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在战争中,突然袭击敌人的指挥机关,捕杀敌方指挥人员,可以使敌人立即陷入群龙无首、不击自溃的困境,这是克敌制胜的绝招。
同样,要想办成事或尽快办成事,就要针对关键人物下工夫,突破关键人物这道关卡,谋求关键人物的赞同和协助,问题往往就迎刃而解,势如破竹了。
说到“关键人物”,人们往往首先会想到这是指主管人员或上级领导。是的,主管或领导的意图对解决问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俗话说:“上面动动嘴,下面跑断腿”,形象地道出这种影响的威力。与其唇干舌燥地和具体办事人员交涉,再心急火燎地等待具体办事人员向上级主管请示汇报,“研究研究”,不如想方设法径直向有关上级主管申请洽商。这样或许争取到当场拍板解决问题的可能性,至少也可以减少辗转获悉上级主管审批意图的时间。
但是,关键人物不一定就是台面上看得见的人物。正如光绪当皇帝,慈禧掌印玺,幕后人物往往才是真正的“权威人士”。所谓“全公司听厂长的,厂长听老婆的”,就是最通俗的注解。
幽默大师林语堂甚至断言:中国一向就是女权社会,女人总是在暗地里对男人施加影响,左右着男人的心理情绪和处事态度,无形中便决定了事态的发展。一些老谋深算者深谙此道,找人办事时,专门在女人身上做些手脚,结果事半功倍。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率领大军与匈奴交战。刘邦求胜心切,带领骑兵追击敌军,把大队人马丢在后面,不料刚刚追到平城,便中了匈奴的埋伏,刘邦被迫困守白登山,等待援兵的到来。然而,汉军的后续部队已经被匈奴军队分头阻挡在各要路口,无法前来解围,形势十分危急。
到了第四天,被围困的汉军粮草越来越少。伤亡的将士不断增加,刘邦君臣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
跟随刘邦的谋士陈平连日以来,无时不在苦思冥想着突围之计。这天,他正在山上观察敌营的动静,看见山下敌军中有一男一女指挥着匈奴兵。一打听才知道,这一男一女是匈奴王单于和他的夫人阏氏。
他灵机一动,从阏氏身上想出一条计策,回去和刘邦一说,马上得到了允许。
陈平派一名使者,带着金银珠宝和一幅图画秘密地去见阏氏。使用高价买通了阏氏帐下的小番,得到进见阏氏的机会。
见到阏氏后,使者指着礼物说:“这些珠宝都是大汉皇帝送给您的,大汉皇帝想与贵族和好,所以送来礼物,请务必与匈奴王疏通疏通。”
阏氏的心被这份厚礼打动了,全部收下。
使者又献上一幅图画,打开一看,原来上面画的是一位娇美无比的美女。使者说:“大汉皇帝怕匈奴王不答应讲和,准备把中原头号美人献给他。这就是她的画像。请您先过目。”
阏氏接过画像一看,图上的美女就像天仙一般漂亮,她想,如果自己的丈夫得到如此美丽的中原女子,还有心思宠爱自己吗?想到这里,她摇晃着头说:“这用不着,拿回去吧!我请单于退兵就是了。”
使者卷起图画,告辞了。
阏氏送走汉军使者后,去见匈奴王,她说:“听说汉军的援军快打过来了,这里的汉军阵地又攻不下来。一旦他们的援军赶来,咱们就被动了。不如接受汉朝皇帝讲和的条件,乘机向他们多要些财物。”
匈奴王经过反复考虑,终于同意了夫人的意见。后来,双方的代表经过多次谈判,达成了停战协议。
无独有偶。在下面的故事中,张仪也是抓住了女人的吃醋心理,作为突破口,最终影响了楚怀王的决策。
战国时的张仪是著名的“纵横家”,他早年在楚国游说时非常清苦,有些与他一样的谋士因不堪忍受艰苦,纷纷要离开楚国。
张仪见状,心里也不好受,便挽留说:“你们还是再等一段日子,我去见一见楚怀王。”
楚怀王就是那个逼死屈原的昏君,他十分迷恋女色,身边的两个大美人南后、郑袖,颇得他的宠爱。
张仪见到楚怀王后,开门见山地说:“我在楚国什么也没有做成,我想去晋国试试,大王同意吗?”
“那你走吧!”楚怀王毫不在意。
张仪接着问:“大王,您想要晋国的什么东西?”,楚怀王想了想,说:“我国什么都有,我没有什么想要的。”
张仪看着得意洋洋的楚怀王,轻声说:“那美女呢?”
楚怀王没料到张仪这一着,一时竟不知如何回答。
张仪见其心动,接着说:“大王您也知道,郑、周等地的美女,就像下凡的仙女一样啊!”
楚怀王本是一个好色之徒,这下子被击中要害,立刻精神—振,忙说:“楚国这么偏僻,美女当然无法和中原的美女相比,你所说的美女,我当然是喜欢的。”
于是,楚怀王给了张仪许多珠宝钱财作为路费,张仪又将这些钱财分发给想离开楚国的谋士们。
张仪要从中原带回美女的消息不胫而走,终于传到南后、郑袖的耳里。
几天后,南后派专人去给张仪送行。这人带着重礼,对张仪说:“听说将军要去晋国,这是黄金一千两,南后请你一定收下,权且作路上盘缠。”
郑袖也送了五百两银子。
张仪心里清楚,南后和郑袖之所以给他送重礼,其实就是希望他不要把中原的美女带回楚国。
张仪既抓住了楚怀王的好色,又抓住了女人的爱吃醋,他真正是一箭双雕,成功地击中了对手的弱点,获得了大量的财宝。
因此,想要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稳操胜券,除了着眼于主管、领导一类正式组织身份的负责人外,还应该争取足以影响主管领导的非正式的“权威人物”的同情、支持和帮助。通过当事人或上级主管人的亲友故旧,来说服当事人,成功的可能性大得多。
有时候,即使是上级主管和具体办事人员同意解决的问题,也会由于下属某一个环节作梗而搁置下来。负责这一环节的人不论职位大小,也就变成了解决问题所必须解决的“关键人物”。
这时候你切不可因他无权无职,就以为可以随便应付,否则你的好事就可能坏在他的手中。因此,切不可掉以轻心地对待你身边老态龙钟的老太太,玩弹珠打水枪的“小皇帝”,或风韵犹存的半老徐娘……这些人不显山,不露水,但他们都有可能是你走向求人成功的垫脚石,一定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抓住每一个可能发挥作用的人物。
盯死主要目标,全力以赴,固然很重要;但是对于目标周围的那些“边缘人物”,也要多多花费心思,有时甚至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他们可以顺利地把你送到求人成功的彼岸。