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办事高手通常在融会贯通各家之长后,自己再创新出与众不同的办事方法。许多人羡慕那些办事高手,因为无论多难的事情,到了他们手里无不迎刃而解,但也只是停留在羡慕的阶段。你相信吗?我们每个人都有成为办事高手的机会,只是我们从未察觉自己也具备了这些潜能。
让我们先对“办事高手”这几个字做一番理解。如果你观察一下那些办事高手,就会发现他们几乎都具有几个共同的特征:
(1)不论学历高低与否,基本上,他们都有非常丰富的知识。
(2)他们反应灵活,有很强的处理问题的能力,常常能够出奇制胜。
(3)他们具有博爱的精神,经常帮助别人解决烦恼、痛苦,并且替别人制造快乐和喜悦。
而我们是否也具备了这些特征呢?有。只是我们大多数人一直没有好好地去挖掘自己的这些特征,或者根本不知道如何发挥自己在这些领域中的潜能。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一个正常人大约拥有1000亿个脑细胞,然而可惜的是,平常这些脑细胞只有10%在为我们工作,其余的90%都在睡觉。也有的科学家指出,大多数人一生中已经开发的潜能只占了5%左右,还有95%的潜能都未能发挥。想想看,人一辈子都在办事,结果只用掉了5%的能量与智慧,这是多么浪费的一件事,无怪乎许多人会失败。
那么是什么原因阻碍了我们呢?根据行为心理专家们的说法,一般人大都受限于自己的习惯领域,而这些习惯领域往往也就变成了我们的束缚,使我们无法超越自己。有没有办法打破这些习惯呢?有,而且说出来一点都不难,关键要看你运用得好不好。
(1)虚心学习,永远把自己放在更低的位置上,当更多的人成为你的老师时,你的习惯领域自然就会更加深远广大。
(2)站高一层思考,把注意力放在不同的角度,就可以看得更远、更广。
(3)改变想法,改变心情,处理事情就会越来越灵活,越来越有适应力。
有一只大象,力气很大,几个大汉怎么也制伏不了它,但是有一个小孩子,只用了一根简单的绳子,就拴住了这只大象。别人很好奇,就去研究是什么原因。后来才发现,原来这只大象从小就被人用铁链子拴惯了,当时的小象力气毕竟不如现在这么大,任凭它怎么挣扎也动不了。长大以后,这只大象只要一看到绳子一类的东西就害怕,觉得自己被绑得动弹不得。
你觉得这个故事有趣吗?你可曾想过自己是不是也像那只大象,被一些从前的习惯层层捆绑,对太多的事认为“理所当然地这样去办”,而不去认真思考背后的“为什么”。结果,这些反而都成为你挣脱不掉的最大包袱。
办难事需要调动潜能来解决,而调动潜能的前提是我们要有办好难事的信心。不必羡慕那些办事高手,别忘了,其实你和他们一样,都拥有一千亿个脑细胞,只要设法多打开一点,哪怕是多个1%,2%,都会增加更多的能量与智慧。试试看,说不定下一个办事高手就是你!
任何规则都是人制订的,那么在必要时我们就要敢于改变它,而不能一味地被它所束缚,不然的话,我们就别想有所创新。
办事之所以成功,因为有人善于打破传统,自创方法,并使得结果完全改观。当愈多的人说“不”的时候,也许就是他们改变的时机到了。特别是当一件事情面临绝境时,被他们那么一改变,再难的事情也迎刃而解。同时,大家也恍然大悟:原来可以这样去做,但是在这之前,却没有一个人想到过改变“游戏的规则”。
你经常观察小孩子玩游戏吗?如果有,你就会发现,小孩子玩游戏的时候,总是喜欢变更规则、界线、角色和游戏方式。他们花在翻新游戏的时间,甚至比实际游戏的时间还多。大多数小孩不喜欢受人限制,不喜欢千篇一律,喜欢不停地创新、再创新。
一般人办事习惯用“硬碰硬”的方式与人正面交涉,但是这种短兵相接的方式并不见得是最有效的制胜之道,反而会限制成功。因为当你正面去交涉的时候,等于你完全认同这个游戏,并愿意遵守某些固定的规则与观念,你的思想就会受制于某一个框框,反而阻碍你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有些事当然就会办不成了。
绝大多数人宁愿相信,遵守既定规则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否则如果人人都想打破规矩,岂不是天下大乱?然而这只是一种鼓励突破思考的方法,让你更精准、有效地达成目标。换句话说,“要打破的是规则,而不是法律。”
通常情况下,具有突破性思考特征的人,他们和旧式的行业规则格格不入,对每件事都产生质疑,不喜欢墨守成规,偏爱自由游荡。这也是为什么说“最具突破思考力的是小孩子”的最好理由,同时也是更易把事情办成功的捷径。
专门从事运动心理学研究的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罗伯特·克利杰在他的著作《改变游戏规则》中指出:“在运动场上,很多运动选手创造的佳绩,都是因为打破了传统的比赛方法。”杰出的运动选手普遍具有这种“改变游戏规则”的特征。
根据罗伯特·克利杰的结论:突破思考是一种心态,可以鼓励人不断学习,不停地创造,所以,如果你想改变习惯,尝试新的挑战,那就突破规则,改变游戏方法吧!
改变游戏规则,就是要掌握办事的主控权。要改变规则不难,关键在于有没有求变的决心。一般人在办事时遇到没有把握的状况常常会犹豫,所以说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通常情况下,你决定“变”还是“不变”的标准是,如果你从以前的经验中找不到任何成功的例子,你就做最坏的打算——可以赔多少?只要赔得起你就做,更何况它可能会赢。
办事是否求变,还有一个规则:愈多人说不,就愈该改变。在1993年美国大选中,克林顿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们要改变游戏规则……”而竞选连任的布什总统却说:“我有丰富的经验!”也许布什落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输在“往后看”,而不是“向前看”。
很多人总是在办事遇到极大阻力的时候,才想到要改变,但到了这一步已经太晚了,应该未雨绸缪,在最好的时候,发展最快、最得意的时候,就要考虑改变。一般人最可怕的心态是,习惯于某一种固定的模式就认为:“别人这样办事不是做得很好吗?我为什么要改变?”他们丝毫没有察觉,其实,失败往往就从此开始。
有句话说,最大的风险是不敢冒险,最大的错误是不敢犯错。大多数的人之所以不敢冒险,也不敢犯错,因为他们只相信看得见的事。那些他们还没见到的事,他们习惯用经验去分析,去思考,去办每一件事,而经验告诉他们的答案往往令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人的潜力,很多是被后天的环境框死的。这话怎么说呢?我们知道很多的游戏规则是我们自己订的,结果这些规则反而限制了我们的创造力。在事情面临困境时不懂如何去补救,而只能束手无策。
因此,做任何事没有规则不行,但过于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也不行。适当之时,要善于改变众人所循的规则。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的主导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使事情的发展始终朝向自己预期的方向,并最终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