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成大事者做事雷厉风行
要实现梦想必须要行动,而行动必须迅速且有恒心。成大事者与常人的区别就在于他们一旦决定了做某事就会全力以赴,坚持到底。
36 不向命运低头
当我们为渴望已久的东西付出很多的时间和心血,却发现自己依然与它失之交臂的时候,我们便常会想到命运。
命运,一种神秘莫测、若有若无的力量,总是在同我们的执着做着无休止的人生游戏。
它就像一个无情的指挥棒,全然不顾我们的喜好,把我们推入一个个陌生的地方、危险的领域,让我们的生命起起落落。它又是张大网,我们被束缚其中,苦苦挣扎,刚刚感到有些光明,有些希望,却又立刻被它毫不费力地拉了回来。
在命运的面前,我们能说什么?无奈、叹息、愤懑,抑或是坦然、平静?
当你历经艰难险阻,却发现自己不仅没有到达目的地,反而迷失在路途上时;当你夜以继日地苦读,却总是与理想的学校无缘时;当你辛辛苦苦,兢兢业业的奋斗换来的却是一无所有时;当你被突然而来的灾难砸得麻木,几乎没有知觉时,你是否感到了命运朝你做出的狰狞鬼脸?
而当你获得了意外的财富,比如无心而赢得一笔大奖,比如得到丰厚的馈赠,比如突然间,由一只“丑小鸭”变为翱翔在天空的“天鹅”时,你是否觉得命运实在是一个奇妙的精灵,向你现出美丽的微笑?
没有一个人能在完全的好运中度过一生,每个人都会遇到坏的命运,都需要面对灾难,只是我们对它的态度不同罢了。
记忆中有很多不敢向命运说“不”的人。伟大的诗人陆游,对于自己深爱着的唐琬,对于他们的幸福婚姻,没敢坚持抗争到底,只因自己母亲不喜欢唐琬,陆游就将自己爱人的幸福,将自己的幸福交给了无情的东风。陆游在向命运低头的同时,也离他的快乐更远了。
尽管他后来明白了这一点,但一切都已晚矣,偌大的沈园,只剩下诗人的叹息:“错!错!错!莫!莫!莫!”
我们选择“认命”的时候,其实是想逃避现实,因为我们觉得,将要面对的是沉重的压力,可是我们忽视了,在“认命”的同时,我们就已给自己背上更沉的包袱,而且这种包袱,随着岁月的流逝,会更使你感到窒息。躲避了一时,又怎能躲过一世?
记忆中也有很多敢于向命运说“不”的人。为我们熟知并景仰的音乐家贝多芬,就经历了非常不幸的命运,正当他的音乐创作进入成熟期时,他的听力急剧衰退,五十岁左右,他就再也无法听见自己的音乐了。一个聋子和音乐,几乎是无法想象的组合。很多人都为贝多芬感到惋惜,但他并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凭着自己对音乐的挚爱,用心去聆听、去感受音乐,终于创作出了震撼人心的《命运交响曲》《英雄交响曲》等。这些音乐,是用生命谱就的,它象征着贝多芬在命运面前顽强拼搏的精神,也象征着人类在命运面前顽强拼搏的精神。是对于命运的不屈从,是对于音乐的挚爱,让贝多芬征服了命运,创造出奇迹。
我们选择“抗拒”的时候,就选择了艰难,这种艰难虽然强大,但你一旦选择了它,它就已经开始脆弱了。因为,只有不敢去碰的刺蜇人才是最疼的,就像只有不敢走进的黑夜才是最黑一样,这有心理的作用,但也是事实。
37 懒惰是成功的大敌
戴尔·卡耐基说:“懒惰、好逸恶劳是万恶之源,懒惰会吞噬一个人的心灵,就像灰尘可以使铁生锈一样,懒惰可以轻而易举地毁掉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
波斯人之所以被亚历山大所征服,也正如亚历山大所说的,波斯人懒惰成性,贪图享受,鄙视辛苦的劳动,这也正是一个民族奴颜婢膝的原因了。
那些懒惰的人,不愿从事劳动,不能吃苦耐劳,却常常编织出种种美丽的借口为自己开脱。
“一切借口,其实都是因为懒惰。”不记得是谁说的话,但是仔细一想颇有道理。当你拒绝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好好思考一下,是不是懒惰在支配着你?
