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健康是“1” ,名利是“0”
如果把健康比作数字“1”,名利比作数字“0”的话,只要“1”存在,“0”可以任意的写,即为:100……可见有了健康就有了一切;但如果“1”不存在了,那么仅剩下“0”,即:000……这就意味着没有健康你所拥有的一切都为零。
健康:人生的第一个奋斗目标
一个人活得幸福并不取决于命运,而是取决于我们的健康。健康与金钱、权力、地位、事业相比,是最重要的东西,是我们生存最可靠的资本。
我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一个好的身体、一切就都失去了意义。你要想创造成功的人生,首先就要具备管好自己的身体的“心眼”。
有一个好身体,你会觉得每天的太阳都很灿烂,你会觉得每个人都很可爱,你会觉得生活是美好的,你会觉得你生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
对人类来说,健康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作为当代人,健康更是第一期望。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说过:“在一切幸福中,人的健康其实甚过其他幸福,我们可以说一个健康的乞丐要比疾病缠身的国王幸福得多。”在现实生活中,人除了拥有自己的身体、生命之外,金钱、地位、权力……全都是身外之物,然而,当一个人拥有了健康,他其实便拥有了人世间一切的财富。
健康,同时又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有人说生命如同一朵花,花开总有花落时,人的生命本如花开花落。又有人说:“珍惜生命吧,人生只在呼吸间。”既然人世间最宝贵的是生命,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地去呵护它呢?保持健康!健康是人生幸福中最重要的成分,只有保持健康,生命才会光彩夺目。
健康乃是生命力的主要源泉,如果没有了健康,则生趣索然,效率锐减,生命因而暗淡。因此,一个人有了健康的思想和健康的身体,本身便是一种大幸福。无论从事何种职业,我们都不应为了金钱去牺牲我们生命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东西。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有知识也有才能,只可惜,因为身体的原因,虽抱有远大的志向却终不能使之实现,无数人因身体的羸弱过着忧闷的生活,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纵有满腹经纶,雄韬伟略,却因身体的原因不能发挥出来。许多人之所以做了身体的奴隶,并由此而壮志难酬,承受着失望的痛苦,主要是因为他们一开始就不知道保养身心使之健全,所以,每个人都要懂得使自己身体和精神获得健康的方法。
许多人对健康的看法是:只要身体无疾病就是健康。但是经科学认定:人是一个身体与心理完整的统一体。健康就是指人身体上和心理上都无疾病和异常。
对于“健康”,1946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下过这样的定义:“所谓健康,不是单纯的指身体无病或不衰弱,而是不可分割的把肉体的、精神的和社会的各方面都包含在内。亦即是指一个完整的状态。”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将健康定义为:“健康应是在精神上、身体上以及社会上保持健全的状态。”在这三个健全的状态中,两个是心理和行为方面,因此,健康的内涵和外延更扩大了。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健康应该包括身体健康、精神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良好三个方面。
如何衡量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呢?世界卫生组织又具体地提出了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衡量标准。即用“五快”来衡量机体健康状态,用“三良”来衡量心理健康状况。所谓“五快”,包括食得快、说得快、走得快、睡得快、便得快。
食得快:进食有良好的胃口,不挑剔食物,能快速吃完一餐饭。说明内脏功能正常。
说得快:语言表达正确,说话流利,说明头脑敏捷,心肺功能正常。
走得快:行走自如,活动灵敏,说明精力充沛,身体状态良好。
睡得快:一旦有睡意,上床后能很快入睡,且睡得好,醒后精神饱满,头脑清醒。说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抑制功能协调,且内脏无病理信息干扰。
便得快:一有便意,能很快排泄完大、小便,且感觉良好。说明胃、肠、肾功能良好。
所谓“三良”,包括良好的个性、良好的处世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个性:情绪稳定,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胸怀坦荡,豁达乐观。
