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成大事者懂得善良有度1
书名:成大事者思维101技巧 作者:萧然101方法 本章字数:6477字 发布时间:2024-06-19

第七章 成大事者懂得善良有度

  在面对的是你死我活、你上我下的斗争,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宋襄公为了自己所谓的“仁义之师”,对楚军一让再让,致使错失了一次又一次的战机。仁义和忍让不是说不应该有,而是在施予中要认清对象是否值得去给予。

79 善良不能盲目

  晋国大夫赵简子率领众随从到中山去打猎,途中遇见一只像人一样直立的狼狂叫着挡住了去路。赵简子立即拉弓搭箭,只听得弦响狼嚎,飞箭射穿了狼的前腿。那狼中箭不死、落荒而逃,使赵简子非常恼怒。他驾起猎车穷追不舍,车马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这时候,东郭先生正站在驮着一大袋书简的毛驴旁边向四处张望,突然窜出了一只狼。那狼哀怜地对他说:“现在我遇难了,请赶快把我藏进你的那条口袋吧!如果我能够活命,今后一定会报答您。”

  东郭先生看着赵简子的人马卷起的尘烟越来越近,惶恐地说:“我隐藏世卿追杀的狼,岂不是要触怒权贵?然而墨家兼爱的宗旨不容我见死不救,那么你就往口袋里躲吧!”说着他便拿出书简,腾空口袋,往袋中装狼。装好后,东郭先生把装狼的袋子扛到驴背上以后就退缩到路旁去了。不一会儿,赵简子来到东郭先生跟前,但是没有从他那里打听到狼的去向,因此愤怒地斩断了车辕,并威胁说:“谁敢知情不报,下场就跟这车辕一样!”东郭先生匍匐在地上说:“虽说我是个蠢人,但还认得狼。人常说岔道多了连驯服的羊也会走失。而这山中的岔道把我都搞迷了路,更何况一只不驯的狼呢?”赵简子听了这话,调转车头就走了。

  当人唤马嘶的声音远去之后,狼在口袋里说:“多谢先生救了我。请放我出来,受我一拜吧!”可是狼一出袋子却改口说:“刚才亏你救我,使我大难不死。现在我饿得要死,你为什么不把身躯送给我吃,将我救到底呢?”说着它就张牙舞爪地向东郭先生扑去。东郭先生慌忙躲闪,围着毛驴兜圈子与狼周旋起来。

  太阳快下山的时候,东郭先生怕天黑遇到狼群,于是对狼说:“我们还是按民间的规矩办吧!如果有三位老人说你应该吃我,我就让你吃。”狼高兴地答应了。但前面没有行人,于是狼逼他去问杏树。老杏树说:“种树人只费一颗杏核种我,20年来他一家人吃我的果实、卖我的果实,享够了财利。尽管我贡献很大,到老了,却要被他卖到本匠铺换钱。你对狼恩德不重,它为什么不能吃你呢?”狼正要扑向东郭先生,这时正好又看见了一头母牛,于是又逼东郭先生去问牛。那牛说:“当初我被老农用一把刀换回。他用我拉车帮套、犁田耕地,养活了全家人。现在我老了,他却想杀我,从我的皮肉筋骨中获利。你对狼恩德不重,它为什么不能吃你呢?”狼听了又嚣张起来。

  就在这时来了一位拄着藜杖的老人。东郭先生急忙请老人主持公道。老人听了事情的经过,叹息地用藜杖敲着狼说:“你不是知道虎狼也讲父子之情吗?为什么还背叛对你有恩德的人呢?”狼狡辩地说:“他用绳子捆绑我的手脚,用诗书压住我的身躯,分明是想把我闷死在不透气的口袋里,我为什么不吃掉这种人呢?”老人说:“你们各说各有理,我难以裁决。俗话说‘眼见为实’。如果你能让东郭先生再把你往口袋里装一次,我就可以依据他谋害你的事实为你作证,这样你岂不有了吃他的充分理由?”狼高兴地听从了老人的劝说,然而却没有想到在束手就缚、落入袋中之后,等待它的是老人和东郭先生的利剑。

  要是没有深悟世事老人的相助,东郭先生的下场就可想而知了。狼正是看准了先生善良可欺的本性,才会以怨报德,忘恩负义,竟然要对自己有恩的人下手。要是从更深一个层面来讲,东郭先生自己也难辞其咎,在狼的步步紧逼之下,先生一次又一次的做出了退让,前后犯了三次错误。其一,在狼提出救命的时候,就应不假思索地予以拒绝,这样不让狼有逃生的机会;其二,在赵简子赶来的之际,将实情全盘托出,这样也就万事大吉,但是愚得要命先生再一次对狼作出了退让,误以为自己菩萨心肠,好事做到底。其三,在狼提出要吃掉自己的时候,就应该放下一切幻想,敢于和狼做正面斗争,而不是去和狼讲道理,问什么自己该不该给狼吃,现在看起来就是无理取闹!所以,对付天性本恶的狼,我们决不能心慈手软,更不要抱有多大幻想!