在欧洲西海岸的某港口停泊着一条渔船,一个衣衫褴褛的人正躺在船里打盹儿。一位穿着入时的旅游者试着问他为什么这么好的天气而没有出海捕鱼,由此他列举了丰富的理由:“我昨天已经捕过鱼了”,“今天我觉得身体困乏”,“我甚至连明天和后天的鱼都打够了”。旅游者告诉他,如果他每天多出几次海,将来可以买渔船,建熏鱼厂,开活鱼饭店,最后才可以逍遥自在地坐在这里的港口,在太阳下打盹儿——可以眺览美丽的大海。
“我现在就这样做了,”渔夫说,“我正在悠然自得地坐在港口打盹儿,只是您的‘咔嚓’声把我打搅了。”多少年过去了,那个衣衫褴褛的渔夫,现在仍是衣衫褴褛的那个渔夫。毫无疑问,懒惰者是不能成大事的,因为懒惰的人总是贪图安逸,到头来却是一事无成。
戴尔·卡耐基对年轻人说,你们的懒惰行为,总用种种漂亮的借口来为自己辩解,我看你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不肯努力,不肯下功夫。你的理论就是每一个人都会把他能干的事情干好的,但是任何一件事情你没有去干并不表明你不能够干,而在于你不愿意干。如果每个人都这么想的话,将造成多大的负面影响啊!
确实,一心想拥有某种东西,却害怕或不敢或不愿意付出相应的劳动,这是懦夫的表现,无论多么美好的东西,人们只有付出相应的劳动和汗水,才能懂得这美好的东西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因而愈加珍惜它,人们才能从这种拥有中享受到快乐和幸福,这是一条万古不变的原则。即使是一份悠闲,如果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得来的,这份悠闲也并不甜美。不是用自己劳动和汗水换来的东西,你没有为它付出代价,你就不配享用它!
一位智者认为劳动是治疗人们身心病症的最好药物。马歇尔·霍尔博士认为:“没有什么比无所事事、空虚无聊更为有害的了。”懒惰会使人们精神沮丧、万念俱灰,只有劳动才能创造生活,给人们带来幸福和欢乐。任何人只要劳动,就必然要耗费体力和精神,劳动也可能会使人们精疲力竭,但它绝对不会像懒惰一样使人精神空虚、精神沮丧、万念俱灰。著名哲学家罗素指出:“真正的幸福绝不会光顾那些精神麻木、四体不勤的人们,幸福只在辛勤的劳动和晶莹的汗水中。”
懒惰、懈怠从来没有在世界历史上留下好名声,也永远不会留下好名声。懒惰是一种精神腐蚀剂,因为懒惰,人们不愿意爬过一个小山岗;因为懒惰,人们不愿意去战胜那些完全可以战胜的困难。对于任何人而言,懒惰都是一种堕落的、具有毁灭性的东西。那些懒惰的人日益走向腐化、堕落,他们终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无论干什么都舍不得花力气、下功夫,他们总想不劳而获,总想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他们一天到晚都在盘算着去掠夺本属于他人的东西。懒惰这个恶魔总是在黑夜中出现,它直视那些头脑中长满了懒惰的懦夫,并时时折磨那些懒惰、无所事事的人。
因此,那些生性懒惰的人不可能在社会生活中成为一个成功者,他们永远是失败者。成功只会光顾那些辛勤劳动的人们。懒惰是一种恶劣而卑鄙的精神重负。人们一旦背上了懒惰这个包袱,就只会整天怨天尤人、精神沮丧、无所事事,这种人完全是对社会无用之人。
