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从狂欢中诞生
抚摸着这些形态各异、巧夺天工的神奇乐器,我的思绪穿越回古老的时空隧道里。
这是远古时代的一天,大约在撒尼族先民狩猎生活时代。
在茫茫洪荒世界,人与野兽的战争一直没有停止。一位英武的武士用弓箭射死了一只猛虎,这不是一件普通意义上的事件,这是他们族氏历史上第一次射死猛虎。撒尼人沸腾了!他们高兴得手舞足蹈,却不知如何表达心情。有个人在射死猛虎的那副弓箭上弹起了箭弦,不料,箭弦居然发出缕缕他们从未听过的美妙声音,似仙乐,如梦呓,如战鼓,像情话,是以前他们从未听过的声音。
接下来的日子里,好奇的撒尼人对着弓箭琢磨开来,一天又一天过去,智慧与灵光不断闪现。他们将这副弓箭不断加工改良,逐步为它加上音箱、琴杆、琴轴、琴头、琴弦。于是,第一把“大三弦”诞生了!他们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音乐!
除了狩猎,撒尼人迫切需要种植农作物来果腹。他们将山上的树木砍倒晒干,用火烧尽,稍作清理之后,开始在火烧地上进行耕作。人们等不及星火全部熄灭,就忙着到地里耕种,劳动时被未灭的火星烫得跳来跳去,嘴里喊着“阿啧啧”的感叹声。
这样的劳动情景激活了大脑皮层的灵感,也唤醒了深藏体内的艺术细胞。在明月清风、星光闪烁的夜晚,撒尼人决定来一场狂欢。他们调准大三弦的弦音之后,一字排开,模仿白天生产劳动时的情景翩翩起舞。
男子排好队形,在大三弦的曲调声中跳四下,蹬一次脚,左右脚分别轮换。女子们一字排开,相互牵着手,迎上去与男子对舞。虽然脚上的动作与男子相同,但活泼美丽的撒尼女子加上了手的动作,跳四次蹬一次脚,拍两下巴掌。原地跳两次后,向左转一次360度的圈,然后拍两下掌。
星空之下,他们着魔似沉浸在这热烈奔放的舞蹈中,经过反复的模仿和艺术化的再现,年复一年之后,演变成了独一无二的大三弦舞蹈。
有首诗中这样赞叹:“云南的撒尼人人口不多,他们可有两万多音乐家,还有两万多舞蹈家,还有两万多诗人,他们有两万多农民,还有两万多牧羊人,可不要以为他们有十万人,他们的人口只有两万多。”
撒尼人,不论那女老幼,都是那样热爱音乐,热爱艺术,更热爱欢乐。舞蹈不只是年轻人的专属,老年人也渴望加入进来,施展他们的才情,尽情宣泄他们内心的奔放情感。于是,小三弦舞随之诞生了。
这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拥有了两种舞蹈:大三弦舞和小三弦舞。大三弦舞为青年人跳,小三弦舞为中老年人跳。两者的三弦在形制、音乐节奏、舞蹈动作方面有所不同,表达的情感,诉说的情感,表达的方式,却是殊途同归的。。
在历史缓慢冗长的进程当中,大三弦舞和小三弦舞历经了曲折沧桑的磨砺,最终成就为一朵艺术舞台的奇葩。
大三弦的精雕细琢
无论是大三弦舞或是小三弦舞,其基本器具为三弦和笛子两种。但由于材质和规格大小的不同,制作方式略有不同。
有两种木料是制作大三弦的首选,香椿树木料和水栋瓜木。
香椿树木料无线条丝纹,不易开裂,木质不硬且轻。这两种树,长到可做音箱时,树杆皆空,抠洞时省了不少力,所以是制作大三弦的上乘品。在找不到这两种木料的情况下,才找杉木或云南松木。无论选什么木料,一般多在冬季树木处于“冬眠”状态时砍伐,此时砍下的木料不易开裂。
一把大三弦被制作成为何种形式,是由制作者脑海里的初衷和意念来决定的。
制作者根据不同的原材料,设计出不同形式的音箱、琴杆、琴轴、琴头。他们将音箱或用原木凿空成木桶,或用木板拼成桶形。上蒙羊皮,假如能寻到蛇皮蒙面,将是一把名贵的大三弦。
早期大三弦的琴弦是用苎麻线或狗肠子或牛皮筋加工而成。上世纪50年代,撒尼人从集市上购买弹棉花用的皮筋线作琴弦。到上世纪80年代则购买水线或大提琴弦作琴弦。
早期,无论大、小三弦,其形状都保持了古朴、自然的特点,不作任何雕饰,保留自然本色。
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大三弦外型经历了从本色到刷色的过程。早期用矿物紫土染色品,刷成紫红色。上世纪60年代,油漆传到撒尼彝区,人们又用油漆在大、小三弦上上漆,刷有黄色、绿色、红色、紫红色,黑色等,除美观而外,还具有了防虫蛀的功效。琴头亦开始雕刻,或用小镜子等装饰。
三弦分为大三弦和小三弦。
大三弦全长1.5米左右,由音箱、琴杆、琴轴、琴头、琴弦等组成,音箱有凿空的木桶或用木板拼成桶形的。用原木凿成音箱桶的长约40厘米,前面蒙羊皮。琴杆无品。在琴马的下端拴琴弦的铁皮上装有数片活动的铁皮扣。弹奏时,活动的铁皮扣伴随着琴声发出铮铮的金属合声。
大三弦定音为D—A—D。弹奏时,肩挎背带,琴横置于小腹部,用木制拨子拨动,边舞边弹。
小三弦长约1米,音箱直径约20厘米,前面蒙羊皮或蛇皮,无铁皮扣。琴弦定音为d—a—d,比大三弦高八度。
不论是大三弦或小三弦,都在音箱上蒙一层羊皮。其制作方法是一样的,都将生羊皮放在水里连续浸泡数天后蒙在音箱上。先用绳索稳定好皮子位置再刮去皮子上的羊毛,皮子崩紧晾干后,再用钉子固定。
铁皮扣的做法是先剪一块约10×5厘米的铁皮,中间抠出一块空白,然后在上下两排外套铁皮扣。过去利用废旧的手电筒壳来做,现今从五金商店买新铁皮来做。
大、小三弦背带多用红布或蓝布。过去多用摔跤场上获奖布作背带,这样既解决了背带用料问题,又能向世人昭示三弦的主人还是运动场上的健将。
大三弦舞蹈不可缺少竹笛。
用于伴奏大三弦舞的竹笛有大、中、小(即高音、中音、低音)三种,以金竹作原料。将竹竿晾干后,锯下三节长的料为一支笛子。笛下一个节巴不动,将音堵住,在另一端用烧红的铁丝将竹筒内的节巴烙通。然后在外面烙出吹孔和指孔7个眼洞,吹孔与指孔间距离稍长,指孔上烙出既规则又不等分的6个孔。尾部下端再烙出一眼放音孔。无笛膜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