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让步就让,不该让一点也不能让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如果以平等互利的方式来解决都是可以化解的。但是,如果矛盾涉及到了原则性问题,那么就必须站稳脚跟,寸步不让,即使是细节也不能让。方圆之人懂得如果原则性问题也要让步就等于失去了做人的方向。
人们所说的原则性问题主要有两种,一是尊严,一是应得的利益。尊严是精神上的原则性问题,一个人格健全的正常人是不能允许别人轻易冒犯自己的尊严的,尊严受到损害有时比物质利益的损失更能让人感到痛苦和难以忍受。一个人的素质越高越看重自己的人格与尊严,所谓“士可杀不可辱”,正是这个意思。
我们说在尊严问题上必须寸步不让,但在很多情况下是自己的尊严已被人严重的侵犯了,却还不知如何申辩,结果只能白白地受气。其实,别人侮辱我们的人格,并不就意味着他的人格有多高尚,如果我们能够了解对方,稍稍使用一点“心眼”,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往往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从而为自己讨回尊严,出一口恶气。
在某大城市的一户人家,有一位乡下来的小保姆,由于为人实在,干活利索,给女主人的印象颇佳。但是,生性狐疑的女主人还是担心这位乡下姑娘手脚不干净,于是在试用期的最后几天想出个办法来试一试她。
一天早晨,小保姆起床要去做饭,在房门口捡到一元钱,她想肯定是女主人掉下的,就随手放在了客厅的茶几上。谁知第二天早晨,小保姆又在房门口捡到了一张五元的钞票,这让她感到很奇怪。“莫非是在试探我吗?”小保姆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但她又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女主人是位刚从科长位子上退休的体面人,怎么会做出这样侮辱人的事情呢?这样想着,她就把钱放进了茶几底下,但心里面还是留了个“心眼”。
到了晚上,小保姆假装睡下,从卧室的窗户窥看客厅中的动静。正当她困意袭来,准备放弃这一念头时,女主人竟真的悄悄到茶几前取钱来了。小保姆彻底惊呆了,怒火冲上了她的心头:怎么可以这样小看人!她咬了咬嘴唇,下定了一个决心。
次日早晨,小保姆又在房门口发现了一张钞票,这次是十元钱。她笑了笑,把钱装进了自己的口袋。到了傍晚,她在女主人下楼去练气功之前把这十元钱悄悄地放在了楼梯上,准备也测试女主人一番。果不出小保姆所料,女主人之所以怀疑别人手脚不干净,正是因为她自己是一个自私而贪心的人,她在下楼时看见了那十元钱,当时就眼睛一亮,然后趁着左右没人把钱塞在了口袋里。这一幕,全都被暗中偷窥的小保姆看到。
当晚,女主人就像科长找科员谈话一样找到了小保姆,严肃而又婉转地批评她为人还不够诚实,如果能痛改前非,还是可以留用的。小保姆故作懵懂地问:“你是不是说我捡了十元钱?”“是呀!难道你不觉得自己有错吗?”小保姆摇了摇头:“不,我不认为我做错了什么,因为我已经将那十元钱还给您了。”女主人一脸诧异:“咦,你啥时啥地还我钱了?”小保姆大声回答:“今天傍晚,公共楼梯……”女主人一听到“楼梯”两个字,登时像触了电一样浑身一颤,狼狈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聪明的小保姆利用了一些“心眼”为自己找回了面子,女主人自然也不该再侮辱她的人格和尊严。试想一下,如果她正面反击,不讲策略又会是什么效果呢?使用一点“心眼”,就可以方圆有道,一劳永逸,可见,做人还是要有技巧的。
大度盖天下,容天下难容之事
一个人应该晓得如何饶人,绝对不能坚持一种仇恨、忿怒的态度去斤斤计较。如果像这样,只会增强他人的敌意,搞坏身边人的心情,给自己的事业也带来损失。
有人认为“宽恕是一种比较文明的责罚”。只有在有权力责罚却不责罚的时候,才是一种宽恕,在有能力报复时而不报复,才是一种饶恕。如果是一种无能为力的屈辱,却假冒宽大以自欺欺人,替自己装门面,便毫无价值与意义可言了。
有“心眼”的人的一大法宝,就是要有这种容饶宽恕的德性。老子所说的“甘愿做天下的溪涧,甘愿做天下的川谷”就是这种意思。所以孔子说:“有盛德的人不轻佻、欺侮,轻佻、欺侮的君子,会蒙蔽人心;轻佛、欺侮的小人,欺罔而尽人力。”一个人不能做到不仗势欺人,没有愿意请谋害自己的魔鬼吃樱桃的德性,是不会有什么了不起的成就的。这种内在的优良德性,发挥出来的,便是常人所说的“大度”。
