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事靠谋,做事靠勤
笨鸟也好,聪明鸟也罢,谁先飞谁就能达到目的地,这是硬道理。
成功需要刻苦努力。作为一个普通人,你更要相信,勤奋是检验成功的试金石。即使你天资一般,只要勤奋努力,就能弥补自身的缺陷,终究成为一名成功者。
面对知识突飞猛进的时代,我们感到自己跟不上知识发展的速度,当你走上社会之后,可能会发现自己的能力很“拙”,很笨,难免会对自己感到失望。但是,你不必悲观,“勤”就是能使你发出亮光,引人注目的“手腕”。
所谓“勤”,就是要勤学,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一刻也不放过地学习,一个机会也不放弃地学习,不但自己加强学习,同时也向有经验的人请教。别人体息,你在学习。别人去旅行,你去学习。别人一天只有八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你则有十六个小时,那就等于一天当两天用。这种密集的、不间断的学习效果相当显著。如果你本身的能力已经高于基准的水平线上,加上你的这种“勤”,很快就会在所处的团体中发出亮光,引人注意!俗话说:“勤能补拙”。在学校,我们经常听老师向我们念叨此话,只有当你经历了实际生活之后,你才能意识到这句话的意义,仍有必要谨记在心。
当你走上纷繁复杂的社会之后,首先要认定自己是“巧”还是“拙”。也许你感到自己在茫茫人海中是那么渺小,你原先学到的一点东西也确实是沧海一粟。当然,刚刚走上社会之后,承认自己“拙”的人并不太多,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不是天才,至少也是个有用之才!但现实生活中,真正能一步冲天的年轻人实在是太少了!有的不仅冲不起来,还跌下来摔了跟头。为何如此?一是知识不够,二是能力不足!
其实,对于这两种不足,都可运用一个办法加以补救——“勤”。
一个人的能力,尤其是专业知识、工作规划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都不是三两天就可以培养起来的,但只要勤奋,就能有效地提高自己这方面的能力!
还有一种人真是能力不足,也就是说,他的先天资质就是不如他人,学习能力也比别人差,这种人要和别人比较长短是很辛苦的,而应该在平时多多自我反省,认清自己的能力,不要自我膨胀,迷失自我,否则这种人一辈子最悲哀的事便是:失败、失败、失败!
如果一个人真正认识到自己能力不足,那么为了生存,也只有通过“勤”才能补救,如果每天痴心妄想,不要说出人头地,就连保个饭碗恐怕都很难!对能力真正不足的人来说,“勤”便是花比别人多好几倍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不怕苦不怕困难,也只有这样,才能保住饭碗!
其实“勤”并不只是为了补“拙”,即使是智者也不可能离开一个“勤”字。在一个团体里,一个始终做到“勤”的人会为自己带来很多好处,如:给自己塑造一种敬业的形象——当其他人混水摸鱼而你在兢兢业业地勤奋工作,这种敬业精神就会成为他人眼里的焦点,大家都认为你的这种精神值得敬佩。
容易获得别人的谅解——当工作出错时,有些上司喜欢找个替罪羊,如果你很“勤”,别人就不会找到你头上,因为人们一般不会找一个勤于工作的人来替罪;如果你确实做错了事,大家也会因为你平时工作勤奋而原谅你,所以,勤奋是生存的大智慧。
致富:多用脑,少用手
富人的思考方式总是看着前方,运用自己的头脑思考自己未来的生存之路。
几年前有人曾做过一项全世界富人和穷人的研究。这次研究想查明出身贫寒的人如何最终变富。经研究才发现了引起人们由富变穷的因素,有很多富裕的家族仅经历了三代就损失了大部分家产。该研究发现这些人拥有以下三种特征:①他们目光短浅;②他们渴望即时回报;③他们滥用复利的力量。
而真正的富翁,无论在哪个国家,都具备相反的三项特性:一是有长期的目标和计划;二是他们相信延迟的回报,也就是推迟享受快乐原则;三是他们以有利于自己的发展运用复利的力量。
通过这种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富人的思考方式总是看着前方,运用自己的头脑思考自己未来的生存之路。亿万富翁亨利·福特说:“思考是世上最艰苦的工作,所以很少有人愿意从事它。”“你的头脑是你最有用的资产,但如果使用不当,它会是你最大的负债。”
一首《时代在改变》的歌词中有这样两句:你最好学会游泳,否则你会像石头一样下沉。
