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猪博弈”这一经典案例早已扩展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在当今的职场中,经常会有类似情况发生。在办公室的人际冲突中,有一些人会成为不劳而获的“小猪”,而另一些人却充当了费力不讨好的“大猪”。
所谓“智猪博弈”说的是,有两头非常聪明的猪,一只比较大,一只比较小。生活在一个笼子里。笼子很长,笼子的尽头有一个按钮,另一头是饲料的出口和食槽。按一下按钮,将出现相当于10个单位的猪食进槽,但是按按钮以后跑到食槽所需要付出的“劳动”量,加起来要消耗相当于2个单位的猪食。问题是按钮和食槽分置笼子的两端,按按钮的猪付出劳动跑到食槽的时候,坐享其成的另一头猪早已吃了不少。如果大猪先到,大猪吃到9个单位,小猪只能吃到1个单位;如果同时到达,大猪吃到7个单位,小猪吃到3个单位;如果小猪先到,小猪可以吃到4个单位,而大猪吃到6个单位。
智猪博弈的具体情况就如下面所言:如果两只猪同时按按钮,同时跑向食槽,大猪吃进7个单位,付出2个单位,得益5个单位,小猪吃进3个单位,付出2个单位,实得1个单位;如果大猪按按钮,小猪先吃,大猪吃进6个单位,付出2个单位,得益4个单位,小猪吃进4个单位,实得4个单位;如果大猪等待,小猪按按钮,大猪先吃,吃进9个单位,得益9个单位,小猪吃进1个单位,但是付出了2个单位,实得-1个单位;如果双方都懒得动,所得都是0。
现在我们知道“等待”是小猪的优势策略,“按按钮”是小猪的劣势策略。先把小猪的劣势策略消去,“等待”就变成了大猪的劣势策略(注意,是现在才变成劣势策略)。把它也删去,就得到智猪博弈的结局:小猪只是坐享其成地等待,每次都是大猪去按按钮,小猪先吃,大猪再赶来吃。这种行为我们可以称之为“搭便车”。
而办公室里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有人做“小猪”,舒舒服服地躲起来偷懒;有人做“大猪”,疲于奔命,吃力不讨好。但不管怎么样,“小猪”笃定一件事:大家是一个团队,就是有责罚,也是落在团队身上,所以总会有“大猪”悲壮地跳出来完成任务。
张力可以说是智猪博弈中的“大猪”。每当张力下班回家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电话,他每次打电话都是向周围的好朋友大吐苦水,“我要疯掉了!把所有的工作让我一个人来做,难道把我当成机器人了?”
张力在一家公司的核心部门工作,每天都是这项工作还没做完,就有另外几项工作等着他去做,整天没有一个喘气的机会。虽然公司规模很小,但是作为公司的一个重要部门,却只有3个人。而且这3个人还分了3个等级:部门经理、经理助理、普通干事。很不幸,而张力正好是那个经理助理,处于中间的一个级别。
张力总是抱怨说:“经理的任务就是发号施令,他是‘管理层’嘛!上面交给他的工作,他一句话就打发掉了:‘张力,把这件事办一办!’可是我接到活之后,却不能对下属阿冰也潇洒地来一句:‘你去办一办!’一来,阿冰比我年长,又是经理的‘老兵’;二来,他学历低,能力有限,怎么放心把事情交给他?”张力只能无奈地叹息,然后把自己当3个人用,加班加点完成上级的任务。
更让他想不到的是,由于事事都是他出面,其他部门的同事渐渐认准了:只要找发展部办事,就找张力!甚至老总都不再向经理派任务了,往往直接就把文件扔到张力的桌子上。张力办公桌上的文件越堆越高自不必说,而且,连阿冰都敢给他派活了。这天,阿冰把一叠发票放在他面前说:“你帮我去财务报一下。”张力顿时被噎得说不出话来,过了半晌方问:“你自己为什么不去?”阿冰嗫嚅了一下答:“我和财务不熟,你去比较好!”尽管心中怒火万丈,但碍于同事情面,张力最终还是走了这一趟。
因此,就形成这样的局面:一上班,张力就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经理则躲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打电话,美其名曰“联系客户”;而阿冰呢?玩纸牌游戏,顺便上网跟老婆谈情说爱,好不逍遥。到了年终,由于部门业绩出色,上级奖励了4万元,经理独得2万元,张力和阿冰各得1万元。想想自己辛劳整年,却和不劳而获的人所得一样,张力禁不住满心不平,但是自己又能怎么做呢?如果他也不做事了,不仅连这1万元也得不到,说不定还会下岗,想来想去,还是继续当“大猪”吧!
