上的动作与男子相同,亦跳四次蹬一次脚,左右轮换。步位要与男子一致,如男子蹬左脚,女子也须蹬左脚。与男子不同的是每蹬脚时,女子须拍两下掌。蹬两次脚后,向左转360度的圈。男子向左右或上下 移动跳舞时,女子也须跟着移动,形成多变精彩的队形。
移动式舞蹈,是撒尼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舞蹈
在节庆或红白喜事时,大三弦舞队跟随活动队伍一面走一面跳,如节庆入场仪式,丧葬出殡仪式等。舞蹈动作和音乐节奏与广场式舞一致。所不同的是广场式舞男女面对面地跳。而移动式舞男女队同朝前方,一面走一面跳。队形男为一纵队,女为一纵队,一男一女相对,可两人一排,也可四人或多人一排。
迎送式舞蹈,更是热情好客的撒尼人生活当中的一部分。
迎送宾客时跳的舞,音乐旋律和节奏与广场舞一致,仍男女各为一队一字排开,相互面对面。所不同的是两队间有一定的距离,中间形成一个宽敞的通道,跳舞间让宾客从中而过,形成夹道欢迎的阵式,若需送一程宾客,又将队伍变成“移动式舞”队形。


小三弦舞也动人

中老年人跳的小三弦舞是缓慢而抒情的,用形制较小的三弦来伴奏,节奏较慢,这种舞蹈又称为“慢三步乐”。小三弦舞弹奏的乐谱比大三弦舞花哨、复杂,但动作比大三弦舞舒缓。
男子队伍仍一字排开,动作仍跳四次,蹬一次脚,但舞步却是前后移动,跳舞时表情严肃,两眼聚焦在脚步上。每一轮舞蹈的开始和结束的节奏,仍掌握在男子方面。
女子同样一字排开,仍然面对男队迎面而舞,双手左右摆动的幅度比大三弦舞大。同样舞步前后移动四次蹬一次脚,拍两下掌。原地跳两次后,向左转一次360度的圈,然后拍两下掌,如此反复。
上述方式是广场舞跳法,也是小三弦舞的基本程式。小三弦舞同样在节日庆典,迎送宾客时跳,队形、模式与大三弦舞的“移动式舞”和“迎送式舞”基本一致。因而这种舞多用在欢乐与娱乐的场所。由于大三弦舞能营造热烈的气氛,大型的欢庆活动都往往以“大三弦舞”压阵。


价值是因为无法替代

爱一个人,是因为别人无法取代他;需要一个人,是因为他的价值不可复制。那么,一件乐器的专属性,是否也可作为衡量它价值的一个砝码?
大三弦不论制作、定音、音乐、旋律,都是为“大三弦舞”而量身定作的。大三弦不可能弹奏流行歌曲,不可能弹奏其他民族的音乐,更不可能弹奏西方乐曲。它仅仅只属于大三弦舞蹈,别无他属于,它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无法弹奏其他乐曲,也无法与其他乐器合奏。它的存在只是是为这种舞专属的一种乐器与音乐。
大三弦有多种定弦法,民间一 般定成“硬中弦”或“软中弦”两种,而以“硬中弦”最常用。“硬中弦”是中弦与里弦为五度关系,外弦与里弦为八度关系;“软中弦”是中弦与里弦为四度关系,外弦与里弦为八度关系,音域一般为三个八度。三弦的音色,高音坚实清脆,中音明亮圆润,低音丰满浑厚。音量较大。左手技法有板、粘、揉、扣、滑等,右手有弹、挑、双弹、双挑、滚、分、扫、砸、搓儿等技法。可自如地演奏大、小三度,纯四、五度和八度等双音,还可演奏三音组成的和弦,并可转调演奏。
演奏大三弦时左手轻扶琴杆,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按弦,手势呈龙爪式,右手用拇指、食指持拨片或戴骨制指甲弹拨琴弦发音,其余三指握于手心,也可用五指弹奏。
豪迈奔放的大三弦弹起来了,撒尼儿女踏着三弦优美的旋律跳起来了。大三弦昂扬向上的弹奏,颂扬着撒尼人民勤劳致富,艰苦创业的精神风貌。
大三弦是撒尼人在欢庆丰收和爱情时弹奏狂欢的乐器,它音质优美、曲调狂放多变,弹奏风格独特奇秀,豪放时万马奔腾,群山共鸣,诿婉时情意悠长,余音绕梁千里缠绵。


一切为了分享

撒尼人是一个群居的民族,骨子带来的团结、友爱、互助元素,让他们不喜欢孤独,喜好欢聚,从来不独享,历来是分享。狩猎、耕作、劳动、休憩、食物、娱乐,他们都乐于将自己所拥有的东西与整个族群分享。而舞蹈,则每每伴随着这样的分享而起。
撒尼人不仅能歌善舞,而且热情好客。大三弦富有强烈的感染力。每逢“火把节”,人们燃起篝火、点上火把,围着篝火弹起大三弦载歌载舞,纵情高歌。火把犹如繁星降地,又似火龙飞舞,令人眼花缭乱。整个节日人山人海,气氛异常热烈欢快。
撒尼人是大度的,包容的,无私的,他们乐于将自己民族的文化、音乐、舞蹈尽情传播出去。
早期的大三弦舞带有明显的生产劳动动作特点。音乐舞蹈节奏较慢,男子跳舞时腰稍下弯,女子舞蹈时摆手和拍手都在自然部位。后来,受彝族阿细支系“阿细跳月”的影响,撒尼大三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表现为音乐节奏加快,舞蹈加大了跳跃度,动作比原来夸张。如男子蹬脚时小腿伸缩幅度加大。女子手上的动作从原来的甩手,改变为挥手。从原来的胸前拍掌发展为空中击掌。伴奏的笛子由单声部发展为中、高、低三声部。南部撒尼彝区的部分村寨还加入了唢呐伴奏。
无论大三弦舞,或是小三弦舞,舞蹈动作都比较简单,弹奏也比较容易。不用专门学习,在旁边稍作观摩既能会跳会弹,因而,外乡人或外民族见到大三弦舞,可马上融入舞蹈队伍中尽情欢乐。由于大三弦舞的大众化,深受彝族撒尼人和其他民族的欢迎。
大三弦舞是一种集体性的舞蹈,少则三男五女,多则男女各十余人。不能独舞,也不能独奏,独舞、独奏不是真正意义的大三弦舞蹈。只有群体性狂欢的大三弦舞,从来没有单打独奏的大三弦舞。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非遗绝唱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