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做得好还要说得好1
书名:做人要有心眼做事要有手腕 作者:吴学刚,孙穗英 本章字数:7798字 发布时间:2024-06-18

第七章做得好还要说得好

会做事的人不一定是人才,但会说话的人一定是人才。会说话的人,死汉子也能说活;不会说话的人,煮熟的鸭子也能从他的嘴边飞走。

讲话看场合,发言有分寸

      说话,通常不是说给自己听,而是说给别人听;既然如此,你又怎么能不去考虑一下别人听了这些话,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不懂“心眼”的人说话,总是不掩饰自己的情绪,不管什么场合,也不问对象是谁,不考虑说话会引起什么后果,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直来直去,想说啥就说啥。结果无意中便得罪了别人。

在客客气气的社交谈话中,直话直说是致命伤。别误解,这不是在鼓励说谎。这里讲的是一种高深艺术,一种和斗牛相似的艺术。餐桌上谈话的高手能够像斗牛勇士一样,挥洒自如地应付、闪避灾难。

      有这样一个善于闪躲质问的人,他的厚颜与本领令了解他的人都要大喊一声“太妙了”。例如,如果有人问他:“你可曾读过《堂吉诃德》?”他会回答:“最近不曾。”其实他根本没读过,然而谁会煞风景地破坏融洽的谈话气氛呢?

      另有一次,有人问他可曾读过但丁的《神曲》中的地狱篇,他回答:“英文本没读过。”旁人不禁肃然起敬。他这句百分之百的真话会让人产生三种误解,他读过这诗篇;他精通十四世纪的意大利文;他是文学纯粹主义者,不屑读翻译本。真高明!

      其实在社交谈话中有很多诀窍,在这介绍给那些直来直去的人作为参考:

(1)寻找安全话题

      预备几个有趣的题目,侃侃而谈,但言辞须含糊,社交专家能知道你在瞎扯。不妨考虑以下几项:

①量子物理学    

就暧昧模糊而言,这题目是数一数二的,或许连爱因斯坦都会紧张吃力。这个话题最重要的部分叫做“不确定性原理”。有位物理学家最爱以这世界的本质为题讲些令人费解的话,然后看到周围的人个个满脸愕然、面面相觑,便忍不住偷笑;你也可以学他。

②死海古卷

      几十年来,只有少数圣经学者能接触到这些古代经文并加以研究。他们不让别人看,也许是因为他们还没琢磨出古卷中文字的真正意思。

③某位不大出名的历史人物

      你选的历史人物不必有什么精彩的秘闻韵事,然而如果你不想再听某人喋喋不休地谈论当今的国家领导人,这题目就很适合了。

      你可以说:“某某怎么样?”

      那人会顿时茫然,问道:“他怎么样?”

     “你刚才说的全部可以应用到某某身上,”你回答,“你看看他的遭遇。政客就是这样的。”

谁能反驳?

不过要审慎的是:说这些以前必须跟其他客人周旋一下,谈些不相干的话,摸清楚什么题目不能碰。王明有一次大谈“文化大革命”,谈了二十分钟,殊不知坐在他旁边的那个人是屈指可数的中国史权威。

(2)用涵义广泛的形容词

      所用的形容词最好能适用于几乎任何方面。

      如果有人要你对毫无所知的某本书、某出舞台剧、某部电影或某首音乐发表意见,你应该说:“我喜欢他早期的作品。风格比较单纯。”或者说:“我喜欢他后来的作品。那比较成熟。”无论对方是否同意,都不能说你错。

(3)讲述一些历久弥新的趣闻轶事

你不必发表长篇大论也可以令人觉得你学识渊博。在节骨眼上讲出一桩人所罕知的事,会使人深信你满腹经纶。例如,你记住某某名作家的妻子是哪个富豪家族哪一房的正室或偏房的表亲,然后在跟人家讨论文学、商界动态、名人花絮或鲜闻的时候,装作漫不经心地提起。

(4)发表别人无从驳斥的见解

      闲谈中,难免会有人问你:“你认为如何?”

