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成大事者善于控制心态1
书名:成大事者做事101方法 作者:萧然101方法 本章字数:9207字 发布时间:2024-06-16

第五章 成大事者善于控制心态

  喜欢抱怨的人在世上难有立足之地,烦恼忧愁更是心灵的杀手。缺少良好的心态,如同收紧了身上的锁链,将自己紧紧束缚在黑暗中,这是成大事者的大忌。

49 你的心态怎样,你的人生便怎样

  为什么有些人就是比其他的人更成功,赚更多的钱,拥有不错的工作、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身体,整天快快乐乐地过着高品质的人生,似乎他们的生活就是比别人过的好?而许多人忙忙碌碌地劳作却只能维持生计。其实,人与人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但为什么有许多人能够获得成功,能够克服万难去建功立业,有些人却不行?

  不少心理学专家发现,这个秘密就是人的“心态”。一位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一位伟人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

  大概是40年前,福建某贫穷的乡村里,住了兄弟两人。他们抵受不了穷困的环境,便决定离开家乡,到海外去谋发展。大哥好像幸运些,被奴隶般卖到了富庶的旧金山,弟弟被卖到比中国更穷困的菲律宾。

  40年后,兄弟俩又幸运地聚在一起。今日的他们,已今非昔比了。做哥哥的,当了旧金山的侨领,拥有两间餐馆,两间洗衣店和一间杂货铺,而且子孙满堂,有些承继衣钵,又有些成为杰出的工程师或电脑工程师等科技专业人才。

  弟弟呢?居然成了一位享誉世界的银行家,拥有东南亚相当分量的山林、橡胶园和银行。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他们都成功了。但为什么兄弟两人在事业上的成就,却有如此的差别呢?

  兄弟聚头,不免谈谈分别以来的遭遇。哥哥说,我们中国人到白人的社会,既然没有什么特别的才干,唯有用一双手煮饭给白人吃,为他们洗衣服。总之,白人不肯做的工作,我们华人统统顶上了,生活是没有问题的,但事业却不敢奢望了。例如我的子孙,书虽然读得不少,也不敢妄想,唯有安安分分地去担当一些中层的技术性工作来谋生。至于要进入上层的白人社会,相信很难办到。

  看见弟弟这般成功,做哥哥的,不免羡慕弟弟的幸福。弟弟却说,幸运是没有的。初来菲律宾的时候,担任些低贱的工作,但发现当地的人有些是比较愚蠢和懒惰的,于是便顶下他们放弃的事业,慢慢地不断收购和扩张,生意便逐渐做大了。

  在美国,有一个名叫雷·克洛的人。他出生的那年,恰逢西部淘金热结束,一个本来可以发大财的时代与他擦肩而过。按理说,读完中学就该上大学,可是1931年的美国经济大萧条使其囊中羞涩而和大学无缘。后来他想在房地产上有所作为,好不容易才打开局面,不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烽烟四起,房价急转直下,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为了谋生,他到处求职,曾做过急救车司机、钢琴演奏员和搅拌器推销员。就这样,几十年来低谷、逆境和不幸伴随着雷·克洛,命运一直在捉弄他。

  雷·克洛虽然屡遭挫折,但热情不减,执着追求。1955年,在外面闯荡了半辈子的他回到老家,卖掉家里少得可怜的一份产业做生意。这时,雷·克洛发现迪克·麦当劳和迈克·麦当劳开办的汽车餐厅生意十分红火。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确认这种行业很有发展前途。当时雷·克洛已经52岁了,对于多数人来说这正是准备退休的年龄,可这位门外汉却决心从头做起,到这家餐厅打工,学做汉堡包。麦氏兄弟的餐厅转让时他毫不犹豫地借债270万美元将其买下。经过几十年的苦心经营,麦当劳现在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以汉堡包为主食的速食公司,在国内外拥有1万多家连锁分店。据统计,全世界每天光顾麦当劳的人至少有1800万,年收入高达4.3亿美元。雷·克洛被誉为“汉堡包王”。

  以上是真实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心态控制了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同时,心态也决定了自己的视野、事业和成就。