  对于善良的人,讲究的是你敬人家一尺,别人让你一丈,但是对恶性难改的人来讲,这条原则就不适用了,你的退让只会换来他的得寸进尺。

80 透过表象看真相

  一个爽朗的夜晚,晓敏和室友走进学校旁边的夜市。面对琳琅满目的小玩意,她们不禁怦然心动,钱包里的兄弟也一个个阵亡了。随着人流,她们一直往前走,在一个卖插座的小摊前,她们再一次停住了脚步。

  室友需要一个插座。摊主是一个二三十岁的壮年,他的个头不是很高,凌乱的头发看上去有许些灰尘。在霓虹灯的映照下,他的蓝布中山装格外引人注目。晓敏和室友都觉得在这里买东西不会上当。这年头,诚信好像被人踢进了太平洋。

  晓敏和室友开始挑起插座,摊主则站在旁边,带着有几分勉强的笑容,说着同样的几句话。“我的货没有假的”“价钱很合理的”。让人觉得祥林嫂又回到了人间。

  挑了半天,晓敏这才发现这里没有适合他们寝室用的那种型号。晓敏抬起头,刚想跟摊主说不买了,但是看到他的眼睛,透露出来的是真诚和几分苦涩。晓敏一时开不了口,便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室友。可是她,和晓敏一样,没有勇气,也不想说出那样的话。

  最后,晓敏和室友决定做出让步,给这位面善的摊主一个面子。

  摊主露出了轻松的微笑,摩挲着干瘪的双手,应允给他们便宜一些。

  摊主也不失时机的进一步为自己的东西做宣传,“其实不瞒二位,这插线板在正规商场的话至少需要二十元一个,我看你们这么有诚意,我就收你们十五元一个。不过你们最好来两个,这样我才不至于损失太大!也算是帮我忙。”

  这插线板对于晓敏本来不是太实用,但是这位老实巴交的摊主这么说了,感觉好像又盛情难却,再加上他那双期盼的眼神,让人都不好意思拒绝,只好做个顺水人情了。

  这样晓敏和室友也没有再犹豫,匆匆地把钱给了他。花钱买了两个。谁叫遇上的是像晓敏这样富有同情心的“顾客”?

  然而事后,并不像摊主说的那样,两个根本就不能用。

  虽说事不是很大,但是晓敏为她的善良,付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代价”,在摊主一副伪善的面具之下,晓敏和室友做了妥协,做了一件她们本来不愿意做的事。这位摊主也正是抓住了这些人的心理,才使他有机可乘。为此,晓敏和室友事后不禁哀叹道:“希望此事之后,吃一堑,长一智!”

  表象有时能够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但是有时它也会迷失人的眼睛,在它的迷惑下,有些人总是一让再让,直到他们意识自己确实错了,才会回头。

81 “妇人之仁”不能有

  一匹狼跑到牧羊人的农场,想逮一只小羊来吃,牧羊人的猎犬追了过来,这只猎犬非常高大凶猛,狼见打不过也跑不掉,便趴在地上流着眼泪哀求,发誓它再也不会来打这些羊的主意。猎狗听了它的话语,看了它的眼泪,感到非常不忍,便放了这只狼,想不到这只狼在猎犬回身的时候,纵身咬住了猎犬的脖子,幸亏主人及时赶来,才救了猎犬一命,但猎犬流了很多血,它伤心地说:“我原不应该被狼的话感动的!”

  一个人的恶行也许会因为“妇人之仁”获得宽恕,但有时“妇人之仁”不但没有感动他,反而让他有另外的机会犯下更多恶行,对别人造成更多的伤害。有时“妇人之仁”会成为一个人的弱点,成为人人想利用的目标,在眼泪、温情、请求、孩子似的无辜与可怜之下,抱有“妇人之仁”的人将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攻打郑国,作为郑国盟国的楚国当然不会袖手旁观,楚王派成得臣为大将,斗勃为副将向宋国杀去。

  宋襄公与司马子鱼紧急研究对策,司马子鱼问宋襄公靠什么取胜,宋襄公回答说:“楚国虽然兵甲不足,但仁义有余。从前武王只有三千猛士,却战胜了殷纣王的上万军队,靠的完全是仁义。”

  于是,宋襄公在战书的末尾批上十一月初一,双方在泓阳交战,又命令制作一面大旗插在大车上,旗上写着“仁义”二个大字。司马子鱼暗暗叫苦不迭,私下里说:“战争本来就是谋略运用与厮杀,如今却说仁义,我不知道我们国君的仁义在什么地方?上天夺去了主君的灵魂,我认为已经很危险了!我们一定要小心行事,不使国家灭亡就万幸了。”