      你不想把真正的想法说出来,原因是你刚才没有注意听,其实你一直在想的是赴宴途中你汽车发出的怪声,或者某部电影里某演员叫什么名字。不过,有三种答案适用于任何话题,而且不会引起异议:

     “那完全要看情况而定。”

     “不能一概而论。”

     “在某些地方,情况会受环境因素影响。”

(5)高明地搪塞躲避

      要是有个粗鲁的人竭力想戳穿你的把戏,千万别慌。你可以采纳如下几个对策:

      ①含糊其辞。马上用丹麦著名物理学家尼尔斯·波尔所讲的:“真理有大小之分。与小真理对立的,当然是错的;与伟大真理对立的,则同样是真理。”然后,趁质问你的人还在琢磨这番话,找个借口离桌。

      ②指着窗外大声喊:“瞧那个!”希望借此转移同桌人的注意力。

      ③把一块肉放进口里细嚼,同时作思索状,仿佛是在整理你的答案。接着屏息并慌张地指指喉咙,奔出饭厅,挺着肚子朝沙发背猛扑过去,让人们以为你食物梗塞,在自行救治。然后站起来,转身对吓坏了的众人从容地说:“没事了。”

如果你演技够好,大家便会忘记使你突发急症的诱因,反而称赞你有医学知识,救了自己。

两难问题,似是而非好解脱

      说话本应准确、清楚。但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许多话是具有模糊性的。因为现实生活中有些话不必要、也不便于说得太实太死。

面对别人的刁难,面对两难问题,不必去苦思冥想,只要使点“心眼”,反其之道治其身,用似是而非的语言去解脱,让对手去承受自己设计的圈套。

      王元泽是宋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儿子,在他刚几岁时,有一个客人把一头獐和一头鹿放在一个笼子里,问王元泽哪一头是獐,哪一头是鹿。王元泽回答说:“獐旁边的那头是鹿,鹿旁边的那头是獐。”王元泽的回答固然没有错。但是,王的回答是含糊其辞的,因为他没有确切地指明哪头是獐,哪头是鹿。然而妙也就妙在这“含糊其辞”上,王元泽如果老老实实地回答“不知道”,那就显示不出他的聪颖和机智,也不可能引起客人对他的才华的赞赏了。

      一个财主晚年得子,不胜高兴。生日那天,大家都来祝贺。财主问客人说:“这孩子将来怎么样?”客人甲说:“这孩子将来能当大官!”财主大喜,给了赏钱。财主又问第二个客人说:“这个孩子将来怎么样?”客人乙说:“这个孩子将来要发大财!”财主又赏了钱。财主又问第三个客人说:“这个孩子将来怎么样?”客人丙说:“这个孩子将来要死的。”财主气极了,把他打了一顿。说假话的得钱,说真话的挨打。既不愿说假话,又不愿挨打,怎么办?只好说:“啊呀,哈哈,啊哈,这孩子,哈哈……”

      法国著名的革命家、空想共产主义者弗朗斯瓦·诺埃尔·巴贝夫,1797年在凡多姆高等法院法庭上受审时辩护说:“当我第一次受审时,我曾隆重地提出保证,我要伟大地、庄严地来维护我们的事业,这样,我才对得起法国的真诚朋友,我才对得起自己。我一定会遵守我的诺言……”

      “自由的精神,我是多么感激你!因为你使我处于比所有其他的人更为自由的地位。我所以是更为自由,正是因为我身上背着铁链。我所要完成的任务是多么美好!我所维护的事业是多么崇高!它只许我说出真理——这也正是我要的。即使我的内心感觉没有对我指点出真理,这项事业会迫使我说纯粹的真理。正是因为我身上背着铁链,我在无数被压迫者和受难者之前有发表自由意见的优先权……”

     “我们虽然被关在人笼里,并受着残酷的折磨,但只要我们还能得到那崇高的事业的支持,我们便有责任公开宣布我们所热爱的真理……”

      巴贝夫就这样在法庭上宣扬了革命理想,这种充满战斗激情的语言,人人都知道所讲的内容,但也没有明说,不失雄辩的力量。

学会拒绝,你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

      每个人都具有个人的感觉,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对待世界。玩点“心眼”,不要试图让所有的人都对你满意,否则你将永远也得不到快乐。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和尚非常苦恼沮丧,禅师问他何故,他回答:“东街的大伯称我为大师;西巷的大婶骂我是秃驴;张家的阿哥赞我清心寡欲,四大皆空;李家的小姐却指责我色胆包天,凡心未了。究竟我算什么呢?”禅师笑而不语,指指身边的一块石,又拿起面前的一盆花。小和尚恍然大悟。