懒惰、无所事事从来就不是一种夸耀的资本,更不应成为任何人逃避责任的借口。
尽管在这个社会上有许多卑鄙的小人极满足于白吃白喝,并以大肆挥霍、浪费为荣,但那些稍有头脑、有抱负、有良知的人们毫无疑问都会鄙夷他们。这些堕落的人,他们早已如同行尸走肉,已经不具有良知和人性了,是社会的残渣。
“懒惰走得如此之慢,以至于贫穷不久就赶了上来。”一个人无论过去多么富有、尊贵,多么有名声,但是只要有懒惰与他为伍,他将最终走向贫穷和没落,他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38 对手帮你完善自己
一个人往往在对手的督促下,才能谨小慎微,少犯许多错误。相反,如果没有对手的督促,一意孤行,往往会落于失败的陷阱之中。其实早在几百年前,达文西也说过一个类似的寓言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小老鼠住在一个树洞之中。只不过,在外面不远的地方,居住着一只想捕食它的鼬鼠。所以,每一次小老鼠想要出去找食物时都会非常小心,也全靠如此,才多次逃得性命。
有一天早晨,它正准备出去时,才发现那只可怕的鼬鼠正在不远处行走。哇,今天真险!我要让它先过去,免得自己变成它的午餐。但突然之间,一只灰猫跳了出来,一下子就咬住了鼬鼠,开始吞食起来。惊魂初定的小老鼠,不禁得意起来。哇,今天我真走运,现在危险已经过去,从此之后,我可以大摇大摆地出去觅食。开心的小老鼠还没有在森林中自由玩耍多大一会儿,就在贪婪的灰猫口中丧失了性命。就像这个小老鼠,在面临着鼬鼠的威胁时,才会变得异常机警,从而逃过一场又一场的劫难。相反,在缺乏对手之后,忘乎所以,放松了警惕,自然就会跌落失败的深渊了。
对手究竟是什么?也许在许多情况下,对手就是让自己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完美的人。也许你要感谢一个个给你带来麻烦,甚至是痛苦的对手,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长。
也许要感谢你的对手。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总是存在着各种竞争,甚至是你死我活的厮杀。于是,无论是在职场,还是商场,几乎每一个人的面前,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对手。那也许是自己的同事,也许是同行,甚至是你完全不知道的人,都会透过一个个途径,让你的生活充满了紧张感。但对手是否都是负面与不必要的呢?答案也许出乎你的意料之外。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某一家公司里,有一位掌管销售的副总经理,我们可以称之为张先生,总是与掌管财会的刘女士存在许多矛盾。在这间经理办公室里,时常可以听到张副总的抱怨声:“这也不能报销,那也不能支出,她哪知道我们在外面开发业务的艰难啊!”确实,目前的经济不景气,业务员们通常要花费更多的气力,才能获得一定的成绩,各种说不清楚的支出,自然会较多了。但这位较为死板的刘会计也不知道变通,整天只会按章办事,难怪让这位张副总愤愤不平,产生不少争执。公司的员工们也都知道,张副总与刘会计是一对难以共事的冤家对头。不久之后,善于运用智谋的张副总,就使了一个坏招,让老实的刘会计背上了一个黑锅,成为代罪羔羊,被迫辞职。而不久之后,年迈的总经理也已退休,让他顺利升职,成为新的总经理。坐在宽敞的总经理办公室,张先生得意洋洋,现在公司里面的一切,都顺心如意,再也没有人敢和自己作对了,花起钱来,也自然大胆了。
