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多结交带社交圈的朋友
每个人的人脉网都是不一样的,朋友身边的朋友也有可能成为你的朋友。这就如同数学上的乘方,以这样的方式来建立人脉,速度是相当惊人的。尤其对于那些一流人物来说,这种方式就更容易见效。
假如你认识一个人,他从来不给你介绍他的朋友。但另外一个人说:“下星期我们有个聚会,你来参加我们的聚会吧。”等你到了那个聚会,发现这些人都是五湖四海的人,你便有机会和每一个人结交了。这就是不带圈子的人和带圈子的人所产生的不同的附加价值,你觉得哪一个更加有用呢?
在关系网中,朋友的介绍相当于信用担保,朋友要把你介绍给其他人,就意味着朋友是为他做担保。基于这一点,你可以请你的朋友多介绍他的朋友给你认识。就像你做产品推销一样,如果你的新客户是由一个很强有力的老客户介绍的,这位新客户就会很快接受你和你的产品。
孙正义的成功,无疑和他善于利用人际关系有极大的联系。在他创业之初,他就有意识地扩充自己的关系网,并利用各种场合寻找对自己有用的人。这中间,他尤其喜欢那些人际关系比较丰富的人,因为这些人可以为他提供更多的与别人结识的机会,从而帮助他建立更多的关系。与南部靖之的结识就使他受益匪浅。
南部靖之出生于1952年,比孙正义大五岁。他在读书时就成立了株式会社帕索那人才派遣公司,自任董事。后来,帕索那成了最大的人才派遣公司。那时,孙正义刚刚从病魔中脱身,急于寻找人才。为了得到有用的关系的帮助,孙正义参加了一次由各界企业家组成的研讨会。孙正义与南部靖之就是在一次公司社长们的聚会上会面的。
到了吃饭时间,那次吃的是日本饭。孙正义认真地听着别人说话。因为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聚会,神情有点紧张,也不敢怎么说话。这时,身边忽然发出“哧溜哧溜”的声音。原来,是南部靖之把米饭倒进了酱汤里,正大口地扒着饭菜。周围的人都愣住了,孙正义认为这个人的本领一定十分了得。于是吃过饭后,孙正义就径直朝南部靖之走过去,与之交换了名片。
之后,孙正义经常和南部靖之吃饭,一起谈论工作和事业。孙正义具有天生的亲近感,使得比他年长的南部靖之对他有一种很信赖的感觉。通过南部靖之的帮忙,孙正义得到了很多优秀的人才,为事业的发展积累了足够的人才基础。此外,南部靖之也是一个人脉关系非常广泛的成功企业家,通过与他的交往,孙正义认识了更多的企业经营者,这些人在后来都为他的事业提供过帮助。孙正义称这些后来认识的朋友为“新兴合作伙伴”。
就这样,孙正义先从一流人物身上得到最有价值的东西,然后通过他们的介绍又结识了更多的人,使得他的人际关系网迅速地、螺旋般地扩大起来。通过这些手段,孙正义聚集起大量的人、财、物、信息等财富,为生意的扩大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利用关系网来发展关系,是最聪明的生意人才会使用的方法。
当我们的人脉关系连接成社会网络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建立关系的成本降到最低。我们不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做介绍,不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请客吃饭,就可以为自己建立起稳固的关系。
31 提升自己,结交名流
既然能成为社会名流,其影响力、行动力以及人格魅力肯定都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其中一定有许多值得生意人学习的地方。更重要的是,若能与他们搭上关系,获得他们的赏识,无形中便增强了自身的实力,从而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不过,要想实现这个目的,除了自身须有过硬的专业本领外,还需讲究一些基本的交际方法。