任何一位伟大的事业家都必须具备大度,只是有时我们没有注意到或者被史学家所疏忽。
例如班超,人们都了解他有显赫的武功,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大度。当他决定把事业的基础建筑在西域时,便统兵远征,李邑就在皇帝面前进班超的谗言,说他的远征难以成功,并说他携着爱妻,带着爱子,在外享受安乐,没有归汉的心思,又说了许多子虚乌有的故事,请皇帝下诏书让他回国。事情被班超知道后,便遣送妻子回来以示归汉之心,后来李邑因事奉旨到西域,诏书中说班超可以留李邑为从事。如果常人来处理这样的事,就认为李邑确实是班超事业前途中的一个敌手,奉诏留下李邑,就可以追究他从前的谗毁之罪,又能免除朝廷的心腹之患,但是班超并不因这些事耿耿于怀,斤斤计较,反而让他护送乌孙侍子回京师。当时徐干劝他按照诏书的旨意,留下李邑,以免再为自己添加麻烦。班超说:“我从内心省视没什么内疚的,何必顾虑他人的说法。”只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班超的大度。
所以测度一个人物的成功大小,也必须以容饶宽恕的大度去衡量他,只有能宽恕人,才能容饶人;只有能容饶人,才能掌管人、使用人。只有能掌管人、使用人的人,才能成就他的伟大、高尚的事业与功德。“以恨报怨,怨恨就无穷尽;以德报怨,怨恨就会化解无存。”这是佛经中的要旨,也是宽恕人的准则。
大胆说“不”,不要为了面子而心里难受
如何拒绝而不得罪人是做人的大学问,拒绝很难,说“不”更难,但如果别人的要求不合理,与其答应,还不如尽快说“不”。
与人交往,说“不”是非常困难的事,其实说出来也可以避免许多麻烦,尤其是那些你根本做不到的事。明人潘游龙的《笑禅录》里有一个小笑话:甲和乙是朋友。一日甲病了,愁眉苦脸的。乙来探望,问:“兄是何病?有什么需要我办的?我都能为你办。”甲说:“我是害了银子的病,只需要二三钱便够了。”乙即假装没听清,咽了咽唾沫说:“你说什么?”笑话本意是在讽刺虚假的朋友,但从中我们也可体会到拒绝别人的不合理要求时,人通常会产生的尬尴心理。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他人的请求,比如借钱,帮忙做某事,下属提出加薪的要求等等。如果我们对这些请求并不是愿意接受的,却又不好意思说“不”,我们就会使自己陷入十分为难的境地。或者违心地答应下来,心里却别别扭扭;或者假装答应却不做,失信于人;或者只能如笑话中的那人,干咽唾沫,脸上酸酸的……
一般来说,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帮助他人,因为乐于助人是我们做人的一种美德。但帮助别人不能没有原则。对方的请求,有的是不合时宜或不合情理的,有的是我们没有义务一定要承受的。比如有的人明明自己有存款,还向你借钱,原因是怕自己提前取款会损失利息。这样的请求明显太自私了。有的人好贪便宜,见你有好东西,比如好字画、盆栽摆设,便大大咧咧张口:“送给我吧!”这种“夺人所爱”的“请求”也是让人反感的。还有些请求,是强人所难,或根本就是无理要求。对这一类请求,我们心里老大不乐意,却为什么常常点头答应呢?究其原因,大概有这么几个:
(1)接受比拒绝更容易。
(2)担心拒绝后会触怒对方或受到报复。
(3)为了给人一个好印象。
(4)不了解拒绝的重要性。
(5)不知如何说“不”。
其中,不知道如何拒绝是令人们最犯难的事,但如果你掌握了一些技巧,也就不难了。
(1)耐心地倾听对方所提出的要求。即使是在他述说的半途你已知道非加以拒绝不可,你也应该认真地听他把话讲完。这样做,为的是更确切地了解他请求的内涵,也是对对方的尊重。
(2)如果你无法当场作出接受或拒绝的决定,你就要明白地告诉对方你还需要考虑,并告诉他所需考虑的时间有多长。你可以说:“明天我再答复你。”或“让我先了解一下情况,过两天给你个准信儿。”但你绝不可以把“需要时间考虑”作为拖延不决的挡箭牌。
(3)在你拒绝时,应该表明你对他的请求是认真考虑了的,你也了解了对方提出的这一请求的重要性。
(4)拒绝时,你在表情上应和颜悦色。最好说一声:“谢谢你对我的信任,不过……”你可以略微表示歉意,但切忌过分地表达歉意。那样,对方会认为你不够真诚。因为你如果真的感到那样的过意不去,那么你为什么不接受请求呢?
