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临事求人,不如退而结“网”2
书名:做人要有心眼做事要有手腕 作者:吴学刚,孙穗英 本章字数:9005字 发布时间:2024-06-14

异性之花更娇艳

      女人心难揣摸,但凡是女人都爱听恭维话。如果你有求于她,那么就夸奖她吧,她一定会乐于帮助你。

      在当今的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已大大提高,几乎哪一行业,都需要职业女性存在。而求女人办事也不是什么丢脸的事,但关键是如何让她乐于帮助你?

      其实,让一个手中有权的女性心甘情愿地帮你是一件并不困难的事,要诀便是你要做个有“手腕”的人,让她能够感受到你,认为她不同凡响,你很看重她,并关注她的事。

      就像天性爱美一样,女人天生也爱听恭维话,所以若能掌握恭维女人的技巧,她们高兴了,帮你办事自是不在话下。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恭维女性的一些方式:

      俗话有云:“一夸、二逼、三情绪。”女性首先对男性最关心的一件事,并非男性的长相,也非教养、学识等消极性的条件。夸奖自己、重视自己的男性,才是女性愿意与之接触的对象。

      即使对方嘴里假装不高兴,其内心里也是充满着幸福和快感。因为,这事实上就是一种对她们的价值的肯定。

      不论从什么角度来看,女性事实上似乎都有一种独特的气质,有些人是高尚优雅,有些人是天生丽质,不论哪一方面,身为女性总有足以自豪的地方。

      如果身为男性,我们不妨试着寻找对方某些与众不同的地方,然后加以称赞,它所产生的功效会更大。

      或许有些人对自己某方面的魅力并没有察觉到,但就在潜意识中,或多或少都会有着自豪的成分,所以针对这些微小的“长处”加以称赞,对方会觉得你很关心她,为人十分细心等。

      如果你对一般已被公认为“美人”的人说:“你很美”,对方不见得会显得特别高兴,因为你的称赞已是别人公认的事实,所以不会给对方一种意外感,对方对你的感觉印象也不会因此而强烈。

      即使有些人看来好像自卑感很重,但对某些事情还是会有着强烈的自我陶醉的情绪。

      说到这里,若你想称赞她,但又不知如何启口时,你或许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称赞:“好漂亮的手指!”“你穿这套衣服显得特别的迷人!”“你的字写得非常漂亮。”“你的小皮包很漂亮。”等等。当你这样称赞她的时候,已经足以显示你的热心了。同时她也得到了心灵的满足。

      在西方社会里面,一个男子若遇到一位动人的女性时,他们往往会很大方地称赞对方,但在我们东方,这常会被看作是一种轻浮的行为。这和我们的生活习惯以及自古以来的民风有着莫大的关系。

      当然,在我国基于传统的道德观念,我们自然不必一味地模仿西方的做法,但也不必吝惜开口称赞,因为这样不仅能使人精神愉快,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能提升工作效率。

      某机关主任对一位女打字员说:“你今天穿的这身连衣裙,更显得你漂亮大方。”女打字员一听,心里像喝了蜜,主任又说:“如果你打的字也能这样才好,要注意标点符号。”女打字员虽然脸有些红,还是愉快接受了批评,而且工作效率也提高了不少。

      显然,这位主任是懂得女性心理的。

      美国研究“人生艺术”的专家玛嘉·威尔逊女士曾经说过:“女人特别重视什么周年纪念的仪式,故此千万不要忘记:她们需要别人送花,在分别的时候希望你写信给她,以表示你并没有把她置之脑后。”

      能干的推销员就很会利用这一人性的弱点,他会巧妙的问出顾客的生日或结婚纪念日等,然后记住,到了那天就打电话说:“祝你生日快乐!”就这么一通电话,给对方的印象就十分深刻了。因为连自己都容易忘掉的日子,对方却能记得这么清楚,并且向自己表达了关怀之心,不用说,当事人的心里一定会很高兴的。

      相对于男性而言,女性是较感情化的,这在日常的会话中,就可看出。她们喜欢的男性,即使请求她代为倒茶泡咖啡之类的琐事,她们也欣然接受,可是对讨厌的男性就不一样了。

      “你自己倒茶都不会啊!我又不是为了替你倒茶才来这里上班的!”

