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谈而识人心,闻弦琴而知雅意
一个人的言谈在很大程度上,能体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言谈的内容和方式往往是一个人的品性和才智的表现。作为一个有“心眼”的人,在识人方面,一定要在这方面下点功夫啦!
明洪武初年,浙江嘉定安亭有一个名为万二的人,他是元朝的遗民,在安亭郡堪称首富。一次,有人自京城办事归来,万二问他在京城的见闻。这人说:“皇帝最近作了一首诗。诗是这样的:‘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披被。’”万二一听叹口气道:“唉,迹象已经有了!”他马上将家产托付给仆人掌管,自己买了一艘船,载着妻子,向江湖泛游而去。两年不到,江南大族富户都分别被收缴了财产,门庭破落,惟有万二逃之于外。这说明,分析判断人的言语,是洞察人的心理奥秘的有效方法。从一定的意义上说,言语是一种现象,人的欲望、需求、目的是本质。现象是表现本质的,本质总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言语作为人的欲望需求和目的表现,有的是直接明显的,有的是间接隐晦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对于那些直接表达内心动向的语言来说,每个人都能理解。正常的、普通的人际交往,就是以这种语言为媒介进行的。那些含蓄隐晦甚至以完全相反的方式表现心理动向的言语,就不是每个人均能理解的,人与人的差别,大多也就发生在这里。这是创造性思维的用武之地。若能够知一反三、触类旁通,反过来想想,倒过来看看,增加点参照物,减少些虚假的东西等等,最后透过言谈话语,发现人的深层动机,那就说明,你比别人聪明得多。而这种知人的方法,也就是言语判断法。
通过人们发出的不同声音,说出的不同话语,来透视一个人的心术,是很有道理的。声音可细分为声与音两个方面,既可由声来识人,又可由音来识人,但在实际运用中,通常都是用两者结合来识别人的心思的。
人的声音,如同人的心性气质一样,各不相同。通过人的声音而判断人的心性气质,这样一来,人的聪慧愚笨、贤能奸邪就可以判断出来了!成年人固然可以通过声音判断人的道德品行,即使婴儿小孩,精血虽未充实完备,但是其才气性情的美好丑恶,也很容易被有识之士看破。《春秋左氏传》记载鲁昭公二十八年,伯石刚生下来时,子容的母亲去告诉婆母说:“大伯母生了一个儿子!”婆母要去看望,走到厅堂时,听到伯石的声音便掉头而回,说:“是豺狼一样的声音!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这恐怕要亡掉羊舌氏家族了。”于是没有看望伯石,而后来杨食(即伯石)果然帮助补盈覆灭了羊舌氏宗族;又记载,楚国马子良生下儿子越椒,子文说:“这孩子长得虎背熊腰,而发出的声音如同豺狼一般,如果不杀掉他,将来他一定毁掉若敖氏族!”子文的预测后来也被证实。
石勒是古代羯族的民族英雄。在他14岁的时候,随着同乡经商到洛阳,曾经依着东门长啸,王衍恰好从此处经过,当时从他的啸声中感到这个孩子不同一般,他对手下人说:“刚才那个胡雏,我听到他的啸声,观其相貌,是个心怀异志的人,将来恐怕会成为天下的祸患。”当即派人去追,可石勒已逃走了。
不仅声音可以帮助我们观察人、了解人,就是那些被人调弄演奏的乐器也可以反映出调弄、演奏者的心理状态,声音从人的喉舌发出,而乐器的声音则由人的手弹拨打击乐器而产生,人的喉舌虽然与乐器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产生声音的原始的、内在的动力则是一样的。
《论语》中曾记载孔子在卫国讲学时,以打击乐器为乐。一次,他与学生们谈论言为心声的话题,并且打击磐石,抒发自己的抱负,这时,有人身背草编的筐子走过孔家门口,说道:“这个击磬的人很有心事啊!”过了一会这人又说道:“庸鄙浅陋啊!怎么那样固执呢?大概是没有人了解自己吧!击磬的声音深切激越,但表达的感情则是浅显平易。”
《吕览·季秋纪·精通篇》记载:钟子期夜晚听到击磬的声音,感到十分悲伤,便派人把击磬的人召来问道:“您击磬的声音为什么那样悲哀呢?”击磬人回答说:“我的父亲不幸因杀人而被处死,我的母亲因此被罚为公家酿酒,我自己被罚做公家的击磬人;我已经三年没有见到母亲了!我思量着如何能赎回母亲,却一点办法也没有,因为我自家也是公家的财产,因此心中十分悲哀!”钟子期感慨地说道:“伤心啊!伤心啊!人心不是臂膀,臂膀也不是木椎、石磬,但是人的心里伤心悲痛,而木椎、石磬都有感应!”