(5)拒绝时,你对对方和颜悦色,但同时也要显露出坚定不移的态度。这就是说,你要暗示给他,你不会因为他再三的请求而改变你拒绝的决定的。
(6)最好能给对方说一说你拒绝的理由。这是为了取得对方的理解和谅解。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在每一次拒绝时都要附以理由。有时不说理由反而会显得真诚。你可以说:“真抱歉,这一次我无法为你效力,希望你不介意。”相信不会产生不良后果。如果你讲了理由,对方试图推翻你的理由,你切记不可和对方争辩,只需重复拒绝。
(7)要让对方了解,你拒绝的是他所请求的事,而不是他本身,你是对事不对人的。这次拒绝了,不妨碍下次提出别的请求,也许下次就可以帮上忙了。
(8)拒绝以后,若有可能,你可以为对方提供处理他的请求事项的其他可行途径。美国某市长拒绝了西班牙裔居民关于失业的提案,但在对方撤回后,他说:“我同意将这一提案作为我本人的竞选政见而公布。”这位市长拒绝了,但并未失去西班牙裔居民对他的支持。这里,我认为要避免做这样的事:建议对方试着找找另一个可能更有办法的人。这样做只会产生不良结果,“另一个人”会对你有意见,认为你是“嫁祸于人”,而被你拒绝者,也会认为你在搪塞他,对你反感。如果你真的没什么好建议,就不用再多说。
(9)切忌通过第三者来拒绝某一个人的请求。这只会让对方认为你既缺乏诚意,又怯懦。
关于拒绝的技巧,有个人提出了一种有效方法,名之曰“破唱片法”。损坏的唱片会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同一句歌词。有一次,几位勤工俭学的大学生来向他推销大百科全书。他说他对大百科全书不感兴趣。这些大学生就采取迂回战术来说服他,以达到他买书的目的。而“破唱片”也就开始“唱”了——大学生:“你对教育感兴趣吗?”
“破唱片”:“感兴趣。但我对买百科全书不感兴趣。”
大学生:“你有小孩吗?”
“破唱片”:“有一个。但我对买书不感兴趣。”
大学生:“你对你孩子接受的教育水平满意吗?”
“破唱片”:“也许是满意,也许是不满意,我说不好。但我对买大百科全书不感兴趣。”
最后,大学生们以为他真的不可救药了,只好善罢甘休。
从长远的观点来看,我们要想使拒绝的话真正起到作用,必须不带感情地使用这种技巧,只有平静地重复自己的观点,才能躲避操纵性的言语陷阱、辩论的引诱和形式逻辑的套子。
如果你遇到了一位请求者。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无理要求,并试图说服你,你不妨当一次“破唱片”来拒绝他。
明人吕坤说:“你说得是,我便听从;我不是听从你这个人,而是听从‘是’,哪有什么私心?同样,你说得不是,我便不听从;我不是针对你这个人而不听从,我是不听从‘不是’,哪里是(对你)有什么不满意?”
有“心眼”的人就要把“不”字理直气壮地说出口。别忘了,说“不”也是我们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