  有两位年届70岁的老太太,一位认为到了这个年纪可算是人生的尽头,于是便开始料理后事;另一位却认为一个人能做什么事不在于年龄的大小,而在于拥有怎样的想法。于是,她在70岁高龄之际开始学习登山,其中几座还是世界上有名的。她还以95岁高龄登上了日本的富士山,打破攀登此山年龄最高的纪录。她就是著名的胡达·克鲁斯老太太。

  70岁开始学习登山,这乃是一大奇迹。但奇迹是人创造出来的。成功人士的首要标志,是他思考问题的方法。一个人如果是个积极思维者,实行积极思维、喜欢接受挑战和应付麻烦事,那他就成功了一半。胡达·克鲁斯老太太的壮举正验证了这一点。

  有志不在早晚,上面的故事给人以深刻的启迪。生活处处有磨难,关键在于人的心理是否承受得起。无论身处何种境地,只要有热情,有眼光,有勇气,起步永远不晚,成功就在脚下,宽广的路总是为那些自强不息、审时度势的人准备的。

  “一个人如果缺乏热情,那是不可能有所建树的。”作家拉尔夫·爱默生说,“热情像浆糊一样,可让你在艰难困苦的场合里紧紧地粘在里,坚持到底。它是在别人说你‘不行’时,发自内心的有力声音——‘我行’。”

  一位名人曾经说过:播下一种心态,收获—种思想;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番话寓意深刻,富有哲理,辩证地解释了“心态决定命运”这样一个道理。正因为雷·克洛拥有热情的心态,才使得命运瑰丽多彩。的确,心态是真正的主人,你的心态决定了谁是坐骑,谁是骑师。积极的心态使你充满力量,去获得财富、成功、幸福和健康,攀登到人生的顶峰;而消极的心态却把一切让你的生活有意义的东西剥夺得一干二净,在人生的整个航程中处于“晕船”的状态,对将来总感到失望。

  事实上,人和人之间的差别不过是那么一点点,然而这细微的差别却有着极大的不同。小小的差别体现在思维方式上,极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所采取的思维方式究竟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在失败者中,十个有九个其实是自己放弃了成功的希望,并不是被打败的。他们的人生被过去的种种失败和疑虑所引导和支配,预期得到的是最糟糕的东西,而且确实会得到。可成功者正相反,充满乐观的精神和积极的思考。在雷·克洛看来,生活处处有磨难,关键在于自己的心理是否承受得起。失败是暂时走了弯路,而并非走进了死胡同。正因为这样看待失败,所以他能够战胜自我,超越自我,走向人生的辉煌,成为大器晚成的“汉堡王”。

50 坚信不幸只是过客

  生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幸福之旅,而是时时在幸与不幸、浮与沉、光明与黑暗之间的模式里摆动。面对种种的不幸,只有一个方法——就是接受它。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忠告:“要乐于接受必然发生的情况,接受所发生的事实,是克服随之而来的任何不幸的第一步。”事情既然如此,就不会另有他样。在漫长的岁月中,你我一定会碰到一些令人不快的情况,它们既是这样,就不可能是他样。我们也可以有所选择。我们可以把它们当作一种不可避免的情况加以接受,并且适应它,或者我们可以用忧虑来毁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甚至最后可能会被弄得精神崩溃。

  当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被不幸遭遇分割得支离破碎的时候,只有时间可以把这些碎片捡拾起来,并重新抚平。我们要给时间一个机会。在你刚刚受到打击的时候,整个世界似乎停止运行,而我们的苦难也似乎永无止境。

  这不是说,在碰到任何挫折的时候,都应该低声下气,那样就成为宿命论者了。不论在哪一种情况下,只要还有一点挽救的机会,我们就要奋斗。但是当普通常识告诉我们,事情是不可避免的——也不可能再有任何转机时——我们就应该保持理智,不要“左顾右盼,庸人自扰”。

  当你“不幸”遇到不幸时,你可以这样做:

  1.先试着接受这不可避免的事实;

  2.让时间去治疗你的伤痛;

  3.采取一些行动,改变你的困境;

  4.充分坚定信心,因为不幸只是过客。

  挥挥手,向不幸告别;如果你沉迷了,那不幸只能陪在你的身旁,做你永远的伴侣了。

  有人说,偶然的失败不会使我心灰意冷,但要是你做了一项成功性本来极小、而且失败不断出现的事情的时候,你还会不会坚持下去呢?