  楚军成得臣在泓水北岸驻扎,大将斗勃请令说:“我军应五更时渡河,以防宋兵布好战阵攻击我军。”成得臣一笑说:“宋襄公做事迂腐至极,一点也不懂兵法。我军早渡河早交战,晚渡河晚交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天亮以后,楚军才陆续开始渡河。司马子鱼请宋襄公下令出击,并说:“楚军在天亮才渡河,过于轻敌。我们应该乘他们没渡完,冲上前去厮杀,以我们全军攻击他们的部分,如果让他们全部渡过河来,楚兵多我军少,恐怕不能得胜,您看怎样?”宋襄公指着那面“仁义”大旗说:“你看见‘仁义’二个字了吗?我堂堂仁义之师,岂有趁敌军渡一半而出击的道理?”司马子鱼又暗暗叫苦。一会儿功夫,楚兵全都渡过了河。成得臣戴着精美的帽子,上面扎着玉缨,上身绣袍,外着软甲,腰挂雕弓,手执长鞭,指挥士兵东西布阵,气宇轩昂,旁若无人。司马子鱼又对宋襄公说:“楚军正在布阵尚未形成队列,现在立即击鼓进攻,楚军一定会大乱。”宋襄公往他脸上吐了一口唾沫呵斥道:“呸!你贪图一次冲锋获得的小利,就不怕不配千秋万代的仁义之名吗?我堂堂仁义之师,岂有趁敌人没列成阵就进攻的道理?”司马子鱼只能再次暗暗叫苦。楚兵摆好阵势,只见人强马壮,漫山遍野,宋军人人面带惧色。此时,宋襄公才下令击鼓,楚军中也响起战鼓声,宋襄公自己举着长矛和护卫的官兵催马向楚阵冲来。

  成得臣见宋兵来攻,暗自传下号令,打开阵门,只放宋襄公一阵车马进阵。经过一阵冲杀,宋军大败,那面“仁义”大旗也被楚军夺走。宋襄公身上受了许多伤,右腿中箭,折断了膝中之箭,已站不起身来。幸好司马子鱼赶来,把他扶到自己车上,并且用自己的身体挡在前面,奋勇向外冲出。等到冲出楚阵,护卫的官兵已没有一个活着。成得臣乘胜追击,宋军大败。司马子鱼与宋襄公连夜逃回都城,不久,宋襄公伤重而亡。宋兵死的人很多,他们的父母妻子都聚在一起讥讽宋襄公,埋怨他不听司马子鱼的话,以致有此大败。令人可笑的是,宋襄公至死不悟,对于国人的埋怨感叹道:“君子不伤别人,不擒拿头发黑白相杂年纪大的人。我要用仁义带兵,岂能仿效这种乘人之危而行动的事情?”简直迂腐到了极点。凡是敌人,能俘虏的就应该俘虏,还分什么年纪大年纪小?受了伤的敌人而不放下武器,你不杀他他也不杀你吗?何况当时宋军正被楚军打得落花流水,哪里还谈得上杀楚军的伤兵和俘虏楚军呢?举国上下,没有不讥笑他的。

  忍让在有的时候,它能化解矛盾,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但是在有的时候,若把忍让的对象搞错了,只会陷自己于不利。

82 老实人容易吃亏

  动物世界里的法则是弱肉强食,其实对于人类来说,也未尝不是如此,只不过它在人类社会里不那么赤裸裸罢了。许多老实人认为:“人欺天不欺”,自我安慰老天爷终究是不会亏待自己的;还有一些人认为,吃亏就是占便宜,虽然吃了小亏,但有可能占到大便宜。这种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会使外人看来你逆来顺受,天生老实可欺。任何事都怕成定势,一旦造成这种结果,你就会如立在田地里的稻草人一样,连小鸟都敢在你头上拉屎。在这种情况下,老实就真的是无能,沉默确实是懦弱的表现了。别再甘心做人见人捏的软柿子,那样,只会被捏得越来越软,最后被人吃掉。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发火撒气也往往找那些老实善良者,因为大家都清楚,这样做并不会招致什么值得忧虑的后果。在身边的环境里到处都有这样的受气者,他们看起来软弱可欺,也确实为人所欺。这其实是老实人的老实软弱助长和纵容了别人侵犯欲望。

  有这么一位学生比较胆小怕事,遇事过分忍让,因此,虽然班里的绝大多数同学对他并无恶意,但在不知不觉中总是把他当作是一个理所当然地应该牺牲个人利益的人,看电影时他的票被别人拿走,春游时他被分配给看管包儿的任务……但在实际上,他心里非常渴望与别人一样,得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利益与欢乐。由于他的老实软弱和极度的忍耐。其实当时很多同学也知道这样做不对,但是好像大家都这样,也就习惯了,当然的结果是,那位同学老是处于“受欺压的对象”。

