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司委托你做某事儿时,你要认真考虑好,这件事自己是否能够胜任?把自己的能力与事情的难易程度以及客观条件是否具备结合起来考虑,然后再做决定。
作为下级往往在上司提出要求时,虽然不乐意,但又不好意思拒绝。但是你没有考虑到,如果为了一时的情面接受自己根本无法做到的事,一旦失败了,上司就不会考虑到你当初的热忱,只会以这次失败的结果对你进行评价。
某教师分到某中学工作,市教委向该校抽人,对全市的中学实地考察,并写出调查报告。因某教师还没有安排授课,就抽了他一个。起初,他感觉为难,心想自己不仅对本市中学教育情况不熟悉,就是对教育工作本身,自己刚刚走出校门,又能知道多少呢?本不想参加,无奈校长已经开口,实在不好拒绝,只好勉强服从。
一个半月过去了,别人都按分工交了调查报告,唯有他一个,由于不谙世故,又缺乏经验,对自己分工调查的三个中学连情况都没摸准,更不用说分析了。市教委主任很恼火,责备校长,怎么推荐这么一个人。某教师面子受不了,又是气又是羞愧,一下子病倒了,在床上躺了两个星期。
某教师由于当初不好意思拒绝,最终面子难保,身心都受到了伤害。这对他是个值得吸取的教训。
如果,你认为这是上级拜托你的事儿不好拒绝,或者害怕因拒绝会引起上司不高兴而接受下来,那么,此后你的处境就会更艰难。所以,办事儿要量体裁衣,自己感到难以做到的事儿,要勇敢地鼓起勇气,说声:“对不起,我实在无能为力,您是否可以另找别人?”或者“实在抱歉,我水平有限,只能让您失望了。我想,如果我硬撑着答应你,将来误了事儿,那才对不起您呢!”这样,你才是真正会办事儿的人。否则,将来丢脸的肯定是你。
有时,对别人提出的请求,我们自己也没有把握能否办到。这时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真评价自己的办事能力,千万不要过于自信,更不可吹牛。否则,虽然平时关系密切,可一旦事情办砸了,反倒得罪了人。
某教授学识渊博,气质儒雅,颇令一拨拨的青年学子为之倾倒,真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了。在经商潮的冲击下,他也跃跃欲试地兼任了一个什么信息与广告咨询事务所的经理。
一天,某小杂志社的主编经人介绍来到教授家,教授热情而又不失矜持地接待了他,一番寒暄过后,主编道出来意。原来,他们这个小杂志社有心搞一项文化活动,以扩大自己的影响和募集一些资金,想请他出面帮帮忙。
教授仔细询问了一番之后,如同面试学生感到还算满意似的,微微抬起下颌频频点头:“嗯,你们的想法很好,这样搞就对路子了,我愿意帮助那些有作为的年轻人。”接着他又蛮有把握地许诺说,“我的学生中现在有许多已经是企业和一些部门的领导了,他们一向很尊重我,也非常关心和支持我现在搞的这摊事业。我请他们搞点赞助、广告什么的,估计不成问题。”
教授一次次地蛮有把握的回话,使主编大喜过望,信心也立时大增,连忙动用各种关系,好话说了千千万,才有一些“德高望重”的名人答应来捧场。
就在主编等着教授许诺肯定能够拉来的赞助款一到,快要发布消息的时候,教授忽然销声匿迹了。各路菩萨都已——拜到,杂志社不但白白劳神费力搭钱,而且从此更会失信于人。
后来,朋友碰到老教授提起这事,他的两颊不禁泛起了红晕,他叹着气说:“唉,为拉赞助,我不知费了多少口舌,跑了多少路,好话说了几十车,把我的老脸都丢尽了!谁知那些人原来说得好好的,什么愿意给文化事业投点资吧,什么您出面我们还有什么可说的……可事到临头,该往外掏钱了,就又都变卦了!这下我可倒好,成了猪八戒照镜子——里外都不是人了!”
对没有把握的事儿许愿,真是害人又害己。因此,找人办事要脚踏实地,要冷静分析自己的能力是否胜任,对于力不从心的事要明确表态,不能盲目应承。一旦草率的给予答复,却没有办成事就容易给人华而不实的感觉,丧失他人对你的信任,以后你需要找别人办事的时候,别人就很有可能对你爱理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