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后,北方暂时获得了安定,但 是南方又传来动乱的消息。秦始皇派老将王翦灭楚后,乘胜 追击征服了南越等地,又令副将屠雎率领三十万大军继续南 下,南方的东瓯和闽越也被秦征服,两地合并, 闽中郡自此 设立。
但是此次,南越的人发动的叛乱是突然袭击,秦王朝丝 毫没有做准备,很多秦朝士兵被乱军杀死,就连屠雎也未能 幸免,主将一死,军心涣散,军队只好退到五岭一带,将军 们经过浴血奋战,才将百越平定下来。
百越,是指古代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古越族人分布的地 区。据《汉书 ·地理志》记载,百越的分布“自交趾至会稽 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也就是从今江苏南部沿 着东南沿海的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及越南 北部这一长达七八千里的半月圈内,是古越族人最集中的分
布地区;局部零散分布还包括湖南、江西及安徽等地。
“百越”之称谓源于先秦古籍对南方沿海一带古越部族 的泛称,又称古越族或越族等, 因这些古越部族众多,故谓 之为“百越”。百越有很多分支,包括吴越、扬越、东瓯、 闽越、南越、西瓯、骆越等众多越族支系。《吕氏春秋》统 称这些越族诸部为“百越”,其他文献上也有“百粤”“诸 越”等称谓。“越”或写作“粤”,因古代“越”与“粤”相 通,到近代才较为区别。汉朝之后其地改为郡县,此后“百 越”这名称不见于史载,“越族”之名也是罕见的。
先秦古籍对南方的众多部族,常统称为“越”,实际 上这些"越"并不是单一民族,而是南方众多部族的统称。 《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采草药》“诸越则桃李冬 实”。在先秦古籍中,对南方沿海地区的土著民族,常统称 为“越”。如吕思勉先生所指出,“自江以南则曰越”。在 此广大区域内,实际上存在众多部族,各有种姓,故不同地 区的土著又各有异名,或称“吴越”“闽越”“扬越”“南 越”“西瓯”“骆越”等。这些部族在先秦时期曾存在过璀 璨的高度文明。近年来的考古研究实证表明,百越也是中华 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百越地区属热带,气候炎热潮湿,虽然暂时平定下来了,但是还有很大的隐患,秦始皇认为很有必要派一位得力 干将,去管理地方事务。那么,派谁合适呢?
此人必须要能适应南越气候,又要能吃苦耐劳,更要 能应付南越的复杂情况,而此时的王翦、王贲父子已死,蒙 恬也在镇守边疆、修筑长城,思来想去,他想到了任嚣。此 人从小就在南方长大,熟悉南方习俗,且曾随王翦灭楚,一 度打到南方边境,熟悉南越地形,而现在的任嚣任九原郡郡 守,在击败匈奴的过程中也立下汗马功劳。
想到这里,秦始皇立即写诏书一封,差人送往九原郡, 在接到诏书后,任嚣马不停蹄赶到咸阳,面见秦始皇。
秦始皇先与任嚣谈论南疆情况,然后问任嚣:“我认为 你是去南疆的最佳人选,不知道你有何打算?”
“臣有八字诀,还请陛下多多指教。” “哪八字?”
“怀柔、优遇、教养、同化。” “何为怀柔?”秦始皇疑惑地问。
“怀柔就是非武力镇压,地方军队不可扰民,官员不可 欺压百姓。重用贤能,且发现贪污腐化的现象要严惩。”
秦始皇若有所思,又问:“何为优遇?”
“就是消灭当地的恶势力,培养当地的人才做官吏,特殊的人才可以推荐到朝廷做官。”
“那教养、同化又是什么呢?”
“我们可以从朝廷派遣专门的人去当地,教他们学习中 原文字、文化、记忆等,但也要保留和尊重当地文化,让中 原文化和当地文化互相融合。”
“我明白了,爱卿的意思是将百越人变成中原人。”
“陛下所言极是,但真正要同化,让中原地区安定下 来,最好的方法是通婚。”任嚣建议。
“地方风俗不同,中原人愿意娶百越女子为妻,百越女 子也未必愿意嫁到中原。”
“这需要一个过程,一旦两地的人互相接触和融合后, 就容易多了,陛下还可以指定一些政策鼓励和奖励通婚。”
“爱卿认为可以制定什么样的政策呢?”秦始皇更好 奇了。
“陛下可以选拔大量当地的人才来中原做官,也可以从 中原挑选合适的男子参军到百越去, 当地年轻男子减少了, 中原又过去很多男子,通婚自然就形成了。”
“这件事朕就全权交给你,你需要补充些什么吗?”
“此次臣去百越,路途遥远、交通闭塞,如果遇到意外 状况,臣需要见机行事,还请陛下给臣这个权力。”
“爱卿放心,理应如此,另外,朕认为我们既然使用 怀柔政策, 就不能给你大将军这样的头衔了, 就给你一个 南海尉吧, 到时候再设置均线, 由你全权负责治理。”秦 始皇说。
“谢谢陛下。”
“爱卿此次前去需要多少兵马?”
“不需要任何兵马,只需要带一个家丁就行了。”
秦始皇吃惊地问:“卫士们?”
“既然使用怀柔政策,目的就是安抚民心,不可带大队 士兵前往,臣独自前去,更能取得他们的信任。”
“爱卿说的极是,朕相信以你的才干, 一定能将南越的 事圆满解决。”
很快,任嚣到任,且用了怀柔政策,不到两年时间,百 越地区就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