  希拉斯·菲尔德先生退休时积攒了一大笔钱,他突发奇想,想在大西洋的海底铺设一条连接欧洲和美国的电缆。随后,他就全身心地开始推动这项事业。他使尽浑身解数,总算从英国政府那里获得了资助,开始他的铺设工作。不过,就在电缆铺设到5英里的时候,它突然卷到了机器里面,被弄断了。

  菲尔德不甘心失败,又进行了第二次试验。在这次试验中,铺了200英里长时,电流突然中断,不久又神奇出现,结果轮船在夜间突然发生一次严重倾斜,制动器紧急制动,不巧又割断了电缆。

  但菲尔德并不是一个容易放弃的人。他又订购了700英里的电缆,而且还聘请了一个专家设计出一台更好的机器,以完成这么长的铺设任务。最终,两艘军舰在大西洋上会合了,电缆也接上了头;随后,两艘船分别驰向爱尔兰和纽芬兰,结果他们都把电缆用完了。其间,他们又经历了三次电缆割断事故,最后不得不返回爱尔兰海岸。他继续为此日夜操劳,废寝忘食地工作,因为他不甘心失败。

  于是,第三次尝试又开始了,这次总算一切顺利,铺设工作圆满完成,一切似乎就要大功告成!但电流突然又中断了。这一回,除了菲尔德和少数几个人,几乎没人不感到绝望。但凭借菲尔德的信心和坚持不懈的毅力,他们又找到了投资人,开始了新一轮的尝试。1866年7月13日,新一次试验又开始了,并顺利接通,发出了第一份横跨大西洋的电报!电报内容是:“7月27日。我们晚上9点到达目的地,一切顺利。感谢上帝!电缆都铺好了,运行完全正常。希拉斯·菲尔德。”

  厄运对人的刺激往往比较强烈,并伴随着心理、生理活动不同程度的卷入,因而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尤其给人带来阴影的东西,更会使人感到时时被它所纠缠。然而,事情如果已经发生,那就应当面对它,寻找解决的办法;如果已经过去,那就应当丢开它,不要老是把它保留在记忆里,更不要时时盯住它不放。痛苦的感受犹如泥泞的沼泽地,你越是不能很快从中脱身,它就越可能把你陷住,越陷越深,直至不能自拔。

  南唐后主李煜被俘后赋词曰: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像这样留恋逝去的荣华,死盯住自己的遭遇不放,哪能不被沉重的痛苦情绪所压倒呢?

  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心爱的儿子被狼叼走后,痛苦得心如刀剜,她逢人就诉说自己儿子的不幸。起初,人们对她还寄予同情。但她一而再、再而三地讲,周围的人们就开始厌烦,她自己也更加痛苦,以致麻木了。老是向别人反复讲述自己的痛苦,就会使自己久久地不能忘记这些痛苦,更长久地受到痛苦的折磨。

  当然,我们不是主张完全不去看它,采取逃避的态度。而是说,一方面,情感不要长久地停留在痛苦的事情上;另一方面,我们的理智应当多在挫折和坎坷上寻找突破口,力争克服它,解决它。

  许多人以为,信心的有无是天生的、不变的。其实并非如此。童年时代招人喜爱的孩子,从小就感觉到自己是善良、聪明的,因此才获得别人的喜爱。于是他就尽力使自己的行为名副其实,造就自己成为他相信的那样的人。而那些不得宠的孩子呢?人们总是训斥他们:“你是个笨蛋、窝囊废、懒鬼,是个游手好闲的东西!”于是他们就真的养成了这些恶劣的品质,因为人的品行基本上是取决于自信的。我们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各自为人的标准,我们常常把自己的行为同这个标准进行对照,并据此去指导自己的行动。所以,我们要使某个人变好,应该对他少加斥责,要帮助他提高自信心修正他心目中的做人标准。如果我们想进行自我改造,进行某方面的修养,我们就应首先改变对自己的看法。

  对真善美的自信,于我们至为重要。我们总是本能地竭力保持这种自信所造成的形象。我们也接受别人的批评,但我们接受的只是那些善意的和那些我们认为对自己信任和爱护的人的批评。若是有人伤害我们的自尊心,即以己之见贬低我们,训斥我们,谩骂我们是笨蛋、呆子时,我们便愤然而起,进行反击。我们的心理自发地护卫着自己,护卫人最宝贵的——自信心。假若有人削弱了我们的自信心,那我们真的就会堕落,我们追求真善美的意志就会衰退。

