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在谈生意中占得主动,一方面,要防止对手翻看自己的底牌;另一方面,自己也要想办法摸清对手的底牌。
摸清对方的底牌,才能做到充分的“知彼”。我在这里介绍一种透视法,注意,我所说的透视,并非用眼睛去看,而是用几种类似于透视的办法,来达到洞察对手底牌的最后目的。那么,如何才能“透视”对手的底牌呢?下面有10个策略。
“错误”策略。卖主以很低的价钱吸引顾客前来购买,等到顾客真有兴趣要买的时候,卖主又说,由于先前估价过程有错误,所以价格必须重新审定。
“提高晶级”策略。卖方要知道买主到底有多少预算,于是便在停放“雪佛兰”车型的场地,询问买主对“奔驰”车有没有兴趣。
“降低品级”策略。买主不知道出多少价钱卖方能接受,于是就先告诉卖方,他在考虑买一种品级较低的产品,然后再用这种较低的价位去试探卖主,看卖方能不能以这个价格卖给他晶级较高的产品。
“步步高升”策略。买卖两方谈好价之后,卖主反悔,这时他说经过一番“长考”,认定应该提高售价。
“心有余钱不足”策略。买主表示,他确实很有诚意想买下卖方的产品,可是因为预算有限,无能为力,所以,他们开始商量是否有其他办法,可以做成这笔生意。
“调解”策略。因为谈生意进行速度过快,买卖双方已竭尽其能,做出最后的让步,但还是没有达成协议,甚至使谈生意陷入僵局。这时候,运用仲裁从中调解,或许能使谈生意重现生机。
“要不要,不要拉倒”策略。买主提出这种条件,目的是要试探卖方的反应。
“礼尚往来”策略。买方提出一个可能的让步方案,并希望卖方“礼尚往来”。如果卖方果真依计让步的话,买主就会从较低的价位开始和卖方谈生意。
“二选一”策略。买方得知两幅画的价格是800元,如果你仅买一幅,单价就提高到500元,于是,买主询问对方,两幅才800元,这幅是500元,那另一幅300元,你卖不卖?
“单刀直入”策略。假如以上策略全行不通,那我建议你不妨采用“单刀直入”法,事实,不少人对“你来我往”“讨价还价”缺乏耐心,所以他宁愿直截了当告诉你底价,至于你接不接受,那是另外一回事。
因此,掌握透视对方底牌的诀窍,你才能操控谈判的全局。
但是,由于惯性使然,人们在反复做某项工作时,往往会产生思维定式,形成一定的心智模式。所以,某些谈判老手往往可以据此猜到对方可能提出的要求,以及对方对其提议所持的态度。如此,谈判的主动权就会落在他的手中。如果你在谈判中博弈时发现对方对你的思路比较熟悉,你最好是动动脑筋,采取一定的策略来设法弥补这一劣势。比如,你可以趁休会之机,找一个可以替代你的谈判者登场,这很可能会使对方大吃一惊。因为对方不知道新的谈判者与前一个谈判者相比,是不是很难对付?新的谈判者其谈判手法如何?这样,对方的心中就会因此而产生很大的压力,甚至会自动瓦解。
其实,更换谈判者是一种谈判艺术,它最大的好处在于,可以借此摸透对方的意图,摸清对方的底牌。就以美国史考乐斯三兄弟为例吧,他们善于运用谈判中途更换谈判者的谈判艺术,而且效果颇佳。
史考乐斯三兄弟共同经营一家公司,他们在与对手谈判时,在不同的阶段分别登场。通常都是老三第一个上场,提出非常强硬的条件,待双方争执不下,谈不下去的时候,史考乐斯一方便提出暂停会议。当谈判再次开始时,一旁观阵的老二便出场。这时,老二会针对对方的目标和态度,与对方认真较量,直到对方几乎无力应战之际,老二又退出,老大登场。
由于老大一直在旁边不动声色地静观其变,通过前两个回合的较量,他基本上已摸准了对方的底牌,因而要不了几个回合,对方往往会迫于心理上的巨大压力而做出让步,并在合约上签字。
相反,如果你的对手在谈判时临时更换谈判者,变化谈判阵容的话,你该怎样应对呢?
面对新的谈判者,你要保持冷静的头脑。不妨把优先发言权让给对方,让他先发表意见,你可借此来摸清新谈判者所持的态度,然后你再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要求;如果新登场的谈判者不再理会刚才谈的议题,而刚才所谈的议题对你来说又非常重要时,你一定要坚持讨论旧的议题,这样,对方很可能会回过头来再议原话题;不要将精力投放于旧的争执点上,否则,只会把事情弄僵,也许换个角度来讨论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事实上,对方换人这一做法,无疑是在向你传达这样一个信息:他要改变目前的谈判状况。你也可以试着提出一项新的方案,以试探对方的真实意图,进而摸清对方的底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