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 人善被人欺
家有双胞胎女儿,大女儿憨厚,小女儿则精明得很,可能感觉自己是老小吧,所以她们俩在一起,吃亏的总是姐姐。
有一次母亲给了姐姐两个苹果,让她把一个给妹妹,一个留着自己吃就行了,她拿两个苹果出去,给一个小妹妹一个,她自己留一个,那两个苹果基本上一样大的,可当妹妹咬完一口苹果才发现,姐姐的那个比她手中的那个要大那么一点点,于是,她对姐姐说,“你是姐姐,是不是更应该关心和疼爱我。”做姐姐很自然地点了点头,这样小女儿就很霸道地把自己咬过一口的苹果塞给姐姐,换来了姐姐手上还没动的苹果。做姐姐也够大度,也没有多说什么,吃着已经被咬过的苹果。事后母亲知道这件事之后,母亲很生气,把小女儿叫了过来,正准备好好教训教训她,谁知她倒先说话了,“我这么做,事先是征得姐姐同意的,要是姐姐当时不同意的话,我也不会这么做的,我没有错!”接着装出一副很委屈的样子,母亲一时的气也就起不来了,心想:她没有错,那是谁的错?只能无奈地看了看站在一旁有点不安的姐姐,这年,小女儿才六岁!
小孩子是很奇怪的,家中的水果和零食她可能不吃,但在外面别的小孩手中的东西就是最好吃的了!非典时期,她和姐姐一人拿一个梨在外面吃,姐姐和邻居一个小女孩在分梨吃,一人一口,也许是妒嫉姐姐和那个女孩的亲密关系,她走上前,很认真地对姐姐说“你一口,她一口,小心得非典,我可是和你说了!小心得非典!”那个邻居小女孩可能也被非典吓怕了,马上就不吃姐姐的梨了,而且还把嘴里的梨吐了出来,一副很吃亏的样子走开了。这一下倒把姐姐委屈坏了,自己做了好事,结果却被人误会,小鼻子就哭开了。她倒好,目的达到了,自然是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姐姐给人家点东西都不行,真是拿着小女儿没有办法,还是本身姐姐自己就太憨厚了。
小女儿做事总是怕吃亏,早上和姐姐一起去上学,一人手中拿一张自己画的画,还有一本是老师要的资料书,资料书她拿着,她便不高兴了,说“为什么要我拿,姐姐为什么不拿!”话还没说完,这做姐姐的倒是憨到家了,二话不说,就从妹妹手里接过了资料书。母亲当然是看不过去了,母亲就对小女儿说,“不要计较小事,如果你什么事也斤斤计较,那你什么大事也做不了,将来你是要做大事的人,所以不能斤斤计较!”她听不懂!她的理由只有一个:“姐姐比我大!”其实在这个时候母亲是多么希望做姐姐的为自己说上了两句,但是每次姐姐老是好像自己做了亏心事似的,沉默,一言不发!
事后,对这些事想了想,大女儿老实可欺,而小女儿又这么斤斤计较,每次都能把吃亏占便宜分得这么清楚,大女儿不吃亏才怪呢?说起来也是,这全能怪小女儿吗?大女儿自身就没有问题吗?俗话说得好,蚊子不叮没有缝的鸡蛋!
小孩子都是这样,那么这些大人之间发生这样的事也就很自然了,老实人不好做啊!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这话说得一点都不假,就连幼小的孩子都是这么做的,更何况是大人呢?