但不久之后,公司的业绩却不见起色,面对董事会的压力,焦急不安的张总经理想了许多方法,都不见成效,到最后,终于想出了一个新的点子:更改公司的账目,让亏损的数字统统都变成盈利,不就可以让董事会满意了吗。想到这里,他找来了公司的新会计,幸好他非常合作,立即就更改了账目。顿时间,在董事会,这位新总经理获得了一阵叫好声,诸位董事对他的成绩非常满意,还准备送给他高额的红股。但纸始终包不住火,不久之后,东窗事发,他不仅被董事会免职,还受到检察部门的追究,弄得身败名裂。有一天,当他面对记者的追问时,深有所感地说道:“要是我不将那个刘会计赶走就好了,她肯定不会让我这么做,我也不会弄得如此的下场。”只不过,一切都晚了。相信类似的故事,许多人都听到过。
记住:将对手看成是朋友,将每一次指责与批评都看成是改正的良机。这也许才是最佳的做事之道。
39 立即动手别想太多
比尔·盖茨说:“想做的事情,马上动手!不要拖延。”这是比尔·盖茨的成功经验,他的这种经验,同样适合于任何人。
如何做到“想做的事,立即去做”?这就需要你养成从小事做起的习惯,当这种习惯深扎于你的内心之后,你就会达到“水到渠成”的境界。
比尔·盖茨曾向他的员工谈起他的成功之道,他说:“我发现,如果我要完成一件事情,我得立刻动手去做,空谈无济于事!”比尔·盖茨的这句话放之四海而皆准。
很显然,要能马上行动,就要克服一种许多人常有的拖延习惯。
拖延是一种习惯,行动也是一种习惯,不好的习惯要用好的习惯来代替。
仔细思考一下,拖延的事情迟早要做,为什么要推后再做?立即做完以后可以休息,而现在休息,也许往后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想一想,在日常生活当中,有哪些事情是你最喜欢拖延的?现在就下定决心,将它改善。
从最简单的事情开始,当你可以激发自己的行动力的时候,你会非常有冲劲,会非常想去完成一件事情。
拖延是行动的死敌,也是成功的死敌。拖延使我们所有的美好理想变成真正的幻想,拖延令我们丢失今天而永远生活在“明天”的等待之中,拖延的恶性循环使我们养成懒惰的习性、犹豫矛盾的心态,这样就成为一个永远只知抱怨叹息的落伍者、失败者、潦倒者。成功学创始人拿破仑·希尔说:“生活如同一盘棋,你的对手是时间,假如你行动前犹豫不决,或拖延地行动,你将因时间过长而痛失这盘棋,你的对手是不容许你犹豫不决的!”拖延是这样的可恶,然而却又这样的普遍,原因在哪里?
成功素质不足、自信不足、心态消极、目标不明确、计划不具体、策略方法不够多、知识不足、过于追求十全十美,这些都是原因。
停止拖延,比尔·盖茨先生提示,立即去提高自己的成功素质,缺什么,补什么。
以下是比尔·盖茨对克服拖延,立即行动的对策探讨。
1.做个主动的人。要勇于实践,做个真正在做事的人;不要做个不做事的人。
2.不要等到万事俱备以后才去做,永远没有绝对完美的事。将来一定有困难,一旦发生,就立刻解决。
3.创意本身不能带来成功,只有付诸实施时创意才有价值。
4.用行动来克服恐惧,同时增强你的自信。怕什么就去做什么,你的恐惧自然会立刻消失。
5.自己推动你的精神,不要坐等精神来推动你去做事。主动一点,自然会精神百倍。