1.提前搜集、了解有关材料
对于我们欲结识的社会名流的有关材料,应尽力搜集,多多益善,力求全面、详细。比如他的出生地、过去的生活经历、现在的地位状况、家庭成员,个人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处世风格,最主要的成就,在某一领域的影响力等。总之,凡是与他有关的材料,只要能搜集到的就尽力搜集。这是我们实现与他结交并深入发展的基础。
2.托人引荐
这是比较常用的办法,通常托那些与名流交往密切的人作为中间人帮助引荐,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名流对与他交往密切的人引荐来的人,自然会刮目相看,郑重接待。找中间人须注意的是,我们要设法获得中间人的了解、信任与欣赏,这样他才会有引荐的积极性。通常,对一个不太了解或不太赏识的人,中间人是不会轻易引荐的。因为如果贸然引荐,令名流不愉快,无形中会破坏他自己在名流心目中的良好印象,非常不划算。
3.自己主动结识
这也是比较常用的一种结交名流的办法,就是“冒昧”地给名流写信、打电话,或者到有名流参加的各种社交场合去接近他们,主动提出结识请求。这种方法也不乏成功的案例。这时,我们更要表现出自己慕名而访的诚意。
比如,最简便的方式,我们可以通过写信向名流请教。须注意的是,我们的信要有独特的地方,提的问题新颖,甚至能启发他思考问题,能引起他的兴趣,这样才能得到较为满意的答复。
4.不卑不亢,适度恭维
名流也是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因此我们在与名流交往时,应保持一颗平常心,不卑不亢,不要拘谨也不要太直露。举止言谈,应落落大方,不要给人以谄媚、讨好的感觉。
一般人对名流都会怀有敬佩之情。我们很真实地表达自己的钦佩之情,适当地恭维一下也无不可,但一定要让他感觉出我们的称赞是发自肺腑之言。因为他早已听惯了奉承话,甚至对此已有些麻木,如果我们再进行俗套的吹捧已难以引起他的兴趣。如果要吹捧的话,倒不如找些别人尚未吹捧到的地方。
5.慎重选择话题
交谈前,我们应对名流所从事的职业、专长、兴趣等有一定的了解,力求能给他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为今后的交往打下基础。
交谈中,一定要多谈一些他平生最为得意的成就,而不要总“挠不到痒处”。最好选择一些能显示出我们对他关心的问题,如早晨何时起床、身体状况如何等。在谈话过程中,要保持谈话轻松自然,避免谈起那些令人不快的话题。另外,切忌班门弄斧,不懂装懂,说些外行话。
32 选择适当的交际人群
成功建立关系网的关键是和适当的人建立稳固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能拓宽你生活的视野,让你了解周围所发生的一切,并提高你倾听和交流的能力。
1.建立内部圈
当你对职业关系有所意识,并开始选择可以助你一臂之力的人时,你可能不得不卸掉一些关系网中的额外包袱。其中或许包括那些相识已久但对你的职业生涯无所裨益的人。维持对你无甚益处的老关系只会意味着时间的浪费。
良好、稳固、有力的人际关系的核心必须由10个能左右并靠得住的人组成。这首选的10人可以包括你的朋友、家庭成员和那些在你职业生涯中彼此联系紧密的人。他们构成你的影响力内圈,因为他们能让你发挥所长,而且彼此都希望对方成功。这里不存在钩心斗角的威胁,他们不会在背后说你坏话,并且会从心底为你着想。你与他们的相处会愉快而融洽。
当双方建立了稳固关系时,彼此会激发出强大能量。他们会激发对方的创造力,使彼此的灵感达到至美境界。为什么将你的影响力内圈人数限定为10人呢?因为强有力的关系需要你一个月至少维护一次,所以10人或许已用尽你所有的时间。
还有就是,你应该同至少15个左右,可以作为你10人强力关系圈后备力量的人保持联系。假定你的一位主要关系退休或移民国外,最好的替补就是你的后备军。事实上,只要你能每月定期和他们联系,无论是通过电话、传真、聚会还是电子邮件或信件,这个团体的人数都可以超过15人。