      像这样,如果不保持适度的友好关系,连鸡毛蒜皮的小事,她也不会帮你做的。

      还有,不要忘了经常对她们表示谢意,“经常麻烦你真不好意思,下次有空我请你吃饭!”如此一来,无论什么事,她们都愿为你代劳,帮你解决。

      大多的女性,她们对年龄一向是十分敏感的,尤其是年纪较大的女性,都不喜欢在众人面前被人揭露自己的年龄。所以在称呼方面,我们应该采取得体的称谓。

      总结一句,和工作上有来往的女性交结应酬,与其对她们亲切倒不如轻轻地夸奖她们几句来得有效,这才是明智的做法。

      在称赞对方的同时,更进一步指出对方应具备何种形象,则更能刺激对方的优越感。例如,你对某位女性说:“你的歌唱得很好,但如果你再配合一下台风,相信会更加完美!”

      像这种说法,对方才会觉得你对人的关心是出自于真心的。

      我们在夸奖男性的时候,应在他背后夸奖,经由第三者传达至当事人耳里,这样才最具效果。但夸奖女性的时候,则恰恰相反,无论哪种场合,都应面对面毫不顾虑地直接称赞,而且要不厌其烦的应用各种方式。

      女人心难揣摸,这是大多男人的体会,事实上他们不知道女人最渴望的只是你对她的赞美。那么做个有“手腕”的人吧,去了解并运用女人喜听恭维的话。恭维她几句,她就会乐于帮助你。

找同事办事:该张嘴就张嘴

在同事中有个好人缘,好多事不用发愁就能办成了。

      人们在运用关系网办事时,总认为同事之间只存在猜疑和忌妒,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现代社会中,一个人在家与家人相处的时间和在单位与同事相处的几乎差不多,一个有“手腕”的人不会忽视同事之间的友谊。

      每一个人在单位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求同事办事就等于为他提供了一次表现个人能力的机会,即便遇到困难也得办;即便有时担心领导不满也得办,以此在同事中维护自己急公好义的形象,同事的事和单位的事一样,每个人都会感到自己有一份责任和义务。因此,找同事办事不用存在任何顾虑,该张嘴时就张嘴。

      那么,我们该怎样利用好同事关系办事呢?

     (1)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同事之间了解得比较多也比较深,如果找同事办事总藏着掖着,想托人办事又神神秘秘,不把事情说明白,容易使同事产生你不信任他的感觉。因此,找同事办事就要先说明究竟要办什么事,坦言自己为什么办不了,为什么要找他。这样,精诚所至,同事只要能办到的事,一般是不会回绝你的。

     (2)该客气时一定要客气

      同事不是朋友,一般都没有太深的交情。因此,找人之前说话一定要客气,而且要以征询的口气与同事探讨,请他帮忙想办法。受到如此的尊重,同事如果觉得事情好办,自然会自告奋勇地去办,几句客气话,省却许多麻烦。办完事之后,一般不要用钱来表示谢意,客气几句,说声“谢谢你”就可以了,如果执意要拿钱来表示,反而容易引起反感,因为同事之间办点事就接受物质感谢会给大家留下坏印象。

     (3)要有的放矢,不要为难同事

      一些比较笼统不明的事一般不宜找同事去办。办一件事之前,要先知道你这位同事的社会关系,以及他是否办起来没有太大的难度,只有掌握了这些情况,你才能做到张口三分利,也不至于叫同事左右为难。

     (4)有些事不能找同事办

      自己能办的事尽量自己去办,这样的事,求同事会使人感到你以老大自居,不把同事的腿脚当回事,这样既可能耽误事,又影响了同事感情。需要请客送礼的事不要托同事办,在单位里,请客送礼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流行”只是指在社会大环境里。

      如果同事不能直接办也得“人托人”,费周折这样的事,不如转求他人。和同事利益相抵触的事不能找同事去办,即便这利益涉及的是另一个同事。

老板是你手中最好的拐杖

      办大事,做“大”人,靠自己的力量远远不够,拉拉关系,走走捷径,不要觉得难为情。

做事有“手腕”的人在社交应酬中往往善于与自己的上司搞好关系,以此来成就自己的事业。

怎样才能够与上司建立起亲密的关系,用好这副拐杖呢?把他作为自己手中的拐杖,应该借鉴以下方法:

