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用行动来实现心动2
书名:做人要有心眼做事要有手腕 作者:吴学刚,孙穗英 本章字数:5121字 发布时间:2024-06-15

选择好你的职业,千万别入错行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可见一个人错入某一行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嫁错郎大不了离婚,而入错行则很难办,虽然可以转行,但又谈何容易!

      有一位大学毕业生,他所从事的工作也许令人感到十分意外,他是一家蔬菜公司的搬运工人。当年他从大学毕业后去当兵,当兵退伍后又一时找不到工作,便经人介绍到蔬菜公司当临时工,赚点零用钱。没想到一干就是几个月,由于已经习惯了那种工作和周围的环境,也就没有积极去找别的工作,于是十多年以来,他一直干着这一工作,而且已经年近四十,他更不想换工作了。他说:“换工作,谁会要我呢?我有什么专长可以让人用我?”于是他只好继续在蔬菜公司当搬运工人。

      从上面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一个人走上社会时的第一个择业选择是十分重要的。也许客观存在会影响你的一辈子。也许你可以说,当我在某一个行当不愿干了,再换个行当不就解决了吗?也许你可以做到,而绝大部分人是做不到的,因为一个人在某一行当工作久了,时间一长可能就习惯了,加上年纪一大,家庭负担更重,便会失去转行时面对新行业的勇气;因为转行就得从头学习,重新开始,同时又怕影响自己和家庭的生活,另外,有些人心志磨损,只好做一天算一天;有时还会扯上人情的牵绊、恩怨的纠葛,种种复杂的原因,让你真是感到“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不能说哪个行业好,哪个行业就不好。但是我们选择行业时,还是要提醒自己来点“手腕”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

      在你选择行业时,不妨注意以下几点:

     (1)要找个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

      找工作可不像穿衣服,可以随便找件穿上,今天穿了明天再换。何况现代人穿衣也很讲究呢!工作是一个人一辈子的大事,直接影响着自己的一生。因此找工作要睁亮眼,定心,找个适合自己的工作,找你喜欢的工作,找个有发展前途的工作,千万不要因为一时找不到工作、怕人耻笑而勉强去做自己根本不喜欢的工作!

(2)转行并不容易

找工作可不像进入超市选择商品,你想要什么就拿什么。当你放弃以前的工作去找新的工作时,新的老板会考虑你以前有无相关的经验,你以前的业绩等。当你以前干的与想要寻找的工作毫不相干时,你就失去了一种优势。再说,人总是有惰性的,即使你不喜欢某一工作,做了一、二个月之后,也许你习惯了,你就会被这种天生的惰性套牢,不想再换工作了,日复一日,不知不觉中三年五载已经过去,到你真正干不下去而想转行时,那就真正很难了。

(3)千万不要涉足非法行业

      一个人如果真的入错了行,但只要从事正业,这也可以维持。但有些行当是法律所不容许的,它们是人生的陷阱与深渊,千万不能掉入,否则你很难脱身,只有断送自己的生命。既然如此,那为什么有些人还要从事这些不法行当呢?因为这些行业虽然可能让你致富,而且不那么艰难。但事实上,一旦你进入这些黑行当,你就是在刀口上行走,你就面临着警察的追缉、法律的制裁、同行的陷害,不吃牢饭不送命,也要被人看不起。浪子回头金不换,谈何容易,有些人因为黑饭吃惯了,最后还是回到本行……当你面临这些诱惑时,千万要脑清目明呀!

(4)良机不可失,岁月不饶人

      当你确实发现自己真的“入错行”,并有心转行时,那就寻找新的良机,一旦找到机会,就当机立断,铁了心,毅然转行,并在新的行当里重新开始,立志有所作为。那种明知自己入错了行,又前怕狼后怕虎的人,只能是徒自空叹,虚度一生!

      睁大眼睛,找一个适合自己的行业,你就离成功不远了。

别迟疑!“没电”就赶快“充电”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的加快,要想跟上时代的发展,充电是明智之举,不充电就会失去生存的能量,而最终被社会甩掉。

      成功的人有千千万,但成功的道路却只有一条——学习,勤奋地学习,用时下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充电”。如果一个人停止了学习,那么他很快就会“没电”,会被社会所抛弃。养成学习的习惯,你离成功就不远了。

      讲点“手腕”,不妨给自己“充充电”,是当务之急,也是为你以后做事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网络信息技术日益升温的今天,你如果不每天学习,不去充电,那么很快就会落伍。因此,无论在何时何地,每一个现代人都不要忘记给自己充电。只有那些随时充实自己,为自己奠定雄厚基础的人才能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生存下去。用学习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充实自己的生活。为自己奠定雄厚基础的人才能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生存下去。