85 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利
有一次一个人害了急病,被抬到中心诊所,插了一身管子,把他给救活了。两三天之后:他的家人觉得中心诊所费用较大,预备转到荣民总医院,就跟医生去讲,医生一听之下大发雷霆。说:“我好不容易把他的命救回来,现在要转院呀。”于是不由分说,把管子全部拔下,病人几乎死掉,后来,他跟人谈起了这件事,一些不满的听众就问他:“你把那医生的名字告诉我,我给你到上面去反映反映。”他大吃一惊说:“你这个人太冲动,好惹事,早知道不跟你讲。”听众听了气得发疯,说:“你怕什么?他只不过是个医生而已,你再生病时不找他便是了,难道他能到你家报复不可?再说,他如果要对付的话,也只能对付我,不会对付你。是我写的,我都不怕,你怕什么?”他说:“你是亡命之徒。”后来他还一再跟人解释:他讲这些话是因为他爱护这些关心他的听众,不愿意他们去闯祸。然而这正是神经质的恐惧,这个也怕,那个也怕。
曾经发生了一次抢劫案,是一个中国人被抢,捉到强盗后,他不敢去指认。每个人都恐惧得不得了。不晓得什么是自己的权利,也不晓得保护自己的权利,每遇到一件事情发生,总是一句话:“算了,算了。”其实,就是这“算了算了”四个字,不知害死了多少人。
某地农村发生了这么一件事。某村一位电工操作不当,错接地线,形成380伏高压,致使全村村民家中的电视机被损坏,村民中竟无一人向电工及有关部门索赔,而只是以“算了,电工得罪不得”为借口,平静地了结了此事。电视机被人为事故损坏,而且受损面积大,人数多,索赔本是合情合法的事。但这里的村民依法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太弱,善良加软弱加无知,让他们面对如此严重的侵害行动时表现出异常的“冷静”“宽容”和“大度”,甚至连一句很廉价的道歉话也不索要。
中国人处理事情的方式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时候宁可自己吃点亏,也不愿意把事情闹大!实际上,这种处理事情的方式会助长那些不良行为的嚣张气焰,引来更多的不法侵害,是一种驼鸟式的思维方式,不值得提倡。
面对那些不良的行为、不法的侵害,我们应当勇敢地拒绝,学会维护自己的权益。
86 以恶治恶也是真英雄
“我本将心对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其实你的用心是好的,但是善意也要看是什么对象了,对于真正的朋友,当然应该像春天般的温暖,但是对于一些本身就不讲原则的“恶”人,还能处处相让吗?绝对不行的,你要做的就是使自己变得更“恶”,更应该有所不让。
有一次,一位美国洛杉矶的华裔商人陈东在香港繁荣集团购买了一批景泰蓝,言明一半付现金,一半付一个月期票。等到交易那天,陈东却不出面,派儿子陈小东前来交易,交了一半现金,一张一个月期票。一个月后,期票到期了,银行却退了票,后来,几经联系,陈东一推再推,后来索性不接电话了。繁荣集团这才知道上了圈套。集团老板陈玉书说:“除非他永远缩在美国,不在香港做生意,只要他来香港,我一定逼他把钱交出来。”
你不仁,休怪我无义。于是,陈玉书广布眼线,终于有一天,陈东来到了香港。陈玉书马上派人同他联系,并以景泰蓝优惠售价相诱,将陈东请到公司。陈玉书大脚一踹,房门大开,同时大喝一声:“陈东,你上当了!”陈东这时脸色大变,僵立在对面。
“你既然来了,就让我处置你吧。”陈玉书伸出手掌问他:“我的钱呢?”“什么钱?”他还在耍赖。
“你欠我的钱呢?”“我没欠你的钱,是我儿子欠的。”“不是你在电话里答应,我怎么会让你儿子取货?你今天不认账了?”“儿子欠债,要老子还钱,这不符合美国法律!”“这里是香港!你今天要能走出这个门,我就不姓陈!”
陈玉书把电话机朝陈东身边一放:“你想报警吗?”陈东迟疑了一下。“报警啊!看是警察来得快,还是你的脑袋先开花?”陈玉书猛地站起来,气愤地踢着地上的啤酒瓶。陈东紧张地盯着陈玉书,他怕对方使用武力,便大声说:“你这样动武是不行的!”
“我们这些人是讲道理的,对不讲理的人我们总有办法处理。你别以为你人高马大,学了美国牛仔那一套,我就对付不了你。你知道我是什么人?”不等对方回答,陈玉书大声说:“我从小在印尼就是流氓!”