6.时时想到“待会”“明天”“下礼拜”“将来”之类的句子跟“永远不可能做到”意义相同,要变成“我现在就去做”的那种人。
7.立刻开始工作。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准备工作上,要立刻开始行动才好。
8.态度要主动积极,做一个改革者。要自告奋勇去改善现状;要自动担任义务工作,向大家证明你有成功的能力与雄心。
40 停滞即意味着消耗
冠军永远都是那些百折不挠被打倒了还会再爬起来的人。一次、两次不成,就再试几次,能不能成功,全看你能否坚持到底。多数人没有达到目标,原因就在于不能坚持。百折不挠的毅力,才是成功人生的必备条件。
人一生不可能常处顺境,有时候你会被三击出局,只要你继续参加比赛,总会击出让你满意的成绩。
坚持不懈不是要你永远守着一件事不放,而是要全力以赴做好眼前的事——先求耕耘,再问收获;渴求知识和进步,不辞辛劳争取新客户;提早起床,随时寻求提高效率的方法。天才未必就能富有,最聪明的人也不一定幸福,财富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只有辛勤工作、认真筹划和坚持不懈,才能奏效。
精神病的候诊室里坐满了承受不起一时挫败的人,如果继续尝试、坚定不移,他们还有希望告别痛苦。然而他们却完全放弃了尝试,即使是最轻微的挫折他们也怯于承受,总是担心那会动摇了他们的严格标准。
悲观无能的人通常会自以为是自作聪明。他们经常会满怀歉意地说:“噢,这事我办不到”“这对我太难了”“我不可能成为这样的人”。他们真正的意思是,那不是我的责任,再说我也不具备那个能力,因此犯不着那么辛苦地竭力奋斗。
相反地,健全而快乐的人洞悉世情、自知甚深。他们了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们知道偶然的挫败乃是人之常情。为这样的事过分自责,未免浪费精力,不如把宝贵的精力投注在追求尝试下一次的进攻上。
世界上已经寻获的钻石当中,最大最纯的一颗名为“自由者”的钻石,就是一位名叫索拉诺的委内瑞拉人在挑选了999999颗普通石头的最后一次弯腰拾起的“鹅卵石”。
我们多数人常犯的毛病,就是不肯再试几次。
以下是一个人的经历:
1832年,他失业了。同年,他竞选州议员落败。
1833年,经商失败。
1834年,当选州议员。
1835年,丧偶。
1836年,患精神衰弱症。
1838年,竞选州议会议长落败。
1843年,争取党提名竞选联邦众议员未成。
1846年,当选众议员。
1848年,党再度拒绝提名他为众议员候选人。
1849年,争取国有土地管理局局长一职被拒。
1854年,竞争参议员落败。
1856年,争取党提名为美国副总统候选人未成。
1858年,竞争参议员再度落选。
1860年,当选为美国总统。
这个人就是美国人都敬仰的总统——亚伯拉罕·林肯。
千万不要以为失败是永久的,你要把失败当成迟来的成功。像林肯这样坚持不懈、奋战到底的人,胜利终会来临的。
41 坚毅的人总会出头
也许生活是有缺陷,但生活的意义却是给人们同样的机会,有信心和勇气去争取,就会战胜自身的缺陷,在生命的困顿中出人头地,找到生活的意义。
篮球教练努德·洛肯说:“当处境困顿多难时,坚毅者愈挫愈勇。”在坎坷的路途上,坚强勇敢的人捉得住机会,他们战胜了,他们存活下来了,他们就出人头地!
