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彝族大三弦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一个美丽的邂逅
云朵在不断涌来,细碎的秋叶在飘落,淡淡的雾还没有散去。
我仍然在行走。在寻寻觅觅的路途上越走越深。撩开远古的绿色幕帘,我看见一群狩猎为生的族群,在暮霭的飘带里,有一声遥远雄浑的咏叹吸引着我的步伐,这奇妙的旋律来自一个独特的乐器。这乐器由音箱、琴杆、琴轴、琴头、琴弦组成,音箱以凿空的木桶形成。用原木凿成的音箱桶前面蒙着羊皮。琴杆无品,在琴马的下端拴琴弦的铁皮上,装有数片活动的铁皮扣。撩拨琴弦时,活动的铁皮便扣伴随着琴声发出铮铮的金属合声。
这乐器的名字叫做大三弦,诞生在人类与野兽相互激斗抢夺生存资源的年代。
走了很久之后,我忽然想坐下来,然后就坐下了。我不是坐在椅子里,而是坐在一块嶙峋的石头上。这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而是在地壳运动、构造裂隙、生物作用和土壤侵蚀作用配合下,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历史、复杂的古地理变迁、被玄武岩覆盖烘烤、湖盆沉积物埋藏,地壳抬升等共同影响之后,形成的石头。
不远处还有很多这样的石头和石柱,形态多样,造型奇特,组合复杂,拟人似物,仪态万千,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和美学信息。
这地方有一个简单直观的名字——石林!独特的喀斯特地貌风光以奇美著称于世,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
我的身体飘飘悠悠坐在石林的一块美丽石头上,像是一叶扁舟坐在波动的水面上。我的视线依然在寻寻觅觅,找寻着大三弦的影子。我有一个奇妙的感觉,感觉这个宁静的小村庄里会有大三弦的痕迹。虽然这感觉有些飘渺,可是我感觉到了,就像头发感觉到微风那样。
流动的空气像风那样离去又回来,远远有个身影沿着石板路慢慢走来。渐渐走近了,粗壮敦实的身上着一件普蓝褂儿,外罩麻布绣花彝族小坎肩,标准彝族汉子装扮。浓眉,方脸,阔鼻,头发不羁地在风中散乱着。最引人注目是满腮美髯,像奔突的野兽在原野上撒欢,又如肆掠的野草在田间蔓延,将整个脸庞渲染得酷似猛张飞,将人的思绪不由自主牵扯进远古时代的一个梦中。
你就是毕光明?
我的疑问句被他的点头变成了肯定句。
我努力回想,记忆爬山似越来越吃力。他朝我和善地笑了,脸上的皱纹被欢快驱赶开来。这张脸在我的记忆里从陌生趋向熟悉,但是神情和目光依然是陌生的。
他的确就是毕光明,驰名国内的大三弦著名传承人!从公路进村的这条道路,就是因为他的成名引来无数慕名的膜拜者,政府专门斥资修建的。
短暂寒暄过后,他带领我朝他的领地缓缓前行。那里是他的圣地,藏着他一生的梦,是他全部活着的支柱。我嫌自己脚步不够快捷,我迫不及待想看见他的那些梦想。
这里叫做巴茅村,位于石林县西街口镇,是一个传统的撒尼人聚落。这里的房屋建筑大多是土木结构,均出自乡民之手并自然形成,处处蕴含着朴素的与自然共生的意识形态,体现出撒尼人与自然界的长期和谐共存,而在不经意间又表现出对这个民族文化的外在表现和诉求。
最为神奇的是,每家每户的房屋是串联着的!民居之间通过一个隐秘逼仄的巷道串在一起,从村头到村尾,不需要经过村里的正规道路,户与户之间的人们可以神秘地漂移!
一座典型的撒尼人房屋出现在眼前。小巧紧凑的院落围合起自家一个小小空间,建筑是纯木质结构形式,错落的屋檐,繁复叠加的外墙,雕刻着花草鱼虫的窗棂与门框,处处散发着古朴苍茫的陈年故居气息。
堂屋就是毕光明的工作室,他的圣地。
这房屋其实已经很破旧,还有一头水牛跟他和老母亲一起分享这套房屋,就是很久以前的“人畜同屋”。室内几乎没做任何装修,家具破旧且古老。但屋子里弥漫着一种特殊的气息,那是毕光明的气息,独属于大三弦的气场!
他这一生注定是献给大三弦的,每日里所做的全部事情,就是构思如何制作大三弦,然后站在工作台前完成他的构思。他全部的积蓄都用来购买制作原料了,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氤氲在大三弦的节律中。
奇迹就在这一刻发生。
进到工作室,毕光明拿起工作台上快完成的一把大三弦给我看,犹如天空投下一抹灵光,金色的光辉顿时照亮了毕光明整个脸庞。他的目光霎时变得炯炯有神,射出智慧与灵性的光芒。他平凡的面目悠然间生动起来,五官都洒满圣洁的光辉。人忽然年轻了十岁,周身充满了鲜活的动力,眉飞色舞讲述着手里这把大三弦,精气神全部回到了体内。
之前在村口面对他时的那种陌生感顿时扫荡一空,那个无数次在报纸上、图片里、电视上见过的毕光明,那个颇具舞台造型美感的撒尼族汉子,那个有着传奇色彩的大三弦传承人,忽然间回来了!
他是一个有梦的撒尼族汉子,他的梦一天一天在他自己的手中实现着。他将灵光偶现的每一朵火花都融进大三弦里,甚至把大三弦做成了艺术品,把根雕技术工艺也用在了大三弦的制作上。根据不同木质的特性、色泽、形状,他将撒尼祖先的各种元素符号提炼、升华,一刀一斧地雕刻在大三弦的琴杆、琴轴和琴头上。
毕光明还有一个更为宏大的梦想:制作一把无比巨大的大三弦!全长20米,音箱圆筒直径5米,筒长8米!他要用这把大三弦去创造吉尼斯世界记录!
他说这个梦想已经制作了两年半时间,已完成部分因为体量巨大,无法摆放在现在的家里,全部借放在他妹妹的新居。说着,他马上就锁上门带我去参观。
穿过几条村间小路之后,一个宽敞开阔的院落映入眼帘,典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筑形态,小平房有三个大开间,一字儿排开来,灿烂的阳光洒在外墙和门窗上,屋前种着果树和花草,艳丽的格桑花正盈盈盛开着。远方是一片苍翠的树林,林间弥漫着鸟儿的鸣叫。
果然是一个风水宝地!它目前是毕光明的作品陈列室,最大的一间堂屋里摆满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样他制作好的大三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