良好的处世能力:观察问题客观现实,具有良好的自控能力,能应付复杂环境,对事物的变迁保持良好的情绪,有知足感。
良好的人际关系:待人宽厚,珍视友情,助人为乐,与人为善,与他人的关系良好;不吹毛求疵,不过分计较。
“五快”、“三良”衡量法使我们能够全面地掌握自己的身体状况,对不良的行为可适当地作出调整,让健康永远伴随你我左右。
由此,我们便可对健康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健康实际上就是快乐的生活,快乐地面对每一天的日子,快乐地面对每一个人,你给自己创造快乐,也给这个世界创造快乐,你就是一个健康的人。相反,如果你给自己的生活制造痛苦,也给别人制造痛苦,你就是一个有病的人,即使你四肢健全,但你的心理是病态的。而另一种人,比如像海伦·凯勒,虽然她天生是盲人,但是她用她的生命突破了她的局限,实现了人类的最大潜能,为每一位身有残疾的人做出了榜样,谁能说她是不健康的人呢?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健康主要是从心理上来判断,而不是从肉体上来判断的。
追求健康就是首先要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才能使人面对生活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才能使我们的生活中充满快乐。
许多人都是年轻的时候用健康去换金钱,年老的时候用金钱去买健康。因此,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无论从事何种职业,我们都不应为了金钱去牺牲我们的健康。一个人脑力的充足,全赖于身体的健康,而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其才干与效能,要超过十个体弱者的才干与效能。众所周知,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曾创造了当时两项惊人的记录,一是他赚到了当时全世界为数最多的财富;另外则是他活到了98岁。可见,健康是成功的前提,只有保持健康的身心,我们才能用最大的力量来应付工作,才能取得我们想达到的成就。
做一个富有魅力的人,就要有认识到健康重要性的“心眼”。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我们就要把第一个奋斗目标定在获得一个健康能干的身体上,我们要明白世上一切物质财富都是外在于你的存在,只有健康是属于你自己的,这是你真正的财富,也是你施展成功魅力的基础。
心理疾病——一把看不见的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竞争的加剧,人们几乎一直要承受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和冲突。工作难找,下岗,做生意或炒股只赔不赚、升学屡试不中、人际关系难处或家庭破裂……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现实中的种种困难无情地摆在许许多多人的面前。在这种状态之下,要始终维持一种平和的心境,似乎已是遥远的梦。
心理学家认为,在不同的生活阶段,不同的人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焦虑情绪。说实话,这也不全是坏事,因为焦虑常常使人鼓起勇气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然而现代社会的超负荷的生存压力往往会使人感到无所适从,难以把焦虑控制在积极状态下。由于长期的紧张、恐惧和患得患失,焦虑情绪会继续发展,从而引发心理疾病。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心理疾病的表现多种多样:极度沮丧、产生幻觉,不时的空虚、无助感,头疼等。如果这些病严重到足以干扰日常生活时,就要接受心理医生的治疗。心理疾病还可表现为:
(1)外遇。外遇实际上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疾病,是破坏性心理影响了人的正常生活判断。除了原来的婚姻不幸造成的外遇外,大多数的外遇都是当事人心理上出现了问题,一种病态心理使他或她做出了违反常规的事情。所以,对待外遇一定要分析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去对待,不能一刀切。
(2)长期的忧郁。忧郁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疾病,现代生活使人容易产生忧郁,繁忙的工作,不顺心的事情,看不见的未来,都容易使人产生忧郁。短时期内忧郁还看不出有多大的危害,只要及时调整,就可能好转,而长期的忧郁就可能导致严重的疾病发生,所以,对忧郁一定不能掉以轻心。
(3)强烈的孤独感。感到孤独是一种轻度的心理疾病。人本来就是一种群体的动物,合群,保持正常的社交活动,就会使人感到快乐;如果不愿意和人交往,而把自己封闭起来,就会产生孤独感,有了这种感觉,人就会越来越孤僻,越来越不愿与人交往,而且经常失眠。心理不正常的人,总是想入非非,他不能在现实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就会在幻想中靠做白日梦来满足自己,他始终生活在幻境之中不能自拔,分不清白天和黑夜,兴奋和抑制神经发生紊乱,失眠就是常事了。