许多人面对自己的缺陷,安于现状,不再前行,而坚毅的人会在自身的缺陷中找到希望;人人都因感到绝望而放弃的信仰,只有富有忍耐力的人才会坚持着,继续为自己的意见辩护。所以,具有这种卓越品质的人,最可能获得很大的收益、很好的声誉。
一个慈祥、和蔼、诚恳和乐观的人,再加上富有的卓越品质,实在是非常幸运的。那么世界终将为他打开出路。而那些意志不坚定,缺乏忍耐力的人,往往就要为别人所轻视,甚至要受到践踏和弃绝,最终难免于失败。
缺乏坚毅与自信的人,在自身有缺陷时,使自己陷于悲观与沉沦,往往干不成大事,也得不到别人的信赖与敬佩。唯有那些有坚定的决心、有十足忍耐力的人,才能创造一切,为他人所敬佩。
对于意志不坚定的人来讲,这个世上他们几乎找不到自己的地位,而那些意志坚定的人能够战胜任何困难,世界反会替他们开辟道路。以一颗富有忍耐力的心,坚持自己的意志,并发挥自己的天才,便会获得成功。
生活中的缺陷,不是我们生活与事业中的决定因素。没有缺陷、天赋极好的人,如果从出生时就不接触任何外部事物,那么,他到最终也会和傻子一样。可见后天奋斗的重要性。只要我们努力去争取,就能找到生活的意义。
玛丽·马汀是美国人人尽知的人物,她的照片在《生活》(Life)杂志的封面上已经出现过六次了,美国人喜爱她的程度就像喜欢飞越百老汇舞台的彼得·潘,就像《南太平洋》(South Pacific)剧中的角色奈莉·芙柏希,就像原始百老汇作品《音乐之声》里的玛莉亚·翁·翠普。她总是积极、乐观、恬然、快乐。
但是她也有自己的不幸与遭遇。她在失去深爱的丈夫之后,又失去了嗓音而无法歌唱。这对她而言,无疑就像是剥夺了她的生命。然而更可怕的事情还在后面。
不久前,她所乘的出租车发生了一场可怕的车祸。她遭受到了那辆由醉汉驾驶,又超速闯红灯的汽车最直接的撞击,那股冲击力真是可怕,她当时就受重伤而晕死过去了。她的胃有两处破裂,险些让她丧了命。之后,她花了几个月和死神搏斗,终于有了一点起色。此外,她还有一些关节炎和白内障的毛病。
但是,她是一个坚毅的人,她永不向缺陷屈服,她练习着用双拐行走。如今,在前几周欢度她69岁的生日之际,她不只是康复了,走路也丝毫没有一点蹒跚。
她开怀地笑着,眼睛闪烁着活力与朝气,几乎让人不敢相信她身体上的病痛。她全身散发着喜悦的光芒,并且也恢复了歌唱,六十九岁的她看起来年轻而有吸引力,一定就像她刚出道时的模样,是一颗蓬勃耀眼的明日之星。我几乎无法相信她几个星期前才刚出院,从一场一死两伤的车祸中复原过来。
玛丽·马汀说这是她经历过的最艰苦的日子。她接着说,她的眼神依旧闪亮,“但如你所说的,艰苦岁月总难长久,坚毅的人总会出头!你知道我是一个坚毅的人!”
有成就的人,他们的成功大部分是因为某种缺陷激发了他们的潜能。他们最大的弱点,也许会给他们提供一种出乎意料的助力,促使他们加倍地努力而得到更多的报酬。正如威廉·詹姆斯所说的:“我们的缺陷对我们有意外的帮助。”
弥尔顿因为双眼失明,才写出更好的诗篇;贝多芬是因为聋了,才谱出宏伟的乐章;海伦·凯勒的创作事业完全是受到了耳聋目盲的激发;如果柴可夫斯基的婚姻不是这么悲惨,逼得他几乎要自杀,他可能难以创作出不朽的《悲怆交响曲》;如果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的生活不是那么充满折磨,也可能永远写不出不朽的文学巨著。
达尔文,这位改变人类科学观点的科学家说,如果他不是这么无能,他就不可能完成所有这些辛勤努力完成的工作。很显然,他坦率地承认自己受到过弱点的刺激。
坚毅的人总会成功。有一次,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家欧尔·布尔在巴黎音乐会上,忽然小提琴有根弦断了,他仍旧面不改色地用剩余的三条弦奏完全曲。佛斯迪科说,这就是人生,断了一弦,你还能用剩下的三条弦继续演奏。
这不仅是生活,这是超越生活,是生命的凯歌,是生命上的飞跃!