2.交往时保持慷慨大方
在试图与你建立关系时,人们总会问你是做什么的。如果你的回答平淡似水,比如只是一句“我是IBM的一名经理”,你就失去了一个与对方交流的机会。比较得体的回答是:“我在IBM负责一个小组的管理工作,主要为我们的军事侦察卫星开发监视软件。我也喜欢骑马,常常打网球,并且热爱写作。”在不到15秒的时间里,你不仅使你的回答增添了色彩,也为对方提供了几个话题,说不定其中就有对方感兴趣的。当他回答“哦,你打网球?我也喜欢”时,你们就开始打造关系了。
建造关系网络必须遵守的规则,绝不是“别人能为我做什么”,而是“我能为别人做什么”。在回答别人的问题时,不妨再接着问一下:“我能为你做些什么?”保持联络是成功建立关系网络的另一关键。《纽约时报》记者问美国总统克林顿,他是如何保持自己的政治关系网的。当时他回答道:“每天晚上睡觉前,我会在一张卡片上列出我当天联系过的每一个人,注明重要细节、时间、会晤地点和其他一些相关信息,然后添加到秘书为我建立的关系网数据库中。这些年来朋友们帮了我不少忙。”
要与关系网络中的每个人保持积极联系,唯一的方式就是创造性地运用你的日程表。记下那些对你的关系特别重要的日子,比如生日或周年庆祝等。打电话给他们,至少给他们寄张贺卡,让他们知道你心中想着他们。
3.运用创造性的技巧
观察他们在组织中的变化也同样重要。当你的关系网成员升职或调到新的组织去时,祝贺他们。同时,也让他们知道你个人的情况。去度假之前,打电话问问他们有什么需要。当他们落入低谷时,打电话给他们。不论你关系网中谁遇到麻烦时,立即与他通话,并主动提供帮助。这是表现支持的最好方式。富有建设性地利用你的商务旅行。如果你旅行的地点正好邻近你的某位关系成员,不要忘记提议和他共进午餐或晚餐。出席对你关系很重要的活动,不论是升职派对,还是其女儿的婚礼。如果你不去,他们也会知道的,所以要去露露面。至少每三个月变动一下你的关系网。要多提类似“为什么要保留这个关系”的问题。如果你不更新或增加新人,你的关系网络就会陈旧。
为你的关系网络和组织提供信息。时刻关注对网络成员有用的信息。定期将你收到的信息与他们分享,这是很关键的。优秀的关系网络是双向的。如果你仅仅是个接受者,无论什么网络都会疏远你。搭建关系网络时,要做得好像你的职业生涯和个人生活都离不开它似的,因为事实上的确如此。
33 多认识一些关键人物
上班族在一生中无论如何积极地扩展人际关系,也不可能和认识的所有人进行长期交往。为了和一个人保持密切的交往,务必筛选自己所结识的人。倘若不如此,只会不断增加毫无意义的名片库藏量而已。即使好不容易认识了可以发挥作用的人,如果不加筛选,一定会被埋没在名片堆里。比方说,只要参加宴会或研习会,收到的名片可能相当可观。然而,你不妨认为在这堆名片中,可以成为人际关系关键人物的只有一个人而已。出席任何性质的聚会时,你应该抱持着只要能碰见一位这样的对象便是收获的念头。
即使是电影或小说,也没有人会认为自己看过的每部作品都生动有趣。让人产生想再看一遍、再阅读一次的作品,必定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为了遇见这一小部分的作品,必须先遇见数量庞大的拙作。从观赏到的数十部电影中,只要能遇上一部让你钟爱一生的作品,即堪称幸运。
人与人之间的邂逅亦相同。让人产生想要交往一生念头的对象,是不可能轻易发现的。只要能结识一位这样的人物,就应该认为是当日的大收获。如果一味想着在那场宴会上不知可以获取几张名片,是再愚蠢不过的事了。
“只要能遇上一位有趣的人物就好了”,你只需抱着这种想法伸展触角即可。
当然了,你也有可能一位这样的人物也没碰上,这种情形在现实中占多数。遇上这种情形时,你没有必要勉强增加认识的人。倘若自认是无聊的聚会,尽快撤离现场也是很重要的。只要能够结识一位关键性的人物,人际关系即可获得飞跃性的扩展。因为如果对方拥有100人的人际关系,你通过此人即有可能获得那100人的人际关系。倘若你想凭借个人力量去接近同样的100人,肯定得花费庞大的时间和精力。