世界著名的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曾著过《思考致富》一书。为什么是“思考”致富,而不是“努力工作”致富?结果表明,最努力工作的人最终绝不会富有,因为他没有运用自己的智慧。如果你想变富,你需要“思考”,独立思考而不是盲从他人。富人最大的一项资产就是他们的思考方式与别人不同。如果你做别人做过的事,你最终只会拥有别人拥有的东西。而对大部分人来说,他们拥有的是多年的辛苦工作,高额的税收和终生的债务。
致富有捷径吗?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的回答是肯定的。
希尔说致富的捷径是:以积极的思考致富并且有积极的心,相信你能,你就做得到!不论你是谁,不管年龄大小,教育程度高低,都能够招徕财富,也可以走向贫穷。各行各业的人士,都不要低估思考的价值。
走捷径的人一定知道自己的目的地。不论中途遇到何种障碍,都必须继续下去,否则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希尔列出了17项改变你的世界的成功法则,这些法则包括:设定目标;组织智囊团;培养吸引人的个性;应用信心;多付出一点点;创造个人进取心;培养积极心态;控制热情;加强自律;正确思考;控制注意力;激发团体合作;从逆境和挫败中学习;培养创造力;保持健康;预算时间和金钱;动用自然习惯的力量。
希尔强调:你必须培养积极的态度,应用这些成功的法则,影响、运用、控制及协调所有已知及未知的力量。你要能够为自己思考。
所以,致富的捷径只有简单的一句话:“用积极的态度去追求财富。”
当你确实以积极的态度思考,自然会有所行动,达成你所有正当的目标。即使你行走在路上,或许你躺在床上,研究、思考及规划,也能致富。这是成功的人善于运用的另一“手腕”。
乔治在伊利诺州的退伍军人医院疗养,他的时间很多,但是除了读书和思考之外,能做的事情并不多。他懂得思考的价值,他对自己充满信心。
乔治知道很多洗衣店,在烫好的衬衣领加上一张硬纸板,防止变形。他写了几封信向厂商洽询,得知这种硬纸板的价格是每千张4美金。他的构想是,在硬纸板上加印广告,再以每千张1美金的低价卖给洗衣店,赚取广告的利润。
乔治出院后,立刻着手进行,并持续每天研究、思考、规划的习惯。
广告推出后,乔治发现客户取回干净的衬衫后,衣领的纸板丢弃不用。
他问自己:“如何让客户保留这些纸板和上面的广告?”答案闪过他的脑际。
他在纸卡的正面印上彩色或黑白的广告,背面则加进一些新的东西——孩子的着色游戏、主妇的美味食谱或全家一起玩的游戏。有一位丈夫抱怨洗衣店的费用激增,他发现妻子竟然为了搜集乔治的食谱,把可以再穿一天的衬衫送洗!
乔治并未以此自满。他野心勃勃,要让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他把每千张1美金的纸板寄给美国洗衣工会,工会便推荐所有的会员采用他的纸板。因此,乔治有了另外一项重要的发现,给别人你所喜欢及美好的事物,你会觉得得到更多!
缜密的思考和规划为乔治带来可观的财富,他认为一段独处的时间,是招徕财富必要的投资。
灵感总是悄然而至。不要误以为马不停蹄才是效率,不要认为思考是浪费时间。你不必等到躺在床上,才养成阅读励志书籍及思考、规划的习惯。思考、研究及规划并不需要很长时间。即使你只用l%的时间,都能更快达成目标,并且有令人惊喜的改变。
记住准备好纸和笔,随时把灵感记录下来。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每个人从生到死的时间都是差不多的,但是,在相同的时间里,有些人能够做很多事情,效率很高,而另一些人却只能做极少的事情,没有效率。原因何在?
做事有“手腕”的人,总是在追求效益,在有效的时间内做更多的事情,从而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多彩,能够充分实现人生价值。无论是总统、企业家,或是工人、乞丐,每个人的一天都只有24小时,这是上苍对人类最公平的地方。虽然如此,但就有人有本事把一天变成48小时来用。这不是神话,而是事实,而且真有其人。
在古代埃及有一个法老,他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也是非常相信神的人。可是,有一天,从布兴市来了一个人说法老还有六年的寿命,第七年就一定要死。于是,他就去质问神灵,得到明确的答复后,他就下令制造了许多烛灯,每天晚上就点起灯来,饮酒作乐,打算把黑夜变成白天,把六年的时间变成十二年,以此来度过人生。
其实,每个人争取时间就是为了多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如果像法老这样度过人生,那么多余的时间又有什么用呢?
