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
书名:成大事者处世101箴言 作者:赵博 本章字数:1307字 发布时间:2024-06-14

31 得来太容易的东西未必可靠

  成大事者认为,得来太容易的东西未必可靠,一定要多留个心眼。

  晋文公重耳结束流浪生活,回国即位以后,整顿内政,发展生产,把晋国治理得井井有条,晋国逐渐强盛起来。他特别希望能像齐桓公那样,做中原的霸主。

  不久,天子周襄王派人来讨救兵。原来周襄王异母兄弟太叔带,联合了一些大臣,向狄国借兵,夺了王位。周襄王只能带着几十个随从逃到郑国。他发出命令,要求各国诸侯护送他回洛邑去。但各国诸侯有派人去慰问天子的,也有送食物的,可就是没有哪一个国家愿意发兵打狄人。

  有大臣告诉周襄王晋国有力量打退狄人,周襄王于是打发使者去请晋文公护送他回朝。晋文公得到命令以后,马上发兵往东打过去,把狄人打败,又杀了太叔带和他的党羽,护送天子回到京城。

  此后过了两年,宋襄公的儿子宋成公又来讨救兵,说楚国派大将成得臣率领楚、陈、蔡、郑、许五国兵马攻打宋国。晋文公心里明白,要想当上中原的霸主,就必须打败楚国。于是他率领三军去救宋国。

  公元前632年,晋军打下了归附楚国的两个小国──曹国和卫国,俘虏了两国国君。

  楚成王并不想和晋文公交战,一听说晋国出兵,于是立刻命令成得臣退兵。但成得臣以为宋国迟早可以拿下来,不肯半途而废。于是他派人向楚成王请战,其实这个时候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楚成王很不高兴,但还是派了少量兵力归成得臣指挥。

  成得臣通知晋军,要他们释放卫、曹两国国君。而晋文公则暗地告诉这两国国君,答应恢复他们的君位,但是要他们先跟楚国断交。曹、卫两国于是宣布和楚国断交。

  成得臣原本是为了救这两个国家,不料他们倒先来跟楚国绝交,因此十分生气。他立即下令,催动全军赶去和晋军决战。

  楚军一进军,晋文公立刻命令往后撤。后撤的理由是当初楚王曾经帮助过重耳,重耳在楚王面前答应过:要是两国交战,晋国情愿退避三舍。今天后撤,就是为了实现这个诺言啊。晋国不愿意对楚国失信,否则晋国会理亏。如果晋国退了兵,而楚国不肯罢休的话,那么自然是楚国不讲道理。

  于是晋军一口气后撤了九十里,到了城濮才停了下来,布置好了阵势。

  成得臣步步紧逼地追到城濮,跟晋军对峙。

  很快两军交战。才一交手,晋军就用两面大旗,指挥军队向后败退。他们还在战车后面拖着伐下的树枝,战车后退时,地下扬起一阵阵的尘土,显出特别慌乱的样子。成得臣一向骄傲自大,不把晋军放在眼里。他下令不顾一切地直追上去,结果是正中了晋军的埋伏。楚军大败,成得臣带了败兵残将逃到半路上,觉得没法向楚成王交代,于是自杀了。

  晋国打败楚国之后,晋文公就顺理成章地当上了中原的霸主。其实晋文公之所以要退避三舍是因为晋国军队处于不利的地形,退避可以变不利为有利,同时晋军还埋伏了伏军,退避的目的也在于将楚军引入晋国的埋伏地带。而晋国给了十分冠冕堂皇的理由:退避是为了报答楚王昔日的恩典,楚将居然相信了,最后一败涂地。

  对于那些冠冕堂皇、理所当然的东西最好不要相信。很多小人在进谗的时候总是会说些冠冕堂皇、理所当然的理由,总是站在国家和百姓的大义上讲问题,这种话经常让人头脑发热,一时间会冲动地接受。殊不知在这些冠冕堂皇理由后面隐藏着一颗满是私欲的心。

  成大事者认为,那些冠冕堂皇的东西都不要太相信,不要被一时喜悦冲昏了头脑。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