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成大事者善于借助外力1
书名:成大事者思维101技巧 作者:萧然101方法 本章字数:9162字 发布时间:2024-06-14

第二章 成大事者善于借助外力

  善借外力的人最容易成功,借别人的力量、金钱、智慧、名望甚至社会关系,用以扩充自己的大脑,延伸自己的手脚,提高赚钱能力,正所谓借他人之光照亮自己的“钱途”,这就是借光计。

16 贵人助你成功

  在攀向事业高峰的过程中,贵人相助往往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有了贵人,不仅能替你加分,还能加大你成功的筹码。

  也许你离乡背井,初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谋生,不知何处才是落脚之地,就在你感到茫然无助的时候,遇到一位好心人替你指点迷津,解决了你的难题。

  除非你的运气特背,否则,在你的一生中,总会碰到几个贵人。例如,你在工作中一直不是很顺利,表现不佳,心灰意冷之余,你开始想打退堂鼓。你的一位上司却在这时候推了你一把,设法帮助你跨过了门槛,重燃你的斗志。

  “贵人”可能是指某位身居高位的人,也可能是指令你心仪已久或欲模仿的对象,无论在经验、专长、知识、技能等各方面都比你略胜一筹。因此,他们也许是师傅,也许是教练,或者是引荐人。

  有贵人相助,的确对事业有益。有一份调查表明,凡是做到中、高级以上的主管,有90%的都受过栽培,至于做到总经理的,有80%遇过贵人,自当老板创业的,竟然100%全部都曾被人提拔过。

  不论在何种行业,“老马带路”向来是传统。目的不外乎是想栽培后进,储备接棒人才。这些例子在运动界、艺术表演界、政治界颇多。

  话虽如此,没有贵人比较难成气候,但若要被贵人“相中”,首要条件还是在于自己究竟有没有两下子。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如果你一无所长,却侥幸得到一个不错的位置,保证后面一堆人等着想看你的笑话。毕竟,千里马的表现好坏与否,代表伯乐的识人之力。找到一个扶不起的人,对贵人的荐人能力,也是一大讽刺。

  除了真正是基于爱才、惜才之外,一般而言,贵人出手,多少都带有一些私心,目的在于培养班底,巩固势力。但也有一旦接班人羽翼丰盈之后,立刻另筑它巢,导致与师傅失和,反目成仇,这类故事自古至今屡见不鲜。

  良好的“伯乐与千里马”关系,最好是建立在彼此各取所需、各得其利的基础上。这绝不是鼓励唯利是图,而是强调彼此以诚相待的态度,既然你有恩于我,他日我必投桃报李。

  寻找“贵人”以下是必须谨记的:

  选一个你真正景仰的人,而不是你嫉妒的人。绝不要因为别人的权势,而琵琶犹抱,另搭顺风车。

  摸清贵人提拔你的动机。有些人专门喜欢找弟子为他做牛做马,用来彰显自己的身份。万一出了事,这些徒弟不仅捞不着好处,还可能成为替罪羔羊。

  要知恩图报,饮水思源。有些人在受人提拔,功成名就之后,往往就想遮掩过去的踪迹,口口声声说“一切都是靠我自己”,一脚踢开照顾过他的人。如果你不想被别人指着鼻子大骂“忘恩负义”,可千万别做这种傻事。

  有句话说“七分努力,三分机运”。我们一直相信“爱拼才会赢”,但偏偏有些人是拼了也不见得赢,关键可能在于缺少贵人相助。

17 借个肩膀爬上去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借”并不陌生,平时身边缺物少钱,往往向左邻右舍借取,向亲朋好友求助。但一般人对借的理解只停留在日常生活中的互通有无上,借的范围局限在钱物使用上。

  其实,借的范围是非常广阔的,《现代汉语词典》关于借字就收有如下词条:借鉴、借用、借助、借重、借光、借贷、借口、借花献佛、借题发挥、借风使舵……

  字、词、成语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实践中自身经验和智慧的一种结晶。它说明人的活动范围有多广,借的范围就有多广。

  借助外力,不应仅限于它的狭义。就是说,不仅有钱物意义上的借,也有借助意义上的借,所有人类对于外在事物的利用,都包含在我们借的概念之中,就是说,为了发展事业和更好地生活,我们不仅要借钱借物还要借智借力,借机借路,借局借势,借手借心,借地借天,使天地万物无不成为借助的对象。