现代人追求时间,就是追求效益,从而能够充分实现人生价值。
有这样一位成功人士,他每天早上5点起床,先做早操,然后吃早点、看报纸,接着开车去上班,车上听的不是路况报导,而是语言录音带,有时也听演讲录音带。由于早出门,因此不会塞车,到达办公室差不多7点半,他又用7点半到9点这段时间把其他报纸看完,并且做了剪报,然后,准备一天上班所要的资料。中午他在饭后小睡30分钟,下午继续工作,到了下班,他会利用一个多小时看书,在7点左右回家,因为不堵车,半小时可回到家吃晚饭。在车上,他仍然听语言录音带或演讲录音带。吃过晚饭后,看一下晚报,和太太小孩聊一聊,之后便溜进书房看书、做笔记,一直到11点上床睡觉。
他和别人不一样,因为他的一天有48小时,也就是说他一天做的事情是别人两天才能做完的事情。很显然,他的成就超过了他的同龄人。其实他也没什么法宝,他只是不让时间白白地流逝罢了。而要让时间流逝是很容易的,发个呆,看个电视,上上网,一个晚上很容易就打发了。
如果天天如此,一年、两年很容易就过去了,你的成就和别人一比,就明显有了差距。
因此,你也有必要把一天变成48小时,让你的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这其实并不难,把你的时间做个规划并且认真地去实践就行了。
记住,只有两点:
制定一份24小时作息时间表。
严格按照作息时间生活。
学校上课都有功课表,其实这就是最基本的时间规划,你也可以参考这种方式,把你一天当中什么时间要做什么事列成一张表,并且每天按表作息。一开始你可能会很不习惯,又因为没有人监督,所以你很有可能会“偷懒”,如果你偷懒,那么你就失败了,所以你必须坚持,再透不过气也不可松懈。过一段时间后,应付便成为习惯,然后你的时间会“繁殖”,一天变成36小时、48小时,甚至更多,也就是,你的时间效率提高了。
另外,由于你生活作息时间是按计划进行的,你会发现,时间效率提高了,时间长了,变多了。这时,你可把作息时间做个小调整,把多出来的零星时间集中在一起,这样,就又有了一个完整的时间段,你就可以做其他事情。不管怎样,人都会遇到一些无法预料的事情,也就是计划时间外的事情,例如,塞车、等人、等车等,这种零散时间,有人用来背英语单词,有人用来读报看书,有人听录音,有人听广播,有人听新闻,总之,不能让这段时间白白漏掉。
凡是事业上有成就的人,都很重视时间的利用。如果你想创造成功人生,事业上有所作为,你就必须在年轻时训练自己利用时间,追求时间的效用,把24小时变成48小时。时间的延长,也意味着生命的延长。别人活一百岁,你就能活二百岁,你比别人多活了一辈子,别人两辈子才能做你用一辈子做的事情。
想当千里马,自己就当“伯乐”
世上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即使没有伯乐也不用怕,自己可做自己的伯乐。
自己做自己的“伯乐”,就要学会自己推销自己,万事俱备,只缺你站起来去做自己的伯乐,尽情展示自己的亮点。但你却退却了,如果你做事连这点“手腕”都没有,又指望哪一天能“出人头地”呢?
也许有人会说:“自我推销也得具备能力呀!”这个想法也正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其实,当自我推销的时候,也未见得就必须具备充足的能力,只要认为自己有这方面的潜力,就完全可以把自己推销出去。因为一个人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摸索、锻炼,能力才能得以很好地提高与发挥。如果自己不做自己的伯乐,不给自己一个锻炼的机会,即使再有能力,也不会有施展的舞台,最终只能被埋没,这是十分令人惋惜的事情。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抱怨自己明明具有千里马的能力和才干,却偏偏遇不到伯乐。他们不知道自己可以做自己的伯乐。他们遇不到伯乐,没有发挥自己的机会,就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幸的人,觉得这个世界不公平。这种想法大错特错,具备这种想法的人,都是那些消极的人,一个积极的人决不会感叹命运的不佳,他们多数都会主动出击,为自己创造机会。只要你做一个有心人,就一定能找到施展才华的机会。能力在人,尽善在天,如果有能力有才华,不施展出来,就等于是浪费,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果在有生之年不发掘出来,就会抱憾终生。
自我推销也是需要技巧的,正像推销产品一样,要有一个好的包装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力,从而顺利地把自己推销出去。所以每个人都应注意自己的仪表形象,社会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对两组被试者分别加以修饰之后,使其中一组看起来风度翩翩,另一组则显得随便,并令其分别走路时违反交通规则。其结果是:第一组闯红灯时,尾随者占行人总数的14%,而第二组的追随者只占4%,这说明人的服饰、穿着具有很强的感召力。没有人会对一个蓬头垢面、衣衫不整的人感兴趣。服装也并不一定要追时髦赶潮流,最要紧的是要大方得体、干净整洁、大众化。
