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书名:成大事的九大方略 作者:修铁 本章字数:1278字 发布时间:2024-06-25

3贵人等于伯乐

  “道不同不相为谋”,这是中国人的择友观。中国人在选择朋友时,很注重与志同道合者交往。为了同道中人,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来帮助他。

  在台 湾文坛有“乡土文学之父”美誉的钟理和,如果没有作家林海音的帮助,他的文才可能会被埋没,也就没有长篇小说《笠山农场》、中短篇小说集《原乡人》等文坛颇有影响的作品。因此,林海音是他在文学创作上取得成就的重要人物,也可以说是他的贵人。

  钟理和的祖籍是广东梅县,世居台 湾屏东,其祖父和父亲均为农民。1915年12月15日,钟理和生于屏东。1923年,钟理和随父移居高雄美浓镇尖山,在父亲办的农场里当助手。第二年,他爱上了农场女工钟台妹,但同姓联姻遭到社会和家庭的竭力反对。

  1940年,钟理和谐钟台妹出走,他们在沈阳结为终身伴侣。1941年夏,他们全家迁往北平。钟理和先在日本人开办的“华北经济调查所”当翻译,虽然收入不错,但出于民族大义,他当了三个月就辞职了。辞职之后他以卖煤炭为生,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开始学习写作。1945年他在北平出版了第一本小说集《夹竹桃》。

  1946年,钟理和举家迁回台湾,他在屏东内埔初级中学担任代课教员。1947年10月,钟理和因肺病住进松山疗养院,他带病坚持创作,文学创作成为钟理和的精神支柱,他发表在台湾报刊的第一篇小说《苍蝇》,是著名作家林海音慧眼识珠发现的,当时林海音在《联合报》副刊部工作,同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她从来稿中发现了不少新秀。

  林海音,台湾苗栗县人,1918年4月出生于日本大阪。1921年回到台湾,两年后全家迁居北京。

  直到1948年林海音才随夫回台 湾,所以她一直把北京视做她的第二故乡。回台 湾后她先在《国语日报》任编辑,1953年底受聘于《联合报》副刊。正是在《联合报》副刊工作时,林海音开始文学创作。

  林海音先后出版了长篇小说《晓云》、《城南旧事》、《春风丽日》和《孟珠的旅程》,其中1960年出版的《城南旧事》是她的代表作。除了长篇小说,她还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婚姻的故事》、《烛芯》等,另有散文集《冬青树》、《两地》、《作客美国》、《窗》等问世,她被认为是20世纪50年代台 湾怀乡文学的代表作家。

  林海音与钟理和的文友之情,被台 湾文坛传为佳话。她多次编辑刊发钟理和的作品,使本来默默无闻的钟理和,渐渐地在台 湾文坛崭露头角。

  钟理和的代表作《笠山农场》,也浸透了林海音的心血。这部长篇小说于1955年写成,林海音对作品提出了不少修改意见。第二年该作品获台 湾“中华文艺奖金委员会长篇小说奖”二等奖(一等奖空缺),但台 湾当局在钟理和生前却一直不让它出版。

  1960年8月4日钟理和因病英年早逝,林海音、钟肇政等组成“钟理和出版委员会”,集资陆续出版了他的著作。据有关资料介绍,钟理和的丧事以及遗作的出版都是由林海音安排的。

  1976年在林海音等人的安排下,由张良泽负责编辑,出版了《钟理和全集》8卷,这一工作的完成,为世人提供了一个完整的“钟理和印象”,特别是他生前写的50多篇中、短篇小说和一些散文、日记、书简等得到整理保存,为后人评价钟理和提供了依据。作为台 湾“乡土文学之父”的钟理和,如果在天有灵的话,他一定会感谢文友兼贵人林海音。

  因此可见,贵人是你的护航者,贵人让你有用武之地。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成大事的九大方略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