(1)正确看待领导

如果把上司看成你命运的主宰,成功的阶梯,去逢迎他们;或是把他们看做是做官的,与自己毫不相干,除了公事以外,彼此不闻不问,敬而远之;抑或觉得他们学历比自己还低,对他们不屑一顾,这些做法都不易与上司相处。

正确的方法是应该把上司看做是与你的前途密切相关的人,是你的直接领导,你应该尊重他,使他对你产生好感。不论是上司的公事还是私事,你都应该积极关注,努力做好,这样,你才能与上司搞好关系,实现自己的愿望。

(2)与上司相处最重要的是尊重主管人员的职权

在上司没做主张之前,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尽管提出。一旦他已拿定主意,你就不要再有争议。记住,你看见的只是其一,他定的却是全盘大计。你做的事,他必须负责到底,不要以为自己的想法比上司的高明,作为下属,服从领导是一种美德。

(3)公事公办

严肃也好,随便也好,让上司去选择。不要怕他,不要看到他就手足无措,或把他看作重要人物来崇拜。有些人在领导面前手足无措,战战兢兢,连话都不会说,这样的人领导是不会欣赏的,他也不会与你建立友好的关系。

(4)不卑不亢是起码的态度

别千方百计地讨好上司,更不要牺牲同事来博取上司的欢心。但是适当的赞美也未尝不可,当上司有好方法、妙主意时,可以向他表露你的赞美之意。其实有主见的上司最见不得的是拍马屁的人,所以,过分的吹捧,就会适得其反。

(5)最受上司看重的还是工作的表现

你工作有成绩,他也有一份功劳,你与上司处得越好,干得就越有劲;你帮他把事情办好,自己的前途也越光明。

(6)对上司应以诚相待

如果在业务上有两位以上的上司,你必须认清谁是你的主管,应将有关业务的问题向他请示,获得他的信任与支持。另一上司交给的事情,在不相互冲突的情形下,也应尽力去办理。如果与直接上司的指示相冲突,你应委婉陈述困难,求得谅解,不可在两位上司之间投机取巧。否则,你会里外不讨好。

(7)不要伤害上司的自尊心

例如,不要越级呈请,不可当众谈及上司的私事。做上司的都是要面子的人,如果失去面子,他就失去了威信,失去了尊严,所以,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8)在上司面前,要常常称道他的才干

一个精明的领导,不喜欢别人在他面前搬弄是非,他会认为“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这对一个清醒的领导来说是重要的,你必须学会常说别人的好话,而不说别人的坏话。因为一旦说别人的坏话,你就会使自己面临很多对立面,领导不喜欢你,坏话传出去,被说的人就是你的死敌。一有机会他就会使你吃不了兜着走。

(9)不要时常向上司汇报困难

如果要说困难,尽量同时提出解决困难的有效方法,否则,会使他低估你的办事能力。

(10)不要经常打扰上司

小事不必件件请示,有些事情等到有圆满的结果时再向上司报告,这样可以加深上司对你的良好印象。

(11)要让上司了解情况,这点最重要

上司要定计划,做主张,不可对上级隐瞒情况,无论好的或坏的消息,都要及时报告。

(12)即使上司十分信任你,也应遵纪守法

不要做任何擅自专行的事,否则,就会侵犯上司的职权或占夺同事的功劳。

如果你能这么做,上司就定会发现你,会把你当做一个人才来重视,最后你将受到重用。

如果你想做一个会灵活做事有“手腕”的人,就必须与上司搞好关系,这是在为你以后的成功打基础,也是你人生成功的第一步。

雪中送炭:帮人的最佳机会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碰到失利受挫或面临困境的情况,这时候最需要的就是别人帮助,这种雪中送炭的帮助会让人铭记一生。

“患难之交才是真朋友”。这话大家都不陌生,有“手腕”的人不用很费力地在此时帮助别人一把,别人就会牢记在心,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晋代有一个人叫荀巨伯,一次去探望朋友,正逢朋友卧病在床,这时恰好敌军攻破城池,烧杀掳掠,百姓纷纷携妻挈子,四散逃难。朋友劝荀巨伯:“我病得很重,走不动,活不了几天了,你自己赶快逃命去吧!”

