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三节、青野原初胜
杨年是不走平常路的,按大哥给指的方向,他用找参照物的方式辩明方向后,然后地上能走走地上,遇崖攀崖,遇沟能从树上过则从树上过,遇河用枯木穿过去,几乎是走的直线,反正怎么走路程最近就怎么走。
轻功高深的成年人,从松涛小筑赶往七方关最快也要四五天,他用和猿猴小白、大黄一起戏耍时的功夫和方法轻轻松松三天便赶到了七方关,在七方关他遇到一个留守的将领,得知他父亲早已和曹大人一起去了青野原,七天前他二哥和蒋堡主率领一千余人的民兵忠义军也赶过去了。头几天传来消息说宋军在清野原打了大胜仗,现在可能去了兴元府或者沔州、大安军一带。
原来、阔端这次攻蜀发了大财,运载了数不尽的财宝回到蜀口,安排好防务后,便带着财宝回他的封地去了,顺便收服了还在犹豫观望中的汪世显,又收拾了郭斌,安定了后方。
十二月初得到修整和补充后,在属下的鼓动下,便以汪世显为先锋,又开始大举进攻蜀口。
阔端到凤州前,凤州及仙人关的蒙军已按耐不住发财梦,已率先攻入沔州境内,巨额的财宝太有诱 惑力了。
此时,曹友闻部已离开石门,袭取了七方关,主力也移防到了七方关,曹友闻正准备出师收复仙人关呢。他通过分析斥侯传回的消息,已经判断出阔端的意图,本想先下手为强,如果能收复仙人关,再进而收复凤州,将蒙军主力阻击在凤州到大散关一线。可惜此次行动得不到赵彦呐的支持,他的兵力有限,部队还未向仙人关后方运动,蒙军已经提前发动了,蒙军一部从凤州经仙人关长驱直入,进逼到沔州城下。
四川安抚制置使赵彦呐和高稼都在沔州,一个嘴炮,另一个也是夸夸其谈的货色,本来已无城防的沔州,如何守得住?在蒙军包围沔州前,赵彦呐就跑了,把沔州丢给了高稼去防守。
赵彦呐这家伙不知是良心发现或是被吓昏了头,居然向北逃到了青野原,也许他是想和曹友闻会合吧。结果这股蒙军在拿下沔州,活捉了只会夸夸其谈的高稼,也跟着追到了青野原,将赵彦呐给围住了。
曹友闻听闻赵彦呐被困后,只得取消收复仙人关的计划,立即兵分两路来给赵彦呐解围。
一路由其弟曹友万率领全部骑兵和部分步兵,从东北方向偷渡嘉陵江,进攻距青野原二十余里的六股株,以作疑兵。曹友万在这里摆出与蒙军决战的阵式,与蒙军大战了两天,成功地将青野原的蒙军主力诱到了六股株。在蒙军看来,赵彦呐已是瓮中之鳖,只要消灭了曹友万部,赵彦呐就唾手可得了。
曹友万诱敌的目的达到后,在晚上利用风雪天气,率主力迅速脱离战场,战马衔枚,悄无声息地从事先探明的小路,前进到青野原,击溃外围的蒙军进入青野原与赵彦呐会合。
另一路则由曹友闻亲率步兵向东渡过嘉陵江,部队运动到青野原的南面,待曹友万诱开蒙军主力突击进入青野原与赵彦呐会合后,曹友闻则从外围反包围青野原,曹友万再给蒙军来个中心开花,内外夹击蒙军。
曹友闻部来到沔州北部距青野原约三十余里的地方时,杨巨流赶到了。他们又在这里遇上了播州土司杨价率领的来援救赵彦呐的五千精兵,和思州知州田兴隆率领的另一支部队。
播州的忠勇军训练有素、组织严密,纪律性极强,既擅长山林野战又精于防守。他们的弓驽更是一绝,沿袭了苗族在箭头上浸毒的习惯,一直以来,播州军都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杨价和曹友闻年纪相若,有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欲望,性格豪爽,由于世代世袭播州土司,家庭条件优越,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培养。曹友闻也是世家出身,世家子弟且同样具有远大抱负的聚在了一起,杨价与杨巨流又是同姓,杨巨流又是与曹友闻称兄道弟的关系,且杨价看出曹友闻对杨巨流也是十分的依重。杨巨流虽无一官半职,也绝不是等闲之辈。思州与播州相邻,田兴隆治下是苗民,思州田家和播州杨家世代交好,且田家还是杨价的岳家,田兴隆论辈份要比杨价低,他奉命率军来援,他的思州军也颇有战斗力,田兴隆是唯杨价的马首是瞻。他们四人一见如故,杨价当即决定愿意听从曹友闻的调遣指挥。