  在这个意义上,借助外力不仅仅体现了人对世界事物利用的一种广度,借还体现了人对事物把握的一种深度。借无时无处不渗透在现实生活之中,只不过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罢了。在我们的一生中,要做成大事,不借助于别人的思想、能力、智慧、资金等各种可借之物,是很难想象的。

  英国著名作家约翰·德莱顿说:“世界上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可以利用的。”在一定意义上,利用就是借。借是一个涵义极广、应用极广的词,小到柴米油盐,大到军政外交,无不与它紧密相连。

  同时,借更是一种创意,一旦这种创意转化为动力,它往往“比10所大学更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借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不再是狭隘的视野和短视的生命流程,而是稳定的流光溢彩的生活;借使繁难困难的劳作被轻松愉快的创造所代替,使局促褊狭的观念被旷达豪迈的风采所代替,使平淡无奇的生存被生趣盎然的真意所代替。

  不仅在现实生活中,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也都离不开“借”。经典力学创始人牛顿说:“我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恰好在革命危机时代,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战斗口号和服装,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面。”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能帮刘备奠定蜀国之事业,有两件大事在他一生中不得不提:一是带兵进驻荆州;二是与曹操赤壁之战。

  荆州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对于刘备一方来说,它很重要,关系到以后霸业发展问题,诸葛亮巧妙地运用了“借驻”这一策略,先暂让军队驻扎在那里,后来借口借驻时间没有限制一定赖在那里,为刘备发展、壮大自己力量,打通巴蜀通道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一方军队装备、人数都逊于曹操,但是诸葛亮又巧妙运用借的策略一举击败曹军。

  先是“草船借箭”。利用当时江面雾大,敌方看不清虚实,只好用箭射击的条件,使曹兵把箭都射到草船上,然后把草船上的箭拿下来,为我所用。

  再是借“苦肉计”,让黄盖取得曹操的信任,然后去诈降,他们坐的小船里都装着硫磺等易燃物,目的是靠近和袭击曹军的水上军营。

  最后是借东风火烧赤壁。利用曹军生于北方,不习于水战,于是乘船时船船以铁链相扣不能分开的弱点实行火攻,以便造成一只船起火,其余船只遭殃的局面。

  诸葛亮借的策略一举成功,从而使吴、曹、刘三方中最弱小的一方——刘备也谋得了一席生存之地,并最终实现了“隆中对”所策划的三国鼎立局面。诸葛亮因此也名声大振,圆了自己的梦想,做了蜀国的宰相。

  对外力的借助,历史上最大的例子应当首推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东汉末年,西凉军阀董卓把汉献帝赶出洛阳,挟持到长安,直到董卓被王允设计杀死,汉献帝才从董卓的爪牙手中逃回洛阳。这时洛阳一片废墟,皇帝形同乞丐,天下诸侯虽在,但都忙于争夺地盘,没有人愿意理一位名存实亡的皇帝。大将军、冀州牧袁绍似乎想到向这位可怜兮兮的皇帝伸出手。但他一转念,接来一个皇帝,平白养着一个坐在自己头上的人,何必呢?也就罢了。

  聪明的曹操棋高一着。他敏锐地看到手上抓住一个皇帝,便意味抓住了一个通行天下的图章,这样在群雄竞争中,就在政治上胜人一筹。他当机立断,在汉献帝回洛阳的第二天,率领自己的部队来到洛阳,把刘协从残垣断壁、饥寒交迫中接到他的根据地许昌。袁绍直到这时候还没有看出曹操这种做法有什么好处,直到曹操用皇帝名义向全国发号施令,包括下诏斥责袁绍拥兵割据时才恍然大悟。连天子都可以借助,而且是一种挟持基础上的借助,真是高明。

  没有能力买鞋子时,可以借别人的,这样比赤脚走得快。

18 空手搏大钱

  日本角田建筑公司的董事长角田式美便是空手搏大钱的典型。他在事业起步前,一直在思索:“怎样才能在没有资金或资金很少的情况下赚大钱。”最后,他想出了一套“预约销售”的办法,实施效果甚佳。从此走上了发迹之路。他的“预约销售”说起来并不复杂,就是从这样一件生意开始的。

