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制度后面的信用博弈
书名:博弈智胜 作者:赵飞 本章字数:914字 发布时间:2024-06-24

口头奖励、红包、温情对待、表示尊重……无论多么经典的激励手段,结果都是第一次比较有用,再而衰,三而竭。为什么呢?

  激励是种典型的基于支配型关系的行为。我们哄孩子时都这样说:“乖啊,你听话,就给你糖吃。”是因为我们要孩子去做他不想做的事,才要用糖果来“激励”他。结果,这次给一块糖,下次就得两块、三块,现在的孩子们多患龋齿,可能和家长的激励措施有关。

  激励背后的思维方式是“我要你做”,而不是员工“我自己要做”。所以,员工视你的激励措施为他痛苦选择的补偿,认为你给的激励是应该的,甚至还不能满足他们的期望。

  其实,好的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应该是:员工在给企业打工,同时是在做他们自己觉得划算的生意。

  如果员工觉得激励手段是个“惊喜”,他会很开心,然后就会认为下次应该有更多、更大的惊喜,否则就失望。因为是交易行为而且是持续进行的交易行为,老板不要指望员工会对你一次提出的交易条件满意多次。单次交易,完成就行;持续交易,就要有持续交易的规则和条件。

  我们要不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是个相当经典的命题,民营企业老板和经理人之间经常爆发的矛盾当中,就包括疑人与用人矛盾。

  疑和用的问题是关于信任和授权的。无条件的、完全的信任,就要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那么,为什么我们要如此信任别人呢?其实,这条企业管理规则产生于没有电话、网络的时代,那时将军带兵出征,或者镇守边陲,和皇上沟通一次,可能要十天半个月,皇上没办法对将军进行实时指挥,所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是因为皇上不了解现场的情况。

  在信息难以及时传递的情形下,用人没办法疑,疑人也绝对不能用,人际关系必须是基于个人信任的支配型。

  现在呢?即便是地球两端,也可以随时通过显示屏面对面地通话,美军在海湾作战时,坦克上都装了摄像头,及时把战况传回指挥部,指挥部可以用卫星定位和地面监测,随时把握战局动态,进行指挥。此种情况下,授权和信任还需要那么封闭、那么多吗?

  市场变化快,需要快速决策、快速调整,所以授权的范围和时间也必须缩小。这时就是要随时监督、随时讨论。

  所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句话可以停止使用了。

  用人是为了让他劳动,他为你工作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只要有完善的激励机制,员工自然不会背叛你。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博弈智胜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