刘力在一家国企工作,他是个“聪明”人,他是这样为自己下的断语。“从大学开始,我就不是最引人注目的学生。在学生会里,我从不出风头,只是帮最能干的同学做些辅助性的工作。如果工作搞得好,受表扬少不了我;但是工作搞砸了,对不起,跟我一点关系也没有。”
刘力已经工作3年了,照样奉行着这样的处世哲学。“我就纳闷,怎么会有那么多人下了班嚷嚷着自己累?要是又累又没有加薪、升职,那只能说明自己笨!我从小职员当上经理,一直轻轻松松的,反正硬骨头自有人啃。”
有一个朋友问他:“你这样,同事不会有意见吗?”
刘力眨眨眼睛,一脸神秘地说:“这就是秘诀了!你怎么能保证总有人肯拉你一把?第一,平时要善于感情投资,跟同事搞好关系,让他们觉得跟你是哥们儿,关键时刻出于义气帮助你。第二,立场要坚定,坚决不做事,什么事都让别人做。有些人就是爱表现,那就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反正出了事,先死的是他们。万一碰上也不爱表现的人,对我看不惯,我会告诉他,我不是不想做,我是做不来呀!你想开掉我?对不起,我的朋友多,他们都会为我说话。”
在职场中,刘力就是那种所谓的“小猪”,做什么事喜欢投机取巧,但这也并不是一种长远的办法。
做“大猪”,还是“小猪”?
看来看去,做“大猪”固然辛苦,但“小猪”也并不轻松啊!虽然工作可以偷懒,但私下里,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编织、维护关系网,否则在公司的地位便会岌岌可危。张力为什么忍气吞声?不就是因为阿冰是经理的老部下吗。刘力又为什么有恃无恐?无非是有人为他撑腰。难怪说做“小猪”的都是聪明人,不聪明怎么能左右逢源?
的确,“大猪”加班,“小猪”拿加班费,这种情况在企业里比比皆是。因为我们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所以每次不论多大的事情,加班的人总是越多越好。本来一个人就可以做完的事,总是会安排两个甚至更多的人做。“3个和尚”的现象这时就出现了。如果大家都耗在那里,谁也不动,结果是工作完不成,挨老板骂。这些常年在一起工作多年的战友们,对对方的行事规则都了如指掌。“大猪”知道“小猪”一直是过着不劳而获的生活,而“小猪”也知道“大猪”总是碍于面子或责任心使然,不会坐而待之。因此,其结果总会有一些“大猪”们过意不去,主动去完成任务。而“小猪”们则在一边逍遥自在,反正任务完成后,奖金一样拿。
但这种聪明并不值得提倡。工作说到底还是凭本事、靠实力的,靠人缘、关系也许能风光一时,但也是脆弱的,经不住推敲的。“小猪”什么力都不出反而被提升了,看似混得很好,其实心里也会发虚:万一哪天露了馅……如果从事的不是团队合作性质的工作,而是侧重独立工作的职业,那又该怎么办?还能心安理得地当“小猪”吗?
在职场中,“大猪”付出了很多,却没有得到应有回报;做小猪虽然可以投机取巧,但这并不是一种长远的计策。因此,身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一个最理想的做法就是,既要做“大猪”,也要会做“小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