      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常常强调干劲及学习的重要性。但在孔子的众多弟子中,并非每一位都充满干劲,都勤奋好学。例如,宰予,虽有一副绝好的口才,却怠于学习。对于宰予,孔子不禁摇头叹道:“朽木不可雕也。”但再怎么责骂这种人也难改其性,最终被社会淘汰的肯定是这种不可救药之徒。

      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干劲以外,还需要有另一种观念,即学习充电的观念,尤其是现在这个时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然而书本知识只是基础,必须再用自己的理解力将其消化吸收才行。社会是一本巨大的书,需要你不断地去翻阅,因此,不充电的人会很快在现代社会中失去能量。

      现代生活变化万千,节奏加快,要求我们必须抱定这样的信念:活到老学到老。你也应该记住:最难战胜的劲敌,是那一步也不放松的人。

      我们常会听见“那个人是属于大器晚成型的”之类的话,意思是说,他现在虽然并不怎么样,但日后总会成功的。

      从同样的起点开始工作,有些人能立刻掌握要领而展开工作,虽然这种人很少很难得,但他们往往自恃能力强,放弃了充实自己的机会,甚至退步变坏。

      与此相反,那些起先摸不清情况而不顺畅的人如果多方请教,同时自己也认真用功并继续保持这种态度,大多会获得很大的成果,这样的对比说明,不断学习是决定你能否成就事业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人的成长是在许多人的帮助与指导下进行的。比如双亲、师长、朋友等的指导,在适当的时机恰当地施予,才能实现一个人的正常成长。可是,更重要的,就是对这种帮助与教导要自己主动去学习吸收。

      大多数人从学校毕业后进入社会就失去了上进心,这种人以后都不会再有什么进步的。反之,那些学生时代不起眼的人在社会上往往克尽本分,主动学习,从而取得长足进步使得而“大器晚成”。

      所谓“大器晚成”的人必是那种保持自觉学习态度的人,他们勤奋地学习,踏实地进步,自身实力与日俱增,工作中的每天都有新情况、新挑战,你每天都要面对新事物。学习与生活同在,生活就是学习。

      一份工作,许多人干一段时间就觉得没意思了,想换一份,而换工作是有条件的,有实力才能换份工作,而实力来自你自己。现代社会的机会很多,你只要天天学习,就会天天有进步,才会天天有机会,你的生活也就会富有生机。

      那么你应该用何种态度来应对你打算从事一生的工作呢?如果因为目前的工作进行得很顺利就感到很放心,每天优哉游哉地过安稳日子,那么目前的情形就不一定能维持多久。而且,你也许离失败也不远了。“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是这个道理。

      与此相反,如果能将这份工作当作一生的事业而埋头苦干,不断进取、不断创造新的东西,“活到老学到老”,那么你的进步一定是无止境的。你就能日日以清新愉快的心情去做自己的工作。你不会觉得疲倦,当你有理想,而不至于失去它时,你的生活会是多姿多彩的,你的心情也会是轻松快乐的。

      而且这种人对自己的工作有一股拿生命作赌注的热忱,他把自己的使命刻在心里,为了完成使命,甚至愿意舍命去完成。当然,这里所谓的舍命并非字面意义上的舍弃生命,而是指让自己强而有力的去努力工作,让生命发挥最大意义上的作用。只有不断地为自己“充电”,这种生命力才会更加强大,你的“能量”才会不断得到补充,才能让生命更有意义,让生活更加美好。只有不断学习才会更上一层楼。

“只有不放松自己,不断进取的人,才有资格与人比高下。”

      一个颇有魄力的老总在公司的经理会上说了这样一段话:

     “美国的大公司,在开办新的分公司或增设新厂时,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往往就任主管职位,如果现在公司命令你担任技术部长、厂长或分公司的经理的话你们会怎样回答?你会以‘尽力回报公司对我的重用。作为一个厂长,我会生产优良产品,并好好训练员工’回答我,还是以‘我能胜任厂长的职务,请安心的指派我吧’来马上回答呢?