  大音乐家瓦格纳遭受同时代人的批评攻击,但他对自己的作品有信心,终于战胜世人。黄热病流传许多世纪,死的人不计其数,但是一小队医疗人员相信可以征服它,在古巴埋头研究,终告胜利。达尔文在一个英国小院中工作20年,有时成功,有时失败,但他锲而不舍,因为他自信已经找到线索,结果终得成功。

51 相信自己才能救自己

  在成功者的词典里,是绝没有“绝望”一词的,因为他们不会轻易地否定自己,只知道等待自己的终将是希望,即使许多事情似乎已经到了绝望的边缘,他们也会冒险拼搏一下,为自己挖掘生存的希望。

  这里有一个放牛娃绝处逢生的故事,它告诉人们即使在最绝望的时候也要扼守住最后的希望,并去做最后的拼搏和冒险,这样,就会多给自己一次机会。说不定,会因此而获得一个崭新的人生。

  一天,放牛娃上山砍柴,突然遇到老虎袭击,放牛娃吓坏了,抓起镰刀就跑。然而,前方已是悬崖!老虎却在向放牛娃逼近。为了生存,放牛娃决定和老虎决一雌雄。就在他转过身面对张开血盆大口的老虎时,不幸一脚踩空,向悬崖下跌去。千钧一发之际,求生的本能使放牛娃抓住了半空中的一棵小树。这样就能够生存了吗?上面是虎视眈眈、饥肠辘辘的老虎,下面是阴森恐怖的深谷,四周到处是悬崖峭壁,即使来人也无法救助。吊在悬崖中的放牛娃明白了自己的处境后,禁不住绝望地大哭起来。

  这时,他一眼瞥见对面山腰上有一个老和尚正经过这里,便高喊“救命”。老和尚看了看四周的环境,叹息了一声,冲他喊道:“本人没有办法呀,看来,只有你自己才能救自己啦!”

  放牛娃一听这话,哭得更厉害了:“我这副样子,怎么能救自己呢?”

  老和尚说:“与其那么死揪着小树等着饿死,不如松开你的手,那毕竟还有一线希望呀!”说完,老和尚叹息着走开了。放牛娃又哭了一阵,还骂了一阵老和尚见死不救。天快要黑了,上面的老虎算是盯准了他,死活不肯离开。放牛娃又饿又累,抓小树的手也感到越来越没有力量。怎么办?放牛娃又想起了老和尚的话,仔细想想,觉得他的话也有道理。是啊,这么下去,只能是死路一条,而松开手落下去,也许仍然是死路一条,但也许就会获得生存的可能。既然怎么都是个死,不如冒险试一试。

  于是,放牛娃停止了哭喊,他艰难地扭过头,选择跳跃的方向。他发现万丈深渊下似乎有一小块绿色,会是草地吗?如果是草地就好了,也许跳下去后不会摔死。他告诉自己:“怕是没有用的,只有冒险试一试,才能获得生存的希望。”他咬紧牙关,在双脚用力蹬向绝壁的一刹那松开了紧握小树的手。身体飞快地向下坠落,耳边有风声在呼呼作响,他很害怕,但他又告诉自己绝不能闭上眼睛,必须瞪大眼睛选择落脚的地点。奇迹出现了——他落在了深谷中唯一的一小块绿地上!

  后来,放牛娃被乡亲们背回家养伤。两年以后,他又重新站立起来!放牛娃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人们,绝处也能逢生。只要你不放弃希望,不放弃努力,就有可能获得重生的机会。

  不要轻易地就对生活绝望,把灾难当做一所学校,把逆境当成营养,敢于为自己冒一个大险,结果可能是你抓住了机遇,营造了生命的春天。

  怀有勇敢的拼搏精神,不对命运服输,不承认世界上有绝望之说,始终扼守着最后的希望,于绝望之处挖掘出希望来。这也许就是许多人做事成功的秘诀吧。

52 直面挫折,勇于坚持

  有些人将踏实理解为不犯错误,工作思前想后,如履薄冰,他们不会接近错误,更不敢承受风险。他们将错误视同挫败、被毁、死亡及歼灭。他们一心只求不犯错误,几乎完全忘记了他们想赢什么。不犯错误变成了一种胜利。你问这些人:“你赢了什么?”他们说——往往还充满自豪——“我也不晓得,可是至少我没犯错误!”一心只求不犯错误的人会变得僵化、没有弹性、独断专行。他们认定,“坚持”就能得到想要的。如果他们要的是不犯错误,往往就会不犯错误。但是,如果他们要的是赢,而赢的本质就必须在弹性之中而不是在僵硬里去找。