      其实,禅师的笑而不语,正是一语道破了生命的本义。他的意思是说,石块就是石块,花朵就是花朵,自己就是自己,根本不必因为别人的说三道四而烦恼。别人说的,由得别人去说,那只是别人的看法而已。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遇见类似的事情。当某人做了一件善事,引起身边同事们的注意时,会听到各种截然不同的评论。张三说你做得好,大公无私;李四说你野心勃勃,一心往上爬;上司赞你有爱心,值得表扬;下属则说你冷漠无情,毫无创意……总之,各种各样的议论,有的如同飞絮,有的好似利剑,一一迎面扑来。怎么办呢?最好的方法,就是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心态。有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时,更可以学习学习鲁迅先生,“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别人说的,让人去说;别人做的,让人去做。嘴巴长在人家脸上,你想控制也控制不了。然而,绝不要被人家的评论牵住自己,更不要为别人的言语苦恼自己。记住,自己就是自己,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

      有一首爱情流行歌曲中唱道:也许承诺,只能证明没把握。有趣的是,这句谈论爱情的句子也同样适用于生活当中的各方面。

      很多人做事依着别人的意见而做,听到一种意见就改变自己的方式方法。人家叫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结果导致大家都有意见,而且谁都不满意。这样做事的人,本身就是没有主见的,无法分辨是非对错,或者是耳根子软,又不想得罪任何人,极力想讨好每一个人。实际上,想面面俱到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每个人的主观感受和需要都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持的观点、立场都不同,这就导致他们之间的意见是不同的,甚至是矛盾的。这就决定了你的做法只能取悦某一类人,而要得罪另外一些人。所以,做你该做的,不要一味听从别人的意见,这才是正确的选择。因为,没有人能做到让人人都满意。

      要有效地说“不”,有这样三个步骤:

(1)简短的复述对方的要求,以表示你确实了解对方的需求。

(2)有礼貌但简短地拒绝。例如说:“对不起,我帮不上忙。”

(3)感谢对方的重视,可以说一句:“谢谢你这样看重我!”婉言拒绝但不要严拒。温和的应答总是比情绪性的过度反应要好。情绪具有感染性,“不行”这个词通常会引发他人强烈且负面的感受,所以当你必须拒绝的时候,就不要使用不友善的言语,以免火上加油。

      当你说“不”的时候,所拒绝的是事而不是人,所以你必须尽全力将人与事区别开来。与其说“我不能为你做某事。”不如说:“我不能做某事。”

      要想正确地说出“不”字,你需要学会以下的一些法则:

(1)用行动而不是用语言去说服人

      如果有什么人逃避自己的责任,而你通常的反应就是抱怨几句然后自己去做,那么你就可能只是助长了某些人的嚣张气焰。如果你打算通过一次冗长的讨论来让人理解你,那么你会发现那是无效的,必须等到你学会了有效的行为方式,否则你仍然会受到被欺负的烦扰。这就表明,你的行动胜过千百万句深思熟虑的言语。当你遇到应该别人做的工作而他经常忘记,就提醒他一次。如果他置之不理,就给他一个期限。如果他无视这一期限,你就应该给予他一些惩罚。一次这样的教训,要比千言万语更能让他明白你所说的“职责”的意思。

(2)从退让到拖延到回敬的过程

也许是你的顶头上司,也许是与你有关系的某权力部门的领导,向你提出了一项在你看来是不可能的要求,你怎么办?比如他硬要你改变发票的申请程序,你当时的反应就是一口拒绝,但你不能这样做。首先,你要为自己争取一点时间:“我会慎重考虑你的建议。”但如果他依然固执己见,一天一天地找你,你还是需要气定神闲的回应:我需要时间评估此事,这样我们才知道如何进行。”如果这样还是甩不掉他,你可试着提供对方一个替代或折中方案:“我想改变其中的某个细节也许行得通。”到了最后关头你就只能向对方直说:“我了解你的意思,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你的方式就是不适合。”

     (3)应该以协商的方式取代断然拒绝

      你必须具备清楚的目标,并据此切实的与对方商谈。对于可能发生的冲突都要做好完全的准备。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底线在哪里,预计可能的反对意见和对策。这样做不但可以避免自己犯下代价极大的错误,也可以让参与商谈的相关人士知道,你是有备而来的。