  后来,大家谈起了班上同学,其中就提到了他,觉得当时在班上有这么一个同学其实是大家的“福气”。(其实这话也只能在同学之间讲讲)但是这位老实可欺的同学参加工作之后,在单位上混得不怎么样,虽说工作也十来年,但是从未得到过晋升,而且现在的住房还是刚工作的时候单位给的一个单间,至于说在单位受气就更不用讲了。

  造成这些,他自己身上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他能够尝试的对自己做一些改变,后来的生活可能另当别论了。其实软弱可欺的性格是可以改变的,只是他自己从来就没有尝试过。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吃柿子拣软的捏”,这些充满形象比喻的语言用一句大白话说,就是“老实人吃亏”。

83 关键时刻不能心软

  20世纪20年代,在旧天津,有两家老字号的药店。一个名字叫济世堂,另一个名字叫万寿堂药店。两家虽然离得很近,但他们相互之间泾渭分明,各做各的买卖,倒也相安无事。谁知到了30年代初,万寿堂药店的刘可发子承父业,他看不惯先父那种保守的经商之道,从价格、品种等方面对济世堂药店展开了全面的攻势,力图挤垮“济世堂”,从而使自己垄断天津的药店。

  生意世家出身的刘老板果然身手不俗,凭着自己年轻、敢想敢干,加上有世家的功底,出手几招,就把“济世堂”搞得非常被动。在“万寿堂”的强大攻势下,“济世堂”经营每况愈下,虽然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但已无法挽回败局,终于宣告停业。

  刘老板大获全胜,自然趾高气扬,打算更进一步,称雄天津卫。他哪里知道,“济世堂”并未完全垮掉,也没有到非关门不可的地步,凭实力,“济世堂”也完全可以再与“万寿堂”较量一番。但“济世堂”的老板却没有那样做。他不愿直对“万寿堂”的锋芒,弄得两败俱伤,而是避开“万寿堂”的正面进攻,采取了以退为进的策略迎接挑战。

  既然不能与“万寿堂”同街经营,换个地方总可以吧?不久,“济世堂”在远离“万寿堂”的一条街上重新开张了,但铺面已比原来的门面小多了。昔日大药店的气派已不复存在。消息传到“万寿堂”刘老板的耳朵里,他不禁心花怒放:“‘济世堂’,你已经被我挤垮了,再也别想回到这条街上来与我抗衡、争地盘、抢顾客了。”得意之余的刘老板,心还不够狠,没有进一步施展杀招,而是放了“济世堂”一马。

  过了一些日子,“济世堂”的又一家分号开业了,还是小铺面,也仍然躲着“万寿堂”。有人把这一消息告诉刘老板:“‘济世堂’又开了一家分号,买卖不错,没准是想东山再起,我们不能不防啊!”此时的刘老板仍然不以为然:“怕什么,那种小药店成不了气候,顾客看重的是大药店,我看他们是在一个地方混不下去了,不得已而为之,不用怕。”。

  后来,“济世堂”又开了几家类似的小药店,而“万寿堂”的生意也差不多,两家相安无事,以前抢夺“地盘”的恩怨,似乎已经过去。没想到,三年之后,“济世堂”突然杀出“回马枪”,宣布,自己将在老店旧址重新开业。

  经过一番准备,“济世堂”又杀回了“万寿堂”的旁边。“万寿堂”的刘老板惊骇不已,他没想到被自己已经打趴下的“济世堂”还会东山再起,给自己造成了放虎归山之患。刘老板打算重新组织力量,再像三年前那样发动一次商战,趁“济世堂”立足未稳,把它再一次赶出去。可他很快发现,这已是不可能了。到这时他才明白“济世堂”在三年中,已经开发了一批分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并采取统一的经营,集中进货,分散经营销售,自然销量大得多。令刘老板吃惊的是,在自己的周围,早已布满了“济世堂”的分号,“万寿堂”已在“济世堂”的层层包围之中。

  自从“济世堂”总店恢复之后,买卖热闹非凡,十分红火,顾客络绎不绝,加上分号的销售,每年盈利丰厚。而“万寿堂”的生意则清淡了许多。

  从上述例子不难看出,当初,万寿堂店的刘老板,在各方面针对自己的多年伙伴“济世堂”展开攻击,使“济世堂”处于劣势之下,好像“穷寇”已逃,然而在对手被打倒之后却心慈面软,没有紧紧地跟踪追击,从而埋下隐患,终尝恶果。

  俗话说得好:“商场如战场”,虽说穷寇莫追是一种风格,但是在商场中这样的风格还是少发扬一点为妙,可能就因为忍让,最终导致商场失意。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