然而对此有误解,一心企图结识宴会或研习会所有出席者的人亦不在少数。在这种情形下,不仅对方不容易记住你,你也不可能牢记对方。因此你必须持有的观念是,出席这类聚会10次,只要有一次能遇上一位关键人物就具有充分意义。在宴会或研习会上,关键人物不会逗留到最后。至于在正式宴会后举行的后续聚会上流连的人,也绝不会是关键人物。
34 看清楚谁是你的贵人
中国社会就是一个关系的社会,纵横交错的关系网渗透在生活、生意的各个角落。有了一张好的关系网后,聪明的生意人就可以活用这张网上的各种关系了。比如,有的关系可以帮助你办理各种有关手续,有的关系能帮你出谋划策,还有的关系可以给你提供某种有用的信息。但是在各种关系中,有一种关系最为重要,就是对你的成功最有影响、能够决定你命运的那层关系,即你生命中的贵人。
在攀向事业高峰的过程中,贵人相助往往是不可缺少的一环。许多人即使拼了大半辈子也没见到赢,关键并不在于他们的努力不够,而在于他们缺少贵人的帮助。相反,即使当今世界上的顶级商人,如王永庆、李嘉诚等人,也是受了很多人的帮助和提携才取得今天的成就的。因此要想做大生意、发大财,你就必须经营自己的靠山,寻找属于自己的生命中的贵人。得到贵人的相助,事半功倍;缺少了贵人的相助,事倍功半。
做生意要有贵人相助,要经营自己的靠山。胡雪岩对此是非常清楚的。正是他层层结交权势,才为自己开发出了巨大的财源。中国的官僚制度经过长期的发展,在内部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升迁制度和习惯,尤其是托庇大官僚而使自己顺利升迁,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胡雪岩长期做跑街,与一般削尖了脑袋捐班升官的人打交道,慢慢地也就熟悉了这一套习惯。他明白,有一个坚强的后盾,就意味着更多的生意机会和经营风险。正巧他遇上了落魄的王有龄,便使用了冷庙烧香的办法结识了这一层关系,并最终把王有龄打造成了自己生意中的第一座靠山。
而对于王有龄来说,遇上胡雪岩也是久旱逢甘霖,对胡雪岩的“慧眼识英杰”自然念念不忘。于是在他发达之后,极力帮助荫庇胡雪岩,而胡雪岩也不用再做钱庄的“小伙计”,而是开始自立门户,开辟自己的事业。他在官与商之间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自此走上了经商的坦途,事业日渐发达。
由于有了王有龄这个名声很好、升迁很快的后台,胡雪岩发现自己面前忽然铺开了一条光明大道。粮食的购办及转运,地方团练经费与军火费用,地方厘捐、丝业,多方面的钱都向胡雪岩所办的钱庄涌了进来。随着王有龄的进一步升迁,胡雪岩的事业也如日中天,从钱庄到丝绸业、当铺,虽然他是安徽人,却在浙江扎下了根,这是因为,他的背后站着一位巡抚大老爷。所以说,胡雪岩能够开创这样一片大事业,王有龄功不可没,而胡雪岩为结交王有龄所做的努力,也绝对是值得的投资。
有一份调查表明,凡是做到中、高级以上的主管,有90%受到过别人的栽培;至于做到总经理的人,则有80%遇到过贵人;而那些自己创业做老板的人,竟然有100%的人全部被别人提拔过。这从另一方面说明了贵人对自己事业的重要。因此,你可以没有资金,也可以没有技术,但是你绝不能没有自己的贵人。
在古文化中,人和的内涵就是“贵人相助”。有了贵人的相助,任何的成功都会变得简单得多。所以,找到自己的贵人,并博得他们的信任和赏识,是获得成功的重要步骤。
35 多和一流的人在一起
贵人,一般来说都是能力、经验、实力等方面远在你之上的人,否则他们也未必能对你的事业提供帮助。因此,要想找到自己事业中的贵人,就要多和那些比你强的人在一起,最好是能和那些最一流的人在一起。这样你才有结识他们并获得他们帮助的机会。