俗话说:“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这时,陈东冷汗直流,用手摸摸胸口,又忙掏药,看样子心脏有点儿不妥。有个伙计想打圆场,陈玉书瞪大眼训斥了他一顿,然后说:“拿杯水来给陈老板。”随后又对陈东说:“我们是讲人道主义的,我今天要的是你还钱,否则你别想走出这个门。”陈东知道抵赖是无用的,诡计也施不上了,只得乖乖地打电话给一个珠宝商人,叫他开支票。陈玉书叫伙计拿了支票到银行取款,等一切兑现了才放陈东走。
事情有时候就是这样,对于像陈东这样的无赖之徒,只能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在这种人面前,与人为善是行不通的,在这种时候,就更应该明白有所不让的道理。
做人难,做好人难,必要时不妨“恶”上一回,别让自己受无谓的伤害。
87 示人以“恶”,保护自己
有一个无赖,他仗着自己练过几天功夫,会耍几手拳脚,在小镇的农贸市场上为非作歹、为所欲为。最令人气愤的是,他总是拎了这个摊上的鸡,又拿了另一个案上的肉,却总是不给钱。谁要向他讨,他就说先赊着,以后一块儿给。可若有谁真向他讨要时,他便会大打出手或是想法子弄得你无法在此地待下去。大家对这样一个无赖可谓敢怒而不敢言。
一次,这个无赖又来到市场上,他走到一个猪肉摊前,点着一块肉要摊主割下来给他,那位摊主也是位青年,听他一说,二话不讲,操起刀就在案子边的条石上霍霍地磨了起来。这个无赖见此,只好站在那等着。此时,摊边上的人开始聚拢过来,一半是看热闹,一半是想亲眼目睹一下这个无赖如何横行霸道。岂知,这位摊主磨了好几分钟还没有罢手。此时,无赖急了,张口就骂,要摊主快点儿。只见这位摊主不紧不慢地应了一声,把磨得雪亮的刀往阳光下一摆,一道寒光直照到无赖的眼睛,无赖心中一惊,不由得打了一个冷颤。他又催摊主快割肉,但语气明显缓和了一些。摊主操着刀,对着这个无赖想要的那块肉就砍下去,只听“刷”的一声,一大块肉齐整整地就被割了下来。更令人叫绝的是,就这一刀,把肉中连着的骨头也一点没碴地砍断了。见此情形,这个无赖心中又是一愣。事情还没有完,摊主把肉砍好之后,并不是像往常那样,把刀搁在案子—上就算了,而是出于意料之外地朝身边几尺远的一块木板上扔去。随着一声响,那把剁肉刀便插在木板上,与其他几把并排。哦,原来这是他的刀板。同样令人奇怪的是,这个无赖并没有像往常那样,拿起肉便扬长而去,而是叫摊主称了称,乖乖地把钱交了。
究竟是什么力量使摊主在忍让之中征服了无赖呢?
人们自然会想到那把刀,以及摊主熟练的技艺。但是,这则故事更多的是表现了摊主那威武不屈的神态和玩刀的技艺,虽然摊主并没有说一句,但他却通过这种无声的语言告诉对方:我也不是好欺负的。
在世上,虽然不能说是恶人横行,但也总难免碰上坏蛋。有时候,“恶”确实是自我保护的最佳武器。
88 在混局中得利
冷小姐在某地环卫所工作五六年了,以前交了几个朋友,都嫌她工作环境太差而告吹。如今,冷小姐一跃而成了大龄姑娘,一圈子人都为她着急起来。半年前,姑妈又为她介绍了一个对象,小伙子长得挺帅,而且并没有嫌弃她的工作。两人进入热恋之中,商讨怎样办婚事。小伙子的单位不能解决住房问题,要她自己想办法,而冷小姐父母又都是平常百姓,要去排队等房子,不知是猴年马月的事。后来决定还是先领结婚证书,排队等房子,一旦有了房子,马上举行婚礼。
冷小姐到派出所去开证明,领结婚证书时,刚好所长值班,就一边开证明,一边与冷小姐话家常。看到冷小姐姓冷,所长问道:“你这姓很少啊!”冷小姐无心闲扯,答道:“唔。”所长接着说:“县长也姓冷,那你和他是亲戚喽。”冷小姐又未置可否,因为她没有心思与他闲扯,只等所长开完证明她就要走。所长进一步推理说:“县长没有女儿,那你一定是他的侄女了。恭喜你,冷姐。”所长十分利落地把证明开完,又热情地把冷小姐送了出去。
经所长之口,县长侄女结婚的消息,在县城很快传播开来。
冷小姐回到单位,领导马上找她,说:“你是冷县长的侄女,为什么不早说?现在的年轻人像你这样的实在太少了,不错,不错。”接着又说:“考虑到你一贯工作认真、负责,决定替你换一个工作,调你到局里办公室,调令不久就会下来,好好干吧,冷小姐,前途无量啊!”有了房子,冷小姐的婚事如期举行,参加的人很多。除了亲戚,还有各局室、各部门的负责人,他们拿着礼品,早早地来了。因为他们想:县长的侄女结婚,县长肯定会参加。他们当然不愿放弃一个当面向县长讨好的机会。自然,礼品就相当丰厚了。冷小姐的婚礼在这县城中算办得风风光光。
中国有句古话:“黑猫、白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很多事情就是这个道理,特别是现在这种追求实效的社会,讲究的就是结果比手段更重要。