所以,有识之士能够从一个人的内心焕发出来的声音中,分辨其修养和性格。
《后汉书·祢衡传》记载,祢衡为渔阳百姓击鼓免过时,步履缓慢,容貌神态都不大一样,声音高昂激越,悲壮感人,听到的人无不慷慨感叹,悲愤不已。《晋书·王敦传》记载:晋元帝曾经召见时贤一起谈论声伎艺文之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众说纷纭,只有王敦坐在那儿,一言不发,好像与自己没有关系,但气色十分难堪,说自己只知道击鼓作乐,于是挽袖振袍,挥槌击鼓,鼓声和谐激昂,而王敦本人更是神气自得,旁若无人一般。当时举座时贤之辈均为王敦的雄迈豪爽的风度倾倒而赞叹不已。这四件事,两件是击磬,两件是击鼓,通过击磬、击鼓表现人的心性气质是十分明显的。这也足以证明,通过乐器的调弄演奏也可以观察人的善恶智愚、清浊正邪。
言谈识人,功夫还在言谈之外。丰富的生活经验告诉人们,言谈识人,不可凭一时之冲动,要从整体出发,予以全面考察,尤其是要注意以下几点:
(1)众人观察
下判断时,一定不能只凭个人一隅之见,而要听群众意见;之后,还要“察之”,要看其是否果真如此,勿为不负责任的“闲言碎语”或“恶意中伤”所离间。
(2)全面观察
评价人才要“公听并观”从各方面进行观察,德才资全面衡量;观其主旨,不求微功细过。
(3)责求实效
即根据实绩判断能力的强弱,才是正确的知人之法。
一个人心中的意思,往往从嘴上流露出来。这是有“心眼”了解别人的人,需要用心去体察。因为在通常,人们往往把自己的真实情感深深地隐藏起来,要想了解一个人,必须要注意了解他的话语中蕴含的意思,还要注意观察他同意或赞赏什么样的观点。注意了解他的话语中蕴含的意思,也就是要听懂他的话语中包含的究竟是善意还是恶意;注意他同意或赞赏什么样的观点,也就是要看他心中对各种观点持何种评价标准。因此,既要弄懂他的话语中包含的意思,又要观察他同意或赞赏何种观点,这样,把两个方面对照起来看,就可以对他有了另外的认识。
从行事风格巧识人
从一个人的行事风格入手,可以看出他的做事风格,表达出一个人是否浮滑,或是诚信为本。我们要多点“心眼”,不要被一个人的夸夸其谈所迷惑,也不要错过一个有才能的人。
为世人推崇的曾国藩的一套办事方法,其关键是要做到“五到”,即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所谓身到,就是作为官吏对命案、盗案必须亲自勘验,并亲自到乡村巡视;作为将官就必须亲自巡视营地,亲自察看敌情。心到,就是凡事都要仔细分析它的来龙去脉。起初时的条理,结束时的条理,分析它的头绪,又综合它的类别。眼到,就是要专心地观察人,认真地读公文。手到,就是对人的才能长短、事情的关键所在,勤作笔记,以防止遗忘。口到,就是在命令人做事时虽然已有公文,仍要苦口叮嘱。
以前的贤德之人在用人的时候,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其心理的光明正大,足以成为百世的楷模。曾国藩推荐左宗棠、弹劾李次青,并不因为个人的恩怨而影响推荐和弹劾,一代名臣的宽广胸怀,自然千古不朽。
春秋时期,齐宣王问孟子:“怎样去识别那些缺乏才能的人而舍弃他呢?”