荀巨伯却不肯走,他说:“你把我看成什么人了,我远道赶来,就是为了来看你。现在,敌军进城,你又病着,我怎么能扔下你不管呢?”说着便转身给朋友熬药去了。

朋友百般苦求,叫他快走,荀巨伯却端药倒水安慰说:“你就安心养病吧,不要管我,天塌下来我替你顶着!”

这时“砰”的一声,门被踢开了,几个凶神恶煞般的士兵冲进来,冲着他喝道:“你是什么人?如此大胆,全城人都跑光了,你为什么不跑?”

荀巨伯指着躺在床上的朋友说:“我的朋友病得很重,我不能丢下他独自逃命。”并正气凛然地说:“请你们别惊吓了我的朋友,有事找我好了。即使要我替朋友而死,我也绝不皱眉头!”

敌军一听愣了,听着荀巨伯的慷慨言语,看看荀巨伯的无畏态度,很是感动,说:“想不到这里的人如此高尚,怎么好意思侵害他们呢?走吧!”说着,敌军撤走了。

在与朋友应酬交往时,人们总是可以敏感地觉察到自己的苦处,却对别人的痛处缺乏了解。他们不了解别人的需要,更不会花功夫去了解;有的甚至知道了也佯装不知,大概是没有切身之苦、切肤之痛吧。

虽然很少有人能做到“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境界,但我们至少可以随时体察一下别人的需要,时刻关心朋友,帮助他们脱离困境,当朋友身患重病时,你应该多去探望,多谈谈朋友关心的感兴趣的话题;当朋友因遭到挫折而沮丧时,你应该给予鼓励;当朋友愁眉苦脸,郁郁寡欢时,你应该亲切地询问他们。这些适时的安慰会像阳光一样温暖受伤者的心灵,又像甘露一样滋润着干渴者的心田。

      这一雪中送炭的帮助,让你的朋友铭刻心中,一种感恩之情深埋心中,当你有求于他时,他定会出手相助,你还有什么事办不成呢!

无事时找朋友,有事时就好找朋友

     “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是社交应酬的大忌,即便你的“菩萨”再灵,也不会来帮助你的。因为你平时眼里没有“菩萨”,有事才去找,“菩萨”怎么肯成为你利用的工具!记住:你想请求“菩萨”帮忙,就应该在平时多烧香。

现代人生活忙忙碌碌,没有时间进行过多的应酬,日子一长,许多原本牢靠的关系就会变得松懈,朋友之间逐渐淡漠。这是很可惜的。万望大家在人际应酬上要有点“手腕”,珍惜人与人之间宝贵的缘分,即使再忙,也别忘了沟通感情,有时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也是很暖人的一种感情联络方式。

有位刚去美国的朋友来信说:“我们在那儿没有什么社交生活,我们难得去看看朋友,这当然是因为我们初到异境,认识的朋友不多,但后来我听说,其他的人也一样……”

“我们每星期工作五天,星期六和星期天都去郊外,这是一种家庭式的生活。就是说,要去郊外,就跟自己的家人去。”

“我们不能利用假期去探望朋友,因为一到假期,谁都不在家,除非朋友患病在床……”

“平时我们也不可能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去看朋友,因为交通太拥挤。”

“但我们常常和朋友通电话,这是我们惟一可以应酬朋友的方法,我们无事也打电话,哪怕是寒暄几句,或者讲些无关紧要的事。”

    “但有事情时,我们会立刻聚在一起的,比方上星期我儿子肚子痛,我急忙起来打电话给友人江医生,他马上驾汽车从70公里外赶到,初步诊断,认定孩子患了盲肠炎,就用他的车子送孩子进医院做了手术……”

有事之时找朋友,人皆有之;无事之时找朋友,你可曾有过?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验:当你遇到了困难,你认为某人可以帮你解决,你本想马上找他,但后来想一想,过去有许多时候本来应该去看他的,结果都没有去,现在有求于人就去找他,会不会太唐突了?甚至因为太唐突而遭到他的拒绝?