在我上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刚开学老师对同学们不十分了解,选班干部成了老师头痛的事情,他也不知道应选谁好。后来,他说:“谁要认为自己有能力当班干部,就主动来找我,我会给他施展的机会。”
那时,我就想谁会去主动跟老师说,多不好意思呀!即使有这个能力,主动推销自己,也觉得脸红。可是出乎我的意料,我们班有个很不起眼的女孩,平时一向默默无闻,却毛遂自荐,当上我们班的班长。刚开始,我们大家都有点不服,像她这样一个内向、不苟言笑的女孩,能胜任吗?我们都抱有看热闹的心态。
事实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她在管理方面确实有两下子,帮助老师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高度赞赏。那时我十分感慨,如果她不主动推销自己,即使她再有能力,也不会有表现的机会。
刘邦最初没有重用韩信,这使韩信十分苦闷。他工作没有干劲,而且还和一群人犯了法,依照法律,要处以砍头之刑。执刑那天,当韩信前面的十几个人都被砍了头时,他忍不住心中的悲愤情感,面对监斩的人大声呼喊:“汉王不是要争夺天下吗?为什么要白白地杀掉英雄豪杰呢?”监斩的人听到韩信的话猛然一惊,觉得奇怪,便仔细打量一番韩信,发现韩信仪表堂堂,具有英雄人物的气概,于是将他释放。在交谈中,他发现韩信十分有才华,志大才高,便把他推荐给了刘邦,从此韩信受到刘邦的重用,他的军事天才也尽显发挥。
把工作当成你的“梦中情人”
如果我们每个人把工作都当作自己的情人一样去呵护、去经营,那你的工作质量一定很高,生活质量也低不到哪去。
在职业生涯中,要想与别人竞争,就必须有热情工作的“手腕”。
只有当热情发自内心,又表现成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时,才能征服自身与环境,创造出日新月异的工作成绩,使你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你如果已经工作了,就会知道,当你最初接触一项工作的时候,由于陌生而产生新奇,于是你千方百计地了解熟悉工作,干好工作,这是你主动探索事物奥秘的心理在职业生涯中的反映。而你一旦熟悉了工作性质和程序,日常习惯代替了新奇感,就会产生懈怠的心理和情绪,容易固步自封而不求进取。这种主观的心理变化表现出来,就是情绪的变化。
有热情才有积极性,没热情只能产生惰性,惰性会使你落伍。业绩不佳难免要被“炒鱿鱼”。这也是职业生涯中的一条规则。由此看来,你能不能与别人竞争,关键靠你的心理素质和内心动力,也就是靠坚持不懈的工作热忱。同样一份职业,由你来干,有热情和没有热情,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前者使你变得有活力,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创造出许多辉煌的业绩;而后者,使你变得懒散,对工作冷漠处之,当然就不会有什么发明创造,潜在能力也无所发挥;你不关心别人,别人也不会关心你;你自己垂头丧气,别人自然对你丧失信心;你成为这个职业群体里可有可无的人,也就等于取消了自己继续从事这份职业的资格。可见,培养职业热情,在竞争中是至关重要的事情。
现在,告诉你如何建立热情加油站,使你满怀工作热情:
首先要告诉自己,你正在做的事情正是你最喜欢的,然后高高兴兴去做,使自己感到对现在的职业已很满足。
其次,是要表现热情,告诉别人你的工作状况,让他们知道你为什么对这种职业感兴趣。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理由充满工作热情,不论是作家、教师、工程师、工人、服务员,只要自己认为是理想的职业就应该是热爱它,热爱也就自然珍惜。但有些职业在经过深入了解以后,可能会感到无非如此,用不着付出多大努力,已是绰绰有余,便以例行公事的态度从事之。这样问题就出来了。你虽然热爱自己的职业,却不知道怎样把职业掌握在自己手里。再熟悉的职业,再简单的工作,你都不可掉以轻心,都不可以没有热情。如果一时没有焕发出热情,那么就强迫自己采取一些行动,久而久之,你也会逐渐变得热情起来。
假使你相信自己从事的职业是理想的,就千万别让任何事情阻碍了你的工作。
世上许多做得极好的工作,都是在热情的推动下完成的。关键所在,是要有把工作做好的热情,并能善始善终。你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职业,你认为是很好,也蛮有工作热情,可常听到种种非议,给你的热情泼上冷水。把握不住,就会把一份好端端的职业断送掉。应该承认这种制冷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但只是影响热情的外在原因,良好的心理素质依旧是保持热情的内因。要相信你认为好的,就必定是好的。与其担心别人的评论,不如设法完成你所择定的事情,创造出无可争辩的实绩,让人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