此外,和一流的人在一起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他们的帮助,还可以为你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而这些同样是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不要小看这种人际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它决定着你将来的命运。因为和那些一流的人在一起,你就会不知不觉地以他们为榜样,就会很快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从而使自己走向成功。
《心灵鸡汤》的作者马克·汉森有一次跟成功学大师安东尼·罗宾同台演讲之后,汉森好奇地问安东尼·罗宾成功的秘诀,安东尼·罗宾只问了他一句话:“马克·汉森先生,你每天都跟谁混在一起呢?”马克·汉森很骄傲地回答:“我每天都跟百万富翁在一起。”安东尼·罗宾笑了一下,说:“这就是你的问题,我每天都跟亿万富翁在一起。”
孔子说:“勿友不如己者。”意思是说不要和那些水平比自己差的人交朋友,这样只会使自己的水平也降下来,变得自满、疏懒。相反,只有经常和那些一流人物在一起,你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强。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在社会关系中多结交一些比自己有实力、有地位、有能力、有权势的人,可以使自己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同时也会对你日后的生意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你要想生意有成,就应该有意识地多和一流的人在一起。
由学徒而发展成洲际大饭店总裁的罗拔·胡雅特,在当年初入这行时,不仅对这一行懵懂无知,而且还是带着几分勉强的心情。因为那完全是他母亲一手安排的,胡雅特自己一点也不感兴趣。但他明白,如果打了退堂鼓,自己最终将会一事无成。
刚开始时,胡雅特是在巴黎的柯丽珑大饭店做侍应生。他知道观光大饭店接待的是各国人士,自己必须具有多种语言的能力,才能应付自如。于是,他在工作之余,先后学习了英语和德语,并在英国和德国都实习了一段时间。很快,他就成为柯丽珑大饭店的副经理。胡雅特还想去美国看看,经理决定特准予他公假,以公司名义派他去美国考察,一切费用公司承担。
当然,胡雅特去美国的目的,并不只是实习考察而已,更重要的是想进一步结交一些行业领袖人物,为自己的事业进一步积累人际关系。因此,他一到美国就去拜见华尔道夫大饭店的总裁柏墨尔,并把经理的亲笔信交给他,请他给自己一个见习机会,并要求从基层做起。他真的从擦地板开始做起了,而且这一行为确实给他带来了好运。
有一天,柏墨尔到餐厅部来视察,看到胡雅特正在趴着擦地板。他跟这位来自法国的青年见过一面,印象颇为深刻。见他在擦地板,不禁大为惊讶。
“你不是法国来的胡雅特吗?”柏墨尔走过去问。
“是的。”胡雅特站起来说。
“你在柯丽珑不是当副经理吗?怎么还到我们这里擦地板?”
“我想亲自体验一下,美国观光饭店的地板有什么不同。”
“你以前也擦过地板吗?”
“是的,我擦过英国的、德国的、法国的地板,所以我想尝试一下擦美国地板是什么滋味。”
“是不是有什么不同?”
“这很难解释,”胡雅特沉思着说,“我想,如果不是亲自体会,很难说得明白。”
柏墨尔的眼睛里,突然闪起一道亮光,用力注视了胡雅特半天,才说:“你等于替我们上了一课。胡雅特,下班后,请到我办公室来一趟。”
这次的结交,使胡雅特进入了美国的观光事业。自此以后,胡雅特的事业蒸蒸日上,一直干到洲际大饭店的总裁,手下有64家观光大饭店,营业范围伸展到世界上45个国家。
有人说:“看一个人的人际关系,就知道他是怎样的人,以及将来有何作为。”这话很有道理。总是乐于和那些比自己差的人交际,虽然能让你产生优越感,却不会对你的事业产生什么帮助,也不会使你学到多少东西。只有多结交一些一流人物,才能促使你更加成熟,同时也给你找到自己的贵人增加了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