孟子答道:“国君选拔贤人,如果迫不得已要用新进,就要把卑贱者提拔到尊贵者之上,把疏远的人提拔在亲近的人之上,对这种事能不慎重吗?因此,左右亲近之人都说某人好,不可轻信;众位大夫都说某人好,也不可轻信;全国的人都说某人好,然后去了解;发现他真有才干,再任用他。左右亲近的人都说某人不好,不要听信;众位大夫都说某人不好,也不要听信;全国的人都说某人不好,然后去了解;发现他真不好,再罢免他。左右亲近的人都说某人可杀,不要听信;众位大夫都说某人可杀,也不要听信;全国的人都听说某人可杀,然后去了解,发现他该杀,再杀他。这样,才可以做百姓的父母。”
孟子又说:“虞国不用百里奚,因而灭亡;秦穆公用了百里奚,因而称霸。不用贤人就会招致灭亡,即使要求勉强存在,都是办不到的。”
韩非子对这一问题则有他独到的论述。他说:“如果炼铜造剑时只看所掺的锡和火色,就是欧治子也不能断定剑的好坏;可是用这把剑在水中砍死鸿雁,在陆上斩断驹马,那么,就是仆隶也不会怀疑它是钝还是锋利了。如果只看马的牙齿和外形,就是伯乐也不能判断马的好坏;可是让马套上车,看看它快跑到终点时的模样,就是仆隶也不会怀疑马的优劣了。如果只看一个人的相貌、服装,只听他说话论事,就是孔丘也不能肯定这个人能力怎么样,可是给他一个官职,看看他的工作成绩,就是普通人也不会怀疑他是聪明还是愚蠢了。所以,一个明智君主所任用的官吏,宰相一定是从地方官中选拔上来的,猛将大多是从下层军官中挑选出来的。凡是有功劳的人必定给予奖赏,那么俸禄越优厚他们越能勉励自己,不断地升官晋级,那么官级越高他们越能尽力办事。用高官厚禄去勉励官吏把事情办好,这是建立强盛统一事业的有力措施。”
“凡是奸臣都想顺从君主的心意,来取得君主宠幸的权势。因此,君主所喜欢的东西,臣子就加以吹捧;君主所憎恶的东西,臣子就加以诋毁。人们的一般情况是,取舍相同的就互相肯定,取舍不同的就互相反对。现在臣子所赞美的东西,就是君主所肯定的东西,这就叫做相同的择取;臣子所诋毁的东西,就是君主所反对的东西,这就叫做相同的舍弃;择取、舍弃一致而相互对立的,还没有听说过。这就是臣子所用来取得信任和宠爱的途径。”
孟子与韩非子都从一个方面论述了如何选拔人才,可谓千古名论。
不过在识人方面,管仲无疑有他的独到之处。一次,齐桓公征询管仲对朝廷人事安排的意见,管仲说:“升降、揖让、进退礼节的习俗,这方面我不如腺朋,请任命他做大行(司礼官)职位;开垦土地,聚集粮食,使地利完全发挥,这方面我不如宁戚,请让他担任司田(管理土地的官吏);在平原战场上能让战车驰骋而不乱,战士勇往直前而不退却,擂鼓进军后,三军将士视死如归,这方面我不如王子城父,请授予他大司马(最高的军事将领)之职;审理刑事案件,能不杀无辜,不诬陷无罪之人,这方面我不如宾管胥无,请授予他大理(最高司法官员)之职;敢于冒犯君颜,忠言直谏,不怕砍头,不在富贵权势面前低头,这方面我不如东郭牙,请让他担任大谏(谏官)之职。君王要治国强兵,有此五人,就足够了。若想在诸侯中称王称霸,那还需要我管夷吾才行。”
听了管仲巧妙的自荐以后,下面我们列举一些历史上慧眼识才的著名例子,由此来反映能识人将会带来多大的好处。
“管鲍之交”历来被称为千古佳话,其中固然赞扬了管仲的治国才能,但更重要的则是赞扬了鲍叔牙的慧眼识才。
管仲年少时常与鲍叔牙往来,鲍叔牙知道他很有才能。管仲因为家贫,常常骗取鲍叔牙的财物,鲍叔牙却一直好好待他,不提这些事。后来鲍叔牙跟随齐国的公子小白,而管仲跟随了公子纠。等到小白立为齐国国君时,杀了公子纠,管仲也被囚禁起来。鲍叔牙于是向齐桓公推荐管仲。齐桓公重用管仲,让他执掌齐国之政。齐桓公之称霸,九次会合天下诸侯,匡扶天下正道,这都是用了管仲之谋。
管仲说:“当初我贫穷时,曾与鲍叔牙一起做买卖,分财利时我常常多占,鲍叔牙却不以此认为我贪,因为他知道我家贫。我曾经为鲍叔牙谋事,结果却使他更窘迫,鲍叔牙不因此认为我这个人很愚蠢,因为他知道时机有时有利、有时不利。我曾经几次出仕,却屡次被国君罢免,鲍叔牙不据此认为我无能,因为他知道我没有碰到好时机。我曾几次带兵打仗,却屡战屡败,鲍叔牙不因此以为我这个人胆小,因为他知道我家有老母需要供养。公子纠与小白争位失败后,召忽自杀,我被囚禁起来,忍受侮辱,鲍叔牙不因此认为我这个人不知羞耻,因为他知道我不以小事为耻,而只耻功名不显扬于天下。所以说,生我的是父母,而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先生。”
鲍叔牙推荐管仲后,他的职位在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代都在齐国享受俸禄,其中有封邑的有十多代,子孙中有许多人都成为有名的大夫。相比之下,天下人很少称道管仲之才能而常常称道鲍叔牙有知人之明。
由不同的笑来观察对方
笑是一个人快乐心情的体现,但笑的方式却能识别一个人的内心动态和这个人的性格。有“心眼”的人不妨在人的笑态上多花点心思。
