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康熙帝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先驱者,堪称当时自 然科学的专家,而康熙帝对于西学的兴趣是从一场天文争论 中开始的。在这次争论中,他被西学所深深吸引。
在顺治帝时,曾经采用以西法修订的《时宪历》,这一 措施引起了当时保守派强烈的不满,大臣们纷纷上书反对。 康熙三年(1664年)十一月,鳌拜集团下令逮捕担任钦天监 正的德国传教士汤若望,还包括其助手外国传教士南怀仁 等,凑巧的是,此时京师上空出现了一颗彗星(古代称为扫 把星),被视为不祥之兆,彗星过后,出现了一场席卷全城 的沙尘暴,就连刑部也到处都是沙尘。
看到彗星和沙尘暴带来的影响,刑部为了迅速处理,于是命南怀仁等在狱中从牢窗小孔计算下下一次日食的时间, 并令不同学版运用各自的方法来计算,进而看看哪种方法更 为精准。
当时,中国天算家给出的预告是两点十五分出现日偏 食,而阿拉伯天算家则说是两点三十分出现日偏食,而耶稣 会神甫则说是三点出现。听到三种预测不通的结果,朝内的 一些官员们都感到很好奇,他们聚在天文观象台上,都想弄 清楚到底谁的计算方式更先进。
大家都屏气凝神,只见天空中的影子越来越大,慢慢地 整个太阳都被遮住了,正好在三点钟的时候日全食发生了, 看来是欧洲神甫的预测是对的,他们发出的预报正是日全 食,而其他学派发出的预告则是日偏食,大统历和回历的预 报结果都是错误的。于是,康熙请求孝庄出面干涉,让鳌拜 集团释放了汤若望等人。
这一事件让康熙对西学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后来,传 教士南怀仁等应召觐见。康熙在政务繁忙之余,会抽出一些 时间与他们讨论问题,康熙还向欧洲传教士们系统地学习数 学、天文学、历法、哲学甚至炮术实地演习。
康熙对西学表现出极浓厚的兴趣,他认真听,且不断练 习,甚至亲自绘图,传教士们也对康熙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折服。曾在一位传教士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评价康熙学习西 学的文字:
“他阅读了我们用鞑靼文写出的定律,令我们解释给 他听。皇上在透彻理解之后,把我们所讲,亲自动笔写了一 遍,竟与我们的口授相符,只有名词和文理稍微变动。”
在数学方面,他有自己的独著《御制三角形推算法 论》, 并且在这部著作中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西学中源。尽 管康熙非常爱好西学,且学习各种西学知识,但在康熙看 来,西学只能作为一种业余爱好,西学不过是业余消遣,而 且他还坚持认为西学的诸多成就来源于中国。
地理方面,1708年由康熙帝下令编绘,让传教士率队进 行全国地图测验,以天文观测与星象三角测量方式进行,采 用梯形投影法绘制,比例为四十万分之一,完成了《康熙皇 舆全览图》, 这是我国首次在实测基础上绘制的全国地图, 此图历时近十载绘制精细,测量准确,是当时我国一幅最精 确的全国地图。
几何学方面,据传教士白晋记载,康熙先后把欧几里 得的《几何学原本》前前后后熟读了12遍以上,把巴蒂氏 的《实用及理论几何学》读完之后,就基本掌握了几何学 原理。
此外,康熙还编撰了集当时的天文、数学、乐律的大 型巨著《律历精蕴》, 集地理、生物知识等多学科为一体的 《几暇格物编》, 该书记载了康熙对于树木、药材、物产资 源、山野动物、江河鱼类、风云雷电等自然知识的了解和 研究。
他的老师白晋对康熙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生来就带 有世界上最好的天性。他的思想敏捷、明智,记忆力强,有 惊人的天才。”
而以上这些学习任务都是他在繁忙的政务之余、利用闲 暇之间完成的,可见其学习之勤奋,同时还能有这样的研究 兴趣和实证精神,将所学付诸实践,那么,对于如此热衷于 西学的康熙,为什么没有让西学为己所用,也没有带领中国 走向繁荣富强呢?
下面这段话可以说是很形象地描述了他内心对西学真实 的态度:
天文历算,为王朝定鼎制历之所需;西洋铳炮军器,为 护卫王朝“百年之国祚”之所需;钟表器物,则为圣躬赏玩 之所需。
也就是这些“技能”方面的东西,都是可取的。但是 学习他们一方面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兴趣,另一方面是为了从中吸取相关的维护统治的知识,技能背后所隐藏的学术成 分,是不被允许传播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我国古 代有四大发明,但却没有看到四大发明最后应用到生活中的 原因了。
因此,我们可以说,尽管康熙是西学的爱好者和追求 者,但他并没有将西学发扬和推广到社会中,他只是闭门造 车,只是在业余研究他的个人兴趣爱好,这也使整个中国的 近代化比欧洲列强要晚了两三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