42 将种种借口都消除掉
有一个推销员,他以能够卖出任何东西而出名。他已经卖给过牙医一支牙刷,卖给过面包师一个面包,卖给过瞎子一台电视机,但他的朋友对他说:“只有卖给驼鹿一个防毒面具,你才算是一个优秀的推销员。”
于是,这位推销员不远千里来到北方,那里是一片只有驼鹿居住的森林。“您好!”他对遇到的第一只驼鹿说,“您一定需要一个防毒面具。”
“这里的空气这样清新,我要它干什么!”驼鹿说。
“现在每个人都有一个防毒面具。”
“真遗憾,可我并不需要。”
“您稍候,”推销员说,“您已经需要一个了。”说着他开始在驼鹿居住的林地中央建造一座工厂。
“你真是发疯了!”他的朋友说。
“不,我只是想卖给驼鹿一个防毒面具。”推销员说。
当工厂建成后,许多有毒的废气从大烟囱中滚滚而出,不久,驼鹿就来到推销员处对他说:“现在我需要一个防毒面具了。”
“这正是我想的。”推销员说着便卖给了驼鹿一个。“真是个好东西啊!”推销员兴奋地说。驼鹿说:“别的驼鹿现在也需要防毒面具,你还有吗?”
“你真走运,我还有成千上万个。”“可是你的工厂里生产什么呢?”驼鹿好奇地问。
“防毒面具。”推销员兴奋而又简洁地回答。
这虽然是个笑话,但是却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在生活中、工作中有很多的事情不是不可能,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努力地开动我们的脑子去想,并且是不是最终将脑海中的想法付诸了实践。是的,当面对困难的时候,当面对挫折的时候,不要给自己任何借口,告诉自己一定能够战胜这些困难的,告诉自己别人能够做到的自己只要掌握了关键的技巧,也一定能行的。在艰难困苦中,只要你拥有这样一种不找任何借口的心态,那么至少你在成功的道路上又迈开了至为关键的一步。
借口是一种不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了找借口的习惯,你的工作就会拖沓、没有效率。抛弃找借口的习惯,你就不会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而沮丧,甚至你可以在工作中学会大量的解决问题的技巧,这样借口就会离你越来越远,而成功离你越来越近。
人的习惯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的,是某种行为、思想、态度在脑海深处逐步成型的一个漫长的过程。因其形成不易,所以一旦某种习惯形成了,就具有很强的惯性,很难根除。它总是在潜意识里告诉你,这个事这样做,那个事那样做。在习惯的作用下,哪怕是做出了不好的事,你也会觉得是理所当然的。特别是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习惯的惯性作用就表现得更为明显。
比如说寻找借口。如果在工作中以某种借口为自己的过错和应负的责任开脱,第一次可能你会沉浸在借口为自己带来的暂时的舒适和安全之中而不自知。但是,这种借口所带来的“好处”会让你第二次、第三次为自己去寻找借口,因为在你的思想里,你已经接受了这种寻找借口的行为。不幸的是,你很可能就会形成一种寻找借口的习惯。这是一种十分可怕的消极的心理习惯,它会让你的工作变得拖沓而没有效率,会让你变得消极而最终一事无成。
如果你留心观察一下那些拖延时间的人,就不难从他们的口中之言找到一些共同的词语——“或许”“希望”“但愿”——这3个小词构成了拖延时间者的心理支撑系统,并成为他们不愿去做某事的理由。而“但愿”“希望”无异于童话故事中的梦想,完全是浪费时间。无论你怎样“希望”或“但愿”,对你现在的生活都无济于事,你只不过是在为自己寻找一种不愿从事生活中某一重要活动的借口而已。例如,我们可以听到他们说:
“我希望问题会得到解决。”
“但愿情况会稍好一些。”
“或许问题不太大。”
而事实上,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情况也没有好转。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只要你具有一定的决心和毅力,你就可以实现自己的各种意愿。然而,如果你总是将事情推迟到未来这一时间,那你就是在逃避现实,怀疑自己,甚至是在欺骗自己。
拖延时间的心理会使你在现实中更加懦弱,并不断依靠幻想,总希望情况会如己所愿——有所好转,但事实并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