  我们的工作肯定会碰到一些不可回避的事情,或许是个错误。每一次你都要鼓起勇气从最低处坚持着走出来,没有一次次的低谷,换不来更高处的清风扑面。你看见过倒地的大象吗?大象几乎一向是以站立、行走或者奔跑的姿态示人的。但是它也会生病。这种时候,大象也要保持站立的姿态。为什么?大象的巨大体重决定了这一切。一旦它倒下来,巨大的内脏会互相挤压,再加上象体本身的重量,将会使自身受到更大的伤害。所以,除非到了生命的终结,大象是不会倒下的。请你也坚持正视错误,或许一秒钟之后,就会柳暗花明。

  “踏实”不是绕弯避开错误。

  “踏实”不是护身符,可以与错误、困难绝缘。每个人都可以犯错误,但是要从错误中学习,而不是一味地摔跟头。

  如果犯错误是埋下一粒种子,坚持下去,正视自我是修枝剪叶和改正错误;在错误中学习,得到经验才是美味果实。

  20世纪50年代,有一位女游泳选手,她发誓要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横渡英吉利海峡的人。为了达成这目标,她不断地练习,不断地为这历史性的一刻做准备。

  这一天终于来临了。

  女选手充满自信地昂首阔步,然后在众多媒体记者的注视下,满怀信心地跃入大海中,朝对岸英国的方向前进。

  旅程刚开始时,天气非常好,女选手很愉快地向目标挺进。

  但是随着越来越接近英国海岸,海上起了浓雾,而且越来越浓,几乎已到了伸手不见五指的程度。

  女选手处在茫茫大海中,完全失去了方向感,她不晓得到底还有多远才能上岸。

  她越游越心虚,越来越筋疲力尽。最后她终于宣布放弃了。

  当救生艇将她救起时,她才发现只要再游一百多米就到岸了。

  众人都为她惋惜,距离成功已经那么近了。

  她对着众多的媒体大发娇嗔:“不是我为自己找借口,如果我知道距离目标只剩一百多米,我一定可以坚持到底,达成目标的。”

  是的,也许她再坚持一点点就取得成功了,但就是差这么一步,就有了成功和失败的区别。人们经常会停滞在离成功还有一点点距离的地方,但是那个地方依然叫做失败。

  也许你会对你的工作现状不满,也许你会对一个未完成的计划没有信心,也许你会对你迟迟没有被提拔心怀芥蒂……

  这时,也许你会选择愤怒地离开,貌似潇洒地放弃。但是,你同时会失去很多你即将得到的东西!

53 全力以赴,坚持到底

  任何成功都必须全力以赴,坚持到底,否则你永远无法得到你想要的一切。

  亨利·福特在成功之前因失败而破产过5次。丘吉尔直到62岁才成为英国首相,那时他已经历过无数次失败和挫折了。他最伟大的贡献是在他成为“年长公民”后完成的。有18位出版家否决掉理查·巴哈的1万字故事《天地一沙鸥》,最后这本书由麦克米兰出版公司于1970年印行。到了1975年,仅在美国一地,这本书便卖出700万本。

  在成功的过程中,坚毅是无可取代的。我们时常会发现许多失败的人都是有特殊天分的,他们拥有许多大好的机会,只因为太快放弃而未能成功,热情也在一夜之间为懒惰和不耐烦所取代。

  坚毅和决心才是使工作完成的关键。如果你想成功,你必须坚持到底。

  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是宇宙有创意的表现,我们每个人都是宇宙的一部分。只有在我们致力完美时,才会去想我们被创造的原因。只有视人类为神圣的杰作,才能说明每日的奋斗会使我们变成想要达到的人。

  一位哲人说过,任何人都可以数得出一个苹果里有多少种子,但只有上帝知道一粒种子里有多少苹果。

  想实现梦想必须要行动,而行动必须要有恒心。只有既有行动又有恒心的人,发挥潜能,成就伟业,才能达成目标。行动要有恒心,这是开发潜能的重要因素。

  从龟兔赛跑的故事中可知,竞赛的胜利者之所以是笨拙的乌龟而不是兔子,就是由于兔子在竞争中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因而,恒心和毅力对想获得事业成功的人来说,是必备的条件。

  半途而废,浅尝辄止,发挥潜能的愿望永远只能是梦。

  你想要更上一层楼就必须做得更多更好。

  如果一个人能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自己的强项上,让自己比别人做得更多更好,结果会怎样?必然会有所建树!