(4)不要再说那些招惹别人欺负你的话

      “我是无所谓的。”“我可没什么能耐。”“我从来不懂那方面的事情。”诸如此类的推托之词就像是为其他人利用你的弱点开了许可证。举个例子来说,当服务员合计你的账单时,如果你告诉她你对计算一窍不通,那你就是暗示她,你不会挑什么“错儿”的。这就给了别人以可乘之机,如果你遇到的是一个善良之辈,也许你还能得到比较公正的待遇。若是不幸遇到心术不正的人,那就是“宰你没商量”。

(5)别隐藏你的真实想法

      有的人说话喜欢绕圈子,把自己的真实想法隐藏得很深,就像外国人评价中国人的“含蓄”,但实际上这样很容易给人造成误解你的空子。与隐瞒自己真实的感受相比,不含糊的回绝更能赢得人们的尊重。它摒弃了那种支支吾吾的态度,同时也会让你更加尊重自己。

在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当别人提出了某项要求或请求时,自己心里明白拒绝了对自己更有利,但是出于面子和感情的缘故,“不行”两个字好难讲出口,怎么办?坦白直率的拒绝或严词拒绝未尝不可,但这样往往使对方产生不快,认为你不近人情。其实,拒绝也是有一些技巧的,掌握了这些技巧的恰当运用,既可以达到拒绝的目的,又不致使对方难堪。所以让对方不抱希望的婉言拒绝才是真正的高招。

要想会说“不”,就要学会以下婉言拒绝的招术:

(1)幽默诙谐,乐呵呵地说“不”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的主题歌中说: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杆秤,毫不忌讳地说就是个人的利益。如果某人向你提出要求,恰恰触犯了你自己的利益,你在心里就会犯嘀咕:凭什么要牺牲我的利益呢?这是很自然的想法,但我们都应该有一个原则,就是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理应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这是一个人品质好坏的衡量标准之一。但生活中的许多场景涉及不到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的高度,在这种情况下,“小”我被放大,所以我们还是有很多时候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要勇敢地说“不”。

(2)寻找借口,借助别人说“不”

      在某些情况下,你对问题的处理虽然代表了你自己的意见,却没有说服力,往往使对方难以接受。那么,你可以考虑借助某种具有威信的专业人士的名称来作为回绝对方的理由,比如,你在银行工作,顾客要求你延长他的贷款还款期限,而这件事你虽然明知是不可行的,但这是银行的一个大客户,你又不想得罪他,你就可以说:“李先生,我也很想继续延长您的贷款期限,但是我们的律师不同意。”在这种情况下,要注意的是不要说出这个你借助的对象的名字,因为这会使对方理解为你在推卸责任,而且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3)先肯定,后否定地说“不”

每个人都喜欢听顺从自己的意见,这是绝对的。所以即使有些是别人不对的地方,当我们面对某些不得不拒绝的情况,脑海里不要首先想到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如果一开始你就说:“你不对!”“你错了”之类的话,相信谁也不愿意接受。相反,你先肯定对方的某些细微之处,再表明自己的态度,对方才有可能考虑你的提议。比如,你说:“我也同意你的这些说法,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只能……”或者“我以前也是这么想的,但是后来我发现……”要知道,学会艺术地说“不”,首先就要懂得运用“但是”。

(4)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说“不”

      当你学会拒绝的艺术时,你会懂得最好的拒绝不是用不近人情的说教来劝服人,而是给对方提一些他能够接受的,同时又是对自己有利的建议。曾经有一位销售壁纸的小姐,她的一位顾客订了一种壁纸,销售小姐为她提供了很好的售后服务,送壁纸到家,并帮她贴好,工作刚刚完成,这位顾客突然打电话来坚持要求退货,她说因为她丈夫不喜欢这种壁纸,所以她改变了主意,想要另一种图案的壁纸。这位壁纸销售小姐没有马上拒绝,她说:“张太太,我很抱歉你先生不喜欢你所选定的壁纸的颜色,但我们已经按照订单将壁纸安装好了。我虽然不能退你钱,但是可以在新壁纸的价钱上,给你相当的优惠,而且我们愿意免费为你去除旧壁纸。除了这个办法以外,也许过段时间你可以说服你先生,你买到的是最好的壁纸,是现在非常流行的图案,而且颜色也很适合你们家。你真的很有眼光!”后来的结果是,这位张太太不再坚持退货,而且不久她又从这位销售小姐手里买走了另一种壁纸。

(5)用提出有效建议的方法表示诚意

      在工作上,如果想在不冒犯对方或其请求的情况下拒绝,你可以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来表明自己的诚意,比如,同事提出请求帮忙时,你可以说:“这份报告我不能代替你来写,但是两个星期后的那个case我可以帮你。”而不要敷衍地对同事说:“这次帮不上忙,下次吧。”这样对方会认为你根本就不想帮忙,谁知道“下次”是什么时候呢?