      一直在公司工作,任职10年以上,有了10年以上的工作经验的你们,平时不断地锻炼自己,不断地进修了吗?一旦被派往主管职位的时候,有跟外国任何公司一较高下,工作做好的胆量吗?如果谁有把握那么请举手。”

      发现没有人举手后,他继续说:“各位可能是由于谦虚,所以没有举手。到目前,很多深受公司、同行和社会称赞的前辈,都是因为在委以重任时,表现优异。正是由于他们的领导,公司才有现在的发展,他们都是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进修,不断磨炼自己,认真总结工作要领。当他们被委以重任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做出良好的成绩。”

      的确,这一点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会改变。艺术界的名演员,都是很有天赋的人,他们仍会分秒必争地为提高自己演技而认真学习。如果报纸上的影评、剧评指责他的缺点的话,他会一夜不眠地思索自己的缺点,这样我们才能欣赏到完美的表演。对一个公司员工来说,平时认真地磨炼和努力,是一样的道理。

      只有时常激励自己,不断努力,保持不断进取的精神,才能够在工作中更上一层楼。

      社会是一本巨大的书,需要你不断地去翻阅,因此,不充电的人会很快在竞争异常激烈的现代社会中黯然失色,最终被无情地淘汰出局。

善于与人“牵手”,你就省劲

借风使舵,借梯登高,办大事,成大器,自己力量不够时,不要硬撑着,该借力就借力。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善于与人合作的人,才能弥补自己能力的不足,达到自己原本达不到的目的。只要有心与人合作,善假于物,就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真正的合作,是取得成功的最佳方法,因此凡是成大事有“手腕”者,都力图通过合作的方式来成就自己。

      清末名商胡雪岩,自己不甚读书识字,但他却从生活经验中总结出了一套哲学,归纳起来就是“花花轿子人抬人。”他善于观察人的心理,把士、农、工、商等阶层的人都聚拢起来,以自己的经济优势,与这些人协同作业。由于他长袖善舞所以别的人也为他的行为所打动,对他产生了信任。他与漕帮协作,及时完成了粮食上交的任务。与王有龄合作,王有龄有了钱在官场上混,胡雪岩也有了机会在商场上发达。如此种种的互惠合作,使胡雪岩这样一个小学徒工变成了一个执江南钱庄业之牛耳的巨商。

      能力有限是我们每个人的问题。但是只要有心与人合作,善假于物,那就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而且能互惠互利,让合作的双方都能从中受益。

      通过借用别人之力来实现自己的愿望这是一种智慧,虽然我们不能每个人都做到这一点,但每个人都可以与人合作,携手做出更大的事业。

      但是有些年轻人却信奉另外的一种哲学。他们认为,财富总是有一定的限度,你有了,我就没有了。

      这是一种享受财富的哲学而不是一种创造财富的哲学。财富创造得来固然是为了分享,但是我们的注意力并不在这里,我们更关注的是财富的创造。

      同样大的一块蛋糕,分的人越多,自然每个人分到口的就越少。如果斤斤计较这些,我们就会相信享受财富的哲学,我们就会去争抢食物。但是如果我们是在联手制作蛋糕,那么,只要蛋糕能不断地往大处做,我们就不会为眼下分到的蛋糕大小而倍感不平了。因为我们知道,蛋糕在不断做大,眼下少一块儿,随后随时可以再弥补过来。而且,只要联合起来,把蛋糕做大了,根本不用发愁能否分到蛋糕。

      过去农村闭塞,获取财富极端困难。一生中难得有一桌一椅一床一盆儿一罐。所以那时农村分家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兄弟妯娌间为了一个小罐、一张小凳子,便会恶语相向,乃至大打出手。这是一种典型的分财哲学。

      后来人们走出来了,兄弟姊妹都往城里跑,财富积累越来越多。回过头来,发现各自留在家里的亲眷根本犯不着为一些鸡毛蒜皮儿的事生气。相反,嫂子留在家里,属于弟弟的田不妨代种一下,父母留在家里,小孙子小外孙也不妨照看一下。相互帮助,尽量解除出门在外的人的后顾之忧。反过来,出门人也会感谢老家亲戚的互相体谅和帮助。一种新的哲学也就诞生了,这种哲学就是:你好,我也好,协作起来更好。

      一个人,首先要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才会在事业发展中获得他人的帮助,才能与他人携手共建未来。

      朱光潜曾告诫我们,与人合作,品质是最主要的。他还认为养成合作的习惯还不算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有好的品质来维系这一合作习惯,使之不断完善和提高。

      做人应以诚信为本,合作中亦然。只有真诚才能赢得别人的信赖。

荀子说:“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所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既然与人交往是人的一种本能,与人合作又是快乐的源泉,那就应把它融于工作之中,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合作中体味成功的快乐,展现良好的品格。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