  渥沦·哈特葛伦博士是一位博学多才的老人,他以前是一所大教堂的牧师,后来退休了。他曾经问过一位年轻人是否了解南非树蛙,年轻人坦白地说:不知道。

  博士诚恳地说:“如果你想知道,你可以每天花五分钟的时间阅读相关资料,这样,5年内你就会成为最懂南非树蛙的人,你会成为这一领域中最具权威的人。”

  年轻人当时未置可否,但他后来却常常想起博土的这番话,觉得这番话真的道出了许多人生哲理。

  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愿意每天投资5分钟的时间(与5个钟头的时间相比实在是少之又少)努力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人。

  伍迪·艾伦说过,生活中90%的时间只是在混日子。大多数人的生活层次只停留在:为吃饭而吃、为搭公车而搭、为工作而工作、为了回家而回家。他们从一个地方逛到另一个地方,事情做完一件又一件,好像做了很多事,但却很少有时间从事自己真正想完成的目标。就这样,一直到老死。我猜想很多人临到退休时,才发现自己虚度了大半生,剩余的日子又在病痛中一点一点地流逝。

  成大事者与不成大事者之间的距离,并不如大多数人想象的是一道巨大的鸿沟。成大事者与不成大事者只差别在一些小小的动作:每天花5分钟阅读、多打一个电话、多努力一点、在适当时机的一个表示、表演上多费一点心思、多做一些研究或在实验室中多试验一次。

  在实践理想时,你必须与自己做比较,看看明天有没有比今天更进步——即使只有一点点。

  只要再多一点能力;

  只要再多敏捷一点;

  只要再多准备一点;

  只要再多注意一点;

  只要再多培养一点精力;

  只要再多一点创造力。

  通常只有遇到实际的状况后,才能分辨你的能力足不足以胜任那份工作。如果你是一个外科医生,动手术时却手脚笨拙,就说明你医术不佳;如果你是一个厨师,人们无法知道你厨艺好不好,除非你准备了一顿让人食不下咽的餐点,人们才会晓得。

  评断你能力的最佳裁判不是你的老师、消费者或你的朋友——而是你自己!

  在行动之前你自己就知道你是否足以胜任这一个任务。你可以想尽办法掩饰你的无能,并祈祷没有人会发现你知道得很少,动作多么地不熟练。但终究你还是得面对自己的无能,也必须自己想办法修正。

  没有任何借口可以解释你为什么长时间仍然无法胜任一项工作。第一天你可能什么都不知道,第二天你应该懂点什么。第一次尝试一份工作,你可能没办法表现得很完美,但经过一两天的练习,你应该要比第一天做得更好。

  别人可能也无法真正断言你是不是一个诚实的人——在实际的表现之前。只有你自己才知道自己的动机或企图,只有你自己才知道你诚不诚实、值不值得信赖,只有你自己才知道你提供的交易公不公平。

  人们通常了解他们自己是不是欺骗了他人,如果自己连这点都不知道,就已经成为病态的骗子,行为上也会有严重的偏差。

  不论你想追求的是什么,你必须强迫自己增强能力以实现目标。

  这就需要钻研自己的领域。认真地研读、仔细地观看、专心地聆听这行中顶尖的人的言行举止,并效法他们的作为。

  勤加练习、勤加练习、最后还是勤加练习!决不放弃学习,而且一定要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保持与这一领域的最新发明、最先进技术和最新研究的资讯渠道畅通。参加新的发表会、展示会、讨论会或其他各种集会。

  敏锐地观察相关的新趋势、新发现,你会为从中发觉新的可能而感到兴奋,这表示你可能已基于过去的努力而为未来发现了新的方向。你将会越来越杰出。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