在这种情形之下,你不免有些后悔“闲时不烧香”了。

法国有一本名叫《小政治家必备》的书。书中教导那些有心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的人,必须起码搜集20个将来最有可能做总理的人的资料,并把它背得烂熟,然后有规律地、按时去拜访这些人,和他们保持较好的关系,这样,当这些人之中的任何一个当起总理来,自然就容易记起你来,大有可能请你担任一个部长的职位了。

这种手法看起来不大高明,但是非常合乎现实。一本政治家的回忆录中提到:一位被委任组阁的人受命伊始,心情很是焦虑。因为一个政府的内阁起码有七八位部长,如何去物色这么多的人去适合自己?这的确是一件难事,因为被选的人除了有一定的才能、经验之外,最要紧的一点,就是“和自己有些交情。”

搞人际应酬要多点“心眼”,和别人有交情才容易得人赏识,不然的话,任你有登天本事,别人也不知道。

送礼:一份关爱,一份情谊

送礼既然是一门艺术,那么礼物的轻重便不该是以金钱来衡量的。从这种意义上讲,送礼送的是一份关爱,一份情谊。正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人的感情具有物化性,仅用话语来表达你对朋友的关心和友谊不太实际。仅凭一张嘴是无法建立友好关系的,还要有点物质上的交流。这就需要你运用一些小礼品来沟通与朋友的关系。但人往往又是很矛盾的,想要却又不好意思,所以表现出不愿意接受的样子来。

送礼,本身是一种礼貌、尊重、感谢的表示,但也是一种应酬之术。它本来要求是“礼轻情意重。”礼物应是小巧玲珑,不必价值过重,又不是给对方的物质援助或经济补贴。

现在人们爱用礼品的轻重来衡量友情浅深,认为礼轻情亦浅,礼重情才深。所以我们再谈礼轻情意重时,似乎有点不合时尚。

其实只要仔细分析一下,礼轻情意重这句话还是有道理的,当你送给对方很重的礼物时你心里会有什么想法,你或许有事相求,或许希望得到某种更贵重的东西。而对方也不会无缘无故接受你的重礼。他会猜想,你是否有事求他。在接受你的礼品时他会很慎重,甚至会拒绝你。送礼的多了,拎着同样的礼物心都有点麻木了,受礼者的心情更是可想而知,一样无动于衷。究竟该送什么样的礼物才能不落俗套打动人心呢?这就需要你讲点艺术了。一般情况下,礼物的挑选应该经过认真考虑,做到新颖别致,别出心裁,以使收到礼物者过目不忘,留下深刻印象。

我们所说的礼轻情意重,是说在无求于对方时给对方送礼品,而且也没有任何其他目的,仅仅是为了促进与对方相互了解,加深感情,增进友谊。当对方有喜事时,前去恭贺与对方同喜;当对方在困难时,给对方送去温暖,帮助解决困难;当对方生病时,前去安慰表示关心……这种情况下你送的礼品虽然很小,但却是对方需要的。

人们通常出于面子的需要,觉得一件小东西拿不出手,要送,就送货真价实的大礼。钱虽然花了不少,但效果却未必好。特别是第一次见面你提了那么多礼物,人家还认为你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呢?谁还敢收。如果主人不肯收,你的处境就尴尬了,提走不是,不提走也不是,于是,你推我让,最后,难下台的还是你自己。

当然,“礼轻”也要看情况而言,要看对方与你的亲密程度。随着双方感情越来越深,礼品可以适当地加重一些。但无论你送多重的礼品,都只是为了表示感激对方与你的密切合作,不要有其他想法。

期待或送礼物给那些对你来说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怎么款待,怎么个送礼,什么时候款待,什么时候送礼,这里面很有学问。在别人给你帮过忙之后,再将礼物送过去,对方一定认为你这样做是理所当然的。如果从未拜托人家帮忙,并将礼物煞有介事地送去,受礼者的想法就会大不一样。送礼给才上任的总经理与送礼给即将调至其他公司的总经理,所取得的效果也将有显著的差异。送礼给原为自己上司,但即将调到其他部门担任其他职务的人,将使对方非常感动。