(4)觉得工作压力已超过自己能负荷的范围。心理不健康的人总是抱怨他的工作负担太重了,总觉得自己干得多,别人干得少,他觉得自己吃了大亏,所以,就会认为自己无法承受工作的压力,他的工作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
(5)对工作环境失望。心理上出了问题,人就会对环境作出不满的反应。首先是对自己的工作环境表示不满,总是抱怨这条件不行,那条件不好,不是自己干不好,而是环境使自己无法干好。
(6)对生活环境不满。抱怨生活环境的人就是自己的心理发生了问题。正常的人都能适应环境,你在某个特定的环境中生活,你无法选择,你就只能适应环境,抱怨是无济于事的。如果明知道不可改变,还要表示不满,那就是心理不健康的原因了。
无论什么人,只要在心理方面出现障碍,尤其在意外事故、神经刺激、心理创伤、人际关系矛盾的情况下,都应及时求教于心理医生。
患有心理疾病的人,一方面要求助于心理医生,更重要的还是要靠自己给自己“减压”、“松绑”。只要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治愈自己的心理疾病,获得健康的心理。健康的心理包括如下原则:
(1)心理健康的人拥有一套解除心理困顿的私人处方,不是奢望阻止压力的攻击,而是积极面对。
(2)心理健康的人认为,承受挫折只是人生的一道关卡,人难免会有不愉快,不如意,他们会击溃忧伤反向快乐。
(3)心理健康的人懂得变通之道,改变固执的性格,让自己变的更像小草,可以在狂风暴雨中挺立。
(4)健康的人相信,人是情绪性动物,愿意接受自己的情绪,懂得如何让消极情绪奔流而去。
(5)心理健康的人懂得孤芳自赏和自我陶醉,这意味着这些人知道自己好在哪里,有能力在孤独的时候仍然乐在其中。
(6)心理健康的人,不会把挫折压抑在心底,即使是最小的困顿,也习惯将它完全清理干净。
(7)心理健康的人懂得如何结交知己,知心朋友往往是心灵黑河的澄清剂。
(8)心理健康的人拥有趣味、豁达的休闲生活,善于用大自然的美景洗净心灵的悲绪。
心理健康的人应该不是完美无缺者,只是那种懂得在逆境中求生,明白如何面对挑战,适应环境的有“心眼”的人。他们很有现实感,能在成功与失败之间找平衡点。
我们应该努力地克制自己在紧张焦虑时的情绪反应,使身心达到一种泰然的境界。让我们拥有健康的“心眼”,以轻松、活泼、洒脱的状态投入到工作、学习、生活中,去获得成功。
抛弃烦恼,拥抱快乐
人的一生中,烦恼几乎伴随着生命的全部过程,而名利欲望过重则是导致烦恼的重要原因。例如少年人曾对人生问题的百思不得其解;青年人曾对人生方向的确立与选择而困惑;老年人曾对人生目标的力不从心;还有不可尽数的人生细节、生活琐事,都可能成为烦恼。
也许我们懂得,烦恼来自我们的主观世界,来自我们自身,来自我们自己的人生欲望。人生短促,容不得我们有多少时间与烦恼纠缠,不能让烦恼伴随着自己去迎接崭新的太阳。
要克服烦恼,就要有淡泊名利,这是让自己快乐的最主要的“心眼”。
要淡泊名利。我们常常为欲望而感受人生之累,为欲望而慨叹人生之短促。名誉、官位、财产、身体等欲望成为人们烦恼的主要来源。欲望给予一个个焦灼痛苦的花环,使你陷入无底的深渊。我们应该以淡泊的心境看待人生,即使自己的既定目标没有实现,也不要太“伤感”,因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付出了努力,曾经拼搏过,奋斗过,就会拥有充实、幸福的经历。淡泊给予你苍白的外表,却让你拥有了一个充实、坦然意蕴深厚的人生,它将绚丽多彩的欲望拒于心灵的天空,让自己的灵魂在平静的家园中安然入睡,受伤的心会得到意外的修补。甘于淡泊,以超然的心态把握人生,就超脱了世俗凡境,品尝大自然的瑰丽奇景和多彩的人生风景。
要使自己快乐,就要排遣无端的悲绪和寂寞,有人抽烟,有人借酒消愁,有人寻找刺激……这些都是使用错误的方式填补内心的空白。要使自己快乐无忧,请参考下面的尽快消除忧虑的方法。
(1)每天在同一时刻想使你忧虑的事,这虽然很困难,但一旦你渐渐地能控制住忧虑的情绪,它们就不会突然涌上心头。
(2)可以解决的事情,就马上动手努力想办法去做,化忧虑为力量,即使事情不能完全好转,可以部分控制,也可获得快乐。
(3)用各种方法分散精力。例如:找人聊天、听音乐、看电影、读小说、吃东西、自我安慰等。
(4)要多读书。多读书会使你空虚的心灵充实起来,使我们从狭小的天地驶向广阔无垠的知识海洋。
(5)要广交友。好的朋友总是相互帮助,相互勉励,在你遇到挫折时开导你;在你情绪低落时激励你;在你春风得意时提醒你;在你空虚寂寞时拜访你。
(6)要立志向。心灵空虚的人,往往没有追求,没有远大志向。而有理想、志向的人,会非常珍惜生活的分分秒秒。
(7)要多工作,把注意力转移到具体工作上,而不沉溺在幻想的世界里。
做一个快乐的有“心眼”的人,就要以轻松的心态去迎接生活。好心情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奔波之余给自己留点闲暇,寻找和发现生命中的美好。有句很有哲理的话——“爬山时别忘了欣赏周围的风景”,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周围风景”的理解和赞美,不必求同,不讲形式。请你记住,你是你自己,只有你自己才能让心态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