  他已决心要在不动产行业中干一番,所以,一直在收集有关能实行他的计划的情报资料,创造并准备必须的条件。当他从社会上得知有人要以80万日元卖掉一所楼房时,他马上设法找到了有可能购买这栋楼房的买主,向他们透露有限的信息。从而搞清了他们要买类似这样一栋楼的价格倾向在170万日元左右。就同他们中的一位签定了代购合同,约下在从此两个月内帮助寻找合适的房屋。其实,这时他已胸有成竹了。之后,就到房屋卖主那进行洽谈,最后敲定以80万日元的价格成交,并立即办理手续,3日内付清款项。如果3日内不付钱,则由角田负责在10日内代理将楼房售出。过期将由他赔10%的罚款。其实他根本没有钱,以上只不过是他的缓兵之计。剩下的工作是关键的,就是要找一个中间买主,他要这个买主买下这座楼房,然后由他代办出售,保证买主能在两个月内赚到一成利润,超过的部分归角田。对中间买主来说,两个月赚一成利润,要比银行一年得息高许多,而且有人给予担保,安全可靠。所以这种买主很容易找到。在朋友的担保下他很快就又办妥了对中间买主的代买代卖合同。这时,同卖主定好的3天时间已过,正好由代理中间买主把楼房买了下来,完成了第一环节的预约购买。然后,他马上回过头来去找原先预约好的真正买主,通过洽谈约170万日元价钱将楼房出手,完成了原先预定的销售。这样,前后不到一个月,他就净赚74万日元。实属借只小鸡下大蛋。有人曾问他为什么不借钱完成这笔生意,他解释说:“如果是去借钱,这生意是根本做不成的,至少时间来不及。因为我是穷光蛋,别人是不会借给我这么多钱去做生意的。但是要找个朋友给生意做担保就容易得多。”

  他做这种不要资金的生意确有一套。就是后来他有了资金以后,也常用这种办法,颇有收获。他原来一无所有,经过10年的努力,就成为日本有名的建筑业大亨了。

  或许与日本人喜欢体育项目的空手道有关,日本商人也往往是“空手道”——空手博大钱的里手。

19 借鸡生蛋无本生万利

  借鸡生蛋,善假于物,最能体现一个人的财商智慧了。乘车可至千里,坐船可览江河,皆因借力也。做生意赚钱更需要借助于外力,因为就算你浑身是铁,又能打几颗钉呢?

  所谓“借鸡生蛋”,指的是在不付出或付出很少代价的情况下,利用他人有形的或无形的资源来获取利益的行为。此举重在“借”,要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须在“借”字上下功夫。“借”有会借、善借、巧借之分。会借者,使人心甘情愿;不会借者,使人心生厌恶。不过,会借者须用巧、善,才能“毕其智为己所用”,从而心想事成。此外,光借还不行,还要借之有度,否则就会功亏一篑。

  犹太人做生意是全世界有名的,在生意场上,他们常常使出一些常人意想不到的高招,轻松赚得巨额财富。

  在日本南部有一个风光旖旎的旅游胜地——鹿儿岛,因气候温和、鸟语花香,每年吸引大批来自各地的观光客。有一位名叫阿德森的犹太人在日本经商已有多年,第一次登上鹿儿岛之后,便喜欢上了这里,决定放弃过去的生意,在此建一个豪华气派的鹿儿岛度假村。一年后,度假村落成。但由于度假村地处一片没有树木的山坡,一些投宿的观光客总觉得有些许扫兴,建议阿德森尽快在山坡上种一些树,改善度假村的环境。阿德森觉得这个建议好是好,但工钱昂贵,又雇不到工人,因此迟迟无法实现。

  不过,阿德森毕竟是个犹太人,天生就是做生意的料,他脑子一转,立即想出了一个妙招——借力。他迅速在自家度假村门口及鹿儿岛各主要路口的巨型广告牌上打出一则这样的广告:

  各位亲爱的游客:您想在鹿儿岛留下永久的纪念吗?如果想,那么请来鹿儿岛度假村的山坡上栽上一棵“旅行纪念树”或“新婚纪念树”吧!

