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到底才能成为赢家
书名:博弈智胜 作者:赵飞 本章字数:2272字 发布时间:2024-06-14

在我们的生活中,竞争无处不在,在竞争之下,企业难免会陷入囚徒困境,只不过,在这场博弈中,谁放弃谁将会失去主动,坚持到底才是占优的策略。

  2007年底的一场并购之争,博弈的一方——国美电器,成功地并购了大中电器,在并购战中彻底战胜了老对手苏宁电器,或许这次博弈能够给我们一些启发。

  2007年12月20日,由国美集团副总裁牟贵先领衔的新大中管理团队亮相,正式宣告家电北京连锁市场“三足鼎立”时代的结束,进入全面“(国)美苏(宁)争霸”时代。

  苏宁与大中最早接触是在2006年7月25日国美并购永乐时,张大中不堪被永乐“暗算”而转而结盟苏宁,表示希望在合适的时机“择优而合”。2007年4月11日,苏宁发布公告称:“公司委托了第三方财务顾问与大中电器就行业发展、双方合并事项进行了沟通与交流。”至11月底,苏宁30亿元收购大中的计划似乎逐渐明朗:苏宁接管了大中电器北京以外的门店,苏宁人员开始进入大中电器北京主要门店,并开始安装苏宁独有的销售终端POS机和监视器。大中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已向员工传达收购后不会有裁员和降薪之举。一切显示,收购似乎指日可待。

  然而,事情从2007年12月11日开始起了变化。

  12月11日,苏宁在北京召开“打响2007年收官五大战役”记者见面会,大中方面通过各种渠道向记者打听会议的内容。会上,苏宁华北区执行总裁范志军回避了有关苏宁收购大中的问题,而是强调苏宁通州梨园3C+旗舰店将于12月15日开业。

  12月12日下午,苏宁突然将已安装在大中电器门店的POS机和监视器拆除卸走,苏宁人员同时撤出。晚上9点,苏宁发布公告宣布退出大中并购。正当人们还没从苏宁为何放弃大中的疑问中缓过神来时,第二天12月13日,国美即发布公告参与并购大中。12月14日22时58分,国美发布公告宣布借助第三方曲线收购大中,并在当天就划拨出36亿元人民币。

  苏宁在公告中解释,之所以退出对大中的收购,是由于与大中“在核心条款上未达成共识”。所谓的核心条款就是收购价格。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最终的谈判中,张大中放弃了最初的“希望能够成为买方的股东之一,继续利用自己的团队、品牌和经验让企业发展”的想法,而是真正做到“全身而退”,所以要求收购方必须给出现金,而非通常收购所采用的“现金加股票”的方式。

  但即便如此,也不是简单的价高者得。由于苏宁已经与大中进行了近一年的接触,苏宁委托的第三方机构已经对大中内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摸底,双方虽然一直没有签订收购合同,但也基本上达成了口头的“君子协定”:在面对多方买家时,倘若第三方的出价高于苏宁两三亿元,苏宁都具有优先购买权;但倘若第三方出价超出这个范围,大中自然也有选择新的买家的权力。

  有人质疑,为何苏宁与大中谈了一年多却迟迟没签协议,最终让国美抢了先机?也许这正是苏宁缺乏并购经验的表现。对此,知情人士认为,正是由于苏宁与大中接触了一年多,对大中的家底有足够的了解,才会在价格上患得患失,甚至认为在收购价格上还有再商量的余地。

  这就是一场囚徒困境的博弈。

  大中是铁定要卖的,时间拖得越久,价格可能会越低,这恐怕就是苏宁一直不急于出手的原因。虽然苏宁深知,收购大中将成为其进入北京这个重要市场,并具备与国美抗衡最难得的,也是唯一的机会。而且,大中在北京的门店布局与苏宁的重合度在15%左右,与国美的重合度在50%以上,因此,苏宁认为由自己收购大中会更有意义。另外,一向重情义的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手中的另一张牌就是张大中的情感因素。在国美收购永乐之后,张大中自感被永乐“欺骗”,加上与国美在北京市场近20年的竞争,难免存在不少“交恶”的记录,而苏宁自然而然成为大中的患难之交。

  但显然,苏宁低估了国美在资本市场的运作能力。试想,如果苏宁收购大中,其在北京市场的占有率将超过国美稳坐第一的位置。“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况且是在国美的大本营北京,以黄光裕的做事风格是绝对不能忍受的。据知情者透露,在最后关头,黄光裕显示出了志在必得的魄力:无论苏宁出价多少,国美都会加价20%。这个价格超过了苏宁、大中“君子协定”中两三亿元的底线,也超出了苏宁的心理预期,甚至让人觉得这是大中用来要挟苏宁的砝码,于是苏宁选择了退出。

  更重要的是,国美没有再给对手任何反复的机会,迅速签下协议并发布公告。即使苏宁有意反悔,也无力回天了。

  对于苏宁最后的放弃,苏宁电器总裁表示:“作为一个上市公司,任何收购都是要为投资者负责的,苏宁不能为了与竞争对手的博弈而放弃这个原则。国美收购大中对苏宁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虽然多花了些钱,但国美大获全胜,在业界赚足了面子——国美出手、谁与争锋,并且巩固了国内连锁业王者的地位。国美电器新闻发言人何阳青认为,在目前已经饱和的连锁家电市场,兼并是一种最好的选择。未来,国美和大中的门店业态将形成差异化,如3C卖场、旗舰店等多种类型,为消费者提供不同的选择。

  家电资深人士分析,国美收购大中更重要的意义不在于又多了多少店,而是在某种程度上消灭了对手、拦截了对手。

  黄光裕又一次表现了自己强悍的本性——与当年和百思买争夺北京宜家旧址一役类似,黄光裕在最后一刻改写了故事的结局。

  黄光裕一举成功的关键是基于两个判断:一是大中是铁定要卖的,时间拖得越久,价格可能会越低,这是苏宁一直不急于出手的原因。

  二是在最后关头,黄光裕显示出了志在必得的魄力:无论苏宁出价多少,国美都会加价20%。最终以36亿元总价、6亿元的差价,成功收购大中,让苏宁选择了退出。

  仔细想想,为什么苏宁会在这场竞争中败下阵来?关键在于它在囚徒困境中放弃了竞争。并购就是一场博弈,国美和苏宁就像囚徒困境中的两个囚徒,坚持下去对任何一方都是占优的策略,放弃者将会失去主动。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博弈智胜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