      对于做销售工作的人来说,要将一个斩钉截铁的回绝转变为绝佳的服务,实在是一种高级艺术。方法就在于你应该提供对方好几个有用的替代方案。某销售人员在拒绝顾客的供货时间要求时说:“我无法在下周二的时间里把所有的货送到,但是我有两个其他替代方案:我可以在下周二提供给你部分货物,剩余部分在星期五交清;或者我也可以在下周二把货物准备好,请你自己来提取。”这样客户有了选择的余地,他会感觉到你是在为他着想。

(6)说明拒绝的理由,再把可行的条件开出来

      “不”是一个让人从心里反感的字眼,它对人、对事皆会产生一定影响,所谓拒绝的艺术就是尽可能将一个黑白分明的字眼转为有层次的灰色。只要你在说“不”的同时,清楚地阐明何种情况下才是可行的就可以坚定地拒绝对方,而又不至于听起来不合理或顽固不通。再以银行工作为例,对于要求增加贷款而实际上又达不到要求的客户,可以用以下的理由来拒绝:“我们无法扩增您要求的五万元的贷款额度,但是这一次我们可以先为您提供一万元的临时贷款额度,等我们之间的业务往来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我们可以再考虑增加您的信用贷款额度。”“我们不能提高您的贷款数额是因为您有延迟还款的记录。如果您愿意,我可以在半年之后再检查您的信用记录。这样您就有充足的时间,结付一些未清的款项。届时我们再讨论您的申请。”

      恋爱中,善于用非拒绝性的语言来拒绝对方的请求也是很讲究艺术的。

(1)寓否定于模糊语言

      含糊其辞在恋爱口才中意义非凡。女朋友穿一条裙子,自觉漂亮,在你面前得意的转了一圈后问你:“美吗?”你不仅不认为美,还觉得有点难看,于是你含糊其辞地回答:“还好!”只要对方是稍有灵气的女孩,便能体会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2)寓否定于肯定

你的女友希望你给她买件像样的衣服,于是暗示你:“瞧,人家的衣服多漂亮,是男友送的。”但你觉得本季节她的衣服已经够多了,说不,女友会觉得你很小气,怎么拒绝?于是你说:“的确美,不过我赞赏苏格拉底的一句话:女性的纯正饰物是美德,不是服装。”话的表面并未拒绝,但对方绝不会认为你是同意了,问题在不了了之中解决,谁也不会感到难为情。

(3)寓否定于感叹

      你的生日,他送你一套衣服,你不喜欢,艳了些。他问:“喜欢吗?”你若直截了当地回答不喜欢,精心挑选过的他此时一定会觉得很伤心。可以回答:“要是素雅些就更好了,我比较喜欢浅色的!”这样婉转的说话易于让人接受,而且也提出了你自己的要求。

     (4)寓否定于商量口气

      恋人希望你陪她参加朋友的一次聚会,可你觉得目前不便或不妥。于是你用商量的口气说:“现在实在没时间,以后行吗?”

(5)寓否定于玩笑

      通过开玩笑的方式来否定,既可以达到目的,又可以避开拒绝的无情。譬如,你男朋友邀请你“上门”,你觉得时机尚未成熟,不可盲目造访,这时你可问:“有什么好吃的吗?”你的男友会列出几样东西来,于是你接着说:“没好吃的,我不去。”这是巧妙的玩笑,男朋友当然不会以为你是真的嫌没有东西吃,他也会知趣的知难而退,但又不觉得尴尬。

因此,想说“不”的时候就不要说“是”!许多人以为斩钉截铁地说话意味着令人不快或者蓄意冒犯,但实际上,它只是意味着大胆而自信的表明你的权利,或者声明你不容侵犯的立场。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