  绿色是诱人而令人开心的。那些常年生活在大都市的城里人,在废气和噪音中生活久了,十分渴望到大自然中去呼吸一下清新空气,休息休息,如果还能亲手栽上一棵树,留下“到此一游”的永恒纪念,那别提多有意思。于是,各地游客都纷纷慕名而来。一时间,鹿儿岛度假村变得游客盈门,热闹非凡,当然,阿德森并没有忘记替栽树的游客准备一些花草、树苗、铲子和浇灌的工具,以及一些为栽树者留名的木牌。并规定:游客栽一棵树,鹿儿岛度假村收取300日元的树苗费,并给每棵树配一块木牌,由游客亲自在上面刻上自己的名字,以示纪念。这是很有吸引力的,到此一游的人谁不想留个纪念?因此,一年下来,鹿儿岛度假村除食宿费收入外还收取了“绿色栽树费”共1000多万日元,扣除树苗成本费400多万日元,还赚了近600万日元。几年以后,随着幼树成材,原先的秃山坡变成了绿山坡。

  让你出钱,让你出力,还让你高兴而来,满意而归,这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可精明的阿德森却看到了这一“不可能”之中的可能性,做了一笔一举两得的生意。这其中,我们看到了营销创意的价值和魅力。你瞧,本来是既花钱又费工的一件事,经营销高手一摆弄,竟变为了招徕顾客的一种手段,你能不为之叫绝吗?

  其实,阿德森所使的这一高招——借力,谁都知道,但能用得如此出神入化者就极其罕见了。

  “借力”不仅是发财的高招,也是一个成大事者必须具备的能力,毕竟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俗话说:“就算浑身是铁,又能打几颗钉?”如果只凭自己的能力,会做的事很少;如果懂得借助他人的力量,就可以无所不能。

  凭自己的能力赚钱固然是真本事,但是,能巧妙借他人的力量赚钱,却是一门高超的艺术。“借力”的要点就是互借互利,即要让自己受益,又能让对方受益。不让别人受益,别人肯定是不会为你所用的,比如前文故事中阿德森的做法,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他利用都市人渴望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美好愿望推出的“奇招”。如果栽树不能满足都市人的这一心理需求,他们肯定是不会自己掏钱去替阿德森免费栽树的。

  拿破仑曾经说过一句这样的话:“懒而聪明的人可以做统帅。”所谓“懒”,指的就是不逞能,不争功,能让别人干的自己就不去揽着干。尽量借助别人的力量,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在告诫我们现实生活中那些渴望成功的人:要善于“借力”。别人会干,等于自己会干。

  那么,我们具体该如何来用好这一招呢?

  其一,要主动。借不是靠,借不能依赖等待。借是小投入甚至不投入的以少胜多、无中生有的谋略。

  其二,借要建立在对事物发展态势的精辟分析、准确判断的基础之上。

  其三,用此招还须熟知顾客心理,迎合顾客心理而动,从而煽起顾客的消费欲望。

  “会借别人的手帮自己干活,就等于自己在干活。”在现在这样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想要干出一番成就,仅靠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我们应该学会“借力”,让别人替自己赚钱。

20 借人之力,成己之实

  俗话说:孤掌难鸣、独木不成桥。一个涉入社会生活的人,必须寻求他人的帮助,借他人之力,方便自己。一个没有多少能耐的人必须这样,一个有能耐的人也必须这样。就算我们浑身都是钢,也打不了几个铆钉。何况我们很多时候没有多少真材实料。不过,“他人”只是一个泛泛的概念,有些不着边际,而且这些“他人”大多都是你的陌路人,不太熟悉的人,关系很一般的人,他们大多都不能实际地帮助你,具体地帮助你。“他人”中只有一种人能够实际地帮助你,具体地帮助你,那就是——朋友。这些贴近你的亲朋好友,总是给你各种各样的帮助。你遇有危难紧急,总是他们帮你排忧解难,渡过危急。或者当你吉星高照时,也是他们为你抬轿唱喏。朋友,是一个特定的圈子。圈子虽小,作用却难以估测。

  利用不是一件丑恶的事,而是各取所需。一个人,无论在工作、事业、爱情和消遣哪方面,都离不开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利用。朋友就是如此。因为各人的能力和局限,以及人际关系不同,而必须相互利用。借朋友之力,正是一个人高明的地方。在自然界,也是这样,动物们相互利用,以有利于捕猎、取暖和生殖。兽王更是利用了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在这种关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秩序和习惯,以享受最大的优越:可以吃得最多最好,可以占有最美的雌性和最年轻的雌性等等。而独居的动物,被淘汰者居多,无论其多么凶猛强悍。如老虎、狮子等等。群居动物(相互利用了对方的长处和力量,哪怕是极微弱的力量)则容易繁衍和生存,如蚂蚁、蜜蜂、家鸡等。