我们生活在一个讲“礼”的社会环境里,如果你不讲“礼”,简直就寸步难行。送礼还要讲艺术,如果送礼的功夫不到家,就收不到预期的效果。一个人要成大事,学习和把握送礼的“手腕”,也是非常重要的。

存款“蓄”情,一个都不能少

      你送朋友一个人情,朋友便欠了你一个人情,他是定要回报的,因为这是人之常情。做人情就像你在银行里存款,存的越多,存的越久,红利便越多。

一个人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去闯荡世界,即使那些功成名就的人,也需要在应酬中借助他人的支持和力量。谈及他们的成功经验,都会对自己讲求信誉和以诚经营而自豪不已。讲信誉,讲诚信,送给别人一个人情,表现自己的诚意,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回报。不是所有的人都会积极地偿还欠你的人情债。不过,总有人会还的。所以,你应该施点“手腕”,试着让别人欠你个人情。终有一天,你会连本带利收回。

钱钟书先生一生日子过得比较平和,但困居上海写《围城》的时候,也窘迫过一阵。辞退保姆后,由夫人杨绛操持家务,所谓“卷袖围裙为口忙”。那时他的学术文稿没人买,于是他写小说的动机里就多少掺进了挣钱养家的成分。一天500字的精工细作,却又绝对不是商业性的写作速度。恰巧这时黄佐临导演排演了杨绛的四幕喜剧《称心如意》和五幕喜剧《弄假成真》,并及时支付了酬金,才使钱家渡过了难关。时隔多年,黄佐临导演之女黄蜀芹之所以独得钱钟书亲允,开拍电视连续剧《围城》,实因她怀揣老爸一封亲笔信的缘故。钱钟书是个别人为他做了事他一辈子都记着的人,黄佐临40多年前的义助,使他得以多年后回报。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要想人爱己,己须先爱人。每个人都应当时刻存有乐善好施、成人之美的心思,才能为自己多储存些人情的“债权”。这如同一个人为防不测,须养成“储蓄”的习惯,这甚至会让各位的子孙后代得到好处,正所谓前世修来的福分。黄佐临导演在当时不会想得那么远、那么功利。但后世之事却给了他作为好施之人一个不小的回报。

究竟怎样去结得人情,并无一定之规。

对于一个身陷困境的穷人,一枚铜板的帮助,可能会使他握着这枚铜板忍一下极度的饥饿和困苦,或许还能干番事业,闯出自己富有的天下。

对于一个执迷不悟的浪子,一次促膝交心的帮助,可能会使他建立做人的尊严和自信,或许在悬崖前勒马之后奔驰于希望的原野,成为一名勇土。

就是在平和的日子里,对一个正直的举动送去一个信任的眼神,这一眼神无形中可能就是正义强大的动力。对一种新颖的见解报以一阵赞同的掌声,这一掌声无意中可能就是对革新思想的巨大支持。  

对一个陌生人很随意的一次帮助,可能也会使他突然悟到善良的难得和真情的可贵。说不定他看到有人遇到难处时,会很快从自己曾经被人帮助的回忆中汲取勇气和仁慈。其实,人在旅途,既需要别人的帮助,又需要帮助别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做人就是积善。

把人际感情的积累说成是投资,或许有点庸俗,但对一个只取不存,透支人情的家伙来说,这简直可以说是没脸没皮。

你在感情的账户上储蓄,就会赢得对方的信任,那么当你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就可以利用这种信任,你即便犯有什么过错,也容易得到别人的谅解;你即便没把话说清楚,有点小脾气,对方也能理解。

所以,我们强调请求别人的支持和帮助,应该自信主动、坦诚大方地提出,尽管有许多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可以采用,然而最重要的是自己要乐于助人,关心他人,不断增加感情账户上的储蓄。

如果说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人际关系有什么诀窍的话,那么这是惟一的和可靠的诀窍。

反之,不肯增加储蓄而只想大笔支取的人是无人理会的,这样的银行账户是根本不存在的。你毫无储蓄,到需要用钱时,也就必然无钱可用,只有欠债了。但欠债总是要还的,到头来还是要储蓄。这大概就是人际应酬的一种平等互利、收支平衡的规律吧!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