89 控制好自己的感情
刘备历尽艰辛终于拥有了东西两川和荆州之地。然而由于关羽的失误,荆州被东吴夺了过去,关羽也被杀害。刘备听说之后,悲愤交加,发誓要为关羽报仇,他要起兵伐吴。刘备的这一决定是建立在冷静的心态之上吗?不是。此时,他完全被自己悲伤和愤怒的心态所控制。赵云劝刘备说:“现在的国贼是曹操,并不是孙权。曹操虽然死了,但曹丕却篡汉自立为帝,神人共怒。陛下你应该讨伐曹丕,而不应该讨伐东吴。倘若一旦与东吴开战,战争就不可能立刻停止,别的计划就不能实施,望陛下明察。”赵云的这番话颇有道理,确实是审时度势之言,然而,此时的刘备已彻底向心态屈服了,他已不可能明察时势了,他已不可能审时度势了。他对赵云说:“孙权杀害了我的义弟,还有其他忠良之士,这是切齿之恨,只有食其肉而灭其族,才能够消除我心中的仇恨。”赵云又劝说:“曹丕篡汉的仇恨,是大家的仇恨;兄弟之间的仇恨,是私人的仇恨。希望陛下以天下为重。”刘备答道:“我不为义弟报仇,纵然有万里江山,又有什么意思呢?”刘备已完全失去了理智,完全失去了审时度势的能力。感情用事的结果常常是彻底的失败。
一个人有七情六欲是完全正常的,也是完全应该的,这也是人之为人的特征。所以,我们说:“一个做事不考虑感情的人一定是一个不成熟的人。”然而,事情是复杂多变的,感情常常左右人们的理智,使人们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做出错误的分析和判断。因此,可以说:“一个被感情左右的人一定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此时的刘备就是被感情左右了的人。在心态这一点上,他根本就无法与曹操相比。殊不知,曹操一家也曾被人所杀,他也曾有过切齿之恨。
曹操平定了青州黄巾军后,声势大振,有了一块稳定的根据地,于是他派人去接自己的父亲曹嵩。曹嵩带着一家老小四十余人途经徐州时,徐州太守陶谦出于一片好心,同时也想借此交好曹操,便亲自出境迎接曹嵩一家,并连续两日大设宴席热情招待。一般来说,事情办到这种地步就比较到位了,但陶谦还嫌不够,他还要派兵五百护送。这样一来,好心却办了坏事。护送的这批人原本是黄巾余党,他们只是勉强归顺了陶谦,而陶谦并未给他们任何好处。如今他们看见曹家装载财宝的车辆无数,便起了歹心,半夜杀了曹嵩一家,抢光了所有财产跑掉了。曹操听说之后,咬牙切齿道:“陶谦放纵士兵杀死我父亲,此仇不共戴天!我要尽起大军,洗劫徐州。”
将曹操的遭遇与刘备的情况进行比较,不难看出,刘备仅死了一个义弟关羽,曹操却死了一家老小四十余人,曹操的恨应该更大更强烈。然而,当曹操率军攻打徐州报仇雪恨之时,情况发生了变化,吕布率兵攻破了兖州,占领了濮阳。怎么办?这边大仇未报,那边情况又发生了变化。如果曹操被复仇的心态所左右,那么,他一定看不出事情的发展趋势,也察觉不出情况的危急,就如同刘备伐吴一样。但曹操毕竟是曹操,他是一个十分冷静沉着的人,也是一个非常会控制自己心态的人。正因为如此,他立刻便分析出了情况的严重性,他说:“兖州失去了,这就等于让我们没有了归路,不可不早作打算。”
于是,曹操便放弃了复仇的计划,拔寨退兵,去收复兖州了。曹操的这个决定正确吗?当然正确,因为,这个决定没有受他复仇心态的任何影响,完全建立在自己冷静的心态之上。因此,曹操能够摆脱这次危机,保住了自己的地盘和势力。
与曹操截然相反,刘备伐吴的计划完全建立在复仇心态之上。这一心态使他不可能对局势做出客观准确的认识。他没有认识到东吴经营时间已经很长,孙权善用贤人,上下团结一心,绝对不像刘璋之辈那样柔弱;与此同时,北边曹丕虎视眈眈,随时都可能向刘备的蜀汉政权发动攻击,而自己的政权才刚刚建立不久,还需要进一步稳定人心;从大局来看,三国鼎立,魏国强大,蜀吴弱小,只有连吴抗魏,才能长治久安。然而,刘备根本就顾不得这一切,只凭自己复仇的心态而制定实施了伐吴的计划。因此,其失败是注定的。
刘备败就败在没有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太意气用事了,而曹操的英明就在于能够审时度势,控制好自己的感情,做到有所让,才能在三国中始终处于上风。古人如此,今人也应该做到控制自己的感情,做事不要太冲动,做到有所让,有所不让!
人是一种感情动物,世间最难的莫过于控制自己的感情,控制好了,你的人生之路,就能一路畅通,免受一些不必要的伤害;控制不好,你可能会落得个大意失荆州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