  就社会和自然状况来看,孤单的斗不赢拉帮结派的。一个人在社会中,如果没有朋友,没有他人的帮助,他的境况会十分糟糕。普通人如此,一个成就大事业的人更是如此。如果失去了他人的帮助,不能利用他人之力,任何事业都无从谈起。

  黄巾乱世之中,刘关张邂逅相逢,桃园结义,成就了千古美名,也奠定了西蜀王朝的根基。以后三分天下,西蜀称帝。刘备始为皇帝,关张也成开国元勋,西蜀重臣。回头看看,刘关张结义之时,三人均是下层草民。刘备虽是汉室皇亲,却落得流浪街市,贩席为生。张飞只是一个屠夫,粗人。关羽杀人在逃,无处立身。三人结义后,彼此借重,相得益彰。董卓之乱时,吕布称枭雄。刘关张大战吕布,却只打成平手,可见吕布何等英雄。但吕布匹夫无助,枉自豪勇,最终被曹操所杀。而刘关张却在乱世中彼此相仗,日益得势,最终立国树勋。这是借朋友之力的一个典型例子。西汉刘邦,也是一个善借朋友、他人之力者。刘邦出身低微,学无所长。文不能著书立说,武不能挥刀舞枪,但刘邦天生豪爽,善用他人,胆识无双。早年穷困不名时,他身无分文,却敢独坐上宾。押送囚徒时,居然敢私违王法,纵囚逃散。以后斩白蛇起义,云集四方豪杰,无论哪种背景的人,甚至敌方的人,最后都为他所有。如韩信、英布,这些威镇天下的悍将英雄,原先都是他的死敌项羽手下的人。至于刘邦身边的谋臣武将,如萧何、曹参、樊哙、张良等,都是他早期小圈子里的人,萧何、曹参、樊哙更是刘邦的家乡故邻,亲戚六眷。他们在刘邦楚汉争战中,劳苦功高,最终帮助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也可以说刘邦利用他们成就了自己的帝王之业。

  不仅帝王将相需要借他人之力(帝辇虽高,却须将帅垫托),就是平民百姓也离不开个三朋四友。这样,平时有个三长两短,紧急偶然,也有几个说话的,帮衬的,遇事方能应付。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好汉也离不开帮手,篱笆要站稳,离不开几个桩。这都是在讲利用他人之长,借用朋友之力。

  借朋友之力,是让自己能够高居人上的好方式。借人之力,成己之实。

21 穿针引线成就大事

  比起角田式美的“空手道”功夫来,美国商人图德拉的空手套白狼功夫似乎更加技高一筹。

  图德拉原来是加拉加斯一家玻璃制造公司的老板,凭着顽强的毅力,自学成才,将玻璃制造公司经营得红红火火。但他的目标不在这儿,而是一心渴望有一天能在石油生意上有所发展。

  一天,他从一个朋友处获悉阿根廷即将在市场上购买2000万美元的丁烷气体,于是灵机一动,何不去努力一番,说不定会弄到这份合同呢?图德拉来到了阿根廷,发现自己的竞争者竟然是大名鼎鼎的石油界巨商:英国石油公司和壳牌石油公司。图德拉想到自己单枪匹马来到这儿,既无老关系,也无经验可言,如果与这些大公司正面竞争,无疑是以卵击石,必然一败涂地,只有避开这些弱点,想出新的计谋,才能取得胜利。

  他在当地四处搜集信息,摸熟了一些情况,并且还发现了另外一件事,阿根廷牛肉过剩,该国王想不顾一切地卖掉牛肉。图德拉知道这事后,喜上眉梢,心想,这一下我有办法同几家大石油公司抗衡了。

  他即刻告诉阿根廷政府:“如果你们向我买2000万美元的丁烷,我一定购你们2000万美元的牛肉。”他这个条件对于阿根廷政府来说,正是求之不得,为阿根廷政府解除了燃眉之急。于是图德拉和阿根廷政府签订了这份合同。