(1)捧腹大笑的人多是心胸开阔的,当别人取得成就以后,他们有的可能只是真心的祝愿,而很少产生嫉妒的心理。在别人犯了错以后,他们也会给予最大限度的宽容和谅解。他们比较有幽默感,总是能够让周围人感受到他们所带来的快乐,同时他们还极富有爱心和同情心,在自己能力范围许可内,对他人会给予适当的帮助。他们不势利眼,不嫌贫爱富,不欺软怕硬,比较正直。
(2)经常稍稍微笑的人,除了性格比较内向、害羞以外,还有一种性格特征就是他们的心思非常缜密,而且头脑异常冷静,在什么时候都能让自己跳出所在的圈子以外,作为一个局外人来冷眼观察事情的发生、进展情况,这样可以更有利于自己做出各种决定。他们很善于隐藏自己,轻易不会将内心真实的想法透露给别人。
(3)平时看起来沉默少语,而且显得有些木讷,但笑起来却一发而不可收拾,或者经常放声狂笑,直到连站都站不稳了。这样的人是最适合做朋友的,他们虽然在与陌生人的交往中显得不够热情和亲切,甚至是有些让人难以接近,但一旦与人真正的交往,他们通常都是十分看重友情的,并且在一定的时候,能够为朋友做出牺牲。基于这一点,有很多人乐于与他们交往,他们自己本身也会营造出比较不错的社会人际关系。
(4)笑的幅度非常大,全身都在打晃,这样的人性格多是很直率和真诚的。和他们做朋友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当朋友有了缺点和错误以后,他们往往能够直言不讳地指出来,而不会为了不得罪人而视而不见。他们不吝啬,在自己能力许可范围内对他人的需要总是会给予帮助。基于这些,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得到来自他人的关心和帮助。他们会使大家喜欢自己,能够营造出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
(5)小心翼翼地偷着笑的人,他们大多是内向型的人,性格中传统、保守的成分占了很多,而与此同时,他们在为人处世时又会显得有些腼腆。但是他们对他人的要求往往很高,如果达不到要求,常常会影响到自己的心情,不过他们和朋友却是可以患难与共的。
(6)看到别人笑,自己就会随之笑起来,这样的人多是乐观而又开朗的,情绪化比较强,而且富有一定的同情心。他们对生活的态度是很积极的。
(7)笑的时候用双手遮住嘴巴,表明这是一个相当害羞的人,他们的性格大多比较内向,而且很温柔。但是他们一般不会轻易地向他人吐露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包括亲朋好友。
(8)开怀大笑,笑声非常爽朗的人,多是坦率、真诚而又热情的。他们是行动派的人,一件事情决定要做,马上就会付诸行动,非常果断和迅速,绝对不会拖泥带水。这一类型的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坚强,但他们的内心在一定程度上却是极其脆弱的。
(9)笑起来断断续续,笑声让人听起来很不舒服的人,其性情大多是比较冷淡和漠然的。他们比较现实和实际,自己轻易地不会付出什么。他们的观察力在很多时候是相当敏锐的,能观察到他人心里在想些什么,然后投其所好,待机行事。
(10)笑出眼泪来,这是由于笑的幅度太大的原因所致。经常出现这种情况的人,他们的感情多是相当丰富的,具有爱心和同情心,生活态度是积极乐观和向上的。他们有一定的进取心和取胜欲望。他们可以帮助别人,并适当地牺牲一些自我利益,但却并不求回报。
(11)笑声尖锐刺耳的人,其多具有一定的冒险精神,且精力比较充沛。他们的感情比较细腻和丰富,生活态度积极乐观,为人比较忠诚和可靠。
(12)只是微笑,但并不发出声音,这多是内向而且感性的人,他们的性情比较低沉和抑郁,情绪化比较强,而且极易受他人的感染。他们很有一些浪漫主义倾向,并且会一直寻找一些可以制造浪漫的机会,为此可能会做出一定的牺牲。他们的性情比较温柔、亲切,能够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所以与人相处起来会显得比较容易。
(13)笑起来声音柔和而又平淡,这样的人性格多较沉着和稳重,在大是大非面前多能够保持头脑的清醒和冷静。他们比较明事理,凡事能够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为他人考虑,善于化解矛盾和纠纷。
(14)笑起来发出“吃吃”的声音的人,多是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的。他们的想象力比较丰富,创造性也很强,常常会有一些惊人的举动。而且他们很有幽默感,这是聪明和智慧的一种自然流露。
在不同的场合,发出不同的笑声,这样的人多是比较现实的,而且随机应变和适应能力比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