本来曹友闻部骑兵已让其弟曹友万率领先行突入了青野原,手头上已无快速机动力量,现在加入了播州军和思州军这两股生力军,曹友闻便决定播州军和思州军的骑兵居中,作突击和诱敌之兵,自己和老杨率步兵分两翼开进,并作伏兵之用。
半夜,曹友闻先率步兵从两翼开始隐秘行动,杨价则率骑兵从中路接近蒙军大营。杨价和田兴隆的骑兵,马匹来自广南路,虽然矮小,但习惯山林作战,长期的训练早以人马合一。
骑兵在中路突然发起进攻,蒙军主力已经被调到了六股株,在青野原则以防止青野原的宋军突围为主,防守的重点是被其围在青野原的宋军,根本没有想到外围会受到攻击。等他们回过神来,营寨已被攻破,看到蒙军败象已定,曹友闻也不等诱出蒙军,事实上也诱不出蒙军了,播州、思州两部谁不想争功啊!
曹友闻随机应变,便宜指挥步兵杀入。早在青野原里面作好准备的曹友万听到外围山野间的喊杀声,便指挥宋军从青野原内杀出,两面夹击,蒙军大败,折损万人,丢失战马辎重无数,仓皇向北撤退,青野原之围立解。
次日,蒙军不堪失败,纠集了在六股株的蒙军进行反扑,想重新将宋军围困,蒙军根本不知此时曹友闻的实力,其实此时集结在青野原的宋军在总兵力上已经超过这股蒙军,无论战斗力和战斗意志都已超过了蒙军。
曹友闻再次沿用了昨晚的布阵方式。
昨晚的布阵根本没发挥到什么作用,曹友闻也过高地估计了蒙军的力量,根本没想到杨价和田兴隆一次佯攻就把蒙军击溃了,蒙军遭到突然袭击后被内外夹攻已无招架之力,更不要说反攻,所以阵式的威力并没有发挥。
按常理说,骑兵由于机动性强,战力强大,一般都用于包抄两翼。宋军由于骑兵稀缺,一直沿用的用骑兵进行两翼包抄的战术,更不可能这样布阵,而曹友闻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希望能收到奇效。
这次他利用地形,在正面展开曹友万的骑兵和播州军的骑兵,将步兵则埋伏在四五里外的两翼。蒙军还是认为自己有优势,仗作自己强大的骑兵,一上来也不管地形对自己是否有利,就开始大规模冲锋,杨价和曹友万则一触即溃,将蒙军往埋伏圈内引。蒙军还以为这支部队和其它部队一样,一次冲锋就冲跨了。昨天只是受到突袭而已,以其睚眦必报的作风和目空一切的性格,哪里将当面的宋军放在眼里,于是其主将便不顾一切地挥师直追。
这一追便追出祸事来了,突进三四里,其左右两翼便进入了曹友闻的伏击地,立即受到宋军神臂弓的攻击。宋军的神臂弓可是当时最有杀伤的远程攻击兵器,其射程可达两百五十步,蒙军的冒进将两翼暴露在宋军伏兵的射程之内,于是,前面的箭手用直射,后面的箭手用抛射,箭如飞蝗,正面诱敌的骑兵趁机反杀回来,蒙军再次大败,宋军直追出三十余里,方才收兵。
蒙军的战马质量毕竟比宋军的好太多了,宋军的骑兵本来就不多,一万多点骑兵孤军深入是要吃大亏的,何况与杨价和田兴隆又是初次配合作战,还不能发挥兵力上的优势,再加上赵彦呐已经被吓破了胆,他真怕部队追上去后,身边就没人护卫了,所以曹友闻只能暂时收兵休整。
此战是宋蒙战争以来宋军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仗。前后共歼敌两万多人,缴获马匹物资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