  图德拉拿到合同后,马上飞往西班牙,因为他已经了解到那里国家主要的造船厂正因缺少订货而濒临于倒闭。这是西班牙政府面临的一个棘手而敏感的问题。图德拉告诉这家造船厂的老板:“如果你们向我买2000万美元的牛肉,我就在你们造船厂订购一艘价值2000万美元的超级油轮。”造船厂老板听后欣然同意。图德拉随即通过西班牙驻阿根廷大使传话给阿根廷政府,将图德拉的2000万美元的牛肉直接运往西班牙。

  这件事办完后,图德拉离开了西班牙,来到了美国费城的太阳石油公司,向公司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要求:“如果你们租用我正在西班牙建造的2000万美元的超级油轮,我将向你们购买2000万美元的丁烷气体。太阳石油公司同意了图拉德提出的条件,签订了合同。

  图德拉利用相互需求和彼此制约的关系使各方都接受了他的条件,以“穿针引线”的连环计闯入了石油界。

22 借梯登楼创业战略

  克罗家里很穷,他被迫在中学没有上完的时候出来做工,后来在一家工厂做推销员,尽管收入还可以,可他总是想自己出来创业。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经营快餐店的麦克唐纳兄弟。克罗对快餐的了解是从这兄弟俩身上开始的,经过一番调查,克罗觉得有必要对美国的快餐业进行改造,组成一个大的快餐托拉斯。虽然他雄心勃勃,却一贫如洗,根本没有资本来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时,他想起了麦克唐纳兄弟,何不来个“借梯登楼”呢?克罗这样想。说干就干,克罗找到麦克唐纳兄弟,提出要到其快餐店打工,同时进行推销员的工作,并把做推销员工作的5%薪水给麦克唐纳兄弟,这当然是一个好买卖,麦克唐纳兄弟做梦也没有想到,堡垒中竟然混入了敌人。

  在以后的六年里,克罗为了赢得老板的信任,工作特别勤奋。他多次向老板提出改进经营方法,营造轻松环境,提出配制份饭、轻便包装、送饭上门等等建议;还建议在饭店里装上音响,使顾客更加舒适;他还大力改善食品卫生,严格挑选服务员。每一次的改革,都得到了麦克唐纳兄弟的同意,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美国,麦克唐纳快餐店的招牌越来越清晰,克罗新点子层出不穷,渐渐地在快餐店的地位超过了原来的老板。为加紧筹备倒戈,克罗秘密筹集了大量的资金,他认为时机成熟,是与麦克唐纳兄弟分道扬镳的时候了。

  1961年的一个晚上,克罗与麦克唐纳兄弟进行了一次艰苦的谈判。开始的时候,克罗提出了苛刻的条件,麦克唐纳兄弟拒绝让步,克罗把价格提到了270万美元的现金。麦克唐纳虽然舍不得自己的店,但又拒绝不了这个诱人的价格,最终同意由克罗独自经营。第二天,麦克唐纳快餐店发生了主仆易位事件,雇员炒了老板的鱿鱼。克罗入主后,立即贯彻自己的经营思想,并迅速扩大到全美国,在不长的时间里就赚回了270万美元,再经过20年的经营,总资产已经达到40多亿美元,其连锁店遍及世界各地。

  “借梯登楼”之术的实施,首先要求经商者对自己要从事的事业有明确的目标。这样才能找准梯子。克罗对快餐业有兴趣,准备投资这一领域,所以他才会投奔麦克唐纳。如果克罗仅仅是为了解决资金的问题,到快餐店打工,那他再打六年的工也挣不了这么多钱,并且买下这个快餐店,更谈不上贯彻自己的经营思想了。

  但有的经商者,即使找准了梯子,却没有登上楼,反而被人发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一计策的实施,要求能够充分利用对方的弱点。克罗看准麦克唐纳兄弟的贪婪,先以自己推销员工资的5%为诱饵,进入其快餐店。后又以勤奋的工作赢得老板的支持,使自己的新鲜做法能够贯彻,以此检验了它们的可行性。最后,利用麦克唐纳兄弟要现金的心理,赢得快餐店的独自经营权

  “借梯登楼”是一个看似简单,实际上操作很难的方法。许多读者大概都看过这样